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语吧 关注:3,339贴子:364,061
  • 47回复贴,共1

(申请加精,谢谢)安徽无为黄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8-15 21:21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8-15 21:23
    回复
      不错,我家的老房子都没有了。这些老房子不知道还能保存多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15 21:32
      收起回复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辛卯年,即公元1590年,适逢大旱,巢湖水位急剧下降,下泊山西南出现一片平原,时任无为州的州官坐镇上庙,指挥圈湖造圩田,并在圩北设一条长河,沟通西河与白湖水路。圩堤外遍植杨柳,挡风遮浪,现在仍被民间称作为杨柳圩。在圩心开长沟一道,并成辐射状遍开沟渠,村村可通,以达船盆运载的目的。又在上庙的东面,另挖一口大塘,以供船只停泊和居民生活用水。随着新圩的建成,水陆交通的便捷,到公元1591年,黄姑寨便从下泊山北麓渔村蟹子洼迁至现在的这个地方。据88岁高龄的老人陈启友介绍,黄姑寨迁来后,青阳、合肥、巢县的绅商巨贾和手工业者纷纷迁入,店铺林立,大量的徽派建筑应运而生。
        随着新寨的迁定,古寨人口大增,商业不断兴旺起来。因防盗贼的需要,在正街河的北岸,沿上中下三庙,建起了三座关闸。民间又称黄姑寨为黄姑闸。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15 21:58
        收起回复
          现在,在黄姑寨的老街,人们仍可以看到许多完好的古街道和祠堂。在一条较大的古街上,至今还有三四座宗氏祠堂建筑。祠堂,依然是青石和砖木结构。带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筑,是其古建筑的主流。记者随着黄姑社区负责人,来到一座已成了杂货店的祠堂内。这座祠堂,被隔成三进。最前面摆了许多待卖的杂货,中间一块成了店家吃饭的地方,里面则零星地搁置了一些家用物具。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好,青石门楼上的雕刻,仍是栩栩如生。青石雕就的门楼和花格的木门窗,以及明亮完整木楼天井,给人带来一股古老的气息。据介绍这座祠堂,叫鲍家祠堂。在鲍家祠堂的一边街上,还有高家祠堂、周家祠堂、张家祠堂及周杨家祠堂等三四处类似建筑。只可惜,由于常年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有的已破损严重;有的和鲍家祠堂一样,成了卖杂货的地方。据介绍,高家祠堂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仍在。祠堂之大,非常罕见。祠堂内设有戏台,能容纳五六百人。解放后,高家祠堂被改作黄姑文化站,最终在“文革”中被毁。在中街,有一条青石铺就的古街,两旁的砖木结构的木楼,状似皖南宏村的建筑,当有人从古街巷内经过时,让人有一种不知身居何处的感觉,更不知自己进入了哪个年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15 21:59
          回复
            提到黄姑古寨,黄姑人的眼中、言语中,都流露出一种自豪。他们细数古寨黄姑过去为:五里十三桥,三家澡塘,十八家茶馆,十六家屠宰坊,十二家豆腐店。一条天河,将古街纵向分为两半。沿天河分别建有三座庙宇,同时,将这三处作为进出古寨的通道,并依庙在河上建有三道闸口,设有三座活动的木板桥,每天定时架桥、抽桥,以防土匪进入古寨。这样的活动闸口,被镇上人称为“一步三关口”。这道天河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仍然存在,穿街而过,东接长江,西接白湖,约有5公里长。据一位出生在黄姑、现年77岁的老人陈学文介绍,在他小时,黄姑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市场非常繁荣,有小南京之称。街西头有一个专门停靠木排的码头,那里专卖木材;中间有一个停泊经营粮食农产品船舶的码头,古寨的生活必需品均来自那里,街东头有一个专停客船的码头。周围鹤毛、黄墩、坝镇、关河等乡镇的人都到这里进行买卖,甚至住在庐江的人也到这里来买卖。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8-15 22:00
            回复
              你这套图集里面有很多破旧不堪的建筑,你应该把那些已近破败的砖墙瓦砾给去掉!留下那些还比较清晰整洁有型的老街图片(比如第五张第八张)来申精!何况第一张旁边那个“现代化普化”民居矗在明清的建筑旁边多煞风景多难看多low!还有这套建筑除了马头墙,其它的风格貌似更偏庐江风格罢,无为县的许多城镇古民居大多和皖南接近是白墙黛瓦罢(记得以前在县城看到的就是白墙黛瓦的硬山顶民居)你应当整理下再来申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16 10:17
              收起回复
                庐江的建筑风格跟无为还有区别啊无为的建筑风格似乎可以参考县城黄泥湾那块


                IP属地:安徽8楼2015-08-16 13:01
                收起回复
                  雪花啤酒不是有古建筑摄影大赛吗,楼主可以去专门学习摄影技术,再去拍几张好的参赛。


                  IP属地:安徽9楼2015-08-16 13:34
                  收起回复
                    支持楼楼


                    10楼2015-08-17 12:29
                    收起回复

                      强力支持本帖申精!本帖的价值恰恰在于原汁原味、记录了现状。现实就是这样!
                      看到个别吧友回复,简直晕死。
                      为啥要“破败的砖墙瓦砾给去掉!留下那些还比较清晰整洁有型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咩?


                      11楼2015-08-18 08:30
                      收起回复
                        7年了 它们还好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6-06 20:07
                        收起回复
                          8年过去了,害怕回去看,会难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8-08 09: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