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67贴子:6,278,451

回复:杨振宁:易 经 是 伪 科 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0000个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4-04-06 23:18
回复
    不明觉厉,但我觉得存在这么久远就一定是有其传成下来的理由


    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4-04-07 00:11
    收起回复
      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算的那么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4-04-07 09:08
      收起回复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笔者根本就是偏向于杨振宁的观点。直接把易经归于反科学,迷信的行列中。这是强迫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根本就扼杀了我们读者思考的权利。这种自私又含有统治欲的行为凭什么让我们读者接受。你不是在介绍杨振宁,明摆着就是要把易经打入地狱,把自己推入天堂嘛!
        我不是一个易学者,但我却知道易经是根据天地所表现出的规则为依据来推测事物的进展。易经是古人的智慧,未必真适用于当下,也未必就适用于未来。但不要否定易经的纲要理念。没有深入观察天地自然的人,有什么资格来评论和诋毁易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4-04-07 09:18
        收起回复
          杨振宁完全是因为机缘巧合,获得了诺奖。可是,其后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无需累述。因为他不懂易经,所以就斥之为伪科学。这首先就是不科学的。这个世界上,人类能够理解的东西毕竟是极少数。就像猴子不会用手机一样,猴子可以认为手机是伪科学。可是,人类毕竟还离不开手机。


          IP属地:辽宁70楼2014-04-07 09:45
          收起回复
            伪不伪和你有关系?干扰你生活了?妨碍你探索宇宙了?让你少挣钱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4-04-07 11:10
            回复
               在《易经》


              74楼2014-04-07 11:11
              回复
                你说杨振宁,我还说牛顿爱因斯坦呢,他们晚年还都研究神学呢,你解释解释为什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4-04-07 11:13
                收起回复
                  (《易经》的卦象与宇宙运动相似,所以用它指导行为,就能不违背宇宙运动规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智慧遍及于万物,因而它的法则周济天下人,而不会有过错);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广泛运用而不会超越它的界线和产生流弊,乐于天道,就懂得天命,就不会有忧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于所处,不断修养,使仁心不断敦厚,就能博爱天下)。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全面概括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而没有偏失,细致安排万物而没有遗漏),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晓昼夜的规律而尽知其中的奥妙),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所以宇宙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易经》揭示的是大自然的规律,所以它也不是僵化的形式)。”


                  76楼2014-04-07 11:26
                  回复
                        由此,我坚定地认定,科学的内涵就是:
                      “解释宇宙,规范人生。”
                      


                    77楼2014-04-07 11:28
                    收起回复
                      《易经》抓住了认识宇宙的纲领
                        《易经》的六十四卦,目的在于规范人生。而她规范人生的依据,则是基于对宇宙规律的认识。
                        《易经》对宇宙规律的认识,有两条核心,一是认为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一是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认识空间、时间和物质,正是认识宇宙的纲领。所以说,《易经》抓住了认识宇宙的纲领。
                        当然,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空间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物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还没有能够说清楚。这是时代的局限,需要后人对宇宙认识的一次次飞跃来解决。
                        认识事物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局部到整体,一是从整体到局部。不管哪种方法,最后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纲领,纲举才能目张。
                        现在一些论述思维、行为和工作方法的书,总是在操作细节上转圈子,虽然非常细腻、新颖和精彩,但却缺乏对事物总纲的把握和认识。


                      78楼2014-04-07 11:36
                      回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是独立无偶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之气,阴阳两气相交而形成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包括生命在内的宇宙万物,都是正反两面的对立统一体,它的根源在于阴阳相和)。 这与《易经》阴阳对立统一哲理相合。


                        79楼2014-04-07 11:41
                        回复
                          科学就是把复杂的简单到不能在简单了,却能达到预期效果。你能把万事万物用一句话概括吗?但易经能,能说它不科学吗。


                          80楼2014-04-07 1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