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蹄吧 关注:54贴子:1,345

回复:血色全武将解析~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芈姓 屈氏 名平 字原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两家谈和,解除了后顾之忧后,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攻楚。楚国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守备薄弱。
白起分析了楚军形势后,认为楚国不堪一击,于是直捣楚国中心地区,先后攻占邓、鄢、西陵、夷陵,直逼郢都。
楚顷襄王匆匆东逃,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白起追到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才停止。从此竟陵以西、以北广大地区都被秦占领。 经此一战,楚国一蹶不振,直至灭亡,也就是在楚国国都被攻破的公元前278年。
屈原在被放逐后目睹国家受此重创,当时应该就已经感觉楚国已经无力回天,悲愤交加之下投汨罗江殉国
这毕竟是一个战争策略游戏,屈原和孔孟之类的学者型人物,属性不会好。
特技诗想:对气力消耗大的部队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IP属地:重庆56楼2016-01-06 22:09
回复

    项燕生四子:项渠、项梁、项伯、项仲。项渠娶龙氏生项羽
    公元前225年,秦已经灭掉了韩、赵、燕、魏四国。只剩下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秦王派李信和蒙武率领二十万秦兵伐楚,分两路杀入楚境。很快,他们接连击败楚军,攻占了平舆等重镇。
    在危难时刻,项燕统率大军抗秦。他敏锐地发现了秦军的致命弱点:李信和蒙武率领的军队只有二十万,根本无法占领广袤的楚国领土。只要耗尽他们的精力,然后趁他们退走时出击就能打败秦军。于是,项燕把一面调集大军做好战备,一面令前线各城自顾坚守。
    李信深入楚国,历经多战,胜多败少,士兵渐渐疲惫。李信认为不宜再战就掉头撤退,准备与蒙武汇合后,短暂休整,再做打算。项燕看准时机。率领大军,死死咬住撤退的秦军,追击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边境追上秦军。李信扎下壁垒,负隅顽抗。项燕挥军猛攻,击破了李信的两座大营,杀死了七名都尉。李信率领的十多万秦兵,损失半数以上。
    李信侥幸突围,才在蒙武的接应下撤退回境。这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大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第二次大败秦军。
    项燕战绩不多,所以属性不高,适性倒还不错,特技突袭蛮好用的。
    楚国前期的主要输出


    IP属地:重庆58楼2016-01-06 22:09
    回复

      老子被称为道家创始人,创的只是思想。
      道教的真正创始人是汉朝被称为张天师的张陵,而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 ,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老子的属性比孔子也差不了多少。特技也是唯一的,至于效果吗,感觉还是很好用的


      IP属地:重庆59楼2016-01-06 22:10
      回复
        接下来是弱弱的燕国了


        IP属地:重庆60楼2016-01-06 22:10
        回复

          姬姓,名职
          燕昭王是燕国少有的明君,介绍齐国的田单的时候,说过乐毅是因为被君王猜忌,才离开燕国,当时燕昭王已死,如果燕昭王还在,这种离间计绝对不可能成功。燕昭王本人是十分信任乐毅的
          某天,太子(燕惠王)向燕昭王进言说:“乐毅花了三年都没打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是有阴谋的,乐毅想拖延时间,收拢齐国民心,然后自己当齐王。”燕昭王一听这话大怒,直接让人把太子拖下去打了几十大板,还把太子臭骂了一顿,骂太子是个忘恩负义的混蛋。接着又对太子教育到:“先王的仇是靠乐毅给我们报的,他对燕国的功劳已经无法形容,你居然还想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就算乐毅想当齐王,那也是他应得的”
          燕昭王骂完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立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作为君主还过得去,做为武将,实在太渣


          IP属地:重庆61楼2016-01-06 22:10
          回复

            郭隗(wěi )的故事就一个,但是很出名,“千金买马骨”。
            燕昭王继位初期,燕国刚经历完内乱,国力衰弱,燕昭王想振兴燕国,但是又无从下手,于是有大臣推荐郭隗,燕昭王礼贤下士询问郭隗振兴的国策。郭隗就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国君,他非常喜欢传说中的千里马,但没有亲眼见过。他给了一个手下人一千两黄金,让他去购求一匹千里骏马回来。这个人便访求国中所有养马的人,但始终找不到。有一天,他见到一群人围成一圈在议论叹息,便走过去问究竟。原来恰好有一匹好马不幸病死,大家觉得可惜,对着马的尸骨叹息。这个人便用五百两黄金把这匹马的尸骨买了下来,众人都感觉奇怪。这个人回国见到了国君,国君一看,非常发怒,指责道:“我让你买马,你买匹死马回来,有什么用处?你怎么知道它是千里马?真是没用的废物!退下!”可这个手下人却说:“大王您不要发怒,请让臣下把话说完再处罚我。我之所以买这匹死马,正是为了您能得到更多活的宝马良驹。您想,我这个举动大家都感到新鲜奇怪,一定会纷纷议论,互相传说。连死了的好马都这么被君王看重,更何况真正活着的宝马呢?所以您不要着急,我保证不久就会有人带着千里马送上门了。”结果不到一年,国内是凡有好马的人都纷纷来参见国君。
            讲完这个故事后,燕昭王低头沉思。郭隗继续说道:“千里马好比贤士一样,现在大王您要不惜重金访求豪杰,那么您就把我当做死了的千里马,那么比我有才干,有智慧,能报齐仇的人,不久后也会自己来见您了。”燕昭王听完,仿佛大梦初觉,非常高兴。他大张旗鼓的给郭隗筑造宫室,封郭隗大官,给他丰厚的俸禄,还像对待老师的态度一样对等郭隗,就这样,慢慢的事情从燕国传往各国。于是燕昭王的品行和郭隗受到的待遇传播于天下,乐毅、邹衍、剧辛等人才都齐聚燕国。
            就属性这些来说,完全是酱油党。


            IP属地:重庆62楼2016-01-06 22:11
            回复

              还有一说是苏秦的堂弟,这个不必纠结,反正跟苏秦是亲戚就是了。
              子之之乱
              这场动乱在介绍燕国和齐国的时候,多次提到。
              主要是当时燕国燕王哙在位,燕王哙这个人性格上有些好大喜功,爱戴高帽。有一次苏代出使完齐国。
              燕王哙就问他:“齐国有孟尝君这样的名臣,是不是可以称霸天下”
              苏代说:“不能,齐王虽然知道孟尝君的才能,却不信任他,根本不能使孟尝君发挥才能”
              燕王哙:“可惜我没有这样的贤臣”
              苏代就说:“相国子之才德兼备,不就是我们燕国的孟尝君吗?”(苏代这么说,有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和子之是儿女亲家)
              燕王哙一听这话,为了显示自己的圣明,就更加信任子之了。再后来,燕王哙在大夫鹿毛寿的怂恿下决定学习古时候的明君尧舜,把王位禅让给子之。
              子之一上位就原形毕露,开始胡作非为,大肆排除异己,使燕国上下一片混乱,甚至出现了反对势力率军攻击子之。这时齐国趁虚而入,攻下燕国首都,俘虏子之,逼死燕王哙,劫掠燕国,这时燕国的人民被齐国的行为所激怒,奋起反抗,逼退了齐国。但是燕国已经是一片狼藉,燕国人民对齐国的仇怨就这样结下了,这时燕王哙的庶子姬职,被赵国拥护回国继位为燕昭王,为之后的燕国攻齐埋下了种子
              90智力和言毒,90智力已经能压制大部分的敌人,燕国唯一的软控。


              IP属地:重庆64楼2016-01-06 22:12
              回复
                邹衍这人我想大部分人都认识,没错,他就是电视剧“寻秦记”里琴清师傅的原型,那个可以占卜星相的老头。
                在历史上他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留名的。
                作为学者型的武将,智力和政治还算可以,特技“风水”用处是有的,至于多少就看你自己的看法了


                IP属地:重庆66楼2016-01-06 22:13
                回复

                  剧辛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在燕昭王时十分活跃,但是燕昭王死后,被闲置了四十多年,直到燕王喜的时候才被启用伐赵,而且对手还是他的老朋友庞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四十多年没见,可是剧辛还是以年轻时了解的庞暖作为对手,轻敌冒进,被庞暖所杀
                  没什么太大的功绩,属性自然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IP属地:重庆67楼2016-01-06 22:13
                  回复

                    燕昭王时期,燕国不止对齐国取得胜利,而且还向外开拓疆土,夺取东胡和箕子朝鲜的土地。秦开就是主导对外作战的统帅。
                    东胡也可成为“通古斯”,是位于古东北的少数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后来东胡被匈奴所灭,因此逐渐分化出多个民族,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蒙古族、女真(满族),三国时期的乌桓,鲜卑
                    秦开和蒙恬都因为修了长城,结果给了“筑城”特技,总感觉有点亏待他们了


                    IP属地:重庆68楼2016-01-06 22:13
                    回复
                      燕国在河北势力中算是排倒数的,周围强敌环绕,唯一的优处就是地形不错,在防守中积蓄势力,先灭慕容,再打拓跋。


                      IP属地:重庆69楼2016-01-06 22:13
                      回复
                        晋国(公元前1033年—公元前403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为初代君主。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姬午(威烈王),分封晋国三位卿大夫韩虔为韩景侯、赵籍为赵烈侯、魏斯为魏文侯。
                        韩赵魏三人分晋国领土,各自建国,成为了韩国、赵国、魏国的开国国君。史称三家分晋,由此晋国灭亡


                        IP属地:重庆70楼2016-01-06 22:14
                        回复
                          姬姓,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
                          晋文公的故事太多,随便讲个好了。
                          晋文公时期晋国实力迅速壮大,当时晋国的二军编制已不能满足,于是晋文公改二军为三军。为什么要这么郑重的说这个呢,因为一个国家军制的多少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实力大小,周代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制的多少在当时也是一种礼制。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
                          后来因为晋国在中原征战时,北方少数民族多次骚扰,晋文公又建三行,中行,右行,左行。三行军的编制仿照三军主要作为防御在太行山一带游弋的胡人,对外称后备军。为什么要称后备军,因为当时的礼制是天子六军,诸侯最多三军。
                          再后来晋文公合并三行,增加新二军(新上军和新下军)。
                          讲军制主要是方便大家理解后面要讲的众多人物的作用和地位。
                          晋文公在流亡期间,只有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谁知道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离开的时候,他砍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虽然是春秋霸主,但毕竟不是马背上的君主,战斗属性不高。
                          特技天命:不知道大家怎么用,我一般拿来引兵或者挡刀


                          IP属地:重庆71楼2016-01-06 22:14
                          回复

                            狐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大狐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晋文公流亡在外时,跑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晋文公,还好吃好喝的供着晋文公,
                            此时的晋文公受尽流亡之苦,之前的雄心壮志已经被消磨殆尽了,就打算老死在齐国了。他说:“人生就是为了享乐,谁还去管别的什么呢?”
                            齐桓公死后,孝公即位。这时,诸侯都纷纷背叛齐国。狐偃知道齐国不可能帮助晋文公回国执政,也晓得晋文公准备老死齐国的想法,打算离开齐国,又担心晋文公不肯走,于是就和那些跟晋文公一起逃亡的人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
                            齐国宫中一个养蚕的小妾正好在树上采桑叶,但谁也没有发觉她。小妾报告了晋文公的妻子姜氏,姜氏怕泄露消息,便把她杀了,然后把事情报告了晋文公, 晋文公听后说道:“我是不会被人说动的了,一定要老死在这里。”而姜氏是个通情达理的好妻子,知道晋文公不能继续留在齐国消磨意志了。
                            于是姜氏与狐偃商量,把晋文公灌醉后用车载着离开齐国。晋文公酒醒后十分生气,拿起戈就追狐偃,说:“如果将来事业不成功,我就是吃了你这个当舅舅的肉也不能满足啊!”
                            狐偃一边跑一边半开玩笑的回答说:“假如事业不成功,我不知道会死在什么地方,你难道还想跟豺狼争抢食物吗?假如成功了,你也就有了晋国最美味的食物,够你吃的了。我狐偃的肉又腥又臊,哪里用得上呢?”
                            晋文公无办法只好离开齐国,继续他的流亡之旅
                            智力和政治不错,可以种田也可以当副将。
                            特技看破,就89的智力来说,可以免疫大部分的武将。


                            IP属地:重庆72楼2016-01-06 22:14
                            回复

                              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秦国趁机攻打郑国,先轸主战,并且在秦军打完郑国回国途中埋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军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晋襄公的母亲(也就晋文公的妻子)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劝晋襄公把俘获的三员秦将释放回秦国,让秦穆公去处置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答应了,就将三人放了。
                              先轸听说后连忙跑去见晋襄公,问俘虏的秦军将领哪去了,晋襄公说:“应母亲的请求,我已经把他们给放了“先轸怒火上涌,不顾君臣礼仪,直接呸了晋襄公一脸口水。并且说到:”武将们舍身忘死,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擒获他们,一个无知妇孺说了几句软话,转眼之间就把他们赦免:怎么对得起死去将士,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
                              然后鸟也不鸟晋襄公,直接转身就走。晋襄公顿时醒悟,急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
                              事后先轸很后悔,然而襄公却没有怪罪先轸,让他继续担任元帅,甚至还向他道歉。先轸思前想后,越发自责。
                              同一年,狄人侵晋。先轸领军出击,在箕设伏大败狄人,狄人首领被郤缺俘获。战后,因为失礼于襄公而心怀愧疚的先轸说道:“我有罪于君主,君主却没有惩罚我,我难道不该自我惩戒吗?”于是驾单车冲进狄人阵中,战死。之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给了晋国
                              就属性和适性来说也是一流统帅,就是特技略废材,可以换个更好的特技


                              IP属地:重庆73楼2016-01-06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