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吧 关注:30,899贴子:523,818

关於月蚀,我也有点话要说。另附濡鸦主题表达、五作BOSS比较感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下只是回覆主题罪恶后天下归心桑的「关于月蚀,我有点话要说」的留言,但越写越长,加上一并把最近破完濡鸦沉淀下来后的感想,於是乾脆开新帖了。最后下面的「LZ」一律指称罪恶后天下归心桑,阅读不便请见谅:P
关于月蚀,我有点话要说
http://tieba.baidu.com/p/3327962046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14-10-03 17:17回复
      先不论各位前辈对零各作客观评论如何,在下也就看到LZ评价月蚀后有些小感言。
      我是个从红蝶时代玩起的玩家,相信这里也有很多比我老前辈…想来红蝶时代还是个初中生的在下在游戏橱窗外看红蝶宣传片看得入神,红蝶是我邂逅零系列的一作,也是让我对日本民俗以及神道相关、和风题材感兴趣的契机,算是对我和风审美观上一个启蒙,总之它在我心目中算是无法憾动的一个作品。而往后那开始,每一作零我都有玩,包括心灵写真之类。
      直到现在,我从一个买游戏和主机还要向大人要钱的学生,自己出来社会打工赚钱买wii u玩濡鸦(前几天破关现在收集灵list和movie中),经历了这麼多作后,连上濡鸦我回顾各作后,还真感概良多。
      我经常在想,零系列一脉传承最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麼。
      是各种仪式、民俗考据?是角色和BOSS们背后的悲剧故事以及他们的宿命?还是日本人的价值观、生死观、审美观?…后来我觉得,却是最单纯纯粹的东西,零感动我的,大概是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不光是个人,甚至是从角色间零零碎碎交织而成的「感情」吧。零是一个完全以感情来推动的作品,非常浪漫主义精神的作品。
      就这角度出发去欣赏零的我,忘了什麼时候已经不把零系列当成恐怖游戏玩(也就是不会介意它本身的惊吓度之类),只是完全陷入去零各作去品尝它的世界以及它想要说的故事、感情。
      在玩过月蚀后——濡鸦出来之前,我最喜欢的其实已经不是红蝶,而是似乎很少人提的刺青。而在濡鸦出来之后,濡鸦与刺青已经几乎平起,甚至有超越之势。
    至於月蚀,我跟LZ有不少看法相似。我感受到月蚀是很用心的一作,场景、各种灵的设定,交错的角色们等等,细看文献更是丰富,在具现化整个世界来说,月蚀是最出色的作品,它透过各种令人感动的细节把月蚀的世界甚至角色的灵的一些当时的生活都暴露在玩家面前。
      所以月蚀隐晦吗?不,我一些都不觉得月蚀隐晦…当然我说这句已经预设了大家都熟读文本笔记,这个我认为是玩零的基本中的基本。我认为对於任何一个有认真对待零的玩家来说,月蚀不管是剧情还是背景都不隐晦,游戏再结合大量的文献,已经把月蚀的故事淋漓尽致完完整整地说出来,其完整已经几乎达到厄杀玩家的想像力的程度了。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14-10-03 17:18
    收起回复
        月蚀对我来说是一个用零系列的形式,踏实说著记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对重现传统执著的故事的作品。首先打出ENDING时我也相当感动,我是非常非常喜欢零系列的ENDING中灵成佛的场景,每个生命,不管是怨灵还是地缚灵,残留在世上的不管是遗憾的情念还是丑陋可怕的怨念,就在最后一幕都化为光(或是另一种形式),回到它们的归处、成佛。我唯有看到这一幕,认真投入在游戏中的各种感情和神经崩紧才真正松懈下来,而我非常享受这感觉,这可以说是我每次拿零的盘子放入主机内又一次从头重玩的动力。但是,当心情重新沉淀下来,离开游戏手把,回到三次元日常以后。零系列主作,最易让我忽略的确是月蚀。这一点我自己很清楚,也知道为什麼……因为月蚀虽然是个好作品,但却没能让我感到深刻。这个深刻所指的,不是剧情本身或是角色之类,是整部作品的主题,这一整部作品想要带出的东西。
        月蚀相比起刺青、红蝶、濡鸦这些作品,之於我,它没能带出一个影响我深远的主题。它的焦点分散,你可以见到厚重的设定,每个灵与灵,灵与角色、角色与角色的感情,却都停留在相对表面的层次,像是很多根羽先拂过心头,期间你会享受你会感到动容,却没有那种强烈感情的传承,让玩家在放下手把后对於存活的角色她们往后人生的变化之想像,那种沉重的变化,并且意犹未尽。那就像你可以去看一部很精彩的好莱坞电影,看时相当投入而且看很多很多次,每个高潮点你都晓得但你还是为情节里面的角色感到唏嘘不已。但是当你走出电影院、或是关掉蓝光机,很快你又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去,把刚刚的感动平伏过来,抛开一边。
        月蚀之於我,就是这麼一个可惜的作品。它用了零的形式,但在人物刻画上,它很懒散地大部分只用了一些文本去处理,更重要的是它的角色和灵都很多样没错,但即使他们有感情和背景故事,他们更多像是为了「完整故事、丰富背景、为玩家提供线索而生」。是的,月蚀给我最深刻的不是它要表达的感情、或是关於记忆、亲情、羁绊之类的主题(那些我想LZ都有说了部分为什麼不深刻和没说服力,就是杂而不精),而是胧月岛、月幽病这些背景死物本身,就像魔音村和夜见岛本身。在比较形而上的主题方面,则是关於自我(面具这主题要带出的探讨),人类天生对月亮、对零域的渴求(这可以引延到一部分对「死亡」、对归一性的向往,这主题在月蚀一作上的表达给人感觉还是较力不从心,焦点分散不够魄力,令人婉惜)。


      IP属地:中国香港3楼2014-10-03 17:18
      回复
          月幽病本身我也觉得缺乏深入刻划和意味,它就真的似一种会令人失忆、面部扭曲令人恐惧不已的疾病(所以说我觉得作为恐怖游戏来说月蚀在零中是数一数二的成功,面向大众的话大众比较能理解这种恐惧)。我说刻划和意味指的并非指有多少剧情牵连,有多少文献解说(例如说又是黄泉之门的灵要出来搞鬼这种定期时效缘起),而是其本质之於人类共鸣体的意义。
          ZERO初作未算成熟先不谈。
          红赘祭要一方杀了另一方带出的是人类(双子)强烈感情到了极致的境界,渴望合而为一的执念,以及被剩下的一方如何去承担这份感情。
          刺青的纳柊(纳痛)其要表达的是,人类皆会为亡者的离去而痛苦、甚至无法自拔,而为了活下去,对某些对亡者有可怕执念的生者来说,并非只能靠时间冲淡,或是旁人一句轻描淡写的说走出悲伤就可以。因此有了「纳柊」,把这份苦痛(感情)具现化成刺青,刻入巫女身上,让一人承受这份苦痛,以这种带诗意又残忍的方式表达了生者与亡者,巫女,以及日本这个纤细民族的价值观、生死观。
          而濡鸦这次,算是把零系列一脉相承的「感情」这主题发挥到极致,是众作中对「感情」这一主题表现得最成熟的一作。从流满水的日上山;日上山信仰从「水」这御神体中所展现的生死观(五行中,水的代表色为黑);关於他人的痛苦和感情的继承;对生时个体的孤独以及死时归一的向往;赴死者抱著谁都不能说的秘密向往死亡而为濡鸦巫女所看取;带著生者的感情和秘密以及死时的痛苦入匪,下沉而夜泉……这一整作表面看似主角抢镜剧情松散,实质每个细节都暗喻了很多,因为光是步入日上山这件事本身,已经隐喻无数,主角们以「找到某某」为一章的任务目的,却又同时隐喻著他们在日上山每待一刻在面对著死亡的引诱和响往;水也是相当重要的场景暗示,我们在形代神社看到浸在水中的人偶,而水是代表著生命,你又会想到什麼?;说实话一开始打出GE时发现没有我最喜欢我灵体冲天成佛场景我还觉得满可惜,我想应该会有人跟我那时一样觉得,这次的结局没啥魄力。然而再细想一下,反而惊醒这就是这一作表现手法,水、夜泉,就像死亡一样流动在我们的主角身边,从濡鸦序雫,主角们一直陪随著死亡(这是水在这一作具现化的暗喻,就像刺青是「对亡者分别之苦痛」的具现化暗喻」)。
          我们从莲透过麻生的角度拍下当日的照片,看见当日注满清澄之水的日上山,彷佛看到渴望「正しい」死去的人们对死亡的向往。而最后夜泉收入柩笼,彼岸湖回归清澄,若是忆在水为生命这主题,它代表了很多很多,加上夕莉与逢世关於孤独、共生与共死之人的共鸣,其感动程度不下刺青中优雨让怜从对亡者的苦痛升华至继承对亡者的思忆活下去的一幕。濡鸦就是这麼的一作,它的主题内涵本身很足够,也很聪明的没有用文本直接暴露日上山原貌,而是从仪式和对於水的生死观中,慢慢在故事和场景渗透著暗喻,并非只是生硬地「在岛碰上可怕咲化者自己也会发狂」,而是去体味、意识到角色在故事之始已被死亡、被更形而上的恐惧所包围,被生者响往死亡这矛盾所包围,濡鸦就是一个进入求死之地去求生,在死与生边缘挣扎(夕莉形容自己一直在悬崖边,虽然那总让我想起萨特的存在主义),越深入越发现每个活著而孤独的个体可能无意识向往著死亡、死亡的归一这种主题。这也就是我为什麼认为作为零系列的作品,在主题的表现上濡鸦更胜月蚀一筹的原因。
          至於说故事方式,我觉得最成功是红蝶,这是易与大众起共鸣又不失零风格的一作。说月蚀说故事差,相对来说我也是认同的,但说实话撇开零的主题表现不谈,在传统角度来说,我觉得濡鸦也不比月蚀好,同样都是面向大众比较没得一击即中的非传统剧本。


        IP属地:中国香港4楼2014-10-03 17:18
        收起回复
            说完这些其实也想说下,濡鸦一作思考一下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
            这次我颇喜欢的一个小主题就是麻生发明照相机的经过。因为小时看到白菊寄香祭典那一幕而埋下了种子,思考著怎样去重现看不见的世界。拍吊写真把灵魂和情念摄进相机内再在照片重现,让看到的人有所感受,这也是颇意味深长;以及把照相机比喻为「孤独箱」在零系列来说这说法也耐人寻味,这一作的文献我觉得写得满有水准的,读的时候也有让有种感觉越来越接近和了解「制作人是抱著什麼想法和心情设计零系列的一切」,而这点也让我有些不安。尤其是麻生这底牌(?)都露脸了,又把感情这一主题发挥得如此,难免给人感觉是制作人把想表达的零都要在这一作尽量表达出来因为不知会不会有下一作的感觉……希望只是我多虑吧。
            最后题外话一下。
            我曾经去日本关西奈良樱井市那里,在大神神社登拜过三轮山,那是把「山」本身作为御神体的一种神道信仰。在那个400多米高的小山中,我看到有不少本地人会脱了鞋袜攀登到山顶,以及在奥津磐座附近冥思,因为他们认为山本身是神体,自己就是踏了在神的身上。他们对这份信仰我认真也让我很深刻。
            当知道濡鸦是以日上山的流水作为御神体时我已经非常欣赏这点子,它真的一个严肃而且合符大和民族给我的印象的设定(当然你也可能想起印度对恒河的信仰…),神道就是一种享往自然,万物有灵的信仰,或者是比起都市传说(皆神村、眠之家)和民俗祭典礼乐(归来迎)这些更能代表大和民族思想,更具和风的低调柔性之美。
            感谢各位读到这里,虽然不知有几个肯读完啦:D


          IP属地:中国香港6楼2014-10-03 17:19
          回复
            LZ说的确实挺具体的,怎么说呢。。。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IP属地:江苏7楼2014-10-03 17:27
            收起回复
              我觉得这代濡鸦最赞的,是巫女看取职责的设定。
              巫女接受了亡者的感情,那份感情无比强烈,所以必须要有人寄托。巫女怀着牺牲的觉悟背负起它们,然后把它们带到水中,带回亡者的世界。
              这就直接提升到了哲学上的生死观——巫女的使命是背负,背负已经死去的人意志。这样做有什么用呢?正常的自轻者一般都是生让他们不堪重负选择终结,对于死者来说,这份痛苦其实是想让别人了解的,不然死就是真正地走向孤独。巫女成为了死者的祭品或者说同路人,对于生时受苦的亡者来说,是没有必要但却很重要的救赎。
              而夕莉最后接受了逢世感情的托付,也是把主题升华到一个高度。逢世作为巫女,注定要带着无数逝者的感情,孤独地走向长眠。唯一能带来的慰藉她没有交给麻生,只因为自己只是想单纯地和所爱之人活下去——这份遗憾,这份纯粹,托付给了活在人世的夕莉。这样的托付是很重要的,当一个人有了依靠和没有依靠,心理状态完全不是一个样子。对于逢世也是这样,她为了他人而痛苦,而夕莉为了她而哭泣。这样就是慰藉,这样就是救赎。
              小小分享一下感受w


              IP属地:广东8楼2014-10-03 17:49
              收起回复
                本人只玩了零红蝶和刺青,月蚀没玩过,不过在网上看完了游戏视频(零1也是在网上看完视频),个人也是最喜欢刺青的剧情,生离死别的情绪描绘得非常细腻,很感人。


                10楼2014-10-03 18:12
                收起回复
                  LZ写得很用心也分析的非常到位和客观。
                  本作看取这个功能的确很有代入感,让巫女能有种对他人痛苦经历的感同身受,比前几作多了份具体化不至于如此空洞的去为了责任或者单纯的使命去承受。
                  LZ对于水主题的阐述也很好,水无形胜有形,所谓上善若水,很喜欢你那句求死之山在山中逢生。
                  零系列的主题一直都需要沉淀下来去仔细品位,每次都以仪式失败为终结,再以现世主角去拯救而重新开始,所谓万象归零,终结的同时也开始着。


                  IP属地:上海11楼2014-10-03 18:24
                  收起回复
                    都是叫兽级~像我这样为了妹子来玩零的玩家给你们跪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10-03 18:59
                    收起回复
                      朔夜一直被喷形象薄弱其实跟设定有关,都没几天拥有自我意识的人本身就是个行尸走肉


                      IP属地:广东13楼2014-10-03 19:46
                      收起回复
                        支持你们的学术讨论,加油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10-03 19:53
                        回复
                          回覆@FIMO菲莫
                            你简直说出我的心声!
                            其实本来我自己也想写一下独立一篇的濡鸦总感想,其中一点也就是关於看取这设定。
                            我们念哲学经验论,严格在来不管是透过话语还是文字传达,两个人哪怕出身和背景、经验过的事是何等相似,我们会对受苦的人说「我懂你的苦」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个体尽管一起长大也好,也不可能经历一模一样的经验、感情、思维,这三者在每个个体每一刻都在互相作用,生活背景造就经验,不同经验造就不同思维、思想,不同思维和思想建立出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而这些延伸出不同的看待事物角度,这就是造就了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不一样或至少具轻微差异看法的原因,而最后上面这一切在人的内心发生复杂作用,使得此事件在他们心目产生了不同的感情、感受。
                            人类这个体,严格来说是注定孤独的存在,孤独地来到这世界,孤独地死去,这也是尼采说要人类要学会享受孤独的含意。没有人会真正理解、100%理解另一个人的感受(只能到共鸣的阶段),除非你是他的自身。你可以轻视自杀者心灵脆弱,但你可能不了解他厚重的人生经验、背景等对他所造成的某些作用,使得他注定会栽在某个节眼上。(注意,我不是说这些杀人者或犯罪者可因同样的原因例如说什麼社会问题所做成的人格缺失等以致犯下错误,这种是可以原谅。这点比较是环境主义、路西法效应之类的范畴,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亦然。但零这麼温柔的作品,向来就是爱探讨比较柔软的部分,我也绝对尊重它的表达,即使可能会稍微片面一些。比起强调人性可恨的自私的一面,零倾向这次表达人性可悲、无能为力的地方,所以玩个游戏时,我们玩家也很识趣的不会做什麼道德批判,全情投入故事。
                            濡鸦把人的孤独感在作品上放大,用了更易为人了解的方式,也就是密花笔记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无法对任个人说的秘密;还有夕莉的孤独;以及自杀者的心情。我们知道现实上无法真正去了解一个人,於是濡鸦这个看取的设定,做到了这件事。它有些抽象,透过看取,巫女能把亡者从降生至此走到这田地的所有人类这个体透过经验思维等各种复杂作用而在内心生成的最后结晶--感情,继承下来。「把其融为自己的一部分」事实上,当你能把他人的感情100%流入自己时,它就会很自动变成跟你一体--你就是它,它就是你。这就是为什麼它这麼沉重而且难以承受,而且要求巫女拥有强大的素质,那其实就是去承受了这些以后仍能再去看取更多的自我。我们在零系列已经看到过很多一个个体要与另一个个体,甚至很多个体的一切化为一体、「同步」感受的表达。双子由长子继承对方一切的红蝶,把柊混入死者之血刺在於身上的刺青,月蚀刚是如何在被占据之下维持自我。制作人对此相当执著。而在濡鸦这个「看取」的设定,我们也看得出这次制作人的进取,这次已经再不想用一整个作品交代去继承他人感情、他人一切"之前"的细节和他们的挣扎、以及反思、副作等。濡鸦直接跳到一个更深入的层次,就设定了日上山信仰中,有一批素质优秀,专门有看取职责的濡鸦巫女去做这种,把他人的感情融入自我中。继承他人这个,再也不是故事最高潮点的目的。所以这次濡鸦的主题,可以扩得更广,感情之上具有更多的反思,它说述的是,这群濡鸦巫女,日上山这种对於水的信仰,以及人柱、永久花她们的故事。
                            抱歉…一下子又话唠咳。总之想说的是看取这设定,是零系列这次很进取的一步,而我对制作人跳出了自己的框架进一步说出更细腻的关於感情的继承、依伴、消耗等故事主题,认为值得一赞。
                            说回些感性的。
                            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夕莉最后接受了逢世感情的托付这一幕,它处理得很漂亮,很完美。我希望夕莉抱著逢世一起哭不要被肤浅理解成像是普通少年漫画主角和宿敌打完一场就哭起来才好(仔细看黑化的逢世也慢慢流出泪…那不太明显,但很感人)…那一幕所代表的所升华的,也不是这里我能一两句说得完,你说的慰藉和救赎也是能深深感受到。一直坚强而目无表情走下去的夕莉,终於在逢世这里情感爆发,不光是孤独的共鸣和理解,亦感染了一直面不改容地背负一起,只是日记最后一句感叹「又有谁会来看取我?」的逢世。
                            在BE我们看到逢世说,麻生是她希望共生之人,而跟自己有巨大共鸣一样孤独的夕莉则是希望与她共死之人。在GE中,夕莉看取了她,那个呪已经解开了,夕莉共享了逢世的一切,包括她对麻生那份无法结果的感情。你说得对,逢世作为巫女,注定要带着无数逝者的感情,孤独地走向长眠。而夕莉也一样,作为生者的她继承了逢世的感情,也会孤独地走下去,看似孤独或者并不孤独,就如有在岸边等她的密花,夕莉她还有想要与其共生的人编织新的未来。
                            感谢分享!一直很想听别人说夕莉和逢世这一幕的感想:P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14-10-03 21:12
                          收起回复
                            先mark慢慢看!!!好强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10-03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