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HTC ONE ME的外观其实和它的同门兄弟ONE M9+区别不大,主要体现在整机外壳的用料材质和背部两个方面。拿起ME,你会发现它的外壳被分为了两个部分,背盖为一个部分;中框及其连接的前面板是另一部分。ME在这方面的处理不仅不像M9+那样采用全金属机身,甚至连一体化都不是。我们先来看前面板以及中框的这第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采用了光滑处理的塑料材质,前面板依然是延续了HTC经典的ONE系列家族式设计语言——上下两端的boomsound扬声器,中间夹着一块5.2寸的SLCD屏幕,在视觉上给人一种HTC一贯的冲击力。当然上端的扬声器旁边还有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前置ultrapixel摄像头,下端则是和M9+一样,在左边的扬声器和右边的麦克风中间加入了一个金属包边的指纹识别区域。大家要注意,这个东西我们之所以不叫它“指纹识别按键”,是因为这个区域虽然做得很像一个按键,它却是不能被按下去的,只能作为一个指纹识别的感应区域来使用。要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工程测试机的缘故,而是HTC故意为之的,官方给出的原因居然还是“统筹界面美观”。可是您要是真为了统筹界面美观,这识别区域和前面板其他位置存在的肉眼清晰可变的巨大色差又是怎么一回事儿?这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至于说打磨的充满了光泽的前面板包边、侧边收紧的卡槽和按压反馈良好的按键,这些HTC做的都还好。我们上一次进行了测试的One系列机型是E9+,那款手机的按键按压下去感觉十分绵软,而ME则没有这个问题。电源键表面也采用了同心圆的纹路处理,使得用户更好辨识。这个按键的位置也正好处于右手握持时虎口靠上一点,并不像自家旗舰M9一样太过靠下难以触及,导致经常按错。机身顶部的红外线发射器主要是进行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遥控的,但是这样的位置和大小则显得有些突兀,看起来像是一颗“电源键”。HTC这次将USB接口和耳机插孔都设置在了机身底部,这对于我这样习惯了耳机插孔在机身上方的人来说还真觉得有点儿不太适应,不过这是用户习惯问题,仁者见仁了。我们再来看手机背部,背部是我们手掌接触手机面积最大的一部分,这次HTC采用的磨砂材质摸起来手感不错,同时起到了防滑和防指纹的作用,不得不说还是比较讨喜的。背面上最大的物件就是这颗金属包边的2000万像素摄像头,而摄像头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双色温闪光灯和降噪麦克风。整机在颜色方面采用了撞色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机的整体观感。


HTC ONE ME的外观其实和它的同门兄弟ONE M9+区别不大,主要体现在整机外壳的用料材质和背部两个方面。拿起ME,你会发现它的外壳被分为了两个部分,背盖为一个部分;中框及其连接的前面板是另一部分。ME在这方面的处理不仅不像M9+那样采用全金属机身,甚至连一体化都不是。我们先来看前面板以及中框的这第一个部分。这一部分采用了光滑处理的塑料材质,前面板依然是延续了HTC经典的ONE系列家族式设计语言——上下两端的boomsound扬声器,中间夹着一块5.2寸的SLCD屏幕,在视觉上给人一种HTC一贯的冲击力。当然上端的扬声器旁边还有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前置ultrapixel摄像头,下端则是和M9+一样,在左边的扬声器和右边的麦克风中间加入了一个金属包边的指纹识别区域。大家要注意,这个东西我们之所以不叫它“指纹识别按键”,是因为这个区域虽然做得很像一个按键,它却是不能被按下去的,只能作为一个指纹识别的感应区域来使用。要知道这并不是因为工程测试机的缘故,而是HTC故意为之的,官方给出的原因居然还是“统筹界面美观”。可是您要是真为了统筹界面美观,这识别区域和前面板其他位置存在的肉眼清晰可变的巨大色差又是怎么一回事儿?这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至于说打磨的充满了光泽的前面板包边、侧边收紧的卡槽和按压反馈良好的按键,这些HTC做的都还好。我们上一次进行了测试的One系列机型是E9+,那款手机的按键按压下去感觉十分绵软,而ME则没有这个问题。电源键表面也采用了同心圆的纹路处理,使得用户更好辨识。这个按键的位置也正好处于右手握持时虎口靠上一点,并不像自家旗舰M9一样太过靠下难以触及,导致经常按错。机身顶部的红外线发射器主要是进行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遥控的,但是这样的位置和大小则显得有些突兀,看起来像是一颗“电源键”。HTC这次将USB接口和耳机插孔都设置在了机身底部,这对于我这样习惯了耳机插孔在机身上方的人来说还真觉得有点儿不太适应,不过这是用户习惯问题,仁者见仁了。我们再来看手机背部,背部是我们手掌接触手机面积最大的一部分,这次HTC采用的磨砂材质摸起来手感不错,同时起到了防滑和防指纹的作用,不得不说还是比较讨喜的。背面上最大的物件就是这颗金属包边的2000万像素摄像头,而摄像头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双色温闪光灯和降噪麦克风。整机在颜色方面采用了撞色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机的整体观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