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管吧 关注:6贴子:384

回复:【曲玉管】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执牛耳】:古代诸侯举行盟会,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儿牲血,主盟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并饮或以血涂抹在嘴唇,以示诚意,所以用“执牛耳”指做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典故出自《左传·哀公十七年》:“诸侯盟,谁执牛耳?”。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0-03 18:09
回复
    【辞第】:典出《史记》卷 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君王赏赐的宅第。表现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将风度和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思想。后因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的爱国精神。如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10-03 18:10
    回复
      【烂柯】: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10-03 18:29
      回复
        【长亭】:古代驿站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10-03 18:31
        回复
          【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10-03 18:32
          回复
            【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5-10-03 18:32
            回复
              【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后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5-10-03 18:33
              回复
                【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称作“阳关”、“渭城”。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10-03 18:35
                回复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10-03 18:35
                  回复
                    【瑟瑟】:原为绿色宝玉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10-03 18:36
                    回复
                      【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来就用杜康代称酒。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10-03 18:37
                      回复
                        【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望帝等。望帝传说是蜀国的君王,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5-10-03 18:37
                        回复
                          【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壮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人就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5-10-03 18:37
                          回复
                            【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指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如李贺《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月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15-10-03 18:38
                            回复
                              【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10-03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