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807,582贴子:12,614,344

回复:专业明粉解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帮楼主盖楼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3楼2015-08-23 14:38
回复
    满夷的脸真是比城墙哦不比泰山还厚,居然在能在众多有权威性的史料面前依然打滚装逼死不认错,这种厚颜无耻的程度就连南北棒子都是自叹不如因为他们好歹也有自尊,可你们满夷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出卖尊严,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已经可以无敌于天了,我等汉人自愧不如啊(如果你是真正的汉人估计早就认错了,可惜你不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15-08-23 16:53
    收起回复
      2025-05-18 19:36:33
      广告
      满夷的脸真是比城墙哦不比泰山还厚,居然在能在众多有权威性的史料面前依然打滚装逼死不认错,这种厚颜无耻的程度就连南北棒子都是自叹不如因为他们好歹也有自尊,可你们满夷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惜出卖尊严,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样的人已经可以无敌于天了,我等汉人自愧不如啊(如果你是真正的汉人估计早就认错了,可惜你不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15-08-23 17:08
      回复
        盖楼大法好!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9楼2015-08-23 22:18
        收起回复
          盖楼中
          明朝的物价(万历年)。
          明朝物价:
          大米白银1两=2石即377.6斤。合人民币1.75元/斤。
          上等猪肉白银1钱六分=8斤合人民币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银1钱二分=8斤合人民币9.5元/斤
          牛肉五斤白银七分五厘合人民币9.9元/斤
          五斤重大鲤鱼价白银1钱合人民币13.2元/斤
          栗子五斤价白银6分五厘合人民币8.6元/斤
          活肥鸡一只价白银4分合人民币26.4元/只
          白布四匹价白银8钱合人民币元132.2元/匹
          绵花一斤价白银6分合人民币39.6元/斤
          高级红枣100斤价白银2两5钱合人民币16.5元/斤
          会试用黄绢伞二把价白银==人民币3元/把
          刑部用铁锹五把价二钱五分合人民币33元/把
          官用桂圆重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合人民币29.5元/斤
          以上物价跟据明代万历年《宛署杂记》。
          明代小说《水浒传》中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一两值1000文,一把菜刀30文约20元,考虑到当时没有工业化炼铁,这个菜刀价格也跟我们现在差不多。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这600多元钱在我们现在大酒店里还不够,可是在小酒家里也确实可以随便上菜了。
          房产价格:“可成道:‘在坟边左近,有一所空房要卖,只要五十两银子。若买得他的,到也方便。’春儿就凑五十两银子,把与可成买房。”—— 《三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低档房产50两一宅,约人民币33040元。高等大宅院:1000万以上。“施小舍人急于求售,落其圈套,房产值数千金,郭刁儿于中议估,只值四百金。”——《三言·桂员外途穷忏悔》。看来明朝有钱人的房子还是真够贵的。
          物价的稳定。明朝初几年和末期时物价曾有过一两白银买一石大米,正统年间也有一两可以买四石的年景,崇祯帝国乱时还有过二两一石的物价。但比起民国末年物价天涨,总算银子还是硬通货。明朝的物价基本是平稳的,尤其是官俸硬比例,一两比二石大米。对稳定货币价格有相当作用。
          《明史·食货五》“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宛署杂谈》“至万历十年内,又蒙题,将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
          《明史·食货二》建文二年诏曰:“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准私租起科,特以惩一时顽民,岂可为定则以重困一方。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明史·食货二》宣德五年二月诏:“旧额官田租,亩一斗至四斗者各减十之二,四斗一升至一石以上者减十之三。著为令。”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农民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 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税收少,也跟明朝的政丅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人民币22元。
          福利。
          《明史·食货一》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然惩元末豪强侮贫弱,立法多右贫抑富。
          明朝每个县都有养济院免费收留。《宛署杂记》载“每名口月给太仓米三斗,岁给甲字库布一匹。”入养济院的条件是:“查都城内外之老疾孤贫者,籍其年以请。”由于有待遇以至于某些人发达了也不走,“间有家饶衣食、富于士民者。”也在里面混个名字捞个实惠。遇水灾旱灾流亡的人,凡有力可耕者,国家给田每人15亩耕种,给牛和农具。贫民没钱买地葬的,国家给地。老人八十岁以上的,国家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不过要等到八十岁。
          过节。
          春节、元宵、清明、瑞午、中秋、重阳。对于现代瑞午节来说来说明代比较这个节曰。
          “朝廷每端午节,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上迎母后幸内沼,看划龙船,炮声不绝。”——明代《菽园杂记》。
          明代人生活如此。清兵入关后,强权政治,焚典改史、剃发易服,税收重重,民皆奴才,生活档次降低,难怪反清复明一直进行了半个清朝。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0楼2015-08-23 22:37
          回复
            联系大家去看看钱穆的 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谈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钱穆先生对满清可以说算盘否定,直接有谈到满清对中国的危害性,甚至没有吧满清当作中国人,我认为这已经是一种明确的态度,满清非中国,满清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92楼2015-08-23 22:58
            回复
              各位不愧是专业的明粉啊,各种资料都找得到,不得不佩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5-08-23 23:07
              回复
                盖楼~~盖盖盖盖盖盖盖盖盖楼~~啊~楼~
                我只是来水经验的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4楼2015-08-23 23:09
                回复
                  2025-05-18 19:30:33
                  广告
                  阿瞒就鲜明的代表了现在的和谐教育,让广大花朵对明朝的误解。我相信有各位这么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总有一天明朝不会再被人误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95楼2015-08-23 23:12
                  收起回复
                    各位的干货,已经让半瓶水还晃荡的小鲜肉,目瞪口呆了。历史教科书在干货面前就是渣渣。。


                    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15-08-23 23:15
                    收起回复
                      关于干货啥的,我相信我发了你们也不会认真去看到,再说发一句我的观点,我还得去百度找一堆证明我的话麻烦。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们要不相信我的,自己复制我的观点,自己去百度查。还有更简便的方法,直接百度清朝两个字,你们把里面关于清朝的概况弄清楚,再来发这些网文。


                      来自手机贴吧98楼2015-08-23 23:54
                      收起回复
                        1..“我的观点就是干货,我不会乱讲”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干货?
                        2..“我只信第一手史料”不知道你看过哪些第一手史料?
                        @忠君爱国曹孟德


                        来自Android客户端99楼2015-08-24 00:07
                        收起回复
                          @忠君爱国曹孟德 你还把溥仪投敌卖国,和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时期人物:刘禅,混为一谈。他们的性质是不同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5-08-24 00:10
                          收起回复

                            自己领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15-08-24 0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