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愿石吧 关注:332贴子:11,710

最近忽然开始对科幻感兴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又看了一遍《流浪地球》,然后找出大刘最初的老文《带上她的眼睛》又看了一遍(貌似小时候看过),现在在看《三体》。
叹为观止。大刘果然名不虚传。一边看一边觉得里面肯定会有很多小姆感兴趣的话题以供讨论。
准备看完这三本之后去看小姆的《伊甸》。话说,这篇现在结文了没?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2-08 20:30回复
    没呢,这篇写得很慢,大概难度比较高。
    三体没看完,大刘一直很喜欢,但短篇看得比较多。


    IP属地:上海2楼2015-02-08 23:18
    收起回复
      自从初中开始看银英就一直喜欢科幻小说,一度也订阅过《科幻世界》,认识大刘就是在里边。
      话说你看的太高大上了,看完三体再来看我的科幻文,绝逼入不了眼。


      IP属地:上海3楼2015-02-08 23:19
      收起回复
        蛮奇怪的,我其实一直对科幻兴趣不大,以前一直觉得科幻冷冰冰的又枯燥,现在才觉得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切入。就像我之前对网游文不感冒,看了顾漫的微微和禾早的江湖之后就一头扎进去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5-02-09 09:42
        回复
          我很喜欢一段,不知道你感觉如何,评价一下:
          “在这里,我们听得到星星的对话。”
          万物一瞬间安静下来。
          “只有噪音……”
          教皇华丽而丰润的音色,莫名的在这悠远而神秘的声响中失色。
          微弱的射电信号噪音持续着,伴随着黑发青年温情的嗓音:
          “这些白噪音是宇宙最初留下的辐射,虽然星云领是个年轻的宇宙,她依然有着星空物语。我有段时间,非常喜欢在正宇宙搜寻信号,接收脉冲星发送的脉冲信号、有生命行星的无线电波,翻译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音频,根据它们不同的结构编译算法,遥想它们来自的年代和距离。就算看不见,也像观察到了星星的脉动,倾听星星的一呼一吸。”
          “好浪漫……”
          “哈哈,是心情的投影吧,宇宙中太寂寞了,所以觉得星辰也同样孤独。迷失、隔绝与孤寂是生命共同的心灵桎梏,它们用星星的私语彼此‘接触’,这是最神秘魅力的接触,我想成为这样的接触者,接触到浩瀚星空最原始的语言。就算在宇宙最荒芜的地带,也有静寂以外的声音,那样的救赎深入灵魂。”
          “我也想带你数星河的沙粒,看宇宙的美丽奇观,但是我最想让你聆听的,还是星空的史诗,它们……一点不漂亮,都是些枯燥的音符,也许你不会喜欢。”
          克拉姆轻声说:“我喜欢听,如果知道塞亚在遥远的星空给我发信号,就算听不懂,我也会一直一直听。”
          塞亚轻快地笑起来,那样的笑声,和他任何时候都不同,没有沧桑,没有冷静,没有孤独,没有倔强,没有带着迷惘的坚持,几乎带点腼腆,和青涩的高兴。
          “科学情怀比起艺术情怀,似乎更加丰沛和不着边际一些,有时看到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宇宙美景,我真恨自己不是吟游诗人,幸好我是个音乐家,可以谱写曲子。”
          漂浮在太空中的男声静谧了片刻,似乎有了水珠的浸润:“听着那些逝去的声音,我想象星星的坟场,那里有无限的蝴蝶,翅膀的扇动轻如梦呓……在那样的时刻,我总想听你唱歌。”
          “克拉姆,我们最初见面的时候,我觉得你的声音像管风琴,冷漠的宿命,让人敬畏的宇宙,高高在上的力量,可是当你真的唱起歌,我发觉不是这样。”
          “我一直在寻找证明万物存在的讯息,包括我自己,我们为什么存在?我是谁?而后,我在最黑暗和孤寂的角落找回自我,听到星星和生命不完整又美妙的回答,那是管风琴的合奏,群星的奏鸣曲。”
          “唱歌吧,克拉姆,我最喜欢听你唱歌。”
          聆听者仿佛看到,追寻着星星光芒的黑发男子沐浴在无边的夜色里,静静把小提琴依靠在肩上。
          悠扬又空阔的绝美旋律响起,一个一个音符迸出,仿佛承接着生命的光辉,溶解了蒙昧的霜冻,唤醒最深刻的感动和认知,虔诚的心情中,一个无限幽明恢弘的男声唱响,蕴含慰藉人心的深邃和甜蜜,闪电般击中了每个人的心灵。
          那是教皇的声音——
          为怀念逝去的日子,我将记忆装在银色的磁盘里,
          我庇护着所有的旧感情,
          以及曾经的鲜艳玫瑰,
          黑暗降临,星辰亮起,
          我感到愉悦,
          所有事物在我爱的你身边,都是甜美的。
          宇宙最初的音色来到我身边,为了你的话语,
          我只是在这里唱着爱的歌谣,
          你独特的声音铭刻在我的心跳里,
          永恒地绽放着。
          在繁星之下,
          在星球之上,
          在夏日的黑夜里尽情亲吻我吧,
          这是我所有的快乐、希望与诗歌,
          群星的歌谣……
          小提琴的曲调从黑发男子的指尖流淌出来,迸射在星空和每一个无限时光的间隙,流进每一个生命心扉的角落,沸腾般溅起回响,金发青年的歌声和琴弦上的音乐合拍,仿佛没有重力,又顺着星辰的引力弹起,无边无际地唱起不会结束的终止符,汇聚成一滴,一滴,绵延不绝的交响诗。
          那记忆中的旋律不再是一条条单纯的雪花线,晶莹的结晶融化,编码成人心深处的音符。
          他与他生命交融,心声共鸣,古老的琴弓搭在同样岁月悠久的弦上,万籁俱寂处远远响起,绝妙不可言说,轻哼着从遥远得无法想象的太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歌谣。
          激烈的节奏缓和下来,流水似的柔情缓缓倾泻,从剔透的碰撞到震撼的颤音,新一曲的序章在宇宙的荒原中轰鸣震颤,星辰依旧共舞,挽歌处处,气势宏伟的史诗扩散,如同深广无际的爱。
          群星与管风琴的合奏飞越星河,穿过超时空的联网,为千亿颗恒星组成的星云播撒夜的轻灵,为数不清的生命谱写不朽的壮绝,悠远,苍凉,永难忘怀,壮丽的诗篇响彻灵魂,那样的美妙,那样的无与伦比,一首曲目终了,也在感官和心底荡漾出迟迟不散的音韵,带给生命久已忘怀的温馨和宁静。


          IP属地:上海6楼2015-02-09 10:55
          回复
            好的好的~扑倒小姆~~
            昨晚看三体看到凌晨一点,平时一般十点睡。。停不下来。。刚把第二本看完。
            科幻对我而言的吸引力也在于此,与空茫广袤的宇宙太空相比,人类甚至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而正是这样巨大的反差,使得生命留下的痕迹格外令人震撼。
            除此之外,大刘在三体中提出的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法则简直让我惊艳,正是因为人类不明白这一点,当年叶文洁才会草率幼稚地回复三体世界的警告信息,从而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命运。
            道德,人性,善与恶,这些名词在这里看来已经没有了意义,因为宇宙的距离早已把文明抽象成了一个点,只留下了一个词:生存。
            小姆的那个片段我看得不是太明白,不过可以大体看懂你想要表达的意思。刚从大刘那个冰冷残酷的宇宙中抽离出来,一时有点不能适应这样的“温情”和“浪漫”。它比较完整地表达出了你想要的宇宙的空茫和孤寂,但看起来很美,甚至美得有点不像我印象中的科幻文,或许是因为你贯穿其中的爱情因素。至于具体的,可能需要等我了解了这段文字的整体背景之后才能进行细致的分析。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2-10 09:54
            回复
              呃,黑暗森林法则其实我是不怎么赞成的,因为我是先看别的科幻再看三体,所以我对外星人的存在与否有别的看法,而且也有自己的意见,大刘给出的解释只是一种而已。
              这是科学界一个有名的悖论,有个科学家曾问,如果说宇宙中有外星人,为什么我们从来没看到过他们?证明宇宙中没有外星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说法,我倾向于认为是距离的障壁分隔了地球和其他可能有的智慧生命,稍微研究过生命的发展史就可以知道,如果把地球史换算成24小时,细菌发展的历史占了十几个小时,而人类“漫长”的历史不过短短几秒钟而已,甚至都不可能和恐龙和三叶虫相比,这样的人类自大的心理是一种很可笑的自以为是,就像以前的地心说一样。宇宙如此浩瀚,从机率学的角度,哪怕只是一个和我们的地球有类似条件的行星,都必然诞生生命(当然未必是碳基),而单单银行系就有千亿的恒星,更别说行星了,何况还有许多其他星系,生命,乃至高等智慧生命几乎必然是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过宇宙人呢?(姑且不说是不是被政治家瞒下)
              刘慈欣给出了他的解释,就是黑暗森林法则。但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解释,我倾向于认为,是距离分隔了我们,因为最近的可能有生命的恒星系,都有4光年远,哪怕是拥有光速航行能力的种族,都无法在短时间来到这里,很可能他们来过,在几百万年前,当时落后的生命当然不可能引起外星文明的兴趣。要知道,宇宙中两个外星文明,在彼此还存在的时间段巧合的相遇,这个几率小的不可思议——宇宙多大?两个小小的星球,不更小的船和一颗星擦身而过的几率多少?当然,这也是宇宙给予低级文明和原始生命的保护,就是宇宙给予生命最大的仁慈——距离。
              所以大刘说的,人类之所以没见过外星人,不,以为没有外星人是因为大家都在自我保护,一旦和其他生命联系就会暴露位置,就像黑暗森林中猎物和猎人的关系,是吗?但这种说法是有硬伤的,而且很片面,就和最初那个否定外星人的说法一样,为了确定就必须有试探,而试探了必被发现,这是个悖论,黑暗森林法则在宇宙文明交流中几乎不可适用,只是个勉强可以套用的解释。
              话说我看过更精彩的外星生命不碰面的解释,所以对大刘的这个看法就更保留了。


              IP属地:上海8楼2015-02-10 14:23
              回复
                那一段看不懂就放着吧,因为对大刘的三体有些牢骚,看到你的想法忍不住就倒出来了,感觉有点倚老卖老(汗),其实刚刚看科幻文,是会那样的吧,如果科幻文没有让人忘记脚下的地面,被星空和宇宙包围的魅力,它就称不上是合格的科幻文了。
                可是也许是在城市里失去星空太久了,我觉得要找回某些心情,找到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还是审视作为人类的自己和整个文明的进程。


                IP属地:上海11楼2015-02-10 14:48
                回复
                  还有大刘那个限制人类物理发展的设想,让我很兴奋,因为也写过类似的东西,在十字夜里,外来因素扰乱了太阳系的基本粒子运动,观察效应失去,导致人类文明的停滞啥啥……不就是这回事么,虽然是另一种解释,但是规则,玩数字和物理规则才是高等文明的手段,而基本上写奇幻和修真的写手,都会对规则感兴趣。
                  所以说,科幻再幻也超越不了奇幻和修真……对这方面的震撼就有限了。咳咳,只是因为我是理科生,我很喜欢用似是而非的设定观(如物理学)去框架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大刘是我看得这方面最好的科幻写手,球形闪电就是个经典。
                  话说我总是喜欢这样的作者,当初的金庸也是,把武侠和历史结合起来,换句话说,我们都喜欢忽悠~


                  IP属地:上海13楼2015-02-10 15:24
                  回复
                    对了,不管有多少见解,我自己写的东西和大刘是不能相比的(天差地别),首先我没有大刘那种物理底蕴,严格说来我写的也不是纯粹的科幻文(其中还有魔法文明,虽然是量子场原理),只是有科幻背景的文而已。


                    IP属地:上海14楼2015-02-10 15:42
                    回复
                      话说越想越觉得自己写的是YY小说,《满》也挺YY的,网文和那种杰作毕竟不一样。对了,你看三体入迷的话,看完后我推荐你《大宇宙时代》,忽略那个破烂的文笔和烂尾,文本身是非常不错的。还有两篇精品《寻找人类》和《罪恶》,烟雨江南的《狩魔手记》也很好,虽然背景设定我认为一般般(江南的想象力并不如何出色,能力设定也有许多是照搬的),但我太喜欢那个男主角了,如今要从QD里拎出个不是种马心的楠竹多不容易。


                      IP属地:上海15楼2015-02-10 16:10
                      回复
                        好吧,我是初入门,之前也没看过关于外星文明的科幻作品(倒是看过一些关于科技进步的),缺乏比较,难免不够客观。不过我所说对黑暗森林法则和宇宙社会学的惊艳,并不是指来自它对宇宙文明的解释(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得并不多),主要来自于把“社会学”扩展到宇宙这个领域。换句话说,当我们跳出了地球这个圈子后,来评判两个文明之间的行为,人类社会那一套道德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就像黑暗森林法则里所说的,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么,如果为了自身文明的存续,抹杀和毁灭另外一个文明的行为,到底该如何评判?标准又是什么?是不是一切行为都可以用“为了自身文明的存续”这个理由来解释和原谅?就像书里那个三体世界的和平主义者,他发出的警告信息,客观上讲,背叛了他自身的文明,这是不是出于一种“他无法原谅三体世界的侵略行为”的心理呢?哪怕三体世界的侵略行为是为了他们自身文明的存续?这是一个我没有思考过的角度。其实仔细想想,这个角度并不算新颖,把它套在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关系上来看会形象很多,但是放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双方都是几乎平等的智慧生命体时,感觉就会很不一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02-10 16:26
                        回复
                          倒下,对不起对不起,我真的没有不好的意思,是精益求精的意思,因为对科幻喜欢,不知不觉就较真起来了。
                          另外,我本来就不认为人类的道德标准是个衡量标准,端看人类自身对其他物种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多么脆弱和虚伪,但道德又不能简单看待和否定,因为这是人类这个文明种族为了更好发展自行完善出来的标尺,人类社会没了它是不可能有文明的,他和文明同步进步,就如同以前没有言论自由,但信息时代的到来自然萌生了意识的解放,这方面我不能说得很清楚……大刘真正了不起的是把一些也许很平常的事情放在一个深刻的背景中,给予人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就像有的爱情写好了是世界名著,有的只是玛丽苏一样。再者,我对三体的文明=生存有不同的理解,这在黑暗森林法则的宇宙背景中是通用的,但是不符合一般文明发展理论,基本上文明的初衷在摆脱了原始需求后,就进入了改变环境的阶段,而非生存,虽然生存在文明发展中是个摆脱不了的问题,比如在开采不当能源枯竭所要面对的问题。
                          但基本上,智慧生命最可自傲的文明当是理解宇宙,理解万物,还是环境和自身的对照和结合。


                          IP属地:上海17楼2015-02-10 17:03
                          回复
                            这些你看的不爽就无视吧,如果让你不高兴很抱歉,我真的不是倚老卖老……难得看到对科幻感兴趣的读者就兴奋起来了,想分享自己的意见,可是就算都喜欢科幻,也会有不同的感想。


                            IP属地:上海18楼2015-02-10 17:05
                            回复
                              所以这一点让我很感兴趣,我不是理科出身,理科基础只有高中生水平,所以对那种物理底蕴很深厚的东西感触不深,最多也就感叹一句“哇好厉害”或者做做白日梦。我更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文明和人类文明的碰撞会对两个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管是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另外,我很好奇当面对自身文明的生死存亡时,到底有没有一条底线,或者说是不是真的可以不择手段?另外,我同意黑暗森林法则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也认为在宇宙中,两个文明可以和平共处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就算偶然出现了,也只是薄冰上的和平。这和文明的发展程度没有关系。我认为在宇宙中,唯一一种可以保持长期和平的方式就是空间距离的阻隔。
                              不得不说,文科生和理科生看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果然不一样啊~
                              忘了之前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大意是写科幻就是要把离奇的想象写得像历史事件,越是胡扯越要一本正经,我当初之所以对《满》爱不释手也是因为这一点(就是你说的“忽悠”~)。一看就知道是假的,连作者自己都打动不了的文章,又怎么能打动读者。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5-02-10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