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吧 关注:1,546贴子:89,489

回复:【学术著作】王曾瑜:岳飞新传(全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七节 克复建康府
建炎四年三月,完颜兀术(宗弼)到达镇江府,打算满载掳获品渡过大江,却遭到韩世忠军的拦击。
金军号称十万人,韩世忠所属只有八千余人,欲与金军陆战,显然力不从心。韩世忠命全军登上战舰,以水师迎战陆军,确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完颜兀术(宗弼)只能用小船驰出运河,在金山一带江面迎战,屡次失败,十分狼狈。他请求韩世忠放金军过江,韩世忠却提出他不能接受的条件:放回徽、钦二帝,归还宋之故土。
但韩世忠的海舰尖底,吃水深,无法进入运河。走投无路的金军退到黄天荡(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企图开掘一条河道入江,又遭韩世忠拦截。后有奸细献策,金军又另外掘通河道,得以将船只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江面。韩世忠军还是溯江赶来邀击。有人教完颜兀术(宗弼)乘无风之际,用小船向宋军施放火箭。韩世忠军原来准备水陆两栖作战,其航海巨舰还装载马匹、粮食、辎重、军人家属等,无风不能行驶,遭敌人攻击后,韩世忠的巨舰一艘接一股着火,蔽江而退。
黄天荡之战前后相持四十日。韩世忠虽败犹荣,此战教训了女真贵族,使完颜兀术(宗弼)等领悟了一个浅显的军事常识,在大江上往返,非同儿戏,甚至会有灭顶之灾。①
建康府成为金军在江南仅存的立足点,对于再下江南,吞灭宋朝,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当完颜兀术(宗弼)和韩世忠在江上相持之际,建康府的金兵在城东北的钟山、城南的雨花台构筑大寨,开凿了两道护城河,并在山上挖洞,以供“避暑”之用。金人“陆增城垒,水造战船”,从采石矶渡江北去,继而复返的队伍,也络绎不绝。②韩世忠的战败,又使金人留驻建康“避暑”的可能性增大了。江南形势图(点击查看)
浮海归来的宋廷以越州为“行在”。宋高京君臣将建康府的金军视为悬在自己头顶上的利剑,他们为此调动了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全权负责收复建康事宜。可是卑怯的张俊宁肯任人切齿唾骂,也不敢向建康前进一步。③勇敢承担克复建康重任的,惟有岳家军。
由于杜充的原江、淮宣抚司事实上已经撤销,宋廷命岳飞改任御营司统制。④四月二十五日,即韩世忠战败的同日,⑤岳飞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宋里的清水亭⑥首战告捷,敌人横尸十五宋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一百七十五级,⑦活捉女真、渤海、汉儿军四十五人,缴获马甲、弓、箭、刀、旗、金、鼓等器械三千七百多件。
在敌众我寡的情势下,要围歼完颜兀术(宗弼)的大军,自然是不可能的。岳飞采用的策略是自南而北,驱逐敌人过江。建康城南三十宋里有一座山,上方双峰,东西对峙,故取名牛头山。五月初,岳飞率军前往清水亭之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山上“林树葱郁,泉石相映”,⑧足以保障将士的休整和饮水。他派遣一百名军士,身穿金军的黑衣,在昏黑的夜里混入雨花台的金营,偷袭敌军。金军分辨不清敌我,自相攻击,乱杀一通。为防止岳家军再次劫营,金人不得不在营外增派巡逻部队,其巡逻部队又遭岳家军的伏击,而被歼灭。
从四月到五月,岳家军同金军战斗几十次,都取得胜利。战事的失利,使完颜兀术(宗弼)虽知放弃建康可惜,而又痛感久留建康无益。他自五月五日开始,便加紧在建康城内大肆杀掠和破坏,⑨本人在十日移驻于建康城西北十五宋里的靖安镇(即龙湾市)。⑩岳飞侦知金兵撤退的迹象,率三百骑士和二千步兵冲下牛头山,再次击败敌人,进据雨花台和建康城西南隅的新城。⑾五月十一日,完颜兀术(宗弼)从靖安镇撤退到对江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岳家军追至靖安镇,消灭最后一批金军。战士们跳上尚未逃遁的敌船,残敌多被击溺于江水中。岸上的铠甲、兵器、旗鼓、辎重、牛驴等,数以万计,或纵横委弃,或堆积如山。
建康战役历时半月,光是斩女真人“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还不包括其他民族成分的金兵,擒获干夫长留哥等二十多名军官。其中仅靖安一战,即俘金兵三百多人,包括八名女真人。这是岳家军首次辉煌胜利。⑿
岳家军进驻建康城,建康府前通判钱需也纠合乡兵,随同进城。城中遍地煨烬,街巷和屋宇已面目全非;居民的尸体纵横,血流遍道,很多伤残者还在呻吟呼号。两年后,人们收拾和掩埋残缺不全的尸骨,竞达七、八万件。此外,还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人驱掳过江。这座平时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大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浩劫。⒀
岳飞及其将士们,都是久经战阵,敢于直面刀光、正视血影的人,面对此惨绝人寰的景象,也实感目不忍睹,人人无比悲痛和激愤。
①关于黄大荡之战,参见周宝珠先生《关于宋金黄天荡之战的几个史实问题》,载《宋史研究集·河南师大学报增刊》。
②《会编》卷138,《历代名臣奏议》卷233,《景定建康志》卷35汪藻奏。
③关于发表张俊任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的日期,《会编》卷137作四月一日,并称此项任命是为“策应世忠”。《要录》卷32则为四月二十八日己亥,即在韩世忠战败和岳飞发动清水亭之役后,但当时宋廷尚未得韩世忠败讯。据《金佗稡编》卷19《建康捷报申省状》,岳飞称“恭依圣旨”而出兵,宋廷不可能先令岳飞攻建康府,后任命张俊为战区统帅,疑《要录》所载日期太迟。
④岳飞新任差遣据《金佗稡编》卷16《广德捷奏》,《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引建炎四年邵缉荐书。
⑤韩世忠黄天荡之战失败日期,《会编》卷138,《要录》卷32,《宋史》卷26《高宗纪》,《金史》卷3《太宗纪》全同。
⑥《景定建康志》卷16,卷22,参见顾文璧先生《岳飞清水亭之战和岳家军出师建康的路线问题》,载《岳飞研究》第一辑。
⑦因金军中各民族成员一律辫发,故以耳戴金、银环作为识认女真人首级之标志,参见《会编》卷3,卷28,《梁溪全集》卷171《靖康传信录》。
⑧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90,《景定建康志》卷17,《金石萃编》卷134《圣宋江宁府江宁县牛首山崇教寺辟支塔记》,《读史方舆纪要》卷20。
⑨《景定建康志》卷43,《石林居士建康集》卷4《建康掩骼记》。
⑩《景定建康志》卷16,张铉《金陵新志》卷4。
⑾ 《读史方舆纪要》卷20说“新城一作新亭”,“在江宁县南十五里”。据《景定建康志》卷43,《石林居士建康集》卷4《建康掩骼记》,金将张真奴“别筑城于西南隅以居,取城中器械、子女、金、帛储之”。新城可能即是张真奴“别筑”之小城。 据《景定建康志》卷22《台观》,雨花台是城南三宋里之制高点。岳家军下牛头山后,应是先占雨花台敌寨,再据建康城西南隅之新城,而后继续北向进击。
⑿ 关于建康之役,《金史》卷77《宗弼传》扬胜讳败,说败韩世忠后,金军自动“渡江北还”。《会编》卷138,《要录》卷33建炎四年壬子的记载承袭秦桧和秦熺父子篡改历史之余,多所阙略。本节叙事还参据《金佗稡编》卷16《广德捷奏》,卷19《建康捷报申省状》,《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引建炎四年邵缉荐书,《会编》卷141,《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戊辰。
⒀ 《要录》卷33建炎四年五月壬子,《景定建康志》卷子,《石林居士建康集》卷4《建康掩骼记》。


IP属地:德国38楼2014-01-15 18:26
回复
    第九节 降服戚方
    六月初,宋廷又命岳飞配合张俊的大军,征讨盗匪戚方。戚方勇悍善射,最初充当养马的教骏军士,作为厢兵。①后当盗匪,又率众投奔杜充,任准备将,又升统制。他再当盗匪,攻打宣州失败后,便率部转掠湖州安吉县。②他是东南一带最凶悍的匪徒。
    岳飞自越州返回宜兴县,便领兵三千人,直下广德军,在军城东南约七十里的苦岭扎寨,苦岭处于广德军通湖州安吉县的要道,③旨在阴截戚方匪军再次荼毒广德军。戚方闻讯后,拆断了一座官桥。岳飞亲自在桥柱上射了一箭。戚方得到这枝有岳飞刻字的箭,惊慌失色,急忙逃遁。岳飞令部将傅庆等追击,未能摛获戚方。戚方增兵,进行反扑,岳飞亲统一千人与之对阵。在战斗中,戚方的手驽竟发箭射中了岳飞的马鞍。岳飞拔箭,插入矢箙,发誓要擒获戚方。两军前后激战十多个回合,戚方终于战败,逃往湖州安吉县,岳飞穷追不舍。正逢张俊的大军赶到,戚方走投无路,只能向张俊投降,交出了六千名兵、六百匹马。
    岳飞前往张俊军营,严厉地斥责了戚方“屠掠生灵,骚动郡县,又诱杀扈成而屠其家,且拒命不降”等罪恶行径。张俊从旁再三劝解。岳飞便取出戚方射中自己马鞍的那枝驽箭,当面命令戚方寸寸折断。戚方恭谨遵命,流汗股栗,不敢仰视。岳飞和张俊大笑一场,方才罢休。④
    ①《宋史》卷187,卷189《兵志》。
    ②《会编》卷137,卷138,《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丁丑。
    ③《光绪广德州志》卷3《山川》,《嘉庆重修一统志》卷132,《广德文史》第6辑任伟峻《岳飞苦岭降戚方》。
    ④本节叙事还参据《会编》卷140,《要录》卷34建炎四年六月戊子


    IP属地:德国40楼2014-01-15 18:27
    回复
      第三节 苦战承州城下
      岳飞辞免通、泰州镇抚使不成,方才接受成命,于八月十五日回到宜兴。他率领本部人马从十八日出发,二十二日抵达江阴军(治江阴,今江苏江阴市)。①当时岳飞尚未接到宋廷八月 十九日发出第一道救援楚州的指令。②由于传来探报,说楚州被金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昌)大军围困,他急忙领轻骑渡江,直奔泰州,而命部将王贵负责钱军济渡大江事宜。岳飞本人虽在二十六日夜里直达泰州城下,而全军的行动却非常迟缓。按宋朝募兵制的惯例,军队移屯,家属往往随行。一万多将士,连同眷属,共有七万多人。恰逢江阴军一带渡船稀缺,便更迁延时日,延宕到九月九日,方得以全军进入泰州,为时半月有余。③
      泰州原来管辖四个县。州治海陵县累遭兵火,全无收成。如皋县(今江苏如皋市)收成也不好。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市)是水乡,盛产稻米,却已改隶承州。泰兴县(今江苏泰兴市)也割属扬州。通、泰两州既无存粮,大江以南较近的平江府、常州等地又遭金军的严重破坏,无力供输。宋廷曾令较远的湖州(治乌程、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于“封桩米内支拔五千硕,应副本军起发”,岳飞及其将士一时兴高采烈,不料当地官员却拒绝支付。④因此,七万多人的饭食,上千匹战马的刍草,都“一一窘乏”。自去年秋季以来,经历长途的转战奔袭,军士们的衣装弊旧,却未能按照规定,领取春装替换。延挨至深秋,金风萧瑟,冬衣又无着落。这不能不使岳飞为官兵们的“赤露失所”而忧心仲仲。⑤ 淮东形势图(点击查看)
      尽管遭遇种种困难,岳飞还是毅然担负起救援楚州的重任。他到泰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本地的军伍。岳飞点检兵籍后,为激励士气,命泰州的“敢死土”⑥、效用和使臣填写“从军愿否状”,然后集中到教场,比赛射技。他精选了一百名优胜者,分为四队,令每人自择一匹战马,赐甲一副,充当骑士。岳飞以这一百名骑士充当亲兵,“常置左右”,以示对本地军队的信用。在古代中国,人们的地方观念浓厚,不同地方的军队容易发生磨擦,影响战斗力。岳飞以泰州兵作亲兵,正是为了协调新、旧两部分部属的关系。
      由于钱粮等供应的紧张,岳飞治军更加整肃,严禁部下骚扰百姓,因此,岳家军便很快得到通、泰两州民众的信赖和支持。⑦
      九月九日以后,岳飞命部将张宪留守泰州,自己挥师出征,进驻承州以东几十里的三墩。⑧当时,王德已收兵返回镇江府,而王林和郭仲威都“敛兵自保”。⑨只有李彦先,他曾和赵立“刺臂为义兄弟”,救援楚州非常出力。他率部伍直抵楚州山阳县北神镇,⑩却被金军扼制于推河中,不得前进。⑾岳飞甚至与李彦先也声援不相及,他部下只有几千孤军,屯扎在敌人的大寨附近。
      事已至此,岳飞深知援楚之难。他接连向刘光胜发出两封公牍,申述自己的困难处境。他说,本军“新复建康之后,所有士马疮痍尚新,羸弊方甚”,加之粮食窘乏,“本未能即从王事,重以承、楚州之急,甚于倒垂,不可以顷刻安居,理宜前进”。“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伙”。但其“孤军委实难以支梧”。他不敢抱刘光世亲领数万大军渡江北上,与本军会师的奢望,“欲望钧慈捐一、二千之众,假十余日之粮,令飞得激励士卒,径赴贼垒,解二州之围,扫犬羊之迹”。或“别差统制官一员前来掎角,庶成大功,不致误国事”。⑿岳飞赴国难之激切心情,溢于言表。但是,如此恳切的、最低限度的请求,到得刘光世的两浙西路安抚大使司,便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在势孤援绝的情势下,岳飞仍激励将士,殊死苦斗,向金军出击,三战三捷。前后活捉七十多名金军将士,包织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和汉人。敌将高大保等几十人被俘后身亡,其余阿主里孛堇等二十人被押解后方。⒀
      楚州的困境不可能因岳家军的出战而有所改善。金兵倾注全力攻城,昼夜不息。九月中旬,镇抚使赵立被敌人的炮石打碎头颅,他临死前感慨地说:“我终不能与国灭贼矣!”九月下旬,金兵冲进楚州城。楚州军民按照赵立生前的部署,每个巷口都设立砖垒,扶伤巷战,使敌军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代价。城中烈火烛天,有的妇女甚至拉住金兵,一起沉溺河中。一些号称“千人敌”的民兵首领,如万五、石琦、蔚亨等,则奋勇突围而出。⒁
      自金朝破宋以来,大部份城市都是不攻而克,不战而降,或者稍经战头,金兵的损折也不大,只有少数城市是例外。在这少数的例外中,靖康年间,则首推太原,建炎年间,则东有楚州,西有陕州,先后进行了最英勇、最悲壮的保卫战。这些城市的所有牺牲者,“贯精忠于日月,塞英气于乾坤,虽云壮志之莫成,固已荣名之不朽”,⒂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
      楚州失守后,完颜挞懒(昌)转攻屯泊北神镇的李彦先所部。金兵包围了李彦先的座船,李彦先全家在淮水中殉难。⒃
      完颜挞懒(昌)又以重兵南下,向承州附近的岳家军猛扑。当时正值泰州出现盗匪,王昭的部伍出没于城东,张荣的部伍出没于城北。岳飞已接到了退守通州和泰州的指令,便忍痛指挥几千名将士撤退。岳家军在回师途中,自北炭村直到泰兴县的柴墟镇,屡次击退金兵的追击,敌人伤亡甚多,不得不终止追逐。岳飞的部伍终于全师回泰州。⒄
      ①《金佗稡编》卷17《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金佗稡编》卷15《鄂王行实编年》和《金佗续编》卷17《鄂王传》为八月十九日出发,二十三日抵达江阴军,正差一日。
      ②宋廷第一道命岳飞救援楚州令之发布时间,见《金佗稡编》卷17《要录》卷36建炎四年八月己丑,《宋会要》兵9之8。
      ③岳飞全军到达泰州的日期,《会编》卷142,《要录》卷38均作九月四日癸卯,应以《金佗稡编》卷5《鄂王行实编年》,卷17《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为准。
      ④《金佗稡编》卷10《乞催湖州赐米奏》。
      ⑤《金佗稡编》卷17《赴镇画一申省札子》,。
      ⑥《金佗稡编》卷5《鄂王行实编年》作“敢死士”,谢起巗《忠文王纪事实录》卷2,《金伦续编》卷17《鄂王传》作“敢战士”。查《宋史》卷188,卷189《兵志》。泰州本无以“敢死”或“敢勇”为番号的厢军或禁军,可知乃是因抗金战争而临时招募的部队。
      ⑦《会编》142,卷143。
      ⑧三墩的位置,据《金佗续编》卷30《高邮军绍兴三巨公祠记》,《读史方舆纪要》卷23。三墩后避宋光宗赵敦名讳,改称三垛。
      ⑨《金佗稡编》卷17《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⑩《元丰九域志》卷5载,北神镇在山阳县境。
      ⑾《会编》卷142,《要录》卷37建炎四年九月戊辰。
      ⑿《金佗稡编》卷17《申刘光世乞兵马粮食状》,《申刘光世乞进兵状》。
      ⒀《金佗稡编》卷19《承州捷报申省状》。
      ⒁《会编》卷142,《要录》卷37建炎四年九月丙辰,戊辰,《宋史》卷448《赵立传》,《挥麈后录》卷9。
      ⒂《会编》卷142追荐赵立等道场青词。


      IP属地:德国44楼2014-01-15 18:29
      回复
        第五节 张荣复淮东
        岳飞的挫败,为张荣的胜利所弥补。
        金朝元帅完颜挞懒(昌)占领泰州和通州后,急于消灭张荣的抗金义军。张荣因为通州地势不利,又将本军转移到兴化县的缩头湖。
        绍兴元年(公元一一三一年)三月,完颜挞懒(昌)率领六千多名精兵,乘船直逼张荣水寨。张荣出动几十只小船迎敌。他看到金军用大战舰作前导,无法与之对抗,就想出一条妙计。张荣对部下说:
        “无虑也,金人止有战舰数只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触岸。我舍舟而陆,杀棺材中人耳!”
        张荣所部引诱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抗金健儿们喊声震天,将敌军乱砍乱杀。连留在舟船中的金军也不攻自乱,往往溺死。金将完颜忒里被杀,完颜挞懒(昌)的女婿、万夫长浦察鹘拔鲁被俘。①完颜挞懒(昌)只剩二千人左右逃归。陷入泥潭中的金兵,张荣的抗金义军花了两三日功夫,才俘杀殆尽,共计消灭敌人四千多名。②
        张荣乘胜克复泰州,“有谋而怯战”的完颜挞懒(昌)逃往楚州,不敢逗留,一直撤至淮河以北。③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控制。缩头湖之战比岳飞建康之战打得更为出色,是南宋立国后空前的大捷。④张荣获胜后,投奔刘光世,任忠勇军统制、兼泰州知州,其部属立功将将士四千零二十九人也进宫受赏。⑤缩头湖后也因而改名得胜湖。⑥
        张荣一退于鼍潭湖,二撤于通州,回避了不利形势下的硬拼。尽管他的队伍成了淮东仅存的孤军,仍然不动摇,不畏怯,坚持抗争,最后巧妙地利用地势,诱敌深入,使金人“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终于一战成功,使敌人为之“胆落”。⑦
        ①《金史》卷3《太宗纪》天会九年(即宋绍兴元年)正月辛亥:“蒲察鹘拔鲁、完颜忒里讨张万敌于白马湖,陷于敌。”其时间和地点与宋方记载有异,“张万敌”应是张荣绰号张敌万之刊误。蒲察是姓,鹘拔鲁是名,《会编》卷145作“卢不刺”,《中兴小纪》卷10作“万户不刺”,《大金国志校证》卷27《挞懒传》作“万不刺”,“不刺”应是鹘鲁拔的岐译,万户即万夫长,《会编》和《大金国志》分别脱“万”与“户”字。《要录》卷43绍兴元年三月壬子作“盆辇”,清人又改译为“佛宁”,《大金国志校证》卷7亦作“盆辇”。
        ②《宋会要》兵之30载,刘光世为张荣上报战功,说“剿杀万余人”,当有夸张,《会编》卷145清光绪刻本作“俘馘蕃、汉军四千余众”,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作“五千余众”,今姑取其一说。
        ③《会编》卷145,《要录》卷43绍兴元年四月庚午。
        ④《要录》卷60绍兴元年十一月己巳吕颐浩奏,列举张俊明州、韩世忠镇江府等战,而唯独称张荣此战为“大捷”。后张俊明州之战被夸张为大捷,宋孝宗时列为中兴十三次战功之首,而无岳飞建康府和张荣缩头湖两战的地位,是不公允的。
        ⑤《要录》卷43绍兴元年四月乙亥,卷44绍兴元年五月甲寅,《宋会要》兵18之30。
        ⑥ 陈造《江湖长翁文集》卷27《上周枢密札子》,《读史方舆纪要》卷23,《咸丰兴化县志》卷1《古迹》
        ⑦ 《宋史》卷379《胡松年传》。


        IP属地:德国46楼2014-01-15 18:30
        回复
          三、川陕吴玠抗金
          从建炎二年三月到建炎四年正月,金军经过激战,终于攻破陕西战略重镇陕州,李彦仙等将士英勇殉国。建炎四年九月,宋朝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轻率地决定,在耀州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北)与金军进行大规模会战。宋方集结了步兵十二万,骑兵六万,结果被金朝右副元帅完颜论里朵(宗辅)督率完颜娄室、完颜兀术(宗弼)等军打得一败涂地,宋朝自此基本上丧失了陕西。
          宋将吴玠在一溃千里的逆境中,坚守大散关附近的和尚原要塞(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绍兴元年十月,吴玠在和尚原大破金军,完颜兀术(宗弼)本人也身中两筋,狼狈逃窜。绍兴三年(公元一一三三年)冬至绍兴四年(公元一一三四年)春,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宗弼)和完颜撤离喝(杲)率大军自风翔府宝鸡县(今陕西宝鸡市)南下,越过和尚原,直抵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白水江车站)。宋金两军进行反复而激烈的搏战,吴玠军又获大胜。
          和尚原和仙人关两次大战,更胜于岳飞的建康之役和张荣的缩头湖之役,是金军自灭辽破宋以来的两次惨败。从建炎四年秋开始,川陕成为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吴玠一军以少击众,奋战四年,几乎是独力支撑半壁江山,使金军不敢再窥伺四川。在南宋前期,吴玠是第一个因抗金战功,而荣获节度使头街的大将。①
          ①关于富平、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参见拙作《宋金富平之战》,载《中州学刊》1983年第1期;《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IP属地:德国49楼2014-01-18 00:17
          回复
            第二节 除内寇与连结河朔之谋
            新成立伪齐政权需要积累军事实力,并派兵协助金军攻四川,在淮东、淮西和京西三个战场,宋与伪齐之间暂时处于休战状态。宋廷利用整整三年的喘息时机,用于殄平内寇,巩固后方。南宋初年,盗匪多如牛毛,按统治者的大致区分,有“民叛”和“兵叛”两类,①前一类至少包含有在苛政横敛之下,官逼民反的因素。后一类则完全是溃兵游勇,千百为群,四处流窜,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自绍兴元年到绍兴三年,岳飞奉命驱驰于江、湖之地。②从事于镇压内寇。但是,他没有片刻遗忘中原沦丧和自己在淮东败衄的耻辱,他曾上奏说:
            “臣窃惟内寇不除,何以攘外;近效多垒,何以服远。比年群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故盗亦玩威不畏,力强则肆暴,力屈则就招。苟不略加剿除,蜂起之众未可遽殄。”③
            在他看来,攘外必先安内。岳飞曾在翠岩寺题诗云: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忠义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镇边圻。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④
            他在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今江西新丰县)萧寺壁上的题诗,也抒写了同样的情怀:
            “雄维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⑤
            岳飞认为自己必须从事镇压“山林啸聚”的军事活动,但如何破“沙漠群凶”,则一直是他思虑的中心问题。在绍兴元年,岳飞拟订了“连结河朔之谋”⑥。他认为,对金朝发起大反攻,必须有前线的正规军与河朔等地的民众抗金武装协同作战,方能成功。这是古代先进的军事思想,其基础在于抗金战争的进步性和正义性。
            南宋当权者在对待北方抗金义军的问题上,抗战派和投降派的态度迥异。抗战派不同程度上主张依靠北方民间武装力量。岳飞出身于贫困之家,更易于了解民众之疾苦和需求。他本人其实也在太行山有过一段抗金义军的经历,又深受宗泽的熏陶,故他制订了“连结河朔之谋”,决非偶然。
            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或者将北方抗金义军视为盗贼,有时甚至害怕其实力的发展。他们为求得苟安于一隅,在消极应战的同时,还不断“卑辞遣使,屈已通和”,甚至对刘豫傀儡政权以“大齐”相称。⑦他们既然害怕得罪金朝和伪齐,对北方的抗金义军至低限度也须不闻不问,听任其自生自灭。
            岳飞虽然拟订了“连结河朔”的军事谋略,然而在三年中,转战于江湖,专力于安内,使他不可能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开展这项工作。
            ①《斐然集》卷17《寄张德远》。
            ②宋时江、湖之地,是指江南东、西路和荆湖南、北路
            ③《金佗稡编》卷10《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
            ④《金佗稡编》卷19《题翠岩寺》。
            ⑤赵与峘《宾退录》卷1,岳飞此诗写于绍兴三年,后“寺废壁亡”,岳珂编《鄂王家集》时,“惜未有告之者”。
            ⑥《金佗续编》卷10《令措置河北河东京东三路忠义军马省札》,卷11《令遣发参议官高颖措置三路忠义军省札》。按绍兴十年,高颖曾请求朝廷委派自己“裨赞岳飞十连结河朔之谋”,可知岳飞拟订于绍兴元年。
            ⑦《要录》卷82绍兴四年十一年壬子。


            IP属地:德国50楼2014-01-18 00:18
            回复
              第四节 招降张用
              张用自从与杜充进行内战后,率领部伍在京西和淮西一带抄掠,号为“张莽荡”,①又先后同“义兄弟”马友和曹成、李宏分手,各统所部流窜南方。②曾率岳飞驻守西京河南府的闾勍,在撤往淮南的途中与张用相遇。凭着当年在宗泽麾下的同事关系,闾勍劝说张用归顺宋朝,并将义女“一丈青”嫁给张用。一丈青原是 马皋之妻,马皋被东京副留守郭仲荀处斩后,闾勍抚恤一丈青,收为义女。③一丈青其实是南宋初年一个盘马弯弓的巾帼英雄,武艺超群,据说她披甲上马,可以力敌千人,其勇锐更在张用之上。
              张用虽接受了闾勍的好意,仍窜扰一些地区,而未降宋。张俊和岳飞击破李成后,张用的部伍恰好由鄂州(治江夏,今湖北武 汉市武昌)转移到江州瑞昌县(今江西瑞昌市)和洪州分宁县 (今江西修水县)一带。张俊乘战胜李成的兵威,决定降服张用。
              他命岳飞率军前往,说:
              “非公无可遣者。”
              并且增拨给岳飞三千步兵。岳飞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派人带信给张用,信中说:
              “吾与汝同里人,忠以告汝,南薰门、铁路步之战,皆汝所悉也。今吾自将在此,汝欲战则出战,不欲战则降。降则国家录用,各受宠荣;不降则身陨锋镝,或系累归朝廷,虽悔不可及矣。”
              张用夫妇素服岳飞的骁勇和威望,加之闾勍的影响,当即表示乐于听命。自六月至八月,一支包括家属在内,共计五万人的队 伍,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接受张俊的收编。张俊非常高兴,对部属盛赞岳飞之勇略,说:
              “吾与汝曹俱不及也。”④
              ①《会编》卷123,《要录》卷19建炎三年正月庚子,卷20建炎三年二月。
              ②《会编》卷130,卷144,《要录》卷25建炎三年七月甲午,卷41绍兴元年正月癸丑。
              ③《会编》卷138,《要录》卷28建炎三年九月。
              ④《会编》卷147,《要录》卷45绍兴元年六月癸未,卷46绍兴元年八月丙寅。


              IP属地:德国52楼2014-01-18 00:19
              回复
                ①《金佗续编》卷5《权知潭州并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省札》,《要录》卷51绍兴二年正月壬寅。
                ③《梁溪全集》李纲行状,《要录》卷51绍兴二年二月庚午。
                ③《宋史》卷88《地理志》。
                ④《要录》卷19建炎三年正月丁亥,《琬琰集删存》卷1《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会编》卷134,卷218《林泉野记》,《梁溪全集》卷120《与吕提刑第四书》。
                ⑤(会编》卷120,《要录》卷19建炎三年正月乙未。曹成籍贯,两书原作“外黄”,据《宋史》卷86《地理志》改。
                ⑥《梁溪全集》卷65至卷70诸奏说曹成有兵十万,“能战之兵不下三万”。《金佗稡编》卷19《追赶曹成捷报申省状》说他实有“七万余人”。
                ⑦《粱溪全集》卷66《具荆湖南北路已见利害奏状》。
                ⑧《金佗稡编》卷10《措置曹成宜奏》,《要录》卷51绍兴二年二月庚午,《宋会要》兵10之3l。
                ⑨《金佗稡编》卷10《 措置曹成事宜奏》。
                ⑩《历代名臣奏议》卷47胡安国《时政论》。
                ⑾《梁溪全集》卷66《乞令韩世忠相度入广西招捕曹成奏状》。
                ⑿《要录》卷52绍兴,二年三月乙未。
                ⒀《金佗稡编》卷10《措置曹成事宜奏》,《要录》卷52绍兴二年三月乙未。
                ⒁《要录}卷52绍兴二年三月庚申,《宋会要》兵毛10之32,《梁溪全集》卷67,《乞依近降指挥乞乒二万人措置招捕曹成奏状》,卷70《开具钱粮兵马盗贼人数乞指挥施行奏状》。
                ⒂《金佗稡编》卷10 《措置曹成事宜奏》,卷17《乞措置进兵入广申省状》,《梁溪全集》卷66《乞令韩世忠相度入广西招捕曹成奏状》。
                ⒃《金佗稡编》卷9《遗事》,卷17《力拣吴锡韩京两军讫申省状》,《要录》卷53绍兴二年闰四月己酉,《梁溪全集》卷116《与吕相公第七书别幅》,卷118《与秦相公第九书别幅》,《与秦相公第十一书别幅》,《斐然集》卷18《寄张丞相》(其四)。
                ⒄《梁溪全集》卷76《乞全州免听广西节制奏状》,此奏中之“六月”,应为“四月”之刊误,曹成六月已投降。
                ⒅《读史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镆铘山:县北四十里,险峻如刃,昔人置关其上”;“镆铘关:在镆铘山上”。据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06《邕州》,卷115《宾州》也都有镆铘关。北宋陶弼《陶邕州小集》有《莫铘关》诗。从地理位置推断,岳家军攻莫邪关应在荔浦县境。
                ⒆ 《会编》卷239,《要录》卷111绍兴七年五月甲申,《宋史》卷195《兵志》。
                ⒇ 莫邪关之战的情节据《会编》卷151,《要录》卷53绍兴二年闰四月丙申。关于莫邪关的地点,《会编》说是在道州,据《金佗稡编》卷17《乞措置进兵入广申省状》,证明曹成于三月二十七日,已全军离道州,双方并未在道州交锋。《要录》更将莫邪关误移于贺州之上梧关。今将此战系于桂州解围之后,贺州交战之前,似较合情理。《金佗稡编》卷5《鄂王行实编年》不载此战,但卷9《遗事》略有涉及。
                (21) 贺州之战参据《金佗稡编》卷17《乞广西战马申省状》,卷19《贺州捷报申省报》,《大破曹成捷报申省状》.《追赶曹成捷报申省状》,《宋会要》兵10之32。杨再兴投降情况参据《会编》卷151,投降地点参据《要录》卷53绍兴二年闰四月丙午。《民国贺县志》卷1说,蓬岭后田此改名将军岭。
                (22)《金佗续编》卷28《孙逌编鄂王事》。
                (23)《金佗稡编》卷19《追赶曹成捷报申省状》,《会编》卷151,《要录》卷53绍 兴二年闰四月丙午,卷54绍兴二年五月丙子,卷56绍兴二年七月辛未,《宋 会要》兵10之32,《宋史》卷368《张宪传》。
                (24)《会编》卷15l,卷218《林泉野记》,《要录》卷55绍兴二六月庚寅朔,乙卯。
                (25)《会编》卷15l,卷155,卷218《林泉野记》,《要录》卷56绍兴二年七月庚 辰,卷58绍兴二年九月,卷64绍兴三年四月丁未,《忠正德文集》卷2《乞免摄文广状》。按《琬琰集删存》卷1《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和《宋史》卷364《韩世忠传》说,韩世忠军破刘忠时,即“斩忠首”,系误。
                (26)《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戊戌,《梁溪全集》卷72《开具本司差到任仕安等 兵马人数留韩京等军马奏状》,卷116(与吕相公第七书别幅》,卷118《与秦 相公第十一书别幅》,《宋会要》职官41之25—26。
                (27)《金佗续编》卷2《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告》,《会编》卷151,《要录9卷55 绍兴二年六月庚子。
                (28)《金佗粹编》卷19《永州祁阳县大营驿题记》。
                (29)《会编,卷151,《要录》卷55绍兴二年六月壬寅。
                (30)《要录,卷56绍兴二年七月己巳。
                (31)《要录,卷60绍兴二年十一月己巳,卷62绍兴三年正月丁卯,卷63绍兴三 年三月辛未,(忠正德文集)卷2《知洪州乞支降钱米状)。
                (32) 岳珂《桯史》卷8《九江郡城》。
                (33)《金佗稡编》卷13《劾刘康年伪奏乞恩泽奏》,《再乞寝罢刘康年伪乞恩泽札子》,《要录》卷82绍兴四年十一月庚午,《宋会要》道释1之7,陆游《渭南文集》卷45,卷46《入蜀记》。


                IP属地:德国55楼2014-01-18 00:21
                回复
                  第七章 克复襄汉
                  第七章 克复襄汉
                  第一节 襄汉失守
                  扼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兴一军,成为伪齐的心腹大患。刘豫因军事进攻迭遭挫败,设法买通内奸杨伟,于绍兴二年三月暗杀翟兴。①
                  翟琮忍痛发愤,继承父志。他联合宋朝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随、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向伪齐发动进攻。虽然翟琮的军力已大为削弱,李横也兵少粮乏,装备颇差,但因伪齐爱国官兵纷起响应,北伐的进展相当顺利。
                  伪齐方面的起义者,主要有两部分队伍。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
                  绍兴三年,李横与牛皋、彭玘等军克复了汝州(治梁县,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治信阳,今河南信阳市)等地。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也由李道招降。② 翟琮部署董震、张玘、董贵、赵通诸部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发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使翟琮一军很快便控制了东至郑州,西至京兆府的广大地域。③
                  翟琮和李横两军从西面和南面两个方向进逼开封府,刘豫的形势岌岌可危,慌忙向金朝求援。三月间,金朝元帅左都监完颜兀术(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城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没有铠甲,被金方重甲骑兵击溃。宋军从此一蹶不振,到十月为止,不仅伊阳县的风牛山寨、邓州 (治穰县,今河南邓州市)、随州(治随县,今湖北随州市)、唐州 (治泌阳,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等地相继陷落,连处在较近后方的郢州(治长寿,今湖北钟祥市)也被敌军攻占。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先后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④
                  襄阳府、郢州等地的失守,使南宋长江防线形成巨大缺口。刘豫得意忘形,准备在下一年,即绍兴四年麦熟后大举南下。伪齐的李成、许约等不断派遣使者,前往洞庭湖,联络在当地割据的杨么叛军,策划南北夹攻。杨么、黄诚等予以允诺,约定来年六月间,杨么水军“火急收刈早稻”后,于七月先攻取岳州,“作老 小硬寨”,然后出洞庭湖,顺江占据鄂州、汉阳军(治汉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蕲州、黄州等地,接应李成大军渡江。伪齐军和杨么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⑤
                  ①《会编》卷150,《要录》卷52绍兴二年三月癸丑,《宋史》卷27《高宗纪》,卷452《翟兴传》。
                  ②《会编》卷154,《要录》卷61绍兴二年十二月辛亥,卷62绍兴三年正月甲子,卷63绍兴三年二月庚戌,卷64绍兴三年四月甲午,《宋史》卷27《高宗纪》,《宋会要》兵15之2,《北海集》卷16赐李横、翟琮等抚谕敕书。《宋会要》作“朱万成”,《北海集》作“朱力成”。
                  ③《要录》卷60绍兴二年十一月乙丑,卷6l绍兴二年十二月辛亥,卷62绍兴三年正月丁巳朔,甲子,卷65绍兴三年五月己未,《宋会要》兵14之24,《宋史》卷453《张玘传》,《金石萃编》卷159《孟邦雄墓志》。
                  ④《金佗稡编》卷10《措置李横等军奏》,《奏审李道牛皋军奏》,《金佗续编》卷 29赵鼎《乞支钱粮赡给李横军兵》,《会编》卷155,《要录》卷63绍兴三年三月己巳,卷64绍兴三年四月丙申,卷65绍兴三年五月丙辰,卷67绍兴三年八月乙未,卷69绍兴三年十月己亥,癸卯,甲辰,《中兴小纪》卷15,《宋史》卷27《高宗纪》。宋军与金、伪齐军会战地点,《会编》作朱仙镇,《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牟驰冈,广雅书局本作羊驰冈。以上各书都未交待董震和彭玘下落,据张纲《华阳集》卷7《彭玘赠吉州团练使》,可知他是战死的。
                  ⑤《金佗续编》卷5《再据刘愿申杨么贼徒结连作过省札》,《要录》卷84绍兴五年正月甲子。与此稍有牴牾的记载见于《金佗续编》卷26《杨么事迹》,《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戊子,杨么军头领周伦向宋廷表示接受招安,说他已将刘豫的来使处死。然而周伦申状提供之情节颇有疑窦,至少并未涉及杨么本人对伪齐的态度。故本段记事大致依据前一种记载。按杨么与伪齐的勾结应有多种渠道和方面,如《要录》卷84绍兴五年正月甲子,《中兴小纪》卷18载他与伪齐光州知州许约的“结连”。


                  IP属地:德国59楼2014-01-18 21:36
                  回复
                    第三节 王(左王右燮)惨败
                    在绍兴元年至二年间,宋廷关注的中心,是解决荆湖路曹成等四大寇,对实力较小的杨么军,一时尚不重视。①到绍兴三年, 由于曹成等匪军已被剿除,杨么的队伍却愈益壮大,宋高宗君臣方认识到,这支叛军“为腹心害,不先去之,无以立国”。②
                    程昌(上宀下禹)为对付杨么军,虽绞尽脑汁,仍无计可施。他最后只能乞灵于暗杀。绍兴三年五月,他招降到杨钦水寨的一个唐姓“教书”,便向这个村学究打听潜入杨么水寨的门径。唐教书极言水寨巡防严密,“便大虫、豹子也则入去不得”,“除是飞,便能入去得”。程昌(上宀下禹)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世上不会有一个“生肉翅人”可使唤,只好作罢。
                    六月,宋廷任命王(左王右燮)为荆南府、潭、鼎、澧、岳、鄂等州制置使,③统一指挥各支人马,共计五万几千兵员,围剿杨么叛军。
                    王(左王右燮)怯懦无谋,在抗金战场上常不战而遁。他爱钱如命,积聚的财宝,“可富数世”。他刚到岳州,就“劳役军民,营葺居第,修廊复屋,极其宏壮”。由于他恣意克扣军俸,“士食半菽”,军纪格外败坏,部下“剽掠杀伤,莫知其数”。荆湖百姓对王(左王右燮)恨之入骨,“愿食其肉而不可得”。④
                    程昌(上宀下禹)虽然一筹莫展,却仍然将剿灭杨么军的任务,视为禁脔,企图“独成其功”。如今要受才能低劣的王(左王右燮)“节制”,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服气。两人势同水火,互不相让。程昌(上宀下禹)利用王(左王右燮)所部初来湖湘,地理人情生疏,便有意支使他们去紧急危难之处,与杨么军交锋,于是不断地出现损兵折将的记录。
                    王(左王右燮)乘冬季湖浅之机,向杨么叛军发动总攻,两军在鼎口水 战。杨么军用二三宋尺长的坚木,两头削尖,号称“木老鸦”,配合矢石,,一起向官军攒射和投掷。⑤官军船只低小,根本不是对手,结果连王(左王右燮)本人也中了木老鸦和流矢,仓皇退却。
                    王(左王右燮)仍不死心,自己带神武前军一万多人,由陆路进攻,命令统制崔增和吴全的一万水军在水上封锁。杨么军设计,引诱崔增和吴全的水军深入阳武口。在宽广的湖面,叛军的车船大展威风,来回行驶,把官军的几百艘战船全部冲翻和撞沉,全歼了这支“天下有名”的水军。杨钦和高虎两部乘胜攻破社木寨,王(左王右燮)陆军也狼狈逃遁。至此,杨么军的声势已臻极盛的地步。
                    王(左王右燮)在此后虚报战绩,企图掩饰惨败,结果还是受台谏官的弹劾而罢官。他的一万五千人马改隶镇守淮南东路的韩世忠。程昌(上宀下禹)也被宋廷调离鼎州。⑥
                    ①《梁溪全集》卷70《开具钱粮兵马盗贼人数乞指挥施行奏状》中开列荆湖路“盗贼”,在四大寇之下,“杨华约有一万余人”,“雷进约有八千余人”,“杨么郎约有五千余人”。
                    ②《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辛酉。
                    ③《要录》卷66绍兴三年六月甲午。
                    ④《要录》卷86绍兴五年闰二月丁卯,卷87绍兴五年三月甲戌朔,《斐然集》卷 12《王斑降三官》。
                    ⑤ 关于木老鸦,见《要录》卷69绍兴三年十月甲辰,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
                    ⑥ 本节叙事还参据《金佗续编》卷25,卷26《杨么事迹》,《要录》卷69绍兴 三年十月壬辰,卷70绍兴三年十一月癸亥,戊寅,卷85绍兴五年二月辛卯。


                    IP属地:德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7楼2014-01-24 00:18
                    回复
                      例如严州桐庐县人朱梦说,是个博学之士。他在宋徽宗时曾上书言事,痛陈时弊,北宋末又参加开封的抗金活动。岳飞闻其贤名,将他辟为军中的干办公事,两人志同道合,十分融洽。有一次,朱梦说随岳飞入朝,看到朝廷“尚禽色之乐,多无用之物”,“上无良相,朝乏贤臣”,而根本不以“二圣播迁”,“中原陷 没”,“万民涂炭”为意,就修书御史中丞辛炳,责备他不进行规谏。辛炳感到难以为情,他袖藏朱梦说的书信,上殿奏陈宋高宗。
                      ①《金佗续编》卷2《检校少保加食邑制》,《会编》卷168,《要录》卷93绍兴五年九月壬午。
                      ②《金佗续编》卷6《除湖北襄阳招讨使省札》,《宋会要》职官42之64,《宋史》卷167《职官志》。按《金佗稡编》卷6《鄂王行实编年》,《要录》卷96绍兴五年十二月己亥朔,《宋史》卷28《高宗纪》载岳飞辖区仍保留荆湖南路,系误。
                      ③《要录》卷110绍兴七年四月壬子。
                      ④《要录》卷28建炎三年九月丙午朔。
                      ⑤《金佗稡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忠愍谥议》。
                      ⑥《宝真斋法书赞》卷15《黄鲁直先王赐帖》。
                      ⑦《金佗稡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30《郢州忠烈行祠记》。
                      ⑧《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
                      ⑨《金佗续编》卷27黄元振编岳飞事迹,林季仲《竹轩杂著》卷3《乞遴选诸将宾佐状》,《挥尘后录》卷11。
                      ⑩《金佗稡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
                      ⑾《浪语集》卷32《袁先生传》。


                      IP属地:德国73楼2014-01-24 00:46
                      回复
                        第三节 目疾和母丧
                        岳飞为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的北伐作了种种准备,不料有两件纯粹是个人的不幸,纠缠了他整整一年有余,耽误了出师北伐的大计。
                        第一件是目疾。岳飞是北方人,很不适应南方湿热的气候。自收复建康府后,相继六年,都是在炎夏盛暑中用兵打仗。他的眼睛大概受了病毒感染,连年发病。绍兴五年六月,平定杨么叛军后,病势加重,“两目赤昏,饭食不进”,“四肢堕废”。他感到自 己“职掌兵戎,系国利害”,“若贪冒荣宠,昧于进退”,而耽误 “恢复故疆”的大计,实是问心有愧,故再三再四地上奏,恳请解除军务。
                        当宋高宗需要以战求和,以战求存之时,当然不肯让享有盛誉的良将退闲。回绝申请的诏书和省札也不难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说岳飞“措置上流事务,责任繁重”,“卿当厉忠愤之素心,雪国家之积耻,勉副朕志,助成大勋”,“勿复有请”。①
                        经过一番治疗,随着秋冬季的来临,岳飞的目疾也有所好转。 张浚期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所作为,从绍兴六年正月始,就离开临安府,到前线视师。②岳飞和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都被召到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商议军事。二月,岳飞自镇江府途经常州、平江府到达“行在”临安府。③他向朝廷建议,襄阳府路应恢复京西南路的旧名,“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得到批准。④
                        张浚不断向宋高宗称赞韩世忠的忠勇,岳飞的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三月,宋廷发表韩世忠为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岳 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并且移镇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胜军为邓州的节镇名,定国军为同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县)的节镇名。⑤按宋朝官制,“节度以移镇为恩宠”之典。⑥ 宣抚使的职责与制置使、招讨使相同,而级别最高。由于岳飞官位尚低,故只能“以副使为名”。但与原招讨使相比,则仍属升迁之列,其上也不设宣抚使,岳飞是以副使的名义行正使的实职差遣。⑦由于京东路和京西路尚属沦陷区,故朝廷的两项任命,就是正式宣告宋朝锐意于收复失地。宋廷规定,岳飞在“襄阳府置 司”,比鄂州更逼近前沿。若一旦进军之时,岳飞可在自己的官名上,添入宣抚“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头衔。⑧
                        岳飞匆忙赶回鄂州,又遭遇第二件不幸的事--老母病逝。姚氏在沦陷区饱受忧患、惊悸和折磨之后,到得南方,又不服水土。 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成年卧病,最后在绍兴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与世长辞。 岳飞对老母从来是极其孝顺和体贴的,尽管军务繁冗,只要不出兵,总是晨昏侍候,亲自调药换衣,无微不至。为照顾姚氏的休息和调养,连走路和咳嗽都不敢出声。两年前,岳飞在克复襄汉六郡后,就因姚氏病重,“别无兼侍,以奉汤药”,上奏恳请暂解军务,建议由王贵和张宪两人代统岳家军。一旦老母身故,其悲恸之状更可想见。三天之中,岳飞连水浆也不喝一口,哭得双目红肿,旧病复发。
                        岳飞和岳云等人跣脚徒步,扶着姚氏的灵柩,直往江州的庐山。宋高宗为此特赐银一千两,绢一千匹。岳飞平日自奉俭薄,但此次却例外地大事铺张,“仪卫甚盛,观者填塞,山间如市”。他认为既然在老母生前不能尽孝,死后的厚葬,乃是最后一次尽孝的机会。丧葬完毕,岳飞就在著名的古刹东林寺中,为母守孝。⑨
                        按中国古代的礼法,岳飞必须“丁忧”三年,实际上是不满二十七个月;如有特殊情况,方可居官守丧,称为“起复”。丁忧,这是岳飞所要坚持,而宋高宗和赵鼎、张浚等大臣所决然不允的。李纲深悉岳飞是个大孝子,认为一方要“终制”,另一方要“起复”,势必大费周折。他上奏宋廷,要求为此“早降处分”,以免耽误大事。此外,他还单独给岳飞写信说,“宣抚少保以天性过人,孝思罔极,衔哀抱恤”,但也恳切希望他不“以私恩而废公义”,“幡然而起,总戎就道,建不世之勋,助成中兴之业”。
                        事实上,岳飞的“起复”事宜果然费尽周折。宋高宗命令宦官邓琮前往江州庐山东林寺,岳飞“欲以衰服谢恩”,邓琮坚持不允,连皇帝的亲笔手诏等似乎也不发生效力,“三诏不起”。最后, 朝廷下达了最严峻的命令,说岳飞“至今尚未祗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在全体僚属都得以“重宪”论处的严令下,岳飞的决 心终于动摇了。伪齐将王威又乘机攻陷唐州,杀害团练判官扈从举,团练推官张汉之。⑩岳飞便不得不拖着消瘦疲乏的身体,红肿未痊的眼睛,重返鄂州,带兵出屯襄汉。他将姚氏“刻木为像,行温凊定省之礼如生时”,以寄托自己终生的哀思。⑾
                        ①《金佗稡编》卷13三个乞宫祠札子,《金佗续编》卷3《乞罢制置使畀以祠禄 不允诏》。从三个札子内容分析,最早一个六月十八日的札子今已佚失,今存 《乞宫祠札子》应为第三札子,而《乞宫祠第三札子》应为第四札子。据北京 同仁医院张玲大夫分析,岳飞的眼病大致应是病毒性结膜炎或角膜炎。
                        ②《要录》卷97绍兴六年正月丙戌。
                        ③《金佗续编》卷6《催赴行在奏事省札》,《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丙辰。
                        ④《金佗稡编》卷18《乞襄阳府路仍作京西路申都督府札子》,《要录》卷98绍 兴六年二月戊申,《宋会要》方域5之18。
                        ⑤《宋史》卷85,卷87《地理志》。
                        ⑥《要录》卷189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庚寅。
                        ⑦《宋史》卷167《职官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ll《宣抚副使》。
                        ⑧《金佗续编》卷2《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加食邑 制》,卷7《督府令将带精兵前去襄阳札》,《除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省札》, 《进发至京西路添入河东及节制河北路字札》,《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辛 亥,卷99绍兴六年三月己巳,己卯,《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梁溪 全集》卷84《论进兵札子》。
                        ⑨《挥麈三录》卷3。《周益国文忠公集·杂著述》卷7《泛舟游山录》载,岳飞为母亲修坟,拆山路石磴,“取去”“晋朝三杉”。但《胃南文集》卷46《入蜀 记》说相传晋时五株老杉,由“主僧了然辄伐去”。则周必大所记未必确切, 姑以存疑。另参见《嘉靖九江府志》卷3。
                        ⑩《要录》卷100绍兴六年四月甲辰,《金佗稡编》卷9《遗事》,两处人名有异。
                        ⑾关于姚氏的疾病和丧葬,参据《金佗稡编》卷l高宗手诏,卷9《遗事》,卷 13《乞侍亲疾札子》,卷14乞终制等五个札子,《金佗续编》卷2《内艰起复 制》,卷3《辞免起复不允诏》,卷7赐银绢等五个省札,卷29《乞起复》, 《要录》卷100绍兴六年四月乙巳,《宋会要》礼44之20,《梁溪全集》卷86 《乞催起岳飞军马札子》,卷128《与岳少保第一书》。


                        IP属地:德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6楼2014-01-24 01:43
                        回复
                          第四节 张浚改变部署
                          右相兼都督张浚虽是个抗战派,却又是个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他负责各支大军的战略指挥,其实并不能胜任。在他自己的军事学里,几乎没有集中兵力和各支大军协同作战的观念。 镇江府的都督行府军事会议决定:韩世忠军由承州、楚州出兵,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岳飞军由鄂州进屯襄阳府,挺进中原;张俊军由建康府进驻泗州州治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县),刘光世军由太平州(治当涂,今安徽当涂县)进驻庐州,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充当张俊军的后援。韩世忠和岳飞两军采取攻势,而张俊和刘光世两军采取守势。刘光世的任务只是招降敌人,张俊的部分军队还须留在建康府训练。这个战略部署,一方面是张浚拙劣军事指挥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迁就张俊和刘光世拥兵玩敌、怯争避战的成果。至于川、陕的吴玠军,就更不在张浚的军事计划之内,按兵不动。①
                          军事会议刚结束,韩世忠急于收复失地,于二月中旬就发动 攻势。当时,岳飞正在“行在”临安府朝见宋高宗,根本无以配合。韩世忠军在淮阳军宿迁县(今江苏宿迁市)打败敌军,进围重兵守御的淮阳军城,猛攻六日,因金和伪齐救兵赶到,韩世忠被迫全师而返。②
                          韩世忠攻势受挫后,深感兵力不足,要求得到张俊的支援,并且指名道姓,要张浚为他抽调统制赵密所部。张俊自然不肯割爱。 最后,左相赵鼎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将赵密调往临安府殿前司, 而以杨沂中军支援韩世忠。杨沂中军在六月前后进屯泗州,却又 不归韩世忠统辖。于是韩世忠再谋进击的计划便搁浅了。③ 韩世忠如此,岳飞如彼,到得六月,张浚眼看盛夏将逝,决定放弃进攻计划,转入防秋。秋高马肥,正是女真骑兵最活跃善战的时节。张浚“以方略喻诸帅,大抵先图自守,以致其师,而 后乘机击之”。④这完全是消极防御的军事部署
                          当时王彦所统八字军驻守荆南府,其正式军号为前护副军,王彦任都统制。王彦身患重病,左相赵鼎和右相张浚商议,万一王彦病故,其军便无人统率,不如将此军移屯襄阳府,由王彦出任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受岳飞“节制”。等岳飞移军襄阳府,作为其宣抚司驻地后,就将八字军并入岳家军。宋廷于绍兴六年二 月发表了王彦此项新命。
                          岳飞的威名战功已凌驾于王彦之上,王彦因十年前的嫌隙,现在居然要受旧日部将的“节制”,这是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王彦坚决上奏辞免新命,而他的健康状况又有好转,宋廷为息事宁人,又下令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王彦率领本部一万人马,准备由荆南府乘船,顺江东下。
                          岳飞对八字军不能归自己统属,自然深感惋惜。他派人邀请王彦在鄂州稍事停留,以释嫌言欢,王彦表示同意。七月初秋的一天,岳飞率领众多部将和幕僚,来到鄂州江边,恭候王彦。不 料王彦却违约食言,指挥船队乘风扬帆,飞驶而去。岳飞受到如此无礼的对待,并不介意,仍然对部将和幕僚叙述王彦昔日的立身行事,表示叹服。⑤
                          尽管都督张浚已经发布防秋的命令,王彦八字军的东调,又加重了岳家军的负担,岳飞决定仍按业已延搁数月的计划,由襄 阳府和邓州北上出击。当然,岳家军也只能是孤军独进,得不到任何支援和协同,其处境和半年前的韩世忠军一模一样。
                          ①《要录》卷97绍兴六年正月丙戌,卷98绍兴六年二月辛亥,《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行状称,经此番部署后,“形势既立,国威大振”,纯系虚美不实之词。
                          ②《会编》卷169,《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乙卯,丙辰,辛酉。
                          ③《要录》卷99绍兴六年三月乙亥,卷102绍兴六年六月己酉。
                          ④《要录》卷102绍兴六年六月己酉,《朱文公文集》卷95张浚行状。
                          ⑤《金佗续编》卷29赵鼎《奏王彦移军事宜》,《会编》卷169,卷198王彦行状, 《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丙辰,卷100绍兴六年四月己未,卷103绍兴六 年七月辛巳


                          IP属地:德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7楼2014-02-02 06:27
                          回复
                            第三节 第三次北伐
                            岳飞率军返回鄂州后,席不暇暖,就收到前沿各地的警报。他得悉军情紧急,“目疾虽昏痛愈甚,深惟国事之重,义当忘身”,遂于十一月十五日星夜率军,急渡大江,“前去措置贼马”。①
                            当时任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的李纲,在抗金目标上固然与岳飞志同道合,在地理位置上,他的辖区也与岳飞的战区唇齿相依。他接到岳飞的公文后,不免有些担心,立即上奏宋廷,说:“虏、伪并力”’“兵势厚重,谋虑非浅”,“伏望圣慈速降睿旨,令刘光世遣发军马,前来策应,及命重臣统大兵屯驻九江督战”。李纲还给张浚写信说,“虽岳帅勇锐,深虑孤军难以独抗不测之虏”, “如蒙钧旆亲临,一号令,尤事之善者也”。②事实上,李纲的忧心是多余的,当他在上奏和发信之时,岳家军已击退来犯之敌,并且转入反攻。
                            在虢州,寇成得到援兵后,击败敌人。但是,他违背岳飞的政策,将俘获的五百名敌军官兵全部杀掉,因而受到岳飞的责备和弹劾。③
                            在伪齐西京留守司统制郭德、魏汝弼、施富、任安中等人指挥下,进犯邓州的敌军有好几万人。张宪率一万兵迎战。双方在内乡县(今河南西峡县)相持两天。张宪召郝晸、杨再兴等将商议说:
                            “贼势甚锐,必欺敌。我以轻兵迎战,佯败退走。贼见,必来追我,我即伏兵取胜。”

                            大家都赞同此计。第三天会战,岳家军的饵兵退却后,伪齐军果然乘势追赶,遭到正兵和奇兵的前后夹攻。郭德、施富等一千人当了俘虏,岳家军夺得战马五百余匹。魏汝弼等收残兵逃回西京河南府。
                            牛皋率将官王刚等人,以步兵八千,在唐州方城县(今河南方城县)东北的昭福痛击敌军,一直追至和尚寨,斩伪齐将马汝 翼,降敌军一千人,得马三百多匹。④
                            ①《金佗稡编》卷18《进兵渡江申省状》。
                            ②《梁溪全集》卷92《乞遣兵策应岳飞奏状》,卷125《与张相公第十四书》。
                            ③《金佗稡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3《寇成等擅杀贼兵宣谕戒励诸军 诏》,《要录》卷107绍兴六年十二月己亥。
                            ④《会编》卷207《岳侯传》。王刚,原作王纲,据《金佗稡编》卷16《郾城县 北并垣曲县等捷奏》,《金佗续编》卷12《乞追回王刚所带人数当直使唤省 札》改。


                            IP属地:德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2楼2014-02-07 02:03
                            回复
                              此外,制造军器,也同样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绍兴九年,枢密院分配江南西路,“发赴岳飞军,自造军器”的“物料”,计着 “铁甲叶六十九万九千四百三十八片,牛角六千三百三十四只,生黄牛皮九干一百八十三张,牛筋四千一十斤一十二两,生羊皮一万八干三百九十二张三十一尺三寸五分,箭笴一十八万四千七百 九十四只,翎毛五十一万二干九百八十二堵,各长四寸八分,条 铁七千六百九十四斤一十三两一钱二分”。①岳家军的钱、粮、军 需品等由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西路等供应,“诸路应副岳飞钱米”之类,甚至须运至“密迩伪境”的郢州“交卸”。②仅就江 西一路一年“军器”“物料”之数而言,亦已相当可观。
                              为保证岳家军的后勤供应,往往“以军期责认州县划刷仓库,科敛疲民,公私罄匮”。③特别是月桩钱,须每月向岳家军输纳,“不问州郡有无,皆有定额,所桩窠名,曾不能给其额之什二三, 自余则一切出于州县之吏临时措画,铢铢而积,仅能充数。一月未毕,而后月之期已迫矣”,时称“病民最甚”。“皆系军兵计日指准,不可稍有欠阙”。④岳飞深知民间疾苦,每次调发军饷,他总是颦眉蹙额,面带忧色。岳飞经常对将士们说:
                              “东南民力耗弊极矣!国家恃民以立国,使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⑤
                              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后勤供应,岳家军也从事一些营利性的经营。
                              襄汉一带的荒芜土地极多,绍兴四年克复襄阳等六郡时,岳飞上奏说:
                              “襄阳、随、郢地皆膏腴,民力不支,苟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然即今将已七月,未能耕垦,来年入春,即可措 画。”⑥
                              在中国古代,用百姓耕垦官府荒田,谓之营田;用军人耕垦官府荒田,谓之屯田。但在事实上,屯田和营田很难严格区分。
                              岳飞设法召募百姓,借贷耕牛、种子、农具之类,耕种营田。 宋时营田收成之后,按照惯例,除留足来年种子外,或是官府收租四成,或是实行对分租。有时为鼓励垦荒,初期每亩只收租一二宋斗,甚至五宋升。
                              绍兴六年二月,宋廷为恢复生产,措办营田,任命刘光世、韩 世忠、张俊、吴玠和岳飞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⑦由于营田农民的辛勤耕作,岳家军的稻谷收入最后达十八万余石,约可 供应两个半月左右的军粮。这还不包括作为货币地租的“营田杂 收钱”在内。⑧部将武赳等人因经营营田有功,岳飞还特别予以保奏升迁。⑨此外,岳飞“又为屯田之法,使戎伍攻战之暇,俱尽力南亩,无一人游间者。其疆理沟洫之制,皆有条绪”。⑩
                              ①《毗陵集》卷3《措置江西善后札子》。
                              ②《梁溪全集》卷90《乞拨那军马奏状》,卷103《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水 心文集》卷22《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斐然集》卷15《缴户部乞拘收湖南应副岳飞钱粮》,《伪齐录》卷上。
                              ③《梁溪全集》卷76《乞降度牒拨还两浙安抚大使司赡军盐钱奏状》。
                              ④《宋会要》食货64之79,《梁溪全集》卷87《措置招军画一奏状》,卷104 《与李尚书措置画一札子》,《永乐大典》卷6524《毗陵集·乞蠲减月椿札子》。
                              ⑤《金佗稡编》卷9《遗事》。
                              ⑥《伞佗稡编》卷10《画守襄阳等郡札子》。
                              ⑦《金佗续编》卷6《兼营田使省札》,《要录》卷98绍兴六年二月庚子,《宋会 要》食货63之102。关于营田,参见《金佗稡编》卷11《荆襄宽恤画一奏》, 《宋会要》食货63之83—126。
                              ⑧《要录》卷144绍兴十二年三月庚戌。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6《墓 志铭·林经略》说湖北路“绍兴初,营田岁获二十四万斛”,这个数字并未包 括京西路,与《要录》记载有异。
                              ⑨《金佗稡编》卷9《遗事》,《要录》卷122绍兴八年九月庚子。
                              ⑩《金佗稡编》卷9《遗事》。


                              IP属地:德国85楼2014-02-10 0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