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吧 关注:9,861贴子:92,333

【鱼丸计划】——须鲸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须鲸科都是大型的鲸,一般来说,体长最长的蓝鲸约可长到25米,跻身地球上曾经出现的最大型的动物之列;就算是最小型的须鲸——小须鲸也能长到10米。本科内六种须鲸的雌鲸体型都略大于雄鲸,而生活在南半球的又似乎略大于北半球的同类。除了布氏鲸以外,较大型的须鲸科动物一般都会在相隔遥远的越冬繁殖区与避暑摄食区之间来回迁徙。大翅鲸(座头鲸)是本科的异数,有比较矮胖厚实的身躯及较长的胸鳍,因此自成一属。须鲸科遭到捕鲸业者的滥捕,许多族群的数量已经严重减少,甚至完全灭绝。
•特征:须鲸的英文名称“rorqual”源自义为“皱纹”的挪威字“rorhval”,是指其皮肤上有许多皱褶,也就是由上颚下方延伸至胸鳍之后的喉腹褶,例如灰鲸也有多达4条的喉腹褶,喙鲸的下巴处也有V字形的凹沟,可是却都不及须鲸科所拥有的那么多而发达。这些凹沟能让口腔大幅扩张,但它们不摄食时,却很难见到。
•摄食方式:须鲸科动物有许多不同的摄食技巧,但全基于相同的原理:张口吸入数吨的海水,然后再以鲸须滤下鱼类或磷虾。须鲸科喉部腹面有多达100道的喉腹褶,可以像风琴般扩张、收缩,足以容纳大量富含食物的海水。这种高效率的系统使得这些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得以依赖最细微的生物维生
•品种鉴别:小须鲸:须鲸科中最小也最常见者;具有尖锐的吻部,喷气不明显,许多个体的胸鳍有白色带(地区差异大)、布氏鲸:在近距离内,很容易辨认出头上三条平行的纵脊;表皮常间杂圆形的疤痕。、大翅鲸:头部有瘤状突起,且拥有鲸豚类中最大的胸鳍,所以不易误认。在进行长潜之前,通常会将尾鳍高举至空中。、塞鲸:与布氏鲸相似,但是头上只有一道纵脊;长有高耸、镰刀状的背鳍,所知甚少、长须鲸:流线型躯体非常修长,长有向后倾的背鳍,头部的颜色不对称、蓝鲸及其巨硕。背鳍小而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05 20:39回复
    自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06 08:05
    收起回复
      哇塞!都沉到马里亚纳海沟了啊!捞起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10 21:33
      回复
        小须鲸(Minke whale)
        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小须鲸是须鲸科中最小且数量最多者。外观上的个体差异极大,有专家已辨认出3至4个亚种。有些个体好奇心很重,可以靠得相当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难看得很清楚。在稍远的地方,可能与塞鲸、布氏鲸、长须鲸或北瓶鼻鲸混淆但小须鲸的下潜程序相当独特易辨;头型与相当光滑的皮肤应该足以用来与其它喙鲸区分;而其比较平直的嘴型也能与小露脊鲸区别。北半球的小须鲸胸鳍上有一条白色带,但南半球者大多无此特征。小须鲸是目前唯一获准进行商业捕猎的须鲸亚目。
        ·别名:矛头鲸、小矛鲸、小脊鳍鲸、小鳍须鲸、矛鲸、锐头须鲸、小鳁鲸
        ·行为:通常非常难以接近,但也有一些十分好奇的个体会探索船只,可能毫无预警地突然出现在船旁。不会在船首乘浪游行,但是可能在船边跟上好一段距离。水下的动作难以预料,可能毫无预警就消失了。泳速极快。有时会浮窥或跃身击浪。典型的下潜程序是:以短于1分钟的间隔喷气5~8次,随后长时间潜水,通常是3至8分钟;有的可能在水中长达20分钟。在行进中的两次潜水间通常会出水呼吸1至2次。偶尔在觅食中的海鸟群的下方海面可以观察到小须鲸的摄食的景象。
        ※鉴别清单:
        ·嘴喙尖锐
        ·嘴喙会先破水而出
        ·喷气孔与背鳍会同时浮现
        ·背鳍呈镰刀状
        ·某些族群的胸鳍有白色带
        ·喷气低矮而不明显
        ·头上有纵脊
        鲸须:每侧230~360
        现况:普遍
        现存:约500000~1000000
        威胁:猎杀/捕鲸;为渔网所困;污染
        族群大小:1(1~3),良好的摄食区内有时可达100只或更多
        背鳍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约350kg
        成年重量:5~10吨
        食物:磷虾、鱼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10 22:32
        收起回复
          因为时间关系!1月18日至2月4日暂停更新本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1-18 16:25
          回复
            长须鲸(Fin Whale)
            长须鲸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超过26米,不过一般长度远小于此。北半球的长须鲸一般比南半球的小1至1.5米;有些专家则将他们视为不同的亚种。非常容易与塞鲸或蓝鲸混淆,在热带则会被误认为布氏鲸。长须鲸头部的不对称颜色是近距离鉴别的有利特征:右侧下唇、口腔,以及鲸须的一部分呈白色,而左侧则全为灰色当他们贴着水面浮游时,白色的“嘴唇”经常清晰可辨虽然也可能与大翅鲸的白色胸鳍混淆长须鲸曾是数量最多的大型鲸,但因遭捕鲸业的滥捕族群数量已经严重减少(“须”在日文指“喉腹褶”)
            ·别名:脊鳍鲸、鳍鲸、真须鲸、剃刀鲸、鲱鲸
            行为:既不回避,也不接近船只。几乎不可能判断它们会在何时或在多远处出水,近距离观察非常困难。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地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在进行5至15分钟的潜水前(也可能更久),一般会喷气2至5次,中间约间隔10至20秒;潜行的深度至少是230米。不对称的体色可能是由于摄食时以右侧游泳所致。有时会跃出海面。游泳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30km。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到形成小型的族群体。
            跃身击浪:长须鲸有时会跃身击浪,一般以腹部着水,溅出激烈的浪花;也可能在空中扭体,然后再以侧身或背部(较罕见)着水。
            现况:地区性普遍
            现存:约120000
            威胁:有毒污染物
            族群大小:3~7(1~2),良好的摄食区内可达100只或更多
            背鳍: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约2吨
            成年重量:30~80吨
            食物:磷虾,鱼类、(章鱼或乌贼)
            鲸须:每侧260~480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2-11 22:25
            收起回复
              大翅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5-02-25 11:14
              回复
                弓头鲸(Bowhead Whale)
                弓头鲸的名称得自巨大而独特的弓状头颅。其驱体非常沉重,虽然至今还未曾整个或局部地被称过,一般相信就其体长来看,应该比其他的鲸都重。经常有一角鲸、白鲸结伴,是生活在北极的唯一大型鲸豚类动物。鲸脂厚达70厘米,有助其御寒;能穿破厚达30厘米的冰层,为自己开凿呼吸孔。19世纪中叶,弓头鲸的数目曾从至少5万头被捕猎到几乎灭绝。有着显著的白色下巴,身上没有皮茧,也没有背鳍,这些特征应足以用来辨认。
                ·别名:(旧称:北极鲸)、巨极地鲸、北极露脊鲸、格陵兰露脊鲸、格陵兰鲸
                行为:偶尔会跃身击浪、鲸尾击浪、胸鳍拍水及浮窥(通常单独进行);仔鲸会戏弄水中的物体。在海面、海面下或者沿着海床摄食。可能会张着大嘴缓慢地在海面移动,一般而言,在海面浮游一至三分钟,喷气4至6次。可能潜行至水深超过200米处;平均的潜水时间约在4至20分钟,但也有人观察到时间更长的潜水,通常会在同一个地点浮回海面。
                鲸须:每侧230~360
                现况:稀少
                现存:6000~12000
                威胁:栖息地破坏、有毒污染、猎杀/捕鲸
                族群大小:1~6(1~14),疏松的族群可达60只(罕见)
                背鳍位置:无背鳍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60~100吨
                食物:磷虾、鱼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03-01 13:00
                回复
                  南/北露脊鲸(Southern and Northern Right whale)
                  露脊鲸属中到底有一种、两种或三种,至今尚无定论。大多数的专家认为有两种,然而也有人提出生活在北太平洋者应属第三种(Eubalaena japnica)。南、北两半球的露脊鲸在头部稍微有些差异:有些专家认为南露脊鲸的下唇前端长有较多的皮茧,而其头顶的皮茧则比较少。南露脊鲸的生物资料编列在这两页的边框中。
                  别名:黑露脊鲸、露脊鲸(泛指两种)、比斯卡恩露脊鲸(北露脊鲸)
                  行为:游泳缓慢、摇摇晃晃,但却能表现惊人的特技。偶尔可见其在海面上划动胸鳍、跃身击浪、胸鳍拍水以及鲸尾击浪。南露脊鲸还会“倒立”,将鲸尾高举空中,摇摆2分钟之久。这两种露脊鲸有时会张开大嘴,贴近海面游泳,露出鲸须。有时十分亲善、爱玩且好奇:会戳、撞、推动水中的物体。小群体的成员还可能轮流将物体带到海面,所以一次只看见一只露脊鲸在海面上。在繁殖区常可听到它们的咆哮声与低吟声,大都会在晚上进行,这两种露脊鲸很少搁浅。
                  濒危的物种:露脊鲸的英文名称“Right Whale”(正鲸)捕鲸人命名的,因为这正是他们捕猎的目标。露脊鲸非常容易接近;生活在沿岸水域,死亡后会浮升至海面能够提供大量的鲸油、鲸肉与鲸骨。由于南、北露脊鲸均已濒临灭绝,所以自1937年起就被列为受保护的动物;目前只有南露脊鲸呈现出明显的复育迹象,近年来,其年增长率约为7%。北露脊鲸或许比其他的大型鲸更接近灭绝,而且可能再也无法复育。北大西洋东部,在亚速尔群岛与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之间,原本数量众多,现在可能已经灭绝。不幸的是,这两种露脊鲸繁殖的速度极缓慢,雌鲸必须长到5至10岁才能怀第一胎,而且每3至4年才生育一次
                  御风而行:南露脊鲸有时会垂直浮升尾鳍充做风帆,借风而行。这可能是种游戏的形式,因为它们总是会游回原出发点,然后再次御风而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15-04-10 20:38
                  回复
                    南露脊鲸(种:Eubalaena australis):现况:稀少
                    现存:3000~5000
                    威胁:为渔网所困、人为的干扰、栖地破坏
                    族群大小:2~3(1~12),摄食区内较多
                    背鳍位置:没有背鳍
                    初生重量:1吨
                    成年重量:30~80吨
                    食物:磷虾
                    鲸须:每侧205~270
                    北露脊鲸(种:Eubalaena glacialis):现况:濒危
                    现存:300~600
                    威胁:为渔网所困、人为的干扰、栖地破坏
                    族群大小:1~3(1~12),摄食区内较多
                    背鳍位置:没有背鳍
                    初生重量:1吨
                    成年重量:30~80吨
                    食物:磷虾
                    鲸须:每侧205~270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5-04-10 20:40
                    收起回复
                      期末了,没时间更怎么办呐~~~@KeiserineOrka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5-05-24 16:43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5-05-27 13:26
                        回复
                          小露脊鲸(Pygmy Right Whales)
                          ·小露脊鲸是所有须鲸中体型最小,也是最鲜为人知者。少在海面上看到,而且确认的目击记录也非常少。容易与小须鲸混淆,但是两者间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小露脊鲸的下颚强烈弯曲,小须鲸的胸鳍有特别的白色带。其他体型较大的露脊鲸也有同样弯曲的嘴型,然而和其他露脊鲸不同的是小露脊鲸有背鳍,而且胸鳍的形状非常独特,躯体更呈流线型,与其他大型露脊鲸比较,小露脊鲸头身比(头和占全身体长的比例)显得更小。由于资料不足,很难估计小露脊鲸的确实数目,实际现存的数量应比稀少的目击所见多一点。
                          ·别名:无
                          ·行为:不明显的小型喷气在海面上很难辨认。不论何时,一般出现在海面上的时间不会超过数秒。未曾见过跃身击浪或鲸尾击浪。浮升出水的方式很像小须鲸,回将吻部“抛”出水面;但与小须鲸不同的是,小露脊鲸的背鳍与背部有时会保持隐没在海中的状态 。当吻部破水而出时,可见到白色的闪光(下颚或须鲸齿龈)。尾鳍从未举出水面。一般以罕见的周身波动之起伏方式缓慢游行,但也能够瞬间加速。有限的证据显示:较长的潜行可持续40秒至4分钟。曾观察到与长肢领航鲸、塞鲸,以及可能是小须鲸等共游。
                          现况:不详
                          现存:不详
                          威胁:为渔网所困
                          族群大小:1~2(1~8)
                          背鳍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不详
                          成年重量:3~3.5吨
                          食物:磷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5-07-09 21:34
                          收起回复
                            灰鲸(Gray Whales)
                            灰鲸是常被观察的鲸种,会来往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南方繁殖区,与白令海、楚科奇海与波弗特海西部的北方摄食区之间;往返行程达19500公里,在哺乳类中,这个迁徙距离是数一数二的。捕鲸业已为灰鲸敲起丧钟:17、18世纪时,北大西洋的族群已经灭绝;北太平洋西边的韩国族群恐怕也都消失了,或仅存少数个体;太平洋东边的加州族群在1900年代早期就减少到只剩数百或上前头。自从1946年宣布灰鲸为受保护动物(虽然每年都有一些非商业捕猎的配额,供给西伯利亚与阿拉斯加的土著捕食)后,加州的族群数量已有明显的增加。灰鲸具有许多介于露脊鲸与须鲸科之间的特征。
                            ·别名:加州灰鲸、魔鬼鱼、掘贝者、弱鲸
                            行为:属较为活跃的大型鲸:会浮窥、鲸尾击浪,也常见跃身击浪。性喜乘浪而行,经常可见其在浅水海域冲浪(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也可能侧卧海面,在空中划动胸鳍。迁徙时,在进行每次3至5分钟的潜水之前,一般会喷气3~6次(喷气间隔约为15~30秒)。巡游的速度约为2~5节(一节约为1.85千米)在繁殖区与摄食区的下潜的程序有更多的变化:常会改变方向可能会在水中停留长达18分钟摄食的潜水深度可能达120米,但是平常都在很浅的水域活动。基本上会在海底摄食。摄食时因搅动海底或用嘴摄食 往往会掀起泥云团灰鲸可能会与数种海豚及白腰鼠海豚共游
                            ·鲸须:每侧140~180
                            ·现况:地区性普遍
                            ·现存:约15000~25000
                            ·威胁:人为的干扰、为渔网所困、污染、栖地破坏
                            ·族群大小:1~3(1~18),某些地区成员较多
                            ·隆突位置:中央稍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约0.5吨
                            ·成年重量:15~35
                            ·食物:磷虾(鱼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5-07-10 22:40
                            回复
                              本贴已完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5-07-13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