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黄姑寨的老街,人们仍可以看到许多完好的古街道和祠堂。在一条较大的古街上,至今还有三四座宗氏祠堂建筑。祠堂,依然是青石和砖木结构。带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筑,是其古建筑的主流。记者随着黄姑社区负责人,来到一座已成了杂货店的祠堂内。这座祠堂,被隔成三进。最前面摆了许多待卖的杂货,中间一块成了店家吃饭的地方,里面则零星地搁置了一些家用物具。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好,青石门楼上的雕刻,仍是栩栩如生。青石雕就的门楼和花格的木门窗,以及明亮完整木楼天井,给人带来一股古老的气息。据介绍这座祠堂,叫鲍家祠堂。在鲍家祠堂的一边街上,还有高家祠堂、周家祠堂、张家祠堂及周杨家祠堂等三四处类似建筑。只可惜,由于常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有的已破损严重;有的和鲍家祠堂一样,成了卖杂货的地方。据介绍,高家祠堂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仍在。祠堂之大,非常罕见。祠堂内设有戏台,能容纳五六百人。解放后,高家祠堂被改作黄姑文化站,最终在“文革”中被毁。在中街,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街,两旁的砖木结构的木楼,状似皖南宏村的建筑,当有人从古街巷内经过时,让人有一种不知身居何处的感觉,更不知自己进入了哪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