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2,552贴子:9,662,919

回复:做个汉方美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陈丸的价值在于祛除身体内的痰湿。
“痰湿”是中医特有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胃肠道不能消化的饮食积滞,更包括血液中积滞的各种毒素,总之都是应该排出但没有排出的代谢废物。前者可以通过消食来化解,但后者,比如过高的血脂、血糖、尿酸等,诸多最终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东西,想化解掉仅仅靠消食药就不灵验了,二陈丸的祛痰湿作用恰恰可以作用于此,这使它足以成为我们身体的“清道夫”、“去污剂”。


256楼2014-05-04 05:59
回复
    中国人的生活彻底改善之后,“排毒”的概念就出现了,而且愈加深入人心。人们在减肥的同时,还觉得自己肚子里一定有脏东西,于是“缓泻药”换了各种名目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几乎没人意识到这个流传至今,有着800年历史的二陈丸就是最好的“去污剂”,而这是很容易找到证据的。


    257楼2014-05-04 06:00
    回复
      2025-07-16 12:27:38
      广告
      如果你身体肥胖,腰围很粗,平时爱喝酒吃肉,可以肯定,你的舌苔经常会是厚腻的,看上去不干净。而舌苔就是胃肠消化状态、身体是否清爽干净的最直接的标志。
      这个时候,如果你吃几天二陈丸,你会发现舌苔干净了不少,那些和舌苔同在的,你已经习以为常的症状,比如嘴里有异味、大便不成形,甚至身体发沉等都会逐渐减轻。
      无他,因为二陈丸帮你排出了痰湿,而这却是任何一种“缓泻药”都不可能起到的效果。


      258楼2014-05-04 06:01
      收起回复
        提到被用歪了的中成药,我觉得最冤枉的莫过于两种,一种是龙胆泻肝丸,一种是牛黄解毒丸。
        两种都是中医里常用的去火药,之所以被用歪,可能都坏在它们的名字上,一个名字里有“泻肝”,一个名字里有“解毒”。“泻肝”和“解毒”都包含“去火”之意,而中国老百姓最能自己做主诊断、吃药的病症,就是“上火”。


        259楼2014-05-04 06:07
        回复
          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气”是指器官脏腑的功能,只有当功能多余出来,无用武之地的时候,人才会“上火”,所以一般的“上火”会出现在突然地接受了一个新任务、一个新变化、一个新的刺激到来的时候,身体为了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而调遣出来更多的功能以应对。
          所以,“上火”会发生在突然出差、临时熬夜、短时间内赶出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是个长年的夜班工作者,肯定不会再因为夜班“上火”了,因为你的身体适应了,不再为此调遣出多余的功能。


          260楼2014-05-04 06:09
          回复
            疾病也是如此,如果是急性期,比如突然发生的咽炎,一般多是因为“上火”,在西医是急性炎症,这个时候,无论是吃去火药还是消炎药都会管用。但是,如果你的咽炎已经变成慢性的了,继续指望消炎药、去火药肯定无济于事,因为中医有句话说“久病无火”、“久病必虚”,慢性的、长期的疾病不会再有火、有毒,往往已经处于虚损状态,即便有火,也是“虚火”。


            261楼2014-05-04 06:10
            回复
              和这些突发的问题相比,慢性的、长期的疾病也好,状态也罢,发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甚至高于前者。但遗憾的是,国人太讨厌“毒”这个词了,也太喜欢“去火”了,于是很多本来已经“无火”,已经“必虚”的慢性问题都被误诊为“上火”。结果很简单,那些帮助误诊者达到“去火”目的的“去火”药也就被用歪,其中就包括龙胆泻肝丸和牛黄解毒丸。


              262楼2014-05-04 06:17
              回复
                PS:中医对像龙胆泻肝丸这样的“去火”药,有个“使用通则”:“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意思就是,病好了就把药停了,一定不要把手里的药物都吃尽!


                263楼2014-05-04 06:17
                收起回复
                  2025-07-16 12:21:38
                  广告
                  明代药学名家倪朱谟是这样总结紫苏功效的:“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


                  264楼2014-05-07 22:05
                  回复
                    紫苏叶,有散寒气和清肺气的功效。
                    紫苏梗,最擅长宽中气,常用来治疗气机郁结导致的胸腹部胀闷不舒,而且性味平和,体虚之人用都比较安全。
                    紫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比芝麻还小一点,治疗有痰的咳喘,效果很好,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265楼2014-05-07 22:06
                    回复
                      紫苏主产于江浙及河北等地,以色紫、叶大而完整、香气浓郁者为佳。


                      266楼2014-05-07 22:07
                      回复
                        紫陈茶:取紫苏叶5克、陈皮3克、绿茶3克,用250毫升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能缓解因受寒导致的气逆不顺,比如想咳咳不出,想吐吐不出的症状。
                        紫苏姜茶:取紫苏5克、干姜3克、绿茶3克,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以温肺止咳,对慢性支气管炎有辅助疗效。


                        267楼2014-05-07 22:08
                        回复
                          注意:气味芬芳之物,一般都是靠气味发挥作用,大多都不宜久煎,所以紫苏叶也不能久煎。紫苏与其他药材同煎的时候,要等其他药快煎好时再放入,煮开后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268楼2014-05-07 22:09
                          回复
                            受风寒后出现头痛发紧、鼻塞、流清涕、咳嗽等较轻的症状,可用生姜几大片或者切成丝,外加厨房里常用的葱白、豆豉,还有前面提到的紫苏叶一起煎水喝。如果觉得味道不够好,可以加点红糖。
                            这个方子,《本草汇言》里早就提到过:生姜五片,紫苏叶一两,水煎服。


                            269楼2014-05-07 22:10
                            回复
                              2025-07-16 12:15:38
                              广告
                              预防晕车:坐车前将新鲜生姜切成小片用医用透气胶带贴在右侧内关穴上(穴位之气,均左升右降,故选右侧内关以降逆止呕),效果不错。


                              270楼2014-05-07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