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吧 关注:87,243贴子:650,020

回复:读张爱玲文集有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山东是真仔细,连介绍我来的表姐都说:“老山东现在更慢了。看他拿撮子头发比来比去,急死人!”放下两小绺,又另选两小绺拎起来比长短,满头这样比对下来,再有耐心也憋得人要想锐叫。忍着不到门口来张望的妻子,终於出现的时候。眼神里也仿佛知道他是因为生意清,闲着也是闲着,索性慢工出细活。
——————理发。慢的急死人。怪不得爱玲百无聊赖时会开始想起往事。


IP属地:宁夏1048楼2018-05-14 16:40
回复
    怪不得这次来,他招呼的微笑似乎特别短暂。顾客这方面的嗅觉最敏感的,越是冷冷清清,越没人上门,互为因果。
    咕咚!咕咚!忽然远远的在闹市里什么地方槌了两下。打在十丈软红尘上.使不出劲来。
    老山东侧耳听了听。“轰炸,”他喃喃地说。
    我们都微笑,我侧过脸去看窗外,窗外只有一堵小灰砖高墙挡著,墙上是淡蓝的天。
    咕咚!这次沉重些。巨大的铁器跌落的声音,但还是坠入厚厚的灰尘里,立即咽没了,但是重得使人心里一沉。
    美国飞机又来轰炸了。好容易快天亮了,却是开刀的前夕,病人难免担心会不会活不过这一关。就不炸无.断了水电,势必往内陆逃离,被当地的人刨黄瓜.把钱都逼光了,丢在家里的东西也被趁火打劫的乱民抢光了。想这点器械设备都是带不走的,拖着这些孩子跑到哪里去?但是同时上海人又都有一种有恃无恐的安全感。投鼠忌器,怎么拾得炸烂上海的心脏区?——日本人炸过。那是日本人。
    窗外淡蓝的天仿佛有点反光,像罩薯个玻璃罩子。未来的城市上空倒扣着的,调节气候,风雨不透的半球形透明屋顶。
    咚!咚咚!这两下近得多。
    老山东脸上如果有任何反应的话.只是更坚决地埋头工作。我苦于没事做,象坐在牙医生椅子里的人,急于逃避,要想点什么别的。
    ——————老山东的理发店里,慢腾腾的理发师,飞机轰炸着,老上海人却有着有恃无恐德安全感。该怎样继续怎样。


    IP属地:宁夏1049楼2018-05-14 16:46
    回复
      也许由飞机轰炸联想到飞行员,我忽然想起前些听见说殷宝滟到内地去了,嫁了个空军,几乎马上又离婚了。
      讲这新闻的老同学只微笑著提了这么一声,我也只笑着说“哦?”,心里想她倒真听了我的话走了,不禁有点得意。
      ——————联想的开始。
      ——————由轰炸到飞行员,想到了我们的主角,殷宝滟终于出现。虽然只不过是一个闪念,故事的续接从此处连贯上了。
      ——————殷宝滟到内地去了,毕竟如前面正文内容里宝滟所说,上海,哪里有可以依靠的人合适的人。果然,她没有在上海完成她的婚姻。
      ——————似乎是听了爱玲的话,到了内地。那时候的内地,空军是很好的职业吧。算是不错,然而,几乎,马上,又离婚了。————感觉她的婚姻生活很短暂,并且并不如大家和她所预期的幸福。
      ——————而这一消息也是,她们的一个共同的老同学讲起来的。
      ——————爱玲听到的时候,却是得意的。还以为自己是给对方指了一条明路,或者,至少,她的同学,殷宝滟是听从她的意见去了内地,至少是对她的意见的一种认可吧。这一点上说,确实让人觉得有得意之处。


      IP属地:宁夏1050楼2018-05-14 17:00
      回复
        在张爱玲高峰时期,傅雷写了一篇评论,盛赞金锁记,但是批评了连环套和创世纪。张爱玲年轻气盛,写了“自己的文章”反驳傅雷。可是后来张爱玲自己腰斩了连环套和创世纪。张爱玲说自己不认识傅雷,恐怕不是这样。她后来把金锁记改英文在美国出版,想在美国出名,证明傅雷评论对她的巨大影响。殷宝滟送花楼会,她丑化了傅雷,在39年之后1983年写了尾声明确承认“是我错”。。我猜想此时改革开放了,张爱玲获知傅雷夫妇在文革双双自杀,应该是很震动。此时张爱玲不在年轻,所以是有所反省后才承认自己的错误,她已经63岁了,真是不容易。。
        殷宝滟的原型 成家榴,改革开放后在香港招待傅雷的小儿子,对他说:“你爸爸很爱我的,可是你妈妈人太好了,所以我只有走了”。。所以张爱玲是个书呆子,成家榴并不是因为她的话和这篇文章才出走的。。。傅雷的小儿子问过妈妈,爸爸这样不是伤你的心吗?? 朱梅馥说:“是伤心,但是我爱你们两个孩子,也因此更爱你们的爸爸。”
        傅雷写不出文章,朱梅馥打电话给成家榴,说:“你快来吧,你不在,老傅无法工作”。。傅雷夫人是个多么善良聪明的女人,轻易就打败了“”小三“”!!
        哈哈,这当然是开玩笑,总之傅雷的三角恋不是张爱玲以为的狭隘和 猥琐,几十年风雨漂泊,到最后留在成家榴和傅雷儿子心里的,是温馨与感激。。。祝福傅雷夫妇在天堂平静安详。。


        1051楼2018-05-14 19:52
        收起回复


          1052楼2018-05-14 20:58
          收起回复


            1053楼2018-05-14 20:59
            回复(9)
              (转载)傅雷致成家榴
              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
              榴:
              读八月二十五日信,觉得我和你的教育主张颇有差别。
              第一,我认为教育当以人格为主,知识其次。孩子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学问欠缺一些没有关系。第二,民族观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才是真有骨气的人,而不是狭隘的国家主义者或沙文主义者,也不会变做盲目崇外主义者。只有真正懂得,而且能欣赏、热爱本国传统的道德、人生观、文化、艺术的特点,才能真正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而弃其糟粕。第三,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第四,在具体的学习方面,我一向不大重视学校的分数,分数同真正的成绩往往不一致。学校的高材生,年年名列前茅,在社会上混了一二年而默默无闻的人,不知有多少!反之,真正杰出之士倒在求学时期平平常常,并不出色。为什么?因为得高分的多半是死读书的机械头脑,而有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不肯,也不屑随波逐流,在一般的标准上与人争长短。总之,求知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上下古今的历史和千百年人类累积下来的经验,以及物质的空间;主观世界是指自我的精神领域和内心活动。这两种认识的基础都在于养成一个客观冷静的头脑、严密的逻辑、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再从大处远处看,青年时代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智、愚、贤、不肖的程度还有待以后的发展。年轻时绝顶聪明的,不一定将来就成大器,所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轻时不大出色的,也不一定一辈子没出息,所谓“大器晚成”的例子多的是。所以,便是孩子念完了中学大学,做了几年事,不论成绩如何,也不能以成败去衡量,一时的利害得失如何能断定一生呢?你读过卓别林的自传没有?以他十九岁前的情形(包括他的家世、教育、才具)来说,谁敢预言他是二十世纪最了不起的艺术家之一呢?因为来信提到咪咪的考试成绩,不知不觉引起我许多感想,也是我几十年来经常思索的结果,写出来给老友做一个参考。

              一九六五年九月八日灯下


              1055楼2018-05-15 12:49
              收起回复
                我不知道她离开了上海。《送花楼会》那篇小说刊出后她就没来过,当然是生气了。
                是她要我写的,不过写得那样,伤害了她。本来我不管这些。我总觉得写小说的人太是个绅士淑女,不会好的。但是这一篇一写完就觉得写得坏,坏到什么地步,等到印出来才看出来,已经来不及了。见她从此不来了,倒也如释重负。
                听到她去内地的消息.我竟没想到是罗潜之看了这篇小说,她封他交代不过去,只好走了。她对他的态度本来十分矛盾,那没关系,但是去告诉了第三者,而且被歪曲了(他当然认为是)。那实在使人无法忍受。
                ————————爱玲说起她所知道的后续故事之外的情形。不知道殷宝滟离开了上海。只知道后来,殷宝滟再没找过她。她自己认为,对方告诉了她自己的故事,是为了倾诉吧。也许不曾想到爱玲以她的爱情故事为范本写出这样的一个短篇小说来写成了这般模样,并且还有发表。也许后果是她不想要的。所以,爱玲,想当然的以为,她,当然是生气了。
                ————————尽管是她要我写的,不过写的那样,还是伤害了她。故事讲完,不知道作者会怎么演绎,最终不是故事主人自己想要的版本。尽管爱玲有自己的辩解,不想管。但是,总还是有些许的心理负担。不曾预料到的后果,殷宝滟没预料,爱玲也没预料到吧。印出来,来不及的修改和补救。没办法了,也就如此而已了。殷宝滟从此不来往,也就罢了。
                ————————听到她去内地的消息.我竟没想到是罗潜之看了这篇小说,她封他交代不过去,只好走了。她对他的态度本来十分矛盾,那没关系,但是去告诉了第三者,而且被歪曲了(他当然认为是)。那实在使人无法忍受。——————自己的故事,自己看总觉得是美好的。在别人那里传来,总觉得是扭曲了的,怎么都不合心意。尤其还是被写作了小说被发表,越发的让罗潜之和殷宝滟本人觉得不安,难以承担。


                IP属地:宁夏1056楼2018-05-15 15:22
                回复
                  其实他们的事.也就是因为他教她看不入眼。是有这种女孩子,追求的人太多了,养成太强的抵抗力。而且女人向来以退为进,“防御成功就是胜利”。抗拒是本能的反应,也是最聪明的。只有绝对没可能性的男子她才不防备。她尽管可以崇拜他.一面笑他一面宠惯他,照应他。一个母性的女弟子。於是爱情乘虚而入——他错会了意,而她因为一直没遇见使她倾心的人。久郁的情怀也把持不住起来。相反地,怕羞的女孩子也会这样,碰见年貌相当的就窘得态度不自然.拒人於千里之外;年纪太大的或是有妇之夫,就不必避嫌疑。结果对方误会了,自己也终於拖入。这大概是一种妇科病症,男孩似乎没有。
                  她的婚事来得太突然,像是反激励作用,为结婚而结婚。甚至於是赌气,因为我说她老了。——是因为长期痛苦而憔悴。——在大後方,空军是天之骄子,许多女孩子的梦里情人。他对她不会像那样。性有重於泰山,有轻於鸿毛。如果给了潜之-当然即使拖到老,拖到死,大概也不会的,但是可以想像。有了个比较,结婚就像是把自己白扔掉了。
                  ——————其实他们的事.也就是因为他教她看不入眼。——————爱玲的倾向性写出来了。他不认可这个男人,也就是罗潜之让她看不入眼。
                  ——————是有这种女孩子,追求的人太多了,养成太强的抵抗力。而且女人向来以退为进,“防御成功就是胜利”。抗拒是本能的反应,也是最聪明的。只有绝对没可能性的男子她才不防备。——————这句话实在是太透彻了。
                  ——————她尽管可以崇拜他.一面笑他一面宠惯他,照应他。一个母性的女弟子。於是爱情乘虚而入——他错会了意,而她因为一直没遇见使她倾心的人。久郁的情怀也把持不住起来。——————女人的对一个男人的崇拜和宠惯,还有照应。这么的母性的爱,怎么令男人会错了意?久而久之,女子也以为这样的母性的宠惯从对方那里得来的反馈,也让尚未见别的男子倾心的女子以为这就是爱情了。曾经以为不需要把持的,结果却发展成把持不住起来。
                  ——————相反地,怕羞的女孩子也会这样,碰见年貌相当的就窘得态度不自然.拒人於千里之外;年纪太大的或是有妇之夫,就不必避嫌疑。结果对方误会了,自己也终於拖入。 ——————这样的分析也在情理之中。以为无需设防的人,想着不需要避嫌。结果却被对方误会是有意于此。所以,两个人的心思,哪里有那么通透,不交流,或者交流不达意,大约都会有这样的误会产生。以为对方爱自己,或者以为对方不爱自己。有多少这样的情感故事,都是由误会而生,都是由误会而灭。
                  ——————这大概是一种妇科病症,男孩似乎没有。——————这样的妇科病,哈哈哈,第一次听说。爱玲真有趣。爱玲自己是个女子,知道女子会这样想,这样做。不知道男子是否如此,所以,她并不做无谓的猜测。管他呢。也许没有吧。之前我的观念里,一直以为妇科病不过是生理方面的病症,第一次,自爱玲这里知道,还可以这么说,心理上的妇科病症。刷新了我的认知了。哈哈哈。


                  IP属地:宁夏1057楼2018-05-16 09:39
                  回复
                    她的婚事来得太突然,像是反激励作用,为结婚而结婚。甚至於是赌气,因为我说她老了。——是因为长期痛苦而憔悴。——在大後方,空军是天之骄子,许多女孩子的梦里情人。他对她不会像那样。性有重於泰山,有轻於鸿毛。如果给了潜之-当然即使拖到老,拖到死,大概也不会的,但是可以想像。有了个比较,结婚就像是把自己白扔掉了。
                    ——————她的婚事来得太突然,像是反激励作用,为结婚而结婚。甚至於是赌气,因为我说她老了。———殷宝滟的结婚,来的太过突然,不能不让人有所怀疑。爱玲还以为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说的,说她老了。这实在是太过严重的说辞,怎么不令一个女孩子恐慌?
                    ——————是因为长期痛苦而憔悴。——————长期的爱却不能爱,很伤人。不痛苦那还是爱情吗?痛苦的太久,总是不可避免的一脸憔悴。
                    ——————在大後方,空军是天之骄子,许多女孩子的梦里情人。————所以,空军,某一个,是可以结婚的理想对象,但是,也就仅此而已。所以,那个人的出现,仅仅是个职业,空军。
                    ——————他对她不会像那样。性有重於泰山,有轻於鸿毛。如果给了潜之-当然即使拖到老,拖到死,大概也不会的,但是可以想像。有了个比较,结婚就像是把自己白扔掉了。 ——————对于女人而言,不是把自己给了爱的那个男人,别的人,都是别的人吧。虽然,她不见得会跟罗潜之发生身体的关系,但是,至少那是一种美好的及时不管是不是发生都很美好的感情,于殷宝滟而言,那是一个特殊的情感的关系的人,不可忽略。
                    ++——————这一句里,“他对她不会像那样”。我不是很确定,爱玲想要表达什么。不会那样,不会哪样呢?————那个空军不是罗潜之,不会那么尊重她,爱慕她,和她相处了那么久,才一点点的想要和她一起,爱她,想要得到她,开始的吻,想要的更多,是身体吧?————不想他那样,那么,不会是先爱上她,才想要得到,也许不会有爱在先,不说爱,直接奔身体而去,也许反而简单直接,这里的爱玲以为的殷宝滟,可能觉得不是那个人,是谁或者不是谁,也就罢了。不爱的婚姻,不过是身体的交流罢了。不能把自己给罗潜之,尽管想象里也许有,结了婚,给了另一个人,那个空军,便可以让自己的那份念想蛰伏。不扰动,一直在。不与其交换感情的婚姻里,才可以更好的最大程度的保持那份对罗潜之的难以诉说的情感吧?


                    IP属地:宁夏1058楼2018-05-16 10:48
                    收起回复
                      轰炸声远去了。静悄悄的,老山东的太太也没再出现过。做饭炒菜声息毫无,想必孩子们闹饿了都给镇压下去了。
                      我怕上理发店,并不喜欢理发店绮丽的镜台,酒吧式的镜子前面一排光艳名贵的玻璃瓶,成叠的新画报杂志,吹风轰轰中的嗡嗡笑语。但是此地的家庭风味又太凄凉了点,目之所及.不是空空落落,就是破破烂烂。还有老山东和他太太控制得很好的面色,都是不便多看,目光略一停留在上面就是不礼貌。在这思想感觉的穷冬里,百无聊赖中才被迫正视《殷宝滟送花楼会》的后果。“是我错”,像那出流行的申曲剧名。
                      我没再到老山东那里去过。
                      ——————故事回到原来的场景,不过是爱玲在理发店里忽然的想到。那些曾经的故事,都已经过去了,故事里的人物的命运,也许和爱玲的文字有关,也许更本无关。
                      ——————各自的故事,各自的世界,继续着。
                      ——————然而,爱玲不再想去那里去理发了。也许,还是不想在那个地方继续的想起这个故事吧。
                      ——————“是我错”————是爱玲自己的心里的一份歉疚。然而,一切已然无可挽回。真的应了前面部分的最后一段,真的是个悲剧了。


                      IP属地:宁夏1059楼2018-05-16 11:45
                      回复
                        中间一段写了评论,可是不见了,很郁闷,我没有底稿,这就让人烦躁了,等我看看是不是可以恢复。不知道是**作不好,还是有敏感字被限制发上来了。真心不想被吞,我的文字,是我自己看过的第一感受,让我再写一遍,不见得有第一次的感受,如同剩菜加热,少点味道吧。


                        IP属地:宁夏1060楼2018-05-16 11:47
                        收起回复
                          漏了一段,补一下:
                          我为了写那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唯一的爱情——连她可能也是,经过了又一次的打击。
                          他们不是本来已经不来往了?即使还是断不了,他们不是不懂事的青少年,有权利折腾自己,那种痛苦至少是自愿的,不像这样。
                          ——————我为了写那么篇东西,破坏了两个人一辈子唯一的爱情——连她可能也是,经过了又一次的打击。 ————“我”不过是写了一篇小说罢了,谁料想会有这样的后续的事情发生。破坏了两个人的一辈子的唯一的爱情。确实感觉很让人心内不安。而且对于殷宝滟来说,情感故事经历再一次的发酵,越发的觉得经受打击了。
                          ——————他们不是本来已经不来往了?即使还是断不了,他们不是不懂事的青少年,有权利折腾自己,那种痛苦至少是自愿的,不像这样。——————本来就已经是断而不续的感情了,可是自己的断了也还是自己慢慢忘却了罢了,可是经由这篇小说这么一炒热,当事人越发的觉得不堪回望,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续。但是因为带着几分的被逼迫,总是让人觉得不那么心里舒畅了。
                          ——————这两段的文字透着爱玲的心里的懊悔。别的小说,是不是有人物原型不可知,至少不会造成这样子的不可预知的后果。唯有这一篇,使得影响了别人的心里那份唯美的感情,甚至于影响了她同学殷宝滟的感情走向,甚至于影响对方的人生,这确实是不想承担,不能承担的一份压力呀。


                          IP属地:宁夏1061楼2018-05-16 14:47
                          收起回复
                            至此,殷宝滟这一篇,原文及补发的部分,品读完毕。
                            感谢关注此帖的读者,陪我一起。
                            其间的补充内容,有网友发来在中间楼层的部分,大家自己打开来看就好。
                            小说以及背后的故事,使得这篇我原本以为最是普通的短篇变得有趣了很多。
                            所以,不怕不够完美,只怕一直是我一个人自己在这里踽踽独行,无从产生继续和坚持的激情。
                            网友们一次一次的指点,补充,使得这个帖子的可读含量越发丰富,使得我对这个帖子的热情有增无减。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上次刚刚开头的下一篇《封锁》吧。


                            IP属地:宁夏1062楼2018-05-16 14: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