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吧 关注:1,283贴子:123,059
初来乍到,多多关照
http://tieba.baidu.com/p/4246147799?share=9105&fr=share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07 08:58回复
    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曹魏可以等,蜀汉也可以等,如果把魏军一直牵制在秦岭一线,那么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09 17:03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2-09 17:03
      回复
        综上所述,曹真伐蜀的战略方向是正确的,蜀汉的存在的确给曹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加之石亭之战,曹休大败,魏国的确需要一场像样的胜利鼓舞人心,或许还有曹真个人因素的影响,于是便有了曹真统帅三路大军征讨西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09 17:04
        回复
          不得不承认,曹真的战备工作做得很不好。首先时机不对,八月是雨季,择定在这一时期出征,势必会影响到行军速度,导致用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这样一来,给了蜀汉很长的备战时间,战争本身也失去了袭敌不备的效果。其次,曹真的进攻路线也没有选择好。我们可以从陈群传中得知,陈群认为蜀不可伐的理由有二,斜谷地势险要,不方便后备物资的转运,以及军费庞大,作为统帅,子丹却并没有预料到,的确有失察之过。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众所周知,汉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秦岭高峻险拔,大巴山脉浑厚绵长秦岭东端有武关 ,西端有散关,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可为汉中与关中的通道,分别为褒斜道,傥骆道与子午道,每条谷道曲折回旋,不利于人力物力大规模运动与粮草补给,曹操在争汉中时就感慨过“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也就是说伐蜀由于地形受限,无法进行大兵团作战,而曹真的大军无法展开,人数优势成了一种负担这个问题是极为严重的,足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但是曹魏的历次南征却一直延续了这个错误,直到邓艾凿险急袭,才得以纠正。当然,这也不全是曹真的问题,从当时的人力物力来讲,也并没有更好的办法,蜀汉的覆灭主要是自身的原因,后期朝政懈怠,防务松弛,加之姜维防卫战略的失误才导致了蜀汉灭亡。这里就不再逐一论述,我们会在下一章,“蜀汉的守备’’来讨论这个问题。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09 17:04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09 17:05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9 17:05
              回复
                汉中的守备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人。及兴势之役, 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重门”之义,然适 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 臣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 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督 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 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姜维传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我们暂且不谈曹魏的的伐蜀计划,来分析一下军事重镇----汉中的守备。首先向大家说明一点,汉中的防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防御方式,前期是由魏延部署“拒敌关外”的方式,后期是由大将军姜维所制定的“关门打狗”的计划。二者一保守,一激进,贯穿了蜀汉的兴亡。曹真伐蜀这一时期,汉中的防务由魏延全权负责。说到魏延大家并不陌生,他的子午谷奇谋长期以来就是大家争论的焦点,在这里我不再作过多赘述。相比诸葛亮,向来魏延给我们的映像是一位投机主义者,其实不然,比起诸葛亮他的确很冒险,但较之姜维,他的战略规划更为稳重务实,这并不是说姜维的战略素养没有魏延高,只是在个人看来,魏延的规划是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进取。根据这一理念,魏延所设计的防御体系分为三层:外围汉中要道由重兵把守,中坚为诸葛亮建筑的汉,乐二城,(汉城:汉末三国时的汉城在今陕西勉县,又称沔阳。乐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的中部,毗邻汉中市,古称“乐城”。)内部的 南郑与阳平关便是巴蜀通往关中的要道。三者连为一体,无懈可击。在缺乏机械化作战的古代战争,的确可以算得上固若金汤。但是,这一模式也有缺点,蜀汉本来就是一个小国,如此庞大的工事体系是很难以长期维持的,在兴势一战就暴露了缺点。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09 17:06
                回复
                  虽然蜀汉大胜,但是这场胜利的条件是建立在王平等将领指挥得当,曹爽无能的基础上。连年征讨,此时汉中守军不足三万,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汉中的防御开始逐步瓦解并且由于是静态防御 ,机动性不强,如果溃败,有被敌人合围的危险,即使成功,也难以投入足够的后备力量来扩大战果。
                  由此可见,魏延的防御体系是为蜀汉的立国与长存而考虑的,其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可以实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的宏愿,但无法达成吞并曹魏,统一中原之志,随着蜀汉历年北伐,与后期国力的衰弱,汉中防御逐渐被抽空,在姜维担任大将军时期最终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冒险但如果达成,便可扭转战局的弹性防御……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晚安。 【图片】【图片】【图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09 17:06
                  回复
                    我想和大家解释一下,子午谷奇谋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魏略所记载的出兵子午谷,奇袭长安,另一个是三国志记载的偷渡子午谷,与诸葛亮会师潼关,对关中完成合围。无论从可行性与可信度上来讲,都是后者更优,总所周知,长安是汉朝旧都,防卫严密,魏延绝不会傻到去硬碰硬的。他的想法实际上就是闪击关中,至于可行性,大家可以参考夏侯渊神速袭击韩遂,张辽八百破十万与二战时德军的闪电战,打得就是出其不意,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敌军即使不临阵脱逃,也会惊慌失措,失去战斗力。因此魏延可以说是一位具有战略天才的军人,能在瞬间抓住问题本质,倘若闪电战之父古德里安能知道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这么一位杰出的军事奇才提出如此有建设性的战略构想,也会赞叹不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09 17:07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09 17:07
                      回复
                        尽管姜维的计划彻底破产,但不失为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在后世,人们从长期的战争中总结出经验:所谓固守一切战略要地的防御模式是行不通的,主张弹性防御,这与姜维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姜维的失败也并非他个人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蜀汉羸弱,后主昏庸,宦官把持朝政。
                        我们不妨假设,没有邓艾的偷袭,那么结果又将如何呢?钟会大部队必将由于补给不足,久攻不下剑阁而撤退,到那时,长期坚守的蜀军就可趁机进攻,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便将打响,围歼魏军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伯约终将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退出战场,放弃光复蜀汉的宏愿,淹没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任凭后人垂吊。。。。。。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2-09 17:08
                        回复
                          三路大军同征西南
                          诏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宣王伐蜀。明帝纪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曹真传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魏延传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斜,余奢反。欲攻汉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绝,真等皆还。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刺史郭淮于阳谿。
                          确切地说,应该是四路大军,曹真的主力部队进军子午道,司马懿率军经汉水逆流而上,郭淮等部从斜谷和武威出发,要知道曹魏擅长多线作战,各路军队就是为了牵制汉中守军,曹真的大部队趁机杀入汉中,在拿下汉中后,大军会师南郑,如此,成都唾手可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求各路军队的配合性要高,曹真的部队机动性要强,不可以在子午谷耽误太多时间。大军的行进刚开始十分顺利,攻下了几座县城,此时的蜀汉,诸葛亮坐镇汉中,派重兵把险要道口,而魏延同吴懿前去阻击郭淮部,要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处处险峻,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曹真的大部队想进来谈何容易,又值雨季,秋雨凄迷,道阻路艰,行军速度出奇的慢,军心也被大雨所冲刷殆尽曹子丹一世佳人,空有雄心,怎奈时运不济,天不假年,在绵绵秋雨中,不得不奉旨退军,结束了自己辉煌的军事生涯,不久,魏大司马曹真在洛阳病逝。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09 17:09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2-09 17:09
                            回复
                              子丹之后无佳人
                              曹真死后,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与官职, 正始五年,曹爽再度兴军伐蜀,大败而归,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大权从此落入司马氏之手,曹魏皇帝从此形如傀儡,曹爽及其党羽被夷灭三族。
                              当初,桓范劝曹爽反戈一击,诛杀司马氏,不料曹爽却将那象征着胜利的大将军印綬拱手于人,桓范大涕:“ 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2-09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