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
@FIMO菲莫 :
你简直说出我的心声!
其实本来我自己也想写一下独立一篇的濡鸦总感想,其中一点也就是关於看取这设定。
我们念哲学经验论,严格在来不管是透过话语还是文字传达,两个人哪怕出身和背景、经验过的事是何等相似,我们会对受苦的人说「我懂你的苦」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个体尽管一起长大也好,也不可能经历一模一样的经验、感情、思维,这三者在每个个体每一刻都在互相作用,生活背景造就经验,不同经验造就不同思维、思想,不同思维和思想建立出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些延伸出不同的看待事物角度,这就是造就了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不一样或至少具轻微差异看法的原因,而最后上面这一切在人的内心发生复杂作用,使得此事件在他们心目产生了不同的感情、感受。
人类这个体,严格来说是注定孤独的存在,孤独地来到这世界,孤独地死去,这也是尼采说要人类要学会享受孤独的含意。没有人会真正理解、100%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只能到共鸣的阶段),除非你是他的自身。你可以轻视自杀者心灵脆弱,但你可能不了解他厚重的人生经验、背景等对他所造成的某些作用,使得他注定会栽在某个节眼上。(注意,我不是说这些杀人者或犯罪者可因同样的原因例如说什麼社会问题所做成的人格缺失等以致犯下错误,这种是可以原谅。这点比较是环境主义、路西法效应之类的范畴,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但零这麼温柔的作品,向来就是爱探讨比较柔软的部分,我也绝对尊重它的表达,即使可能会稍微片面一些。比起强调人性可恨的自私的一面,零倾向这次表达人性可悲、无能为力的地方,所以玩个游戏时,我们玩家也很识趣的不会做什麼道德批判,全情投入故事。
濡鸦把人的孤独感在作品上放大,用了更易为人了解的方式,也就是密花笔记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无法对任个人说的秘密;还有夕莉的孤独;以及自杀者的心情。我们知道现实上无法真正去了解一个人,於是濡鸦这个看取的设定,做到了这件事。它有些抽象,透过看取,巫女能把亡者从降生至此走到这田地的所有人类这个体透过经验思维等各种复杂作用而在内心生成的最后结晶--感情,继承下来。「把其融为自己的一部分」事实上,当你能把他人的感情100%流入自己时,它就会很自动变成跟你一体--你就是它,它就是你。这就是为什麼它这麼沉重而且难以承受,而且要求巫女拥有强大的素质,那其实就是去承受了这些以后仍能再去看取更多的自我。我们在零系列已经看到过很多一个个体要与另一个个体,甚至很多个体的一切化为一体、「同步」感受的表达。双子由长子继承对方一切的红蝶,把柊混入死者之血刺在於身上的刺青,月蚀刚是如何在被占据之下维持自我。制作人对此相当执著。而在濡鸦这个「看取」的设定,我们也看得出这次制作人的进取,这次已经再不想用一整个作品交代去继承他人感情、他人一切"之前"的细节和他们的挣扎、以及反思、副作等。濡鸦直接跳到一个更深入的层次,就设定了日上山信仰中,有一批素质优秀,专门有看取职责的濡鸦巫女去做这种,把他人的感情融入自我中。继承他人这个,再也不是故事最高潮点的目的。所以这次濡鸦的主题,可以扩得更广,感情之上具有更多的反思,它说述的是,这群濡鸦巫女,日上山这种对於水的信仰,以及人柱、永久花她们的故事。
抱歉…一下子又话唠咳。总之想说的是看取这设定,是零系列这次很进取的一步,而我对制作人跳出了自己的框架进一步说出更细腻的关於感情的继承、依伴、消耗等故事主题,认为值得一赞。
说回些感性的。
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夕莉最后接受了逢世感情的托付这一幕,它处理得很漂亮,很完美。我希望夕莉抱著逢世一起哭不要被肤浅理解成像是普通少年漫画主角和宿敌打完一场就哭起来才好(仔细看黑化的逢世也慢慢流出泪…那不太明显,但很感人)…那一幕所代表的所升华的,也不是这里我能一两句说得完,你说的慰藉和救赎也是能深深感受到。一直坚强而目无表情走下去的夕莉,终於在逢世这里情感爆发,不光是孤独的共鸣和理解,亦感染了一直面不改容地背负一起,只是日记最后一句感叹「又有谁会来看取我?」的逢世。
在BE我们看到逢世说,麻生是她希望共生之人,而跟自己有巨大共鸣一样孤独的夕莉则是希望与她共死之人。在GE中,夕莉看取了她,那个呪已经解开了,夕莉共享了逢世的一切,包括她对麻生那份无法结果的感情。你说得对,逢世作为巫女,注定要带着无数逝者的感情,孤独地走向长眠。而夕莉也一样,作为生者的她继承了逢世的感情,也会孤独地走下去,看似孤独或者并不孤独,就如有在岸边等她的密花,夕莉她还有想要与其共生的人编织新的未来。
感谢分享!一直很想听别人说夕莉和逢世这一幕的感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