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明少将一家
戴克明(1915—1986)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黄冈县区委书记,黄安县特务大队大队长,中共河南省光山县县委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电台警卫队队长,支队供给处会计科科长,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中共伊川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八团政治委员,鄂豫军区演川军分区第四团政治委员,河南军区演川军分区副司令员,洛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宁都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五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人物轶事
一门双虎将、兄弟两将军
1939年7月,戴克明作为新四军四支队的代表出席了在皖南泾县云岭石头尖村召开的中共新四军第一次代表大会。报到后,戴克明与新四军三支队一位名叫戴克林的侦察参谋分在了一间房子里居住。他内心感到很奇怪,怎么这位同志的名字与自己只有一字之差?巧!这个世界上的事还真是巧。但接下来的事就更“巧”了。
戴克明进屋后,戴克林已经住进来了,双方在打过一声招呼后,都相互打量起对方,也许在戴克林的心里同样也感到奇怪。这时,戴克林主动的给戴克明递了一支烟,拉开了话匣子:“伙计,听你的口音我们好象还是湖北老乡啊!”
“是啊,这么说你也是湖北人了?”戴克明顿时觉得双方的关系又近了一层。
“是啊,湖北黄安的,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去了川陕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戴克林感慨道。
“哦?那你是黄安哪个地方的人?!”戴克明更加惊奇了。
“紫云区檀树乡戴家塘村,唉!别提了,全家人当年被国民党基本上杀光了,有一个小堂弟被我带出来参加革命,也不知道还在不在这个世上……”戴克林显然被戴克明的问话激起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你是道驹哥哥吗?”戴克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道奎兄弟!”戴克林上前一把抱住了弟弟。
戴克明原名戴道奎,戴克林原名戴道驹,按红安的话说,二个人是共爹(大别山人将爷爷称为爹)的兄弟。大革命失败后,戴家由于参加革命的人多,家里的妇孺老幼被国民党杀了一大半,戴克明与母亲侥幸逃得性命后,四处流浪,1929年才回到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