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粟米、黍子养育了黄河文明,那么水稻就是长江流域文明的第一作物了。汉代时水稻种植向北扩展,据考古和文献研究,除了东三省和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外,水稻几乎遍及各地(参考《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上一篇里讲许都周边,也曾说到 “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魏志》)。<?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柿子这个吃货,曾在与朝臣书里写道:“江表唯长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粳稻邪。上风炊之,五里闻香。”新城在今河南省伊川县,离洛阳不远。柿子这是让大家不要望着人家东吴的米好,还是咱家门口的东西最好吃嘛

这五里闻香的稻米至今教人向往,然而那时候想吃到白米饭,可不容易。稻谷外面有种皮和种壳,今天的机器可以轻易把它们都脱掉,得到精米,但在古代这是个体力活。首先用石碾磨去无法食用的种壳,得到糙米,糙米还披着一层种皮,口感比较粗糙。汉代对粮食的加工一般就到此为止了,平民吃的米饭或麦饭,都是连着麸皮的。如果要吃白米,还得用石臼去舂,费力不说,主要是这样会损失粮食:精折米,十取七八。碾过舂过的米,颗粒多半也不完整了,用力过猛就直接变粉了 ╮(╯▽╰)╭所以一碗漂漂亮亮的白米饭,只能是奢望……莫论食不厌精,彼时不饿死就已经是造化,演义里汉献帝流落失所时吃的糙米饭“粗粝不能下咽”,可见柿子这顿饭是多么具有诱惑力。
——最后普及一下,那时候没有土豆和红薯,更没有玉米!一片玉米地是历史剧的经典穿帮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