杜甫吧 关注:14,072贴子:112,762

回复:九华山游!贵池杏花村!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老 与 现代!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6楼2016-03-29 21:11
回复
    老戏台!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8楼2016-03-29 21:15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79楼2016-03-29 21:23
      回复


        IP属地:上海80楼2016-04-01 19:27
        回复


          IP属地:上海81楼2016-04-01 19:34
          回复


            IP属地:上海85楼2016-04-01 19:42
            回复


              IP属地:上海86楼2016-04-01 19:43
              回复


                IP属地:上海87楼2016-04-01 19:43
                回复
                  诗中无敌,酒里称仙,才气公然笼一代;
                  殿上脱靴,江头披锦,狂名直欲占千秋。
                  此联上下联说的均是李白平生最为人拍手称道叫绝的地方,可谓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高峰的话,那么,李白无疑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之顶的巨人。所以,用“诗中无敌”来赞誉李白,是毫不为过的。李白“斗酒诗百篇”,只要有美酒,他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人们只要想到酒,就自然会想起李白,“太白遗风”亦因之名布千古。所以,用“酒里称仙”来形容李白也是历来大家的共识。正因为李白一生诗酒风流,作者才有“才气公然笼一代”之评。
                  下联说,李白当年得到唐玄宗赏识,待诏翰林院。一次乘醉在金銮殿上,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晚年又曾身披宫锦袍,自金陵往牛渚玩月,与崔宗之等人在舟中饮酒畅谈,旁若无人。此等风采,何等令人向往,故作者说他“狂名直欲占千秋”。值得一提的是,“力士脱靴”虽然只是传说,未必可靠,但历来文人心知肚明,却宁愿信其有,就是因为代表了不向权贵低头的铮铮铁骨,大快人心,酣畅淋漓。正因为这样,李白之“狂”,非狂妄之气,乃是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傲骨,也是千秋万代人们所推崇的崇高品格。



                  IP属地:上海91楼2016-04-12 09:31
                  回复



                    IP属地:上海92楼2016-04-12 09:39
                    回复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赠崔秋浦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三首诗描绘了当年秋浦城的风貌,赞美崔县令为人脱俗,胸无俗虑,富于闲情逸致,为官清廉,教化清明,政绩突出,也表现出李白对人生价值的观念,政治理想,以及为官的品德与才能。全诗写实与写虚交互为用,中心写崔令,人物形象丰满,一位陶令式的崔秋浦,跃然纸上,表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理想和精神。
                      赠崔秋浦三首⑴
                      【其一】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⑵。
                      门前五杨柳⑶,井上二梧桐⑷。
                      山鸟下厅事⑸,檐花落酒中。
                      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其二】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⑹。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⑺。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⑻。
                      【其三】河阳花作县⑼,秋浦玉为人⑽。
                      地逐名贤好⑾,风随惠化春⑿。
                      水从天汉落⒀,山逼画屏新⒁。
                      应念金门客⒂,投沙吊楚臣⒃。


                      IP属地:上海94楼2016-04-12 13:38
                      回复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崔秋浦:当时秋浦县的县令崔钦。隋开皇十九年(589年),置秋浦县,属宣州,即今安徽省池州市。
                        ⑵陶令: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人称其为陶令。
                        ⑶五杨柳:陶渊明宅前有五株柳树,自号五柳先生。
                        ⑷二梧桐:喻为官清廉。元行恭诗:“惟余一废井,尚夹二梧桐。”
                        ⑸厅事:即厅事堂,官府治事之所。山鸟飞到厅堂来,是说县境没有狱讼。
                        ⑹“北窗”句:当夏月,陶渊明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见《晋书·陶潜传》。
                        ⑺“抱琴”二句:据《晋书·陶潜传》,陶渊明不善弹琴,但藏有无弦素琴一张;诗人在酒酣之余,经常抚弄,藉此表达其心中的情感。
                        ⑻“东皋”二句:一作“东皋多种黍,劝尔早耕田”。东皋:晋阮籍曾在“东皋”种黍稷以酿酒。“东皋”是田野或高地的泛称。
                        ⑼“河阳”句:晋潘岳任河阳县令时种了很多桃李,人们称为“河阳一县花”。
                        ⑽玉为人:晋裴楷仪表脱俗,又博览群书,精通义理,时称“玉人”。此处借喻崔秋浦。
                        ⑾地:指秋浦这个地方。逐:随着。名贤:才高德重的人,指崔秋浦。
                        ⑿风:社会风气。惠化:值得称道的政绩与教化。春:生机。
                        ⒀天汉:天河。
                        ⒁“山逼”句:近在门外的山像新的屏风一样。逼:迫近。
                        ⒂金门客:指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汉代凡以才能优异被推荐入京的人,需在金马门(宫名)待诏(等待皇帝任命)。贾谊十八岁时以才名被推荐入朝,故称贾谊为金门客。
                        ⒃投:抛弃。沙:长沙。楚臣:指屈原。贾谊后被权贵排挤滴贬到长沙,他曾作赋吊念屈原。
                        白话译文
                        【其一】
                        我喜欢崔秋浦,宛然有陶渊明的作风。
                        门前栽上五棵柳树,井上长着二棵悟桐。
                        山鸟落在厅堂,塘前的花瓣飘入酒中。
                        留恋你不忍离去,心中充满不尽的惆怅。
                        【其二】
                        崔县令学陶靖节,白天在北窗下睡眠。
                        有时抱琴弹于月下,取其意趣任它无弦。
                        见了客人来就倒酒,做官不贪爱钱。
                        东边田地多种黍,劝你尽早去耕田。
                        【其三】
                        河阳以花作县,秋浦以玉为人。
                        地方因名贤而显赫,风俗随教化而如春。
                        九华山瀑布如银河落下,近山好水如新的画屏。
                        应怜我这来自金门的客人,远投长沙凭吊屈原。
                        【百度百科 未完】


                        IP属地:上海95楼2016-04-12 13:39
                        回复
                          创作背景

                          【百度百科】
                          【本来是两个帖子阅读、欣赏李白的《赠崔秋浦三首》的,前后两个半部先后提交发表;两个半部发表后,才看到前半部已被系统电脑卡住:“请不要发表含有不适当内容的留言 请不要发表广告贴“。这是拆开分别分别发表的结果。电脑识别有问题的部分就处于上述《创作背景》内容中。电脑毕竟不是人能够正确无误地分析判断稍微复杂点儿的东西的。】


                          IP属地:上海96楼2016-04-12 14:02
                          回复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IP属地:上海97楼2016-04-12 14:37
                            回复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第十六首诗,李白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眼光,再现了秋浦人家的生活情调:渔家在夜以继日地打鱼,而他的妻子也不肯闲着,在竹林深处,张网捕鸟。一家人都在为着生活而忙碌,但是心态却是非常平和的,这首被人赞为颇有王维《辋川诗》格调的诗作,显然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这种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接受新事物的健康心理,才使得李白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华彩辞章来的重要主观因素。
                              第十七首诗,也是最后一首,以黯然离别秋浦作结,传达了一种伤感的情调。
                              名家点评
                              胡震亨《李杜诗通》:
                              望归切,而归乃雨泪,情故生于久游(其二“何年”二句下)。
                              许学夷《诗源辨体》:
                              太白五言律,如“岁落众芳歇”、“燕支黄叶落”、“胡人吹玉笛”等篇,极为驯雅,然后人功力深至,尚或可为。至如“秋浦猿夜愁”、“尔佐宣州郡”、“昨夜巫山下”、“牛渚西江夜”、“汉水波浪远”等篇,格虽稍放而入小变,然皆兴趣所到,一扫而成,后人必不能为。所谓人力可强,而天才未易及也。
                              刘克庄《后村诗话》:
                              《秋浦》十五首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绿水,不敢照毛衣。”又云:“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虽五古,然多佳句。
                              陆游《入蜀记》:
                              李太白往来江东,此州(按指池州)所赋尤多。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华山》、《清溪》、《白笴陂》、《玉镜潭》诸诗是也。《秋浦歌》云:“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又云:“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则池州之风物可见矣。然观太白此歌,高妙乃尔,则知《姑熟十咏》决为赝作也。杜牧之池州诸诗。正尔观之,亦清婉可爱,若与太白诗并读,醇鹬异味矣。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
                              萧士赟曰:《秋浦志》:李元方尝刻碑于有待岩,谓:齐山大小泉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秋浦千重岭”,而水车岭为最奇云云。则知太白之诗为纪实。宋诗人郭祥正尝追和《秋浦歌》,亦称此曰:“万丈水车岭,还如九叠屏。北风来不断,六月亦水生。”
                              王琦《李太白全集》:
                              考《唐书·地理志》,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所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者,正是开矿者冶铸之火,乃足当之。
                              罗大经《鹤林玉露》:
                              李白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郭兆麒《梅崖诗话》:
                              太白诗“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语涉粗豪,然非尔便不佳。……如少陵言愁,断无“白发三千丈”之语,只是低头苦煞耳。故学杜易,学李难。然读杜后,不可不读李,他尚非所急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百度百科】


                              IP属地:上海100楼2016-04-14 2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