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森_文学社吧 关注:74贴子:7,202

回复:【暖森 文学社】让我来帮你们补补知识吧/柒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啦啦啦,继续
三、【 拧旋式 】
拧旋式梳编法,是将发分几股,似拧麻花地把发蟠曲扭转,盘结于头顶或两侧。
这种发式灵活旋动,很助美姿。 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之仙女,唐周肪的纨扇仕女图亦属于这类发型。
拧旋式变化一般有侧拧、交拧、叠拧等几种形式。
拧旋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型:
1、随云髻
2、凌虚髻
3、灵蛇髻
4、回心髻
5、朝云近香髻


18楼2015-07-02 15:30
回复
    3.1『 随云髻 』
    “随云髻”类似侧拧之形式,其髻如随云卷动。《国宪家猷》:“陈宫梳随云髻。”
    这种发式生动灵转,颇为仕女所好。
    《红楼梦》第八十九回: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真比如: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19楼2015-07-02 15:31
    回复
      3.2 『 凌虚髻 』
      “凌虚髻” 属于交拧的形式,其髻交集拧旋,悬空凌托顶上,摇而不脱落。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隋有凌虚髻、祥云髻。”


      20楼2015-07-02 15:32
      回复
        3.3 『 灵蛇髻 』
        灵蛇髻 ,古代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
        《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
        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21楼2015-07-02 15:32
        回复
          3.4 『 回心髻 』
          回心髻类似盘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交拧,盘结回心于头顶或头前。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梁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
          清佚名之《胤祯妃行乐图屏》中亦有这种发式 。(下图右上)


          22楼2015-07-02 15:33
          回复
            3.5 『 朝云近香髻 』
            朝云近香髻,是类似叠拧的形式,其编法是将发分股拧盘,交叠于顶,生动而稳定。
            据《中华古今注》记载:“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
            这种发式别具一格,饶有风趣。在《八十七神仙图卷》中亦有此种发式。


            23楼2015-07-02 15:33
            回复
              4.1 『 高椎髻 』
              “高椎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于顶,挽成单椎,耸立于头顶。
              据《妆台记》记载:“宋理宗朝宫妃梳高髻于顶,巍峨高耸,号高椎髻。”
              在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女塑中亦有这种发式。


              25楼2015-07-02 15:34
              回复
                4.3 『 堕马髻/倭堕髻 』
                堕马髻其梳编法是将发拢结,挽结成大椎,在椎中处结丝绳,状如马肚,堕于头侧或脑后。是中国魏晋时期妇女的一种发型,为一种偏垂在一边的发髻,亦名“倭堕髻”。
                堕马髻据说是东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发明的。《后汉书·梁冀传》:“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坠马髻在唐天宝年间,又始出现,到贞元时,重为们女梳作而流行。堕马发髻,各代微有变化,但其基本特点——偏侧和倒垂的形态未变。
                唐温庭筠有“倭堕低梳髻”。
                明吴嘉纪有“岸傍妇,如花枝,不妆首饰髻低垂”诗句。


                27楼2015-07-02 15:35
                回复
                  4.4 『 倾髻 』
                  倾髻,倾髻其梳编法是将发分股结椎、倾斜结束置于头前或头侧,在仕女画中颇为多见。
                  据《晋书》记载:“太元中公主妇女必缓鬓,倾髻以为盛饰。”


                  28楼2015-07-02 15:36
                  回复
                    5.1 『 单螺 』
                    单螺其梳编法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
                    在永泰公主墓石椁内西面北次间之雕饰,亦有些类发式(右图)。


                    30楼2015-07-02 15:38
                    回复
                      5.2 『 双螺 』
                      双螺其梳编法是将发分为两大股,盘结双叠于两顶角,亦名“双角”。
                      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画》亦有这类发型,螺髻清晰秀雅。


                      31楼2015-07-02 15:38
                      回复
                        5.3 『 百合髻 』
                        百合髻,其梳编法是净发分股盘结,并合叠于头顶。


                        32楼2015-07-02 15:39
                        回复
                          5.4 『 盘恒髻 』
                          盘桓髻,即卧髻。其梳编法是将发蟠曲交卷,盘叠于头顶上,稳而不走落,称为盘桓髻。
                          《中华古今注》:“长安妇女好为盘恒髻,到如今其法不绝。”
                          盘恒髻在汉代即盛行于当时都城长安妇女中。后历经隋唐、两宋各朝仍然“其法不绝”,为中、下层妇女所习用。


                          33楼2015-07-02 15:39
                          回复
                            ps:单螺和双螺一般都是丫鬟等用的发髻


                            34楼2015-07-02 15:40
                            回复
                              6.2 『 飞仙髻 』
                              飞仙髻多是两侧结高鬟。多用于仙女与未出室少女。
                              据《炙毂子》记载:“汉武帝时,王母降,诸仙髻皆异人间,帝令宫中效之,号飞仙髻。”


                              37楼2015-07-02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