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7贴子:40,884

回复: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左企弓,在辽为广陵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封燕国公,在金军进入燕京时,“左企弓等方修守具,忽报统军萧乙信启城门,金人前军已登城矣” ,于是出面率众臣主持投降,而当阿骨打准备将燕京地区交予宋朝之时,左企弓立刻进言阻止,并献诗称:“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 后来其随被金朝掳去的燕京人户东迁,在经过平州时为张觉俘获,张觉数其十项大罪,其中就有“不谋守燕而拜降”、“臣事金国不顾大义” 等罪,“企弓无以对,遂缢杀之。”
易州人张通古,在辽曾中进士第。宋朝收取山前诸州后,想请其做官,“通古辞谢,隐居易州太宁山下” ,可待到金朝起兵攻入燕京一带后,其却在刘彦宗的邀请下出任了金朝官员,很明显是看透了金强宋弱的形势,选择了强大的一方投效。后来其代表金朝出使南宋,面对宋朝要其北向参见宋帝的要求,针锋相对地说:“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天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 威胁宋朝将其位置改成了西向,是令宋朝颇为头疼之人。


51楼2014-08-06 22:46
回复
    刘彦宗,宛平人,为幽云汉人大族刘姓后裔,金军入燕时以辽签书枢密院事的官职与左企弓一起投降,后来因随阿骨打北上追击辽天祚帝而免遭平州之难。金朝在将燕京地区交付北宋时,按照与宋人的约定将该地大户一扫而空,而其家产则被宋廷授与常胜军,因此“被虏失业之夫,皆归怨于朝廷,及金人已立汉儿刘彦宗、时立爱为伪相,二人皆燕人也,以坟垅田园亲戚之故,愈劝贼入寇。” 从此以后,刘彦宗便和契丹人降将耶律余睹一起,成为鼓动金朝进攻北宋最卖力之人,以报北宋朝廷的一箭之仇,也希望借此回归幽云故地,“况刘彦宗辈皆汉人,各衔中国构金人破契丹之怨,遂教其猖獗如此” ,直至最终说动金太宗,“遂听刘彦宗余睹萧庆辈语,乘我边面空虚,乃敢渝盟,两路直入。” “未几,大举伐宋,彦宗画十策,诏彦宗兼领汉军都统。”
    而等到天会五年(1127年),宋廷向金军求和,刘彦宗上表称贺:“彼众狼狈而失据,我军奋跃以登陴,夷门之火始然,汴河之水皆沸,臣主无捐躯之所,社稷有累卵之危” ,把金宋战事描绘成一场“天助者顺”的战争。最后又是其为金人画策曰:“萧何入关,秋豪无犯,惟收图籍。辽太宗入汴,载路车、法服、石经以归,皆令则也” ,于是金军接受其建议,掳获宋朝的各种礼器、典籍,并携徽钦二帝北还。
    时立爱,涿州新城人,也是以举进士做官,在北辽面临瓦解之时被派往平州管理军政,但是“张觉虽外示尊礼,而内实不容;立爱察其有异志,常称疾不出,觉依旧知军州事。” 金军兵临平州招降之时,其起先有些犹豫,回书阿骨打称:“乞下明诏,遣官分行郡邑,宣谕德义。他日兵临于宋,顺则抚之,逆则讨之,兵不劳而天下定矣” ,明确表示了对北宋的恶感,并愿意随金军“兵临于宋”,在阿骨打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后方才投降。
    后张觉反金,时立爱不愿参与起事,回归新城乡里,宋朝多次想招其做官,然而“立爱见宋政日坏,不肯起”,甚至“戒其宗族不得求仕” ,直至金军攻克幽云才重新仕于金朝。此后“东路斡离不建枢密院于燕山,以刘彦宗主院事,西路粘罕建枢密院于云中,以时立爱主院事,虏人呼为东朝廷西朝廷” ,尽力辅佐金朝君臣。


    52楼2014-08-06 22:46
    收起回复
      正因为“汉人”的朝秦暮楚和工于心计,宋人对其非常憎恨,李纲曾说:“以金人夷狄之性,贪婪无厌;又有燕人狡狯以为之谋,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以窥中国。” 董华也称金朝的不断攻宋“皆燕人及中原叛逆协谋所致” ,其憎恶之情溢于言表。宋人的这种情绪,使宋廷在战争期间想要拉拢幽云汉人为己卖命的梦想成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宋廷下诏:“归附归正人并不得辄有伤害及掠夺财物” 、“内燕北昨被发归国者,盖为权臣所误,追悔无及,今虽用事,并许来归,当优加官爵,勿复疑虑。”
      但是,尽管高宗特意在诏书中强调“朕言不食,有如皦日” ,宋朝军民仍然不能抹掉心中的忌恨,当其一部攻克蔡州、而次年金军又南下反攻的时候,“有燕北人七十八名,与蔡州人结姻亲者,根刷得之,系于狱中,及金人攻西门急,权知州李询皆杀之。” 此时距当初金宋开战的时候已过去30余年,这些幽云汉人早已在此定居甚至和当地汉族结有姻亲,可是宋人照样将其视作奸细,且还要“根刷”,世间猜疑仇恨之心莫大于此。
      平心而论,当时的幽云汉人中也不是没有奋起抗金或忠于宋室之人。如易州一个名叫刘里忙的汉人,“年十八”、“豪勇俊迈,异于常人,远近无不推服,于山中聚徒党,选南北人少壮者,兴举义兵,邀击金人,意欲令人推为虏主,与本朝结好。” 再如燕京人刘宴,建炎二年(1128年)起在宋军中效力,跟随过名将韩世忠,后来在替宋朝讨伐叛军的战斗中阵亡,“时称其忠勇,立庙于常州。”
      而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进攻河北的时候,在均州为官的山前汉人任雄翔“闻乱,即率归朝燕人约七十余人家,家所有食刀、面刀、以至果刀、剃刀、应干器械尺铁,尽州赴纳之,以明不反。及应有马者,亦皆纳之。” 知州杨彦明明了事理,对其十分信赖,“未几,有溃散兵犯均州境,杨彦明令雄翔措置;雄翔即授方略,分委其众当之;每出必胜,均人亦赖之;渐付以器甲兵马,使防境内。雄翔常语杨彦明曰:国家忘战久,士卒懈惰不可用,若金人至,必不可当。前者边事初动时,若国家能尽用归朝燕人,使之防边,驭之有法,犹可支吾。今国家兵马,更十年后恐或可用。” 其言行完全体现出对北宋的一片忠诚。
      可是后来金朝大军入境,均州兵力无法抵挡,“雄翔乃以其众送杨彦明全家上武当山,与杨彦明叙别,复聚其众还城中。金人到,雄翔迎入城,于是归朝燕人,尽随金人北去。” 任雄翔之所以没有和杨彦明一起逃走或南奔宋境,正是因为他知道,一旦没有了杨彦明这个“用人不疑”的上司,其作为幽云汉人,在宋朝根本无法立足,所以最后才选择了投降金朝。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正是由于宋人和幽云汉人之间严重缺乏信任的结果。


      56楼2014-08-06 22:47
      回复
        结 论
        从总体上看,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是辽宋金时期北方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作为辽朝文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政治方面却受到歧视,而不能完美地融于辽、宋、金任何一朝政治生活之中,无论北方少数民族还是中原汉族,都不将其视为己类,使其在心理上边缘化于各民族之外。北宋苏辙《出山》一诗的最后两句“仰头呼天问何罪,自恨远祖从禄山” ,可以说正是幽云汉人在面对这种尴尬处境时苦涩而又无奈的心情的生动写照。


        59楼2014-08-06 22:48
        回复
          发完了,收工


          62楼2014-08-06 22:49
          收起回复
            @临潢 大吧申请精品


            63楼2014-08-18 11:32
            收起回复
              应为“燕云十六州”。幽州是辽帝国的固有领土。请见《辽史》“辽起营幽”,幽州,营州,都是辽的发祥地。


              IP属地:广东64楼2014-08-28 21:22
              收起回复
                发个在唐朝做官的其他契丹人,除了李光弼


                IP属地:黑龙江65楼2014-10-20 16:15
                回复
                  檀渊之盟:“檀渊”除了今天的濮阳外至少还有一处,因为辽代的“檀渊”是随领土扩张而移动的。


                  66楼2015-04-07 00:35
                  收起回复
                    文化本是互相交流融合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5-04-25 22:2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5-07-23 14:3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5-07-30 13:21
                        回复
                          此文角度很新颖


                          IP属地:福建74楼2016-03-25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