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吧 关注:6,839贴子:72,909

回复:【神话考古】---海昏侯墓出土整套乐器、竹简木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二,统一由国家铸钱。专门设立上林三官,即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共同执掌铸钱。三官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保证铸钱的质量和数量。与此同时诏令天下,不是上林三官所铸的钱币不允许流通。还命令各郡国将以前所铸钱熔化,把铜料送到上林三官那里铸“五铢钱”。


IP属地:广东227楼2016-07-13 13:41
回复
    其三,大力提高铸钱的质量。改进铜料的配比,精冶细炼,使铜钱的成色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在铸造的过程中,使用铜范或制作非常精细的泥范,工艺先进,讲究质量,确保“五铢”的分量绝不减少。设计精细,方圆均加细边框。每枚“汉五铢”铸造出来以后,都要反复打磨,使其光滑圆润。这样不惜工本,就使私铸者无利可图。


    IP属地:广东228楼2016-07-14 12:28
    回复
      “汉五铢”也叫“三官五铢钱”,钱文严谨规矩,“五铢”字形修长秀丽,风格独特,“五”字交笔缓曲,上下与两横笔交接处稍微向内收。“铢”字“金”旁的上头有三角形、箭镞形两种,其中的四点较短。“朱”字上头方折,下垂笔基本圆折,头和尾与“金”字旁平齐,笔画粗细一致。钱型整齐,背有内外廓,个别内廓四角微凸。面背比较平整,内外廓宽窄均匀,规矩整齐。它的设计理念、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这在中国货币铸造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IP属地:广东229楼2016-07-15 13:03
      回复
        有人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成堆的“汉五铢”前看来看去,觉得它很一般,现在任何国家的金属货币都比它精致得多。这就有一个比较的参照系问题。如果用2000年前各国的货币与“汉五铢”作比较,就能看出它的精致和精美是前无古人、无可比拟的。


        IP属地:广东230楼2016-07-16 14:36
        回复
          昭帝时代的特点是,重量比武帝时代略轻一些,又比宣帝时代略重一些;钱文“五”字形瘦长,两边交笔已经变得弯曲,两股末端有明显的收敛,上下横有的较长且与外廓相接;“铢”字“金”旁呈三角形,明显低于“朱”字;穿上有一横或穿下有半星记号;铜色深红,铸造技术比武帝时代略显粗糙。


          IP属地:广东232楼2016-07-18 10:26
          回复
            宣帝时代的特点是,钱文笔画挺拔,给人一种清秀超逸之美。“五”字交笔弯曲,上下横画超出交笔末端外,“铢”字“金”旁的头上多呈等腰三角形而又低于“朱”字;外廓由外向内作坡状倾斜。其形制规整,内面光洁平滑,钱内外廓略高于钱肉,薄厚一致。总之,宣帝“汉五铢”以铸造工整敦厚著称,无论是在铜质、形制、书体上,还是在铸造技术和工艺上,都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在西汉钱币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IP属地:广东233楼2016-07-19 10:01
            回复
              有文献记载,汉代铜钱的计量单位是“缗”。“缗”的本意是串铜钱的丝线,后来演变为铜钱的计量单位。那么一“缗”是多少呢?以往没有实物依据。这次海昏侯墓出土铜钱时,细心的考古人员看到拴铜钱的丝线虽然已经腐烂,但成串的铜钱排列整齐,其两头的边结尚可辨认。(图5)经过仔细辨别和清点,确定一“缗”就是一千钱,即“千文一缗”。与后来的“千文一贯”是相同的。这就为我们认识古代铜钱的计量单位提供了实物依据。

              图5


              IP属地:广东234楼2016-07-21 12:18
              回复
                三、金饼的重量和成色
                在汉武帝的币制改革中,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同样为法定货币的黄金改变计量单位,不再沿用秦时的称谓“镒”,而称为“斤”。凡云“一金”者即黄金一斤。秦时一“镒”为20两,而汉时一“斤”为16两,说明计量单位变小了,更便于贮存、交换和结算。黄金往往用于赏赐、交易、罚款,也用于计算财产和贮藏,这表明汉代的黄金确已具备了作为货币的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与支付手段等职能。


                IP属地:广东235楼2016-07-22 14:28
                回复
                  据史料记载,在汉武帝币制改革后的第六年,“南越反,西羌侵边”。在国家危难之际,已经当上山东的丞相卜式上书皇帝,愿与儿子一起从军卫国。汉武帝抓住这个正面的典型,“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要求诸王列侯向卜式学习。可是,“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几百位列侯宁愿献酎金也不愿意从军打仗。酎,本是为皇帝祭祀时酿制的美酒,而各路诸侯在助祭时必须献上礼金,才能分享这种美酒,所以把这种礼金叫做“酎金”。等到祭祀的那天,汉武帝命人检查酎金时,发现有的“少不如斤两”,即缺斤少两;有的“色恶”,即掺杂使假,含金量不足。于是,汉武帝又抓了一批反面典型,“王削县,侯免国”,一下子免去列侯一百零六人。从此,再没有人敢在酎金上缺斤少两、掺杂使假了。正因为如此,海昏侯墓出土的这批黄金,应该说是足金足额的。

                  图7
                  作为上币的黄金,只有“足金足额”才有最高的信用。这次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金饼,重量都在232.8克左右,估计是当时的一斤,折合现在的四两多。(图7)《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中说,西汉时一斤折合今日248克。如果海昏侯墓出土的385枚金饼的重量都在232克左右,那么,西汉时的一斤很可能不是248克,而是232克。因为有一枚金饼上用墨书写着“……海昏侯臣贺……酎黄金……”。这些作为酎金的金饼是以海昏侯刘贺的身家性命作担保,一金就是一斤,不可能缺金少两。所以我推断汉时的一斤很可能就是232克,而一两则不到14.5克,五铢大约3克多。


                  IP属地:广东237楼2016-07-25 11:25
                  回复
                    四、西汉货币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有人认为,海昏侯墓出土的200万枚“汉五铢”,一没有国号二没有年号,背面光板无字,因此可能是冥币,专门是祭祀用的。现在可以肯定,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历史上,“秦半两”和“汉五铢”都是一面有字,一面无字,(图8)没有国号和年号,这样使用时便可以跨越年代,甚至跨越国界。所以,出土的那200万枚“汉五铢”确是当时流通的法定货币。

                    图8


                    IP属地:广东239楼2016-07-27 11:55
                    回复
                      根据有关资料推算,从汉武帝到汉平帝的122年间,经过西汉七代帝王持续不断地努力,先后共铸造“汉五铢”280亿万余枚,平均每年铸造2.3亿枚,需要用铜料约110吨左右。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反映了中国的经济那时已经非常强盛了。
                      由于五铢钱具有统一铸造、制作精致、数量庞大等以往货币所不具备的特征,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最强势的货币。王莽篡权后改革币制,废五铢而发行什么“六泉十布”、“错金一刀平五千”很快就失败了。到了东汉仍然沿用西汉五铢钱。国家分裂时期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各国普遍使用的还是五铢钱。统一后的隋朝,也是使用五铢钱。一直到唐朝,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下令铸造“开元通宝”后,五铢钱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样算起来,“汉五铢”一共沿用了739年之久,成为我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长寿钱”!


                      IP属地:广东240楼2016-07-28 10:14
                      回复
                        “汉五铢”的推行和使用,使中国的货币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首先,由于货币的统一,促进了货物的流通,实现了东西南北经济的交流,促使全国经济走向一体化。其次,由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的稳定,人们有了积累、贮藏和转移财富的手段,社会的富裕程度显著增加。再次,由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的密切联系,政治上的某种分裂只能是短期的,最终还是要走向统一。因此,统一的货币更加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中国通史》;《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古玩指南》、《古玩图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


                        IP属地:广东241楼2016-07-29 10:24
                        回复
                          刘贺珍藏的华夏“第一瓷”
                          2016-07-08 09:11 来源:光明网
                          刘贺珍藏的华夏“第一瓷”
                          ——海昏侯墓出土的青瓷双系壶鉴赏
                            作者:王金中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不久前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刘贺珍藏的三件青瓷双系壶,大美至简,朴素无华,端庄内敛、古意盎然。这或许就是我国最早的瓷器之一,值得人们深入地研究和鉴赏。
                            一、白陶与原始瓷
                            在海昏侯墓中,与青瓷双系壶一起出土的还有陶罐、陶鼎、陶盒以及双系陶壶。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白陶,通体洁白如玉,细腻温润,表面为网状印花纹,异常精美。(图1)用陶鼎和陶盒吃

                          图1


                          IP属地:广东242楼2016-07-30 09:00
                          回复
                             饭时可以一器两用,鼎和盒的下部当小锅用,上面的盖子打开后可以当碗或盘用,非常适合汉代的分餐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白陶器皿出土时全部都是破碎的,出土后是由有关专家精心粘结起来的,说明这些白陶质地坚硬,体大胎薄,很容易破碎。(图2)

                            图2
                              这些白陶器皿都是陶器中的精品,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够享用。其胎质使用的原料与灰陶、黑陶及红陶不一样,而与制造瓷器的原料基本相同,烧制时也比一般的陶器温度要高些,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这对于由陶器过渡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IP属地:广东243楼2016-07-31 09:54
                            回复
                               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有没有上釉,其实不准确。因为早在商代和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在陶器表面上釉的先例,秦汉时期釉陶和彩陶盛行,但它们本质上仍然是陶器。准确区分陶和瓷,主要有四个要点:
                                一是烧成温度不同。如上所述,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000℃左右。而瓷器的烧制温度则比较高,大都要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是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而瓷器一定要用瓷土作坯。最好的瓷土就是离海昏侯墓不远的江西景德镇的高岭土。
                                三是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四是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等等。
                                在这四个要点中,最重要的是烧制温度和原材料。人们只要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瓷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充分必要条件。


                              IP属地:广东247楼2016-08-02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