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着腊肉干,吃着长白雪,歆羡一路南行。兴许是脚力上有差别,直走到傍晚时分才抵达了红旗村。不对,应该是红旗镇?
挺宽阔的马路,还是柏油地面。已经亮起的路灯稀疏地立在马路两侧,小轿车,三轮车,自行车,行人往返交织,间或还有一两俩拖拉机从身边开过。
“大姐,这是红旗村吗?“
没回应,被问话的女人莫名地看了歆羡一眼,走开了。
“大哥,这是红旗村还是红旗镇?“
男人疑惑地看着歆羡,摇了摇头。
“小朋友,这里是不是红旗村?“
小孩看了拉住自己胳膊的歆羡一眼,扭吧扭吧挣脱后,跑远了。
歆羡愣在路边,这是怎么回事?东北人不都是活雷锋吗?
不远处有一家小卖部,房门上闪烁的彩色灯泡照亮了店名:宏兴小卖部。
推开小卖部的房门,就见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在招呼顾客。
“大哥,这里是红旗村吗?”
小伙子侧脸端详着歆羡,没有答话,扭头冲里间屋喊:“爸,有人问事。”
随着小伙子的话音,从里面不紧不慢走出一位中年人,五六十岁的摸样。
“姑娘,啥事?”
“大爷,这里是不是红旗村?”
中年人有些吃惊地看着歆羡:“姑娘,这镇子打老早就不叫这名了。您是打哪儿来啊?”
“我是北京的摄影记者,来拍长白山雪景。昨天走迷路了,在巧珍大嫂的狩猎木屋住了一宿。她跟我说,从木屋往南一直走就是红旗村。”
“巧珍?”中年人忽地瞪大了双眼,然后又将眼睛眯成一道缝,仔细地打量着歆羡:“姑娘,要不是你整个儿人清清爽爽地站在我跟前,我怕是以为自己见鬼了。”
歆羡听这话,愣住了:这话打哪儿说起的……
中年人见歆羡犯楞,又开口到:“巧珍死了有四十多年了,你咋可能见到她?”
歆羡打了个寒战,强压下慌乱问道:“大爷,应该不会只有一个叫巧珍的吧。我说的是圆脸庞,个子不太高的那个巧珍。”
“姑娘,进屋,进屋说。“
歆羡跟随着中年人,绕过柜台进了里间。
“坐,来,喝口热水暖和暖和。“中年人热心第招呼着歆羡。
“大爷,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圆脸… … 不高… … 不是她,还能是谁。哎,现在镇子里是有姑娘叫这名。可人家苗条着呢,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中年人看了歆羡一眼,抽出烟袋锅往里填着烟丝。沉吟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姑娘,你怕真是遇见鬼了。你见到的那个巧珍以前在我们村是百里挑一的姑娘。人水灵,心眼好。嫁给拴柱哥以后,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惹得大家都羡慕。每年冬天,村里人都窝在房里歇冬,他两口子转挑那时节进山打猎。等春天回村的时候,那腊肉多的,那皮子堆的,真让人眼红。可就一样,俩人成亲十多年了,就是没个娃。”
中年人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六五年,对,就是刘五年。那年是那两口子的福年啊,巧珍怀上了。别说他们两个高兴,就连带着我们也替他们高兴,这家子终于圆满了。就在那年的冬天,乡里按老规矩让村里封山。可拴柱哥是咱村一等一的好猎手,他可从来没有按规矩在村里过过冬,加上又要多张嘴吃饭,他还是跟往常一样进了山。只是巧珍没几个月就要生了,那年就没跟他去木屋。”
歆羡屏住呼吸听着,生怕一喘气打扰到讲故事的中年人。
“等六六年春天来的时候,栓柱哥没回家。巧珍急着要去木屋寻人,被村里的老人们给拦了下来。这眼瞧着要生娃了,怎么能往山里跑。那些个日子,巧珍天天哭啊,喊着要进山。等桃花全开了的时节,巧珍生娃。大半夜的难产,娃生不出来。村里几个小伙子赶着马车连夜往县医院送人。谁曾想还没到县城,人就没了。可惜了的那兴兴旺旺的一家人,一转眼就全没了。哎。“
随着中年人的一声叹息,歆羡的眼泪顺着眼角缓缓流下… … 她急忙从怀里掏出秋沙鸭幼鸟:“大爷,我从山里抢出来的小鸭子。巧珍还给它们做了鱼片,怎么可能是死人?怎么可能?“边说边翻摄影包。
摄影包里除了相机空空如也,别说鱼片,连腊肉和火柴也都不见了踪影。
“吃剩的鱼片和腊肉都在我包里啊,在哪呢?在哪呢?“
大爷按住歆羡在包里胡乱翻腾的双手:“姑娘,别找了,肯定找不见的。这些个鸭子我认得,是稀罕物。你快去找村长,让护林大队的人给送县城林业局。“
“大爷,我没撒谎。我还给巧珍拍了照片呢。“说完就掏出相机按回放。
从白河的温泉照片一直到原始森林,从长白山雪景一直到秋沙鸭一家。哪里还有巧珍的身影。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她救了我,救了小鸭子。怎么会没了呢?“
中年人看着神情恍惚的歆羡,长长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出门去。
“完了?“思琪小声问了句。
“嗯,完了。村里安排我和小鸭子们去了县城,在县里等了两天,然后跟大部队汇合后就飞回了北京。“
“你相信你自己遇见鬼了吗?“
歆羡摇了摇头:“她的眼神是明亮的,脸颊是红润的,怎么可能是鬼?怎么可能!“
思琪用右手抚上歆羡的手:“可你说的盐,油灯和草纸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歆羡抬眼看着思琪,眼睛里有意思怅然:“这个世界上,科学规律说不清楚的事情太多了。“
沉默良久。
“也许,也许她只是忘记了自己已经死去过 … … 忘记了就不会相信,信则有不信则无。”歆羡又点起一支烟,狠吸了口,悠悠吐出。
她可能也忘记了即便她丈夫回家也看不到她的影子。思琪想。
挺宽阔的马路,还是柏油地面。已经亮起的路灯稀疏地立在马路两侧,小轿车,三轮车,自行车,行人往返交织,间或还有一两俩拖拉机从身边开过。
“大姐,这是红旗村吗?“
没回应,被问话的女人莫名地看了歆羡一眼,走开了。
“大哥,这是红旗村还是红旗镇?“
男人疑惑地看着歆羡,摇了摇头。
“小朋友,这里是不是红旗村?“
小孩看了拉住自己胳膊的歆羡一眼,扭吧扭吧挣脱后,跑远了。
歆羡愣在路边,这是怎么回事?东北人不都是活雷锋吗?
不远处有一家小卖部,房门上闪烁的彩色灯泡照亮了店名:宏兴小卖部。
推开小卖部的房门,就见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在招呼顾客。
“大哥,这里是红旗村吗?”
小伙子侧脸端详着歆羡,没有答话,扭头冲里间屋喊:“爸,有人问事。”
随着小伙子的话音,从里面不紧不慢走出一位中年人,五六十岁的摸样。
“姑娘,啥事?”
“大爷,这里是不是红旗村?”
中年人有些吃惊地看着歆羡:“姑娘,这镇子打老早就不叫这名了。您是打哪儿来啊?”
“我是北京的摄影记者,来拍长白山雪景。昨天走迷路了,在巧珍大嫂的狩猎木屋住了一宿。她跟我说,从木屋往南一直走就是红旗村。”
“巧珍?”中年人忽地瞪大了双眼,然后又将眼睛眯成一道缝,仔细地打量着歆羡:“姑娘,要不是你整个儿人清清爽爽地站在我跟前,我怕是以为自己见鬼了。”
歆羡听这话,愣住了:这话打哪儿说起的……
中年人见歆羡犯楞,又开口到:“巧珍死了有四十多年了,你咋可能见到她?”
歆羡打了个寒战,强压下慌乱问道:“大爷,应该不会只有一个叫巧珍的吧。我说的是圆脸庞,个子不太高的那个巧珍。”
“姑娘,进屋,进屋说。“
歆羡跟随着中年人,绕过柜台进了里间。
“坐,来,喝口热水暖和暖和。“中年人热心第招呼着歆羡。
“大爷,这到底是咋回事儿?“
“圆脸… … 不高… … 不是她,还能是谁。哎,现在镇子里是有姑娘叫这名。可人家苗条着呢,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中年人看了歆羡一眼,抽出烟袋锅往里填着烟丝。沉吟了半晌才缓缓开口:“姑娘,你怕真是遇见鬼了。你见到的那个巧珍以前在我们村是百里挑一的姑娘。人水灵,心眼好。嫁给拴柱哥以后,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惹得大家都羡慕。每年冬天,村里人都窝在房里歇冬,他两口子转挑那时节进山打猎。等春天回村的时候,那腊肉多的,那皮子堆的,真让人眼红。可就一样,俩人成亲十多年了,就是没个娃。”
中年人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六五年,对,就是刘五年。那年是那两口子的福年啊,巧珍怀上了。别说他们两个高兴,就连带着我们也替他们高兴,这家子终于圆满了。就在那年的冬天,乡里按老规矩让村里封山。可拴柱哥是咱村一等一的好猎手,他可从来没有按规矩在村里过过冬,加上又要多张嘴吃饭,他还是跟往常一样进了山。只是巧珍没几个月就要生了,那年就没跟他去木屋。”
歆羡屏住呼吸听着,生怕一喘气打扰到讲故事的中年人。
“等六六年春天来的时候,栓柱哥没回家。巧珍急着要去木屋寻人,被村里的老人们给拦了下来。这眼瞧着要生娃了,怎么能往山里跑。那些个日子,巧珍天天哭啊,喊着要进山。等桃花全开了的时节,巧珍生娃。大半夜的难产,娃生不出来。村里几个小伙子赶着马车连夜往县医院送人。谁曾想还没到县城,人就没了。可惜了的那兴兴旺旺的一家人,一转眼就全没了。哎。“
随着中年人的一声叹息,歆羡的眼泪顺着眼角缓缓流下… … 她急忙从怀里掏出秋沙鸭幼鸟:“大爷,我从山里抢出来的小鸭子。巧珍还给它们做了鱼片,怎么可能是死人?怎么可能?“边说边翻摄影包。
摄影包里除了相机空空如也,别说鱼片,连腊肉和火柴也都不见了踪影。
“吃剩的鱼片和腊肉都在我包里啊,在哪呢?在哪呢?“
大爷按住歆羡在包里胡乱翻腾的双手:“姑娘,别找了,肯定找不见的。这些个鸭子我认得,是稀罕物。你快去找村长,让护林大队的人给送县城林业局。“
“大爷,我没撒谎。我还给巧珍拍了照片呢。“说完就掏出相机按回放。
从白河的温泉照片一直到原始森林,从长白山雪景一直到秋沙鸭一家。哪里还有巧珍的身影。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她救了我,救了小鸭子。怎么会没了呢?“
中年人看着神情恍惚的歆羡,长长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出门去。
“完了?“思琪小声问了句。
“嗯,完了。村里安排我和小鸭子们去了县城,在县里等了两天,然后跟大部队汇合后就飞回了北京。“
“你相信你自己遇见鬼了吗?“
歆羡摇了摇头:“她的眼神是明亮的,脸颊是红润的,怎么可能是鬼?怎么可能!“
思琪用右手抚上歆羡的手:“可你说的盐,油灯和草纸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歆羡抬眼看着思琪,眼睛里有意思怅然:“这个世界上,科学规律说不清楚的事情太多了。“
沉默良久。
“也许,也许她只是忘记了自己已经死去过 … … 忘记了就不会相信,信则有不信则无。”歆羡又点起一支烟,狠吸了口,悠悠吐出。
她可能也忘记了即便她丈夫回家也看不到她的影子。思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