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online吧 关注:4,774贴子:41,367

回复:历时一月多,对西游记online目前的卡片整理,娱乐贴,不喜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猴妖
花果山灵猴,美猴王帐下最基层的猴子猴孙,孙悟空勾了所以有名有姓猴子的生死簿以后,很多猴子老而不死,也有了一定法力,可变化,变成了猴妖。


IP属地:浙江193楼2014-05-24 12:23
回复
    接下来,就是西取真经 唐僧师徒,整个西游记也就是唐僧师徒西取真经的故事而写,西行真的是一场修行,暗藏各种真理,传递各种真理。这里就不细说了,相信只要好好看西游记也会发现明白点什么。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主角、


    IP属地:浙江194楼2014-05-24 13:34
    回复
      西取真经 唐僧师徒
      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
      取经之事是如来佛主安排,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派观音菩萨点化唐僧取经。
      途中唐僧收四弟子保其西取真经,大弟子孙悟空,本是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齐天大圣,二弟子猪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三弟子沙僧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四弟子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四个弟子个个本领强大,法力高强。
      取经,亦是一场克服心魔的修行,人生苦难多来自于欲望,财、色、名、食、睡皆为西行路上所遇之难,唐僧师徒,克服磨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普度众生,西行之路,暗传真谛。


      IP属地:浙江195楼2014-05-24 13:35
      回复
        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长老投胎。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受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太宗选定为西取真经之人。手执由观音菩萨所赠的九环锡杖,身披锦襕袈裟。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四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修成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IP属地:浙江196楼2014-05-24 13:36
        回复
          孙悟空
          孙悟空,法号悟空,唐僧的大徒弟,原是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封齐天大圣,后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受观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取真经。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IP属地:浙江197楼2014-05-24 13:37
          回复
            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悟能,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猪胎。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一柄九齿钉耙。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受观音菩萨点化,从此成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取回真经后,猪八戒由于“又有顽心,色性未泯”被封为净坛使者。


            IP属地:浙江198楼2014-05-24 13:38
            回复
              沙和尚
              沙和尚,法号悟净,唐僧的三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吃人为业。受观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IP属地:浙江199楼2014-05-24 13:40
              回复
                又是要几天没更新了,惭愧,最近的确好懒,好了,不废话,继续更新吧,想起的时候更新下这样也挺好,至少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感觉也轻松,接下来是西方极乐,本来想先出天庭仙班的,但是官方西天的比天庭的出的少,所以就先出西天的吧。


                IP属地:浙江202楼2014-06-01 15:00
                回复
                  纵三世佛
                  纵三世佛又称三时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纵三世”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纵三世”和“横三世”共同构成了佛教的核心体系,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派。
                  过去佛:燃灯古佛,即定光佛
                  现在佛: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佛
                  未来佛:弥勒佛,即东来佛祖


                  IP属地:浙江204楼2014-06-01 15:03
                  回复
                    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即释迦摩尼佛,纵三世佛之现在佛,亦为横三世佛之中央佛。居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大雷音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最高法力神通的代表、慈悲济世修真正善的佛。
                    在佛经中,“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就是指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空,如来以五行山压之五百年。
                    又相传如来是西方接引道人所化,菩提老祖为准提道人所化。


                    IP属地:浙江207楼2014-06-01 15:05
                    收起回复
                      弥勒佛
                      弥勒佛,即东来佛祖,纵三世佛之未来佛,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弥勒为贤劫千佛之第五佛,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世于第十之灭劫,继绍释迦佛。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内外二院。其内院常为菩萨之生处,弥勒菩萨生于此,故谓之为弥勒之净土,弥勒佛于龙华树下说法。
                      据说,弥勒佛的形象来自于中国唐末宁波奉化的布袋和尚:契此。相传唐末奉化一村民张重天于田间劳作,见一个大金莲花逐浪而来,后化男童,张重天抱于闲旷禅师收养,取名“契此”。不但长的富态,而且是个福星,他天真活泼,俏皮好动,契此在岳林寺出家后,也许是经历了心灵的磨难之后的大彻大悟,也许是超越了红尘之后的大智大觉,常有些令世人感觉趣奇的举动:常袒胸露腹、喜喜哈哈,以杖荷布袋,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行天下以普度世人,故人们皆以“布袋和尚”称之。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契此端坐在岳林寺的一块盘石上,口中念了一个偈子: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说完微微一笑,泊然而逝。契此圆寂后轰动了佛教界,人们才忽然明白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不过是“世人不识”罢了。于是,许多寺院在塑弥勒佛时便按他的形象塑造弥勒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甚至还能由此悟道成佛,证得六度。


                      IP属地:浙江208楼2014-06-01 15:06
                      收起回复
                        佛陀侍者
                        阿难迦叶分别是佛主身边的左右侍者,都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地位极尊。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中唐僧师徒到达西天后取经时遭到阿难迦叶的故意刁难,作者给读者描写出的形象是贪婪贪财的,先给了无字真经,后阿难迦叶又向其讨要人事,唐僧无奈,只要把自己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俩,这些其实都是佛祖默许的(悟空告知的时候,佛祖说: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简单的看,是为了讽刺人事这回事,可能也是讽刺当时社会某些现象什么的。但从深层处讲,这在讽刺“人事”的同时,表达了佛教禅宗顿教“本来无一物”之真义。三藏取真经,分“白本”、“有字”两种。“白本”即“无字真经”,因是“空本”之故,可以“空取”即不须“人事”。
                        无字真经这段故事是想说明:磨难经历本身才是取的真经。“破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的过程也就是求取无字真经的过程。有字经写在纸上,无字的经是写在心里。没有文字的经,才是真经,只有空手而来,空手而去,驱除一切束缚,才能取到这无字真经,了悟人生的真谛。
                        有字真经这段故事是想说明:欲与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舍弃,才能取得,彻底地舍弃,才能取得真经。


                        IP属地:浙江209楼2014-06-01 16:35
                        回复
                          阿难
                          阿难,即阿难陀,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佛祖左侍者,以博学多闻著称,长于记忆,年轻英俊,传说释迦牟尼涅盘后,五百大罗汉聚集在一起,为了防止异端邪说,便山阿难诵出释迦牟尼生前的言论,举各自所闻确系无误者,集结成佛教的经典。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
                          阿难是佛祖最小的弟子,其直接形象来源是莫高窟壁画上阿难的画像。他与迦叶是佛祖的常侍弟子,所以在敦煌壁画上曝光率极高。


                          IP属地:浙江210楼2014-06-01 16:36
                          回复
                            迦叶
                            迦叶,即摩诃迦叶,意为饮光,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佛祖右侍者,传说他少欲知足,他出生富贵,但却不为尘世俗所羁,年轻时常修头陀行,故称作“头陀第一”,意即抖擞,或去掉身上的尘垢烦恼之意,各种穿破衣,不吃饱,长坐不卧,相当于苦行僧。他是释迦牟尼涅盘后第一次五百罗汉大会的召集人,也是首席大罗汉。


                            IP属地:浙江211楼2014-06-01 16:40
                            收起回复
                              给自己顶一个,也希望看了的朋友喜欢的可以给点支持,顶下,谢谢了~~~


                              IP属地:浙江212楼2014-06-01 2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