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吧 关注:8,372贴子:96,196

回复:征途 南征风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等我上来继续更啊


158楼2015-07-04 07:07
回复
    吧主加精品回复以一下啊


    159楼2015-07-04 07:07
    回复
      谢谢吧主加精品


      160楼2015-07-04 13:32
      回复
        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
        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
        无论是站立无论是站立
        无论是站立、
        、、
        、坐下还是跪下
        坐下还是跪下坐下还是跪下
        坐下还是跪下,
        ,,
        ,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
        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
        22
        2、
        、、
        、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
        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
        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
        33
        3、
        、、
        、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
        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161楼2015-07-04 13:36
        回复
          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相机带的重要作用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
          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
          到地上而损坏。

          二二
          二、
          、、
          、光线的运用
          光线的运用光线的运用
          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
          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
          11
          1、
          、、
          、光线的性质
          光线的性质光线的性质
          光线的性质

          ((
          (1
          11
          1)
          ))
          )直射光
          直射光直射光
          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
          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
          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
          于人像摄影。

          ((
          (2
          22
          2)
          ))
          )散射光
          散射光散射光
          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
          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
          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
          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
          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
          22
          2、
          、、
          、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
          (1
          11
          1)
          ))
          )顺光
          顺光顺光
          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
          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
          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
          较弱。

          ((
          (2
          22
          2)
          ))
          )前侧光
          前侧光前侧光
          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
          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
          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
          对象的立体形态。

          ((
          (3
          33
          3)
          ))
          )侧光
          侧光侧光
          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
          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
          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
          (4
          44
          4)
          ))
          )侧逆光
          侧逆光侧逆光
          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
          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
          但仍然偏弱。

          ((
          (5
          55
          5)
          ))
          )逆光
          逆光逆光
          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
          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
          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
          “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
          (6
          66
          6)
          ))
          )顶光
          顶光顶光
          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
          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
          浓黑的阴影。

          ((
          (7
          77
          7)
          ))
          )底光
          底光底光
          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
          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
          33
          3、
          、、
          、光线的反差
          光线的反差光线的反差
          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
          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
          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
          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三
          三、
          、、
          、摄影的构图
          摄影的构图摄影的构图
          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
          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
          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
          11
          1、
          、、
          、构图注意事项
          构图注意事项构图注意事项
          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
          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
          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
          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
          体感。
          2
          22
          2、
          、、
          、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
          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
          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
          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
          (1
          11
          1)
          ))
          )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
          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
          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
          (2
          22
          2)
          ))
          )侧面拍摄
          侧面拍摄侧面拍摄
          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
          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
          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
          (3
          33
          3)
          ))
          )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
          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
          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
          (4
          44
          4)
          ))
          )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
          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
          种纤秀的效果。


          162楼2015-07-04 13:37
          回复
            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
            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
            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
            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
            22
            2、
            、、
            、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
            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
            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
            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164楼2015-07-04 13:38
            回复
              训练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
              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
              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
              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
              架)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
              练习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
              的空间.
              建 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
              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练习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4、求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练习11、垂直、水平构图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
              要 求:画面中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
              建 议: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 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要布满全画面.
              使用三脚架
              练习12、S形、斜线构图
              被摄提: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
              要 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
              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
              建 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
              清晰.
              主题要突出.
              练习13、黄金分割法构图
              被摄提:任何均可.
              要 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
              画面中不能有多余的部分存在.
              建 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165楼2015-07-04 13:38
              回复
                光圈和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的关键装置,也是学习摄影首先要弄清楚的两个十分重要的
                概念。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装置, 因为影像由穿过镜头的光影投射到软片上,为了能使
                到达软片的光量得到控制, 便由开启光圈大小来进行调节。光圈中心开口的大小代表光圈的
                数值,通常用F+数值来表示。数值愈小,孔径的开口愈大,进光量愈多,反之进光量愈少。
                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开大光圈”,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 把光孔开大的意思, 如从F5.
                6调大一级到F4、或二级到F2.8等。同样,“关小光圈” , 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 把光
                孔关小的意思, 如从F5.6关小一级到F8、或二级到F11等。这种习惯上的说法是和镜头上
                所标示的光圈数值正好相反的, 注意不要弄错。
                快门是照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常用的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一般都采用焦平面
                快门。焦平面快门一般拥有前幕和后幕两张帘幕,它们是靠一个上紧的弹簧装置来驱动水平
                或垂直地通过胶片平面,以往水平走向的焦平面快门较多,现在几乎都被垂直走向的快门所
                取代。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幕开始自上往下走动,然后依照快门速度留下一定的空隙,后幕
                紧跟着追赶下来,光线就从前幕和后幕之间所预留的空隙投射到胶片上,使胶片感光。空隙
                越宽,通过的光量会越多,空隙越窄,通过的光量便会越少。快门速度越快,空隙便会变窄,
                速度越慢,空隙便会变宽,焦平面快门就是这样以时间长短来调节光量的。在快门速度的标
                示序列中可以看到,如1/4、1/8、1/15、1/30、1/60、1/125等。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倍
                数关系,是指几分之一秒的曝光时间。譬如说,1/30秒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通过快门
                的光量也是两倍。反过来1/30秒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而通过快门的光量也是倍减。
                光圈和快门是调整和控制曝光量的装置,它们是倍增或是倍减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通过不
                同的组合来得到相同的曝光量。例如说,光圈F8、1/30秒为正确曝光值时,如果用光圈F5.
                6、1/60秒,或是F11、1/15秒来组合,它们所得到的曝光量也是一样的。这样,摄影师可
                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光和快门速度。
                光圈和景深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直接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在镜头聚
                焦调节中,所能清晰成像的最远部分和最近部分之间的距离。光圈的孔径最大(F值最小)
                时景深最小, 孔径最小(F值最大)时景深最大。
                当我们知道光圈不但能控制光量, 而且还能控制景深时, 在摄影表现中, 便可以有效地利
                用它。在实际拍摄中, 譬如以开大光圈, 选用小景深, 就能从距离不同的诸多物体中突出某
                一物体, 使它能够得到强调, 而它的前后的景物便不在清晰的焦点之内, 从而避免喧宾夺
                主的现象。另一方面, 如果收小光圈, 选用大景深, 这时照片中的前后景物都将控制在清晰
                的焦点之下, 相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细节。在初学摄影时,可以用大光圈和小光圈来练习
                拍摄一些照片, 看看是否能达到同表现的内容有效地相结合, 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多作这方面的练习, 日积月累, 便会熟能生巧, 在日后的摄影创作中自然地应用自如。
                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中, 一般不论光圈的实际设置值为多少, 为了方便取景对焦, 通常镜
                头总是在最大光圈的情况下取景和对焦的, 只是在拍摄曝光时光圈才自动处于设置值。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收小光圈有利于增加景深, 但并不是拍摄时把光圈收得越小越好,
                如果孔径太小, 镜头会产生衍射现象, 影像的细节会受到影响而变得模糊。事实上, 对于大
                多数照相机镜头来说,从最大光圈收2~3挡,也就是F8左右为最佳光圈孔径值, 因为在这
                时镜头的像差和衍射会有着最佳的折衷。
                同光圈一样, 快门除了能调整和控制曝光量之外, 还能控制被摄体的清晰度。因为快门速度越快, 通过镜头的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时间越短, 因此能够把瞬间的动作记录下来。
                如拍摄运动物体或体育比赛时, 只要使用高速快门, 就可以把运动中的一瞬间定格下来,
                这也是摄影所特有的表现语言之一。相反, 快门速度越慢时, 光线(影像)在胶片上停留的
                时间越长, 移动中的被摄体就会留下流动的影像, 这也是摄影中表现动感的一种独特方法
                之一。但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 到底用多少快门速度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就得在实际拍
                摄中去积累经验了


                167楼2015-07-04 13:39
                回复
                  户外日光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光照条件,尤其是阳光普照的晴天,更是摄影者喜欢的黄金
                  时光。充足的光线把万物照射得色彩缤纷,如果选择好拍摄角度,可以拍出立体感强、色彩
                  饱和的照片。特别是对于使用镜头解像力弱的照相机的业余摄影者来说,这种照明能使你有
                  机会拍到清晰度高、层次丰富的图晴日阳光的光线特点
                  晴日阳光的光照极强。这样的光线使摄影者采用慢速胶片并以较高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
                  光圈进行拍摄时,仍能获得较高的清晰度和颗粒细腻、适应高倍放大的底片。 若采用常用
                  的 IS0100 胶片则可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甚至可使用 1 / 4000 秒的速度来拍摄高速运
                  动的物体, 比如奔驰中的火车,奔跑中的运动员等等。 同样,采用 f / 22 、 f / 36 等
                  极小的光圈进行拍摄时也能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小光圈能获得很长的景深,如果是 24 毫
                  米的广角镜头采用 f / 22 光圈,甚至不必对焦就能拍摄,这对于抓拍很有用处。
                  晴日阳光还能拍摄到反差很好的照片。由于光照强硬,使得物形、物体的边缘线均能得到最
                  佳的表现。 在一天中特定的时刻进行拍摄时,太阳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只要想办
                  法改变我们的拍摄角度和被摄者的位置,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在太阳光下拍到顺、逆、侧等光
                  位的照片。
                  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射向被摄体称为顺光。顺光照射的景物往往给人以平板的感觉,拍成
                  照片后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强,画面反差小,缺乏影调层次。如果景物的色彩相近,照片的反
                  差就更糟。拍彩照时,顺光能不加修饰地表现被摄物的本来面貌,色彩较朴实,饱和度和透
                  明度也较好。顺光对于拍摄人像有一定的长处,尤其是拍老年人,顺光可用来掩饰脸部皱纹、
                  斑疮,对人物起美化作用。还有,在翻拍资料时,顺光是最合适的。如果拍摄的资料画面不
                  太平整,在顺光下能得到最佳效果。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早、中、晚
                  每个不同时辰顺光的高低角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会对拍摄产生影响。 我们
                  大致将各种高度的顺光分成平射顺光、斜射顺光两类,这两类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各一次,
                  情况大致相同。
                  1 .平射顺光
                  一般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夹角小于 45 °的顺光称为“平射顺光”。 这是就平原
                  地带而言的,如果在山区,拍摄者由山下往山上仰拍或由山上往山下俯拍,此时的光线情况
                  又应作具体分析。顺光最典型的特点如画面易平板、反差小等在平射顺光中体现得最突出。因为这种光线会使拍摄者、被摄体与太阳基本平射顺光上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的位
                  置很低,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射向景物,太阳光线被大气层中的尘埃、水气等微粒散射
                  比中午要多得多,所以,此时的阳光相对而言要柔和些。如果拍摄青年女性或者可爱的儿童,
                  这种正面顺光会使图片显得明快而温和。但是,由于平射顺光光线几乎是直接照射到被摄者
                  脸上, 因而不宜拍摄正面照,否则会产生眯眼的不良效果。平射顺光拍摄要注意影子的影
                  响。在拍摄人像时拍摄者的影子很容易投到被摄者身上。初学摄影者往往不注意顾及整个环
                  境,在通过取景器取景拍摄时视线总落在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人的脸部。因此,初学者
                  在拍摄平射顺光人像照时,尤其应注意自己的影子是否落在被摄者的身上并及时调整。有些
                  大胆创新的摄影者故意利用自己的影子或用一些道具来挡住投射到被摄者的一部分光线,甚
                  至挡掉脸上的一部分光,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初学摄影者也可以在学好基本功的基础上
                  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进行反向思维,以激发创作灵感。影子的妙用还可以推而广之,用
                  在风光、小品等门类的摄影中。在平原和海滨等开阔地带,拍摄者既可以把一些建筑物、篱
                  笆等的阴影拍入画面,也可以把自己的影子拍入画面来活跃画面,这样还能弥补顺光下画面
                  反差小的缺陷。在彩色摄影中,由于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最长,七色光中的蓝色光被空气中
                  微粒反射得最多,因此,此时太阳光的色温较低,拍出的照片往往呈暖色。


                  168楼2015-07-04 13:39
                  回复
                    斜射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与水平线呈 45 ° -75 °的角度照射被摄体称斜射顺光。用这种光线拍
                    摄的人物照片光线呆板,虽然由于太阳位子变高,人物不易出现眯眼,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
                    的鼻子底下开始出现不悦目的阴影。尤其当太阳角度较高,而被摄人物的眼窝较深,颧骨较
                    高时,这种阴影就更为严重了。这种光照拍摄风光片也不理想。拍黑白片,整个画面呈中间
                    灰色调,白的不够白,黑的成为灰黑,景物的质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拍彩色照, 除了质
                    感表现不佳外,整个图片偏灰,此现象因具体拍摄对象而异,据笔者经验一般偏灰蓝色。因
                    此,一般不宜选择这种条件拍摄。为了弥补上述两种顺光条件下光感平淡、反差不足的缺陷,
                    在彩色摄影中可以通过不同景物、人物的色彩反差来丰富画面。例如,运用被摄物体本身的
                    颜色差别,或者选择一些与画面的色彩基调成补色的景物作为前景来拉开画面的色彩反差。
                    顶光
                    中午,阳光垂直地照射到地面,这种光线即为顶光。此时的光线照度是一天中最强的,
                    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因为太阳穿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光线的散射最微弱,光线在底片上留
                    下的反差也最强。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拍人像,眼窝、鼻下或脸颊会出现难看的黑影,造成脸
                    部变形,一般难以拍出悦目的令人满意的人物照。如果非得在这个时候拍摄,那么可以用闪
                    光灯补光,但要注意闪光灯的光量须较强;或者适当靠近人物,以使顶光下呈现的脸部黑影
                    变淡或消失;或者采用一块反光率较高的揉皱了的锡箔纸制成的反光板,也能起到弥补的作
                    用。另外,也可以改变被摄人物的姿势,由站立、正坐变为躺、仰靠等等,同时避免阳光直
                    射人物眼睛,以防眯眼。同样,在顶光下拍摄塑像、产品广告等其他可倾斜、倒置的物体,
                    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的话,还可以用一个支撑的架子来固定被摄物。以顶光拍摄风光
                    时,环顾四周,景物的受光情况一致,而且,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也是一样的蓝色,所以,不
                    管朝哪个方向,以拍摄蓝天为背景的风光较为理想。不足的是,景物的阴影仅仅在景物的底
                    部,所以,如果你拍摄的地点是处在丘陵地带,那么广阔的远景照片会显得很平淡,因为几
                    乎每座山丘都是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前景来活跃画面,
                    如从树林里向远处拍摄。如果你在树冠下拍摄,树的枝叶或躯干在顶光下一般呈现为剪影,把它拍入画面,既能拉开画面的透视层次又能增强影调对比。
                    侧光
                    阳光从侧面射向被摄体,称为侧光。侧光照射被摄体,在另一侧产生具有明显方向性的
                    投影,它能较好地表现被摄体的肌理和立体感,纵深感强,造型效果好。所以,侧光摄影的
                    影调层次比正面光丰富得多。被摄体的某些部位受阳光直射,而另外部分则靠天空或四周景
                    物的散射和反射光照明。无论是拍风光、人物、静物,侧光照明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如果是
                    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此时,
                    如想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
                    助光。晴日侧光可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和后侧光;另一种则是以一
                    天之中太阳高低变化将其分为平射侧光和斜射侧光。前侧光、正侧光和后侧光是在一定的太
                    阳光位置下调整照相机与被摄体及光源之间的平面夹角而产生的不同光照效果。


                    169楼2015-07-04 13:40
                    回复
                      前侧光
                      前侧光一般是指阳光、被摄体和照相机三者之间的平面夹角在 45 °左右。这种光线尤
                      适用于新闻摄影。日光直射,画面一目了然,又有一定的反差,能反映出被摄体的基本面貌,
                      且容易表现出物体粗糙或光滑等质感。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还未能很好地把握光线造
                      型的情况下,用前侧光拍片的成功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用前侧光拍摄风光片效果也不错。拍
                      出的画面蓝天、大海的色彩纯度仅次于顺光。它还能将景物的线条明显地勾画出来,景物的
                      纵深感也要比正面光强。
                      2 .正侧光
                      正侧光又称标准侧光,阳光与被摄体、照相机镜头之间的平面夹角成 90 °。这种侧光
                      能锐利地勾画出被摄体的线条。如果是拍正面人像,则人的面部一半受光,阴影在画面当中
                      占的比例比前侧光大。拍摄黑白片明暗分明,反差强烈,黑白效果极强;彩色片则将有一部
                      分色彩被黑或者灰色所代替。然而正侧光对树叶、花卉等被摄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效果。所谓
                      透射就是光线穿透被摄体产生比正面光照射下更艳丽的色彩,因此用正侧光拍摄花卉、树叶,
                      画面的色彩将会很鲜艳。
                      3 .后侧光
                      后侧光是指照相机镜头、被摄体与阳光之间平面夹角约在 135 °,亦称侧逆光。在这种
                      光线下,无论是彩色片还是黑白片,画面中暗部比例增大,相当一部分细节被阴影掩盖。物
                      体往往以简洁的线条或者很少的受光面出现在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造型效果。这种光线
                      多用于艺术创作,而较少用于新闻摄影或普通人像照,除非加闪光灯补光或者被摄体正面所
                      受的散射光或反射光较多,足以使其与受阳光照射部分之间的光比在 2 级以内。后侧光的
                      纵深感强,是拍摄风光艺术片的理想光线。景物的透射性好,只要避免阳光直射镜头,就能
                      拍出反差极强、画面简洁、造型生动的艺术风光片。后侧光拍摄人像,选择暗背景可拍出低
                      调侧面艺术人像。这种效果以往一般只能在摄影室人工光布光下获得,但现在随着现场光摄
                      影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摄影室灯光人像照常常可以为现场光人像照所取代,走出摄影棚
                      的现场光人像摄影更能产生自然生动的效果。
                      4 .平射侧光
                      平射侧光,在一天中早晚各一次。平射侧光最大的特点是投影长,光线较柔和,色温低。
                      这是由于平射侧光太阳离开地平线位置较低,景物的投影相对就长,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的
                      路径也较其他光线长,大气层中的水气、尘埃对阳光的反射也相对大一些,所以平射侧光的
                      光线显得柔和些。这就使景物的暗部与亮部的反差减弱,因此拍摄人像、建筑、风光,不仅
                      有足够的明暗反差,有立体感,而且还有较好的过渡影调。如果是拍彩色片,此时的侧光摄
                      影色调温暖,拍少女更显出温情和朝气,拍风光有层林尽染、满目辉煌的意境。


                      170楼2015-07-04 13:40
                      回复
                        斜射侧光
                        斜射侧光,一般是指阳光以与地平面呈 60 °左右角度照射到被摄体的侧面光。这种光
                        线产生的明暗对比较强,是拍摄自然风光、建筑和各种人物的理想光线。 因为在斜侧光照
                        射下,景物的立体感强,影调丰富。拍摄彩色照片,色彩还原正确,拍摄花卉枝叶透射增艳
                        效果好。而且,此时光线穿过空气中的水气和尘埃的路程也相对减少,故而光线偏硬,景物
                        的清晰度较高。这种光线下拍出的照片往往层次丰富,影调饱满,色彩鲜艳,画面明快、清
                        新。晴天侧光摄影是运用得最多的拍摄用光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用侧光拍摄较易体现摄
                        影语言的魅力。初学者不妨从侧光人手,先将上述两大类分开琢磨,反复进行单项训练。如
                        先在同一时刻进行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的拍摄实践,仔细分析比较这三种侧光的造型效
                        果。同时注意背景的选择,观察这三种侧光在明亮的背景、阴暗的背景和杂乱背景或灰色背
                        景下的拍摄效果。可以买些散装的黑白胶片作摄影练习之用。在掌握了这三种光线的表现力
                        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这三种光线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由于太阳高低产生的平射侧光、斜射侧光
                        的效果。在熟识多种侧光的特点后,你就可以在拍摄实践中灵活运用,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
                        被摄体的位置或等待时机来获得你所需要的光照,从而实现你的拍摄意图。
                        逆光
                        太阳从被摄体背后射来,阴影落在景物的前面,这种光照称逆光。此时物体处在背阳处,
                        仅有边缘一小部分受光,亮度要比其他光位低得多。因为被摄物体处在阴影下,物体的细部
                        及表面质感得不到细致的表达。 当主体有深色的背景衬托时,逆光照明能使主体从背景中
                        显露出来,给人以明显的轮廓光勾勒的艺术效果。逆光照射下的景物由远及近,景物的色彩
                        由淡而浓,由亮变暗,造成极妙的纵深感。早晚平射逆光, 因为阳光投射角度低,被摄体
                        的投影拉长,暗部的亮度更弱 ( 得不到来自地面的反光 。但这种光线却是勾勒人物和景
                        物轮廓,体现人物优美的体态和创造丰富纵深感的理想光线。太阳从被摄体后方以很低的投
                        射角度照向被摄体,光与形变得极其简炼,有助于突出主体,使在其他光照条件 - 下显得
                        杂乱的景物变得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若选择湖、海等大面积水面或灰亮的天空作背景,无论
                        使用黑白或彩色片,均能拍出主体鲜明突出的剪影照片。此时的阳光因色温低而显得色调暖,
                        另外低角度的光线对枝叶等其他较薄而透光的被摄物有透射增艳的效果。应注意的是,太阳
                        位置较低易产生晕光。晕光会使景物模糊,对黑白照片更是有致命的损害。彩色照片则因此
                        而改变色调。但你不妨试试用广角镜小光圈直接把太阳摄入画面,处理得当非但不会使画面
                        因讨厌的晕光而变成灰色,反而可使画面因太阳的光芒而生辉。长焦镜头则无法拍摄泛白后
                        的太阳,但也要避免晕光和炫光。太阳与地面呈 60 °左右的照射角照射到被摄体上的逆光
                        称斜射逆光。斜射逆光在一天中持续的时间较长。这种光线拍摄的照片虽然还有大量被摄物处在背阳处,但景物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是拍摄人物、风光的好光线。画面层次丰富且比
                        平射逆光明快。特别是太阳与地面夹角在 65 °以上时,天空中强烈的散射光可使整个画面
                        影调丰富,易拍得质感好的照片。逆光拍摄,一般以主体物的亮度为曝光依据。尤其在拍摄
                        人物近景时应按人物脸部阴影部位的亮度曝光,同时宜选择较深暗的背景来衬托人物。若拍
                        剪影,则应按背景的亮度曝光,且宜选亮或浅色调的背景。


                        171楼2015-07-04 13:40
                        回复
                          色温,自然风光摄影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数码技术流行的今天,变的越发的重要。大
                          家都知道,早晨和黄昏的光线是黄色的,而不是象中午、白天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主
                          要是因为大气层的原因,早上和黄昏阳光是被大气折射、散射过的,与中午直接穿透大气的
                          光线是不同的。于是产生了色温的概念。色温的国际单位是 k (开尔文),太阳的标准色温
                          是 5400k ,其它日常生活中的灯光更加复杂,粗略的认为灯光的色温是 3600k ,于是我们
                          大家就会注意到,传统的胶卷都会注明,如 Kodak color100 日光型、 Kodak MAX400 灯
                          光型等等,这就是不同色温条件下的胶卷选择。用日光型的胶卷在低色温( 2400k-3600k )
                          条件下拍摄会有什么效果呢,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片子偏黄,人物、景物等被光线照射的物
                          体都会表现出日常要黄,由此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正确的还原色彩,当然了,在风光摄
                          影中还是可以表现不同意境的。闪光灯,是标准的 5400k 光源,好的闪光灯可以在光线不
                          好的条件下正确的表现色彩(其实正不正确只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通过滤镜也可
                          以有效的改变色温,达到所需的效果。有时,其实大家还是很喜欢那种昏黄的意境的,但有
                          时还有人物出现时无法兼顾人物和环境,就要用其它的方法了,比如电影中常用到的手法,
                          在日间通过使用哈夫镜,即能正确的表现人物主体的色彩,有可以造出黄昏的感觉。
                          补充:
                          在混合光源下,最好使用手动白平衡,对准白色物体来设定。另外为保证曝光准确,可以简
                          单的用手来当 18% 灰板,注意,手应当放在被摄体的位置。


                          172楼2015-07-04 13:41
                          回复
                            光线的处理
                            摄像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它还与不同内容
                            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在纪实性影像中,如纪录片、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通
                            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
                            实自然的光效。而艺术类影像的用光比纪实类要复杂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工处理,
                            但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
                            控制光的方向和角度:户外摄影要充分利用户外摄影的黄金时刻『清晨和黄昏前半小时,
                            甚至不到半小时,太阳不高于地平线15゜的位置,可拍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影调』和最佳时
                            刻『指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太阳于地平线15゜~60゜的位置,光线从侧上方照射下
                            来,光线在被摄体一边,能造成被摄体的自身投影,获得丰富的明暗描绘』控制光的效果。
                            控制光的强度:中午光线强,反差大,影像生硬呆板,没层次。主光和补助光的光比最
                            好控制在1:4之间。光线的集中与分散的运用:集中的直接的“硬性光”『被一极强的灯光
                            照明』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中间过渡色调极少,能刻画出主要形象的外形轮廓线条。
                            主光不聚集在一点上,而在被摄体周围淡淡分散开,对比减少,使深黑色的阴影和耀眼的光
                            斑消失,产生柔和的效果,扩大色度范围。
                            4. 线条的处理
                            在构图中线条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画面框架的相互关系。如拍摄同一根
                            旗杆,虽然现实生活中它是笔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电视屏幕的画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占像的呢?以常见的半身像或特写照为例,最适合的焦距段是80-105mm (详细参数,在线购
                            买,海量图片,网友评论)的中焦段,比较接近于人眼所看出去的效果。拥有这一焦段的镜
                            头常被称为“人像镜头”,采用此类镜头拍摄,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浅景深以虚化背景,也可
                            以保持与被摄者之间适度的距离。如果焦距太短,拍摄半身像时就要贴近被摄者,由于透视
                            原理,往往会产生类似大鼻子的变形;反之,若焦距太长,要在画面中容纳完整的半身像,
                            就要远离被摄者,不仅不利于与模特的交流,也会使人物脸部缺乏立体感。
                            拍摄全身像的场合,可以选择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如果对背景的虚化处理非常在意,
                            最好使用定焦镜头;若是没有此项顾虑,那么变焦镜头就可以满足要求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普遍规则,您完全可以根据您个人的创作要求灵活选择。例
                            如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特写,创造夸张的艺术效果,或者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抓拍等等。
                            「精确对焦和曝光」
                            拍摄时要确保精确的对焦和曝光。
                            人们在欣赏一幅人像作品时,会很自然地先去关注人物的眼睛,因此让焦点精确聚焦于
                            人物的眼睛也是人像摄影的铁则。进行正面拍摄时,可以同时对焦于两只眼睛;若是采用侧
                            面拍摄,原则上对焦于靠近相机一侧的眼睛。一般在进行人像摄影时都会虚化背景以突出主
                            体,因此景深都较浅,可以采用手动对焦方式对人物眼睛进行精确对焦。此外,在一些特殊
                            场合,例如阴雨天、室内、夜晚进行拍摄时,可以使用三脚架以避免影像模糊。
                            同样的,相机的测光也应以被摄者脸部曝光准确为基准来进行。在进行逆光拍摄时,背
                            景光往往会影响到测光,使得人物脸部过暗或过亮,此时建议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脸部
                            精确测光,确保人物脸部曝光准确。
                            「注意背景的选择」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对背景部分的处理,尤其是在室外拍摄时,要充分考虑拍摄现场的环
                            境、天气等不同因素。合适的背景可以衬托出人物性格及其内心世界,而不恰当的背景则会
                            破坏人物的存在感,使作品大打折扣,在拍摄时要尽量避免。
                            如果没有合适的背景搭配,可以选择一些较单纯的景物,利用较浅的景深来虚化背景,
                            使主体突出。您可以在拍摄时尽量靠近被摄者,或者开大光圈,选择较长焦距的镜头来进行
                            拍摄,这也是半身像及特写照最基本的一种拍摄手法。例如右图,以简单的线条作为背景,
                            突出了前方的人物。


                            174楼2015-07-04 13:41
                            回复
                              很多摄影初学者在拍摄人像时习惯将人物置于画面中央,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往往会显得
                              呆板。您可以尝试着将画面以「井」字形平均分割成九块,在拍摄时有意识地让主体位于交
                              点位置上,就可以使画面和谐,带来舒适的视觉效果。如果是拍摄特写照,则可以选择让人
                              物的眼睛位于交点位置上。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平衡。通常我们会在人物眼睛面对的方向留
                              出部分空间,为其视线带来延伸感,让画面不至于显得很局促。例如左图所示。
                              至于横拍还是竖拍,俯拍还是仰拍,并没有什么特殊限制,拍摄者可以根据现场的环境
                              或是被摄者的姿态来选择。如果吃不准哪一种更合适,大可以变换不同的拍摄角度多尝试一
                              下。一般性来说,竖拍适合用来表现人物本身,横拍则适合用来交待现场环境。当然,这都
                              不是绝对的,当您对取景及构图有了更深的体会时,完全可以打破既有常规,拍摄出具有独
                              特个性的作品来。
                              「注意光与影的变化」
                              用光一直是摄影技术最难的一环。在这里,我们仅仅针对摄影初学者谈一下普通的用光
                              规则。
                              首先,光线在人物脸部应有明暗的变化,且过渡均匀,这样可以使人物脸部显得立体丰
                              满。但要注意暗部不宜太多,高光部不宜太强,以避免丢失细节。其次,要注意光线的照射
                              角度。垂直照射的光线容易在模特眼睛及鼻子下方产生阴影,造成眼袋加重。因此,大晴天
                              直射阳光下一般不适合拍摄人像,应选择多云或阴天场合,或者利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进行补


                              175楼2015-07-04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