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退圈?没那么容易!】
在后来几十年的去‘汉字化’运动中,这些国家却发现这条路越走越艰难,因为去掉汉字不但会破坏了他们整个的语音系统,更是一种人为割裂历史的行为。
就朝鲜半岛而言,由于南北朝鲜共同使用了近 2000 年的汉字,要将古代官方文件、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中的汉字完全抹去,那就啥都不剩了。
而缺乏汉语教育的年轻一代,也不可能看懂自己国家的历史资料,只能看“翻译版”。鉴于此,2009年初,韩国健在的历届国务总理共21人中,曾联合签名建议书敦促实施汉字教育。建议书上,绝大多数前总理均以汉字签名。
韩语中约有70%的词汇来自于汉语,同音异义的词也很多,作为表音文字的韩文没有汉字也容易出现歧义,甚至搞出笑话。比如韩国有一段重要的高铁,其混凝土枕木需要防水发泡的填充物,但施工方却用了吸水材料,导致155000根枕木龟裂。最后工程队发现,出错原因竟然是理解错了图纸的说明文字,将“防水”错认为是“放水”。
汉字在日本的改良虽然较温和,但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原有的汉字词使用假名书写,造成大量冗长的假名出现,很多人不会读日本汉字。深受其苦的便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他因常念错日本汉字遭到政敌和媒体的讽刺。在2009年某次众院全体会议上就国内经济现状回答质询时,他将“低迷”(日语发音为teimei)一词念成“teimai”。在2008年的参院财政金融委员会上他也曾念错字。虽然他马上意识到误读并加以纠正,但仍引起场内一片窃笑。
如今,汉字在各汉字文化圈国家内部,也依然有着特别的地位。在日本,文章中使用汉字的多少,反映着笔者文化层次的高低。韩国商场中出售的供人送礼金时使用的信封或请柬上,印着“祝华婚”、“祝荣迁”、“祝华甲”等汉字,可以显示邀请者的郑重和学养。越南人也喜爱汉字书法作品,越南的汉字书法家在当地社会受到格外尊重。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来自百度炎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