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想提个建议,仅供参考.
就是, 就是剧中一个让我一直不能释怀的情节: 那次姜父背着姜士安去找韩琳, 导致她的提前离去. 理解姜父的做法, 钦佩韩琳的通情达理和隐忍, 但当看到韩琳夜晚搂着海辰默默流泪时, 心也随着落泪. 常常会想, 如果姜士安知道了她离去的真正原因, 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当然,如果韩琳不说,姜士安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真相吧.
这段剧中没再做交待
——————————————————
谢谢爱伊,这也是一段最让我耿耿于怀的桥段。只是我最佩服姜父找韩琳时,韩琳的那种大气、理解和坦荡。我以为,电视剧改编或者是演员选择上,最失败的一点就是对姜父的处理。原著是姜士安很早父母双亡,由爷爷带大(轮流住叔叔姑姑家),姜士安想解除婚姻,爷爷绝食五天。姜士安对爱情的放弃就非常令人同情。而在电视剧中,姜父那么“年轻力壮”却又单身,却一定要儿子找一个儿媳在家,真的不通情理。更要命的是,这个虽有一定年纪却一直让我感觉“年轻力壮”的演员一直演到死,越到最后,越让人感觉年纪也好,思维也好,和翠花都拉平了。怪不得有网友提出过石破天惊的联想。许多段落让人简直就要忽略姜父对姜士安的养育之恩而直接产生讨厌的情绪,特别是他管到了儿子的床帷之事,我当时就想到了《金锁记》中的七巧。还自作聪明地替儿子处理家事,也不想想儿子早已成师长,各方面全面成熟,你还以一个农村老人的思维来干涉,势必是儿子的压抑来换取家的暂时和睦。
但是父母永远是父母,所以,我也同意,如果姜父还在的话,姜韩之恋即使是在白庙岛之后有结果,韩琳要让姜父破除对她的成见(彼时他肯定以为她是让他那满意的儿媳妇遭遇厄运的罪人),可能是非常艰苦的,会不会影响爱情都难说。
我是那么想让姜士安与韩琳和翠花都有一个好的情感归宿,但思来想去,可能目前已有的痛苦,都是必需的。我已初步设定了我续的结局,结果当然是大团圆式的,这也是我写续的动力,但有一点比较明晰了,那就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网文的作者所说的,无论怎样的悲欢离合,都是生命的一部分,爱生命者,当以同样的胸怀来拥抱。当姜士安和韩琳最终结合时,他们有遗憾,但都不后悔走过了看似曲折的长长一段人生,这样的人生轨迹,其实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