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吧 关注:2,889贴子:16,176

好文欣赏《拨云见日》--修行原理《大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序:
遥想五教未立之前,那时的修行人何其的幸运,不论来自何山何洞,他们一见面,不必急着区分你是哪个宗教、我是哪个宗教,他们所最关心的只是「什么是修行唯一的正路!什么是人性共同的真理!」这样就行了。
返观今日世上,有志于修行的人虽多,但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所最关心的往往是「你是什么宗教?」接下来可能会说「我们的宗教与你们的宗教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加上什么!」或「我们的宗教最特殊的地方是什么加上什么!我们有多么玄奇又多么玄奇!」不然就说「你们的宗教虽好,但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加上什么!」于是彼此在客套的外表下,展开了激烈的不同坚持,最后发展成随处可见的宗派争执。
这种现象在网络上更是赤裸裸的表现无遗,那种丝毫不留余地的批判言词,就连那些丝毫没有修行的人,看了也都无法苟同!我们已忘了修行的人都应该存着什么样的心?修行所共同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修行所共同行持的是什么?心性的共同真相是什么?修行的共同正路是什么?我们完全忘了「共同」的,而沉迷于不断的突显彼此的优劣差异!
看看那个蛹吧!同类的蛹要变成蝶的过程,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或者看那小小的苗吧!那同类的苗要变成神木,总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吧!这真理需要去透过辩论来突显自己的殊胜或与众不同吗?它们所依靠的奇妙造化,不都是来自相同的「本性」吗?这个源自本性的造化真理,会因为你我的辩论而变得摇摆不定吗?不会的,它依然走自己的道路!
那么「人类」要变成「佛」的过程,没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吗?可以不依靠人类的「本性」吗?这本性会因为宗教的不同而有不同吗?它会因会辩论的胜败而就胜败了吗?
那么究竟由「人」要变成「佛」的共同真理是什么呢?如何皈依那共同的本性呢?修行只要修一个空空的心就够了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佛陀要说「人身难得」呢?又为什么要说「见性成佛」呢?五教圣人所坚持的真理真的会有所不同吗?到底属于人类不变的修行原理是什么呢?
为了解开这个源自全人类「共同本性」的谜底,也为了减少修行家因对同一个本性的误解,而不断延烧的宗派战争,愚因窃「大学」中的四十二个字,略述各教圣人所共指的性理心法,以及修行不变的原理及过程,望有助于众生之修为于万一。
内心禅(黄庭禅)创办人 张庆祥
写于中岭山 2007/3/28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11-24 09:01回复
    本文:
    修行原理----「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的本文只有短短两百零五个字而已,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孔夫子一生著述的精华。就像心经是如来佛一生的著述精华是一样的。程子曰:「古人为学次第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可见「大学」一篇在古人眼中的地位。
    愈短的文章其含意往往愈深远,也愈难解释。例如心经,只有两百六十个字,但文短意深,每一个字都得煞费苦心去解释它,才能稍露眉目;「大学」也同样是非常艰深的一篇短文,文字看起来虽然都很浅,但其含意之深,范围之广,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有志于追寻修行次第的人,若能先深入这段文字的意涵,往后在研读各教经典时,不仅能有触类旁通的喜悦,更能在自我修持中,奠定正确的基础, 以及掌握正确的方向。
    「大学」学问所包甚大,小到个人的修身,大到将这修持身心的道理广到一国,甚至整个平天下;其内容从出世法、入世法、治世法实无所不包。但关于个人修身的原理、次第的部份,孔夫子只用了「大学」前段的四十二个字,就已经讲得透透彻彻、明明白白了。从「大学」之道」到「虑而后能得」的这四十二个字中,已经明白的说明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原理,什么是修行中不可变的次序,修行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吗?或是天下众生都必须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法则来修行呢?这些重要的问题,孔夫子只用了短短四十二个字,就已经对天下众生做了最完整、最圆满的解说了!这也是「大学」中最难以解释的一段!
    而这四十二个字之后的文章,则从下乘法讲到上乘法,从出世法讲到治世法,因此「大学」可以说是在修行领域里面,非常完整的一篇学问!
    但为缩短篇幅,本书只就个人「修身」的部分加以探讨,也就是本书只解说「大学」中的前四十二个字。如果能对这四十二个字透彻的了解,这不只可以深入古圣先贤修行过程中所凭依之关键,更可以体会到整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11-24 09:02
    回复
      如果能对这四十二个字透彻的了解,这不只可以深入古圣先贤修行过程中所凭依之关键,更可以体会到整个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精髓所在,原来也是寄托在欲修性了命的功夫之上。
      在进入这四十二个字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些简单的概念,有很多人谈到修行,常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而已」呀!老老实实的生活就好了,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这些老八股的文章吗?何不让我们省点时间来谈谈如何推行孝道、如何行善、或来谈谈怎么诵经、怎么办法会…为什么要讲这些过时的老八股呢?也有人说修行的方法各有不同,见解也因人而异,何必一定要听从某一套学问才叫修行呢?
      而您是否想过,修行的方法到底应该是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可循呢?还是可以因人而异呢?修行可以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还是必须遵循某个一定的主轴才能成功呢?各教圣人所提倡的修行方法,到底是殊途同归呢?还是各说各话大异其趣呢?
      修行若没有一定不变的法则必须遵循,那么各教圣人用尽毕生精力,苦口婆心说破了嘴,不断地辟破邪说外道,到底所为何来呢?就让我们随便去修,爱怎么修就怎么修不就好了吗?孔夫子讲「大学」一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立论的,而本书的出版,也正是为了补述这些论点。
      修行有一定的原理及方法吗?好比我们想把一块木头化成灰烬,请问有几种方式呢?你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例如:我可以用瓦斯来燃烧、用木炭来燃烧、打雷和岩浆也可以让木头燃烧起来…,最后你的结论可能会说「有无数个方式可以让木头化为灰烬」!
      没错,看起来木头化成灰的方法好像有很多种,但如果我们探讨的是木头化为灰烬的「根本原理」究竟有几种时,最后你会发现,「原理」只有一种!那就是「使它加热到燃点,然后让它自己燃烧」!
      不论你提出了多少方法,检验这些方法是否正确,就得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离开这个「加热」的主轴,对不对呢?若离开了这个根本原理,那么你就根本无法检验那些毫无根据的办法到底能不能使木头化成灰呢?
      因此若想要避免在研究学问时迷乱了方向,最好先从学问的「根本原理」处加以探讨。找到这个根本原理时,你会说:木头化成灰烬有几个方式呢?答案是「一个」!就是「加热到燃点」这个方式而已!找到这个根本原理,你就会发现,这原理并非只适用在某一根木头上而已,而是全天下的每根木头都适用的。若你失去了这个根本,而只是放任人们去提出各种不着边际的方法,那么就无法检验其中的对错了!
      再以水为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1-24 09:48
      回复
        在这个地球上的水,不论哪条河的水,不论哪个国家的水,要将它化成气有几个方法呢?答案也只有一个,就是「加热到沸点」对不对?
        或是我问:「从台北到高雄,有几种方法呢?」你会说很多,坐飞机可以到,搭火车可以到,走高速公路也可以到…,如此来说,到高雄的方法何止有八万四千多种!但这只说到皮毛而已,没有说到它的「根本原理」处!从台北到高雄的「根本原理」有几个呢?永远只有一个,就是你必须不断地「对准高雄移动」而已!
        这就是真理,真理永远只有一个,我们住在同一个宇宙,享受着同一个真理,所以不论你走到宇宙的哪一个角落去,天下凡同类之物,由同一个起点要变化到同一个终点,其方法虽然看似很多种,但原理必然只有一个!明白了这个根本原理,就能找出适合的方法,但若不懂得这个根本原理,那么看似正在使用同样的方法,却不一定能带你去相同的地方。
        好比你看到每个要去高雄的人都用走路方式,你也开始学着走了起来,但别人虽然弯来弯去,却一直往南前进,而你却一会儿往西,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北,就是不往南移动!这两者外表看起来都是正忙着走路,但其掌握的主轴完全不同,因此导致的结果也将完全的不同!
        返观世人的修行,当我们问到「由人变成佛这件事,到底有几种方法呢?」问到这里,人们不是不知所云,就是立即陷入不同的宗派辩论而永无止境!你会说「各人所见不同啦」!或「八万四千多条路,条条通罗马啦」!或「你拜你的观音,我拜我的妈祖;你行你的善,我念我的经吧」!
        但人变成佛这件事真的没有一个不变的原理在吗?真的可以随便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好提倡的呢?而那些正在使用着某些看似有用的方法的人,真的都已经进入到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及主轴上了吗?
        佛经里面虽然常提到「八万四千法门」,但又提到一句「不二法门」,你以为这两句话之间有所矛盾吗?其实八万四千法门指的是围绕在那根本原理周围的诸多办法,而「不二法门」指的是那个修行中永远不变的原理。先确立了这个修行中不变的原理,八万四千法门才有一个正确的主轴可以依循,因此这两句话是没有任何矛盾的。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原理为主轴,只是徒增八万四千种的盲点、矛盾与对立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本书之所以急着将这篇「大学」精义公诸于世的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1-24 09:49
        回复
          看看今日各宗派中的修行人,对于修行的方法真可说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他们常说:「修行的方法随人缘份,因人而异,只要你觉得适合你,或是感觉对味了,就是跟你有缘了!」这样的话听起来很能引起众生的共鸣,然而这些话真的合乎圣贤仙佛在经典中的苦心叮咛吗?
          您是否曾仔细想过,如果修行的方法可以让你爱怎么修就怎么修,那么如来佛还有什么经典可说呢?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值得坚持的呢?就让众生用自己最喜欢、最舒服的方式去修行,不就好了吗?如果修行可以随我高兴的方式来修,那众生会说:「如来佛你写你的,我修我的,我们两个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谁又晓得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然而您想想,各教圣人为什么要写下经典?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研习经典?我们为什么不使用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方法?为什么我们要跟随着圣人的步伐去走?
          只因为各教圣人的修行,在外貌上看起来或者有所不同,然而内行人直窥其根本处,却有一个「修行的原理」是永远未曾改变过的!但这个根本原理却常被世人所忽略,因此不得不劳动各教圣人不断地说、不断地写,用尽他们的毕生生命,说破了嘴还不够,又要留下经典来做为万世的准绳!请问,若是修行没什么不变的真理可说,那么各教圣人还有什么好坚持的呢?
          「修行的原理」指的是人性中永远不变的真理,是全人类共同的,亘古不变的造化。为什么可以从上古至今亘古不变?因为凡是人,即为同一类!同类者,身中的造化会有两种吗?好比上古时代的人用耳朵听,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眼睛看,现在也是;上古时代的人用胃去消化食物,现在还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三千年前、五千年前的经典,到现在我们还可以引为准绳呢!因为我们与老祖宗是「同为一类」!身中的造化也只有一套!
          我们常说时空已经不同了,时代已经变了,那些老八股的东西对现代的人怎么能适用呢?但五千年前的人类用眼睛看、用嘴巴吃、用胃消化…,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一模一样,对不对?五千年前的毛毛虫,透过蛹才化为蝶,现在的毛毛虫也一样,对不对呢?虽然时空是变了,但是人类身中的造化原理还是没变,因此修行的原理也永远不变的。
          如前所说,天下凡同类之物,要造化到相同的另一个结果,其过程与原理永远只有一个!人既然为同一类,当然必有完全相同的造化规则,也就是相同的「性」。简言之,相同的人类,要造化成同样的目标、相同的佛,其间真正的「原理」到底能有几个呢?答案是「永远只有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1-24 10:38
          回复
            我在五专的时候,第一次欣赏到这篇文章,看到「大学」两个字时内心好高兴,到底它是多大的学问呢?非常的期盼!一直等到老师教完了这篇「大学」,我满心失望地去找老师,我说:「老师,怎么听你讲完「大学」,反而感觉不到它的「大」,倒是有点像小学!」他说:「那不然你认为要怎样解释呢?」我说:「我要知道,我就当老师了!」你是不是曾经跟我有同样的感慨,这「大学」照朱熹的解释读起来不过就是像训诂学类的小学,像是一个劝善的学问而已,何来之大!
            后学生逢奇缘,有幸得遇先师传授性命双修,在参禅打坐了几年之后,心性中着实有了一些变化与发现,有一天我重读「大学」本文时,内心忽然有股感动,嘿!这不就是在诉说我心性中的造化绝学吗!对照着心性再来看这篇文章,其内涵不仅与佛教「明心见性」的道理完全一致;也与道家「精化气、气化神」的修炼完全吻合!后来在考察诸多先圣先贤的文章中,也得到同样的印证。
            在我渐渐了解这篇绝学的重要性后,便着手翻译这篇文章,希望用道学的角度将这篇文章的精义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也希望藉此来引发有缘之人的向上。但因后学德薄言轻,解释的方向又与大家所恭维的朱熹版本大不相同,苦于没有足够的先圣言论可以支持,所以多所顾忌。
            所幸后来看到「北海老人全书」里面,其中有三、四页讲到「中庸」、「大学」与修行的关系,文字虽不多,但却画龙点睛似的给予我正确的指引,因此后学乃开始着手翻译「大学」这一篇文章,有志者若能对照各教经典的记载,及返观本心本性的实相,必会发现这学问与各教圣人的性理心法吻合无异!以下我就来逐字解开「大学」这四十二个字中所隐含的修身之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11-24 11:04
            回复
              这万物也好,人类也好,其躯壳好像隐隐约约插着一条电线一样,通往万物共同的一个根源,一个万物共同的总能量,它分分秒秒由天地间源源不断地输入给万物及人们,这总能量才是万物生命的主轴。万物生命的主轴是源自同一个本源,同一股能量,我们从末端看万物虽都不同,但本源处则完全一样,因为本源处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称为「一」。学问要做得大,做得根本,就要在这万物皆同的本源上去下功夫才是真正的「大学」!
              这「一」既是万物的总根源,其名曰「道」,其规则曰「理」,此理在天为「天理」,在地为「地理」,在物为「物理」,在变为「易理」,在人为「性理」。以其主宰万物故名之曰「天」、曰「帝」,以其能故曰「灵」、曰「神」,以其为万物之所本,故曰「一」,曰「极」。
              万物皆为他所生所造,他具足可以创造万物的所有原理,所有无量的智能,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创造阴阳,创造五行,创造天地间之万物,及造化着万物的所有道理。我们称他为「道」也好、称他为「理」也好,拟人化称他为 「上帝」也好。有人问说「他」会不会思考?想想看,我们的脑袋是他所创造的,我们只是他身上的一粒细胞,我们这一小粒的细胞都会思考了,那背后的巨人怎么不会思考呢!
              这问题就好像在问:「家里的电会电人,不知道核电厂里的高压电会不会电人?」当然是更会电人啰!我们总以为只有我们会思考,只有我们最聪明,不是吗?何不想想创造我们的真宰有多么高的智慧呢!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全部出自于他的创造,他以极简单的原理,创造出极繁复的世界!他就像核电厂一样,站在本源上,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生生不息的能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上帝」!他就是一股能量,因此能不断地供给万物能量,他正是我们唯一共同的出处。
              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得到「一」,就是得证万物的本源,也等于是获至无量的能量,无量的智慧,能与大道同登无极,同享永恒。所以说这「人得一」的学问,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学问。
              然而,这个学问要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你的身上开始,研究「道」就像要研究「电」一样,研究电不必大老远跑到核能电厂去找电,也不必要跑到隔壁家才有电,因为你自己家里的任何插座里都有电。研究道也是一样,道在哪里?天地何其大,我要去哪里找道?不必找!因为道创造了天地万物,也创造了你,你正是大道最精华的一股能量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大道此刻就在你的身上了!
              所以想要找道,要走遍天涯海角去找道吗?不需要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1-24 12:35
              回复
                此刻在你身中就具足了大道的精华了。所以,人要得「一」要在哪里努力?要在自己的身上努力!古人说「人身难得」,因为这学问正是从我们这臭皮囊里去追寻起,「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问。
                现在我们来讲「一」的第二定义—「精纯不二」—的意思。什么叫「精纯不二」?例如一块纯金,我们用24K来表示它没有丝毫的杂质,没有杂质就是金的「精纯不二」了。金子只有在精纯不二时,纯金的「性」才得以显现无遗。纯金应该有什么特性?例如纯金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不怕火炼的、延展性非常好的、比重非常高的…这些都是金子到了「精纯不二」时,才能显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到了精纯不二时,纯金才能「见性」!
                经典中常提到「性」、「本性」或「见性」这样的字眼,提到万物怎么显现它的本性、它的特性,这样似乎并不难懂。而万物之灵也有我们的「性」,但经典中提到人的「本性」这个词,或是「见性」这个词时,每个人好像立即陷入深思,我们开始不知道这个词到底在说些什么,甚至我们为了同一个「本性」而开始各说各话,开始辩论不休!可见「本性」这个词,其实很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意思。既然人的本性这么不好懂,谈起来又那么多的争执,不如就让我们先放下人的「性」不谈,先来说说万物的「性」是什么吧!
                「性」就是万物「该有的特性」,例如纯金的「性」就是软的、亮丽的、不生锈的、延展性非常好的等等,这就是纯金的「本性」。我这样说,不论哪宗哪派的人都不会有意见,但我们也可以这么超然的写出人的「性」是什么,而让各宗各派的人都口服心服吗?恐怕不行!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待会儿不是陷入激辩,就是各说各话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对于万物的性是如此的客观而一致,但对于自己的本性是如此的迷惘与分歧!因此我们还是先回到金子来做个比喻吧!
                刚刚提到金子精纯不二时,可以显现出它某些很好的本性来,但当这金子的纯度因为杂质的加入而降低时,它的特性马上就跟着改变了。例如我们在纯金里面加些铜,让它的纯度降到14K…,那么它还跟纯金一样软吗?不是的,它变得比较硬了;它也还永不生锈吗?不是的,时间久了它就会渐渐氧化了;它还是不怕火炼吗?不是的,火炼过后它的重量就明显减轻了!
                如果我们再加些铜进去,使这块金的纯度降到8K!8K的金子还软吗?它一点也不软了,因为它已经几乎是铜了!我们还应该叫它「金子」吗?不适合了,应该称它为「铜」比较适合!它现在还亮吗?亮是亮,但是铜的亮,而不是金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1-24 12:41
                回复
                  这真是怪了!一提到这个问题,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各家看法不同」!各位想想看,同样是在卖木材的行家,请他们来谈谈某一种木材有什么性质,会一个说南一个说北毫无交集吗?不会的!有经验的行家所说出来的,总是八九不离十的,甚至几乎是完全一致,若有些不一致的地方,实在是因为尚有不了解的地方而已!越是了解透彻,看法就越一致!
                  去问问那些卖金子卖了很久的内行人也是一样,你问他纯金有什么特性?18k有什么特性?问十个内行人,所得到的答案也总是差不多,几乎完全一致,起码也不致沦落到各说各话,辩论不休!可见那些会各说各话的人,纯粹是外行人!
                  今天不论在哪个场合谈到人的「本性」,你有没有发现各宗各派的表情都怪怪的!「性就是空空的嘛!如如的嘛!圆陀陀光灼灼的嘛!」不然就说「唉呀!见仁见智嘛!各家看法不同嘛!何必太计较呢!」各位,黄金的性是如如的、空空的吗!木头的性是你的看法不同,它就变得不同了吗?不会的!很多人很喜欢用这一招太极拳,讲得让大家雾煞煞!顺便显示一下自己的高深,这虽然可以欺瞒世人的眼睛,但是在内行人听来,马上就知道你是外行了!就像一个根本没看过木头的人,在木材店的老板前面,吹嘘木头的性,说是各家看法如何的不同时,马上就被看穿手脚了!
                  想想看,全世界不论哪一个国家的纯金,只要真的是纯金,它的「性」能两样吗?必然是完全相同的!这才是内行人讲的话!然而某些人会问说,那为什么金店里有些金子的性会不同呢?那是因为它不是纯金,它可能是18K的性,也可能是14K的性,而不是纯金的性!你没有看过纯金的性,所以你不知道要以什么为基准,因此你会一直说「各有各的不同」!一听到这样的话,就知道你根本没有见过纯金,因为只要是纯金,必定是完全一致的!
                  黄金的「性」会因为杂质的多寡不同而不同,那么人的「性」会不会呢?当然也会!虽然人性在本源处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当性中的杂质增加的时候,人们便找不到不变的基准点了,于是就落得「见仁见智,各家看法不同」了!
                  可见持这种论调的人,所看到的是本源吗?不是本源!就是因为还没看到本源,所以才会落得「各家看法不同」的乱象!不明究竟的众生们,真是被这些「各家看法不同」搞得无所适从呀!
                  而人性的本源清静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基准点若不能在自身中返观觉照个真实来,那么本性的基准点在什么地方呢?对于一个有志于修行的人,这实在是第一个应该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1-24 12:58
                  回复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着手来解析「大学」的原因所在。
                    就像万物的性一样,人的性也应当有一个本来纯净的样子,可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太一样了?那是因为加入的「杂质」成份比例不同的关系,也就是「不二」已经丧失,现在已经是「有二」了。所以说人有较善的、有较恶的、有忽善忽恶的、有容易教育的、有很难感化的…,好像都不太一样!因为一个杂质少的人,本性丧失较少,所以显得较为清明;一个杂质很多的人,本性丧失的也较多,所以显得较拙劣;也就是说,人的本性丧失的程度,与渗入杂质的多少有关。
                    接着我们就来探讨这扰乱人们本性的「杂质」到底是什么?从何处来?而此刻它们又存在于什么地方?
                    我们的真我生命是来自于大道,来自于无极,我们是上帝身上的一粒细胞,也是他分性放光的一丁点光芒,西洋人称它是一丁点的能量,而中国老祖宗则称它为一丁点的「气」。以气的角度来说,气正在分判时称为「太极」,气尚未分判前称为「无极」,无极乃是阴阳未分判之前的名称。因为阴阳未判,所以没有太极(阴阳已分)的消长迭运,所以本性不为气数所拘,一直都是永永远远,这便是本性的特质之一。
                    然而我们现在所存在的这个天,是阴阳随时都在消长迭运的空间,也就是太极以后的消长气数,太极以后是两仪、四相、八卦…,也就是阴阳已分,已经失去平衡,已经不得不开始消长、开始迭运了!简单的说,太极以后是阴阳失序混杂的、有气数的、有时间性、短暂的、不能永恒的。
                    这现象就如骨牌一样,千千万万支的骨牌,如果每支都静静的站着,没有人去推它,那么它永远都可以维持这个风貌;但是如果有人推倒了第一张骨牌,那么它立即要由静态变成动态了!这期间的分分秒秒,都将有一张张的骨牌往下躺下去!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躺平,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全部倒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这就是所谓的气数!也正是太极与无极的不同处。
                    现在我们所处的宇宙,就是一个太极以后的空间,已经堕入『气数』的限制了!因此在这个宇宙内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受到消长气数的控制与影响。所有你所能够看得到、摸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有「气数」的,都是短暂的,都像是已经倒了一半的骨牌一般,寿命的结束,只是气数长短的问题而已!终究,这每一张骨牌都得要躺平的!
                    这现象不只是我们自己无法逃脱,甚至是亲爱的家人,或是任何地位再高、再有钱的人,都无人能幸免的。算算我自己的骨牌还剩下几支是站着的?有几支是已经躺下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1-24 13:35
                    回复
                      今年我已经活了四十几岁,如果有幸我能够活到八十岁的话,此刻就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骨牌是躺平了;但如果我只能活到六十岁的话,那么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已经躺平了!然而棺材不一定都是装老人的,谁又知道自己剩下几支就完全躺平了呢!
                      因此每个人都应定下心来想想看,你人生的骨牌,还剩下几支呢?你最敬爱的父母又剩下几支呢?你的小孩又剩下几支呢?不论是谁,只要气数一到,就都得全部躺平下来!这就是气数!
                      到底是什么力量控制了所有的气数?这就是「道」进入了「太极」之后的迭运消长力量!这就是太极分判后的规则。这个规则我们称它为「消长」,这股太极之后会消长的气,不论它含多少阴、多少阳,我们都称它为「杂气」,或「阴气」。而原来太极之前,先天的那一点阴阳至为平衡的无极之真,修行家通常称它为「纯阳」(纯阳是纯先天之意,先天之气自含阴阳,不是只有阳,只是与后天浊气相比,故曰纯阳)。
                      这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大的太极,有一股气在不断地消长着,就像杯子里咖啡加了奶精,有黑的、有白的正在杯子里旋转,这就像太极天中阴阳二气的流转一般,阴阳是随时随地都在转动着、交换着,没有一刻是停留的。若是我们把黑色的咖啡比喻为后天的「阴」,把白色的奶精比喻为后天的「阳」。在你第一次出生的那一刻,接生的人会在你的小屁股打一下,你开始放声大哭,这一刹那,你的灵性虽由毫无杂质的「无极」而来,但却飞越了充满消长杂气的天际!这过程中它不得不碰到咖啡,也不得不碰到奶精!因此这太极天的阴阳杂气就在此时渗入了你那至为平衡的性中了!就在此时,你由原来「精纯不二」的性,转变成「混杂有二」的性了!
                      而你出生的时空点,刚好是在这地球咖啡多的地方呢?还是奶精多的地方呢?你到底是沾到阴较多呢?还是阳比较多呢?每个人出生的时空都不一样,因此机运也都不一样,禀受的「气质」也不太一样,这就形成人们的性格及命运,也是开始累世轮回的因子所在。
                      婴儿一哭,吸一口气进来的那个刹那,这后天的杂气加入你阴阳至为平衡的灵性里,先后天两股气就开始相融了,就像水跟果汁加在一起之后会相融是一样的,就在你吸第一口气时,它们同时就投入你的窍中!所以你的「性」,在你出生的第一秒钟已经「有二」了,你的杂质是多是少,在你出生的第一秒钟也已经决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11-24 13:50
                      回复
                        也就是好动加好动加好动!这小孩肯定怎么教都静不下来的。因为他的个性就好像那浓烈的炭烧咖啡。
                        然而他的父母可能是大学教授,他们希望这小孩学些有气质的东西,像是钢琴、画画等等。你想想看,这个像装了三个马达的小孩,他坐得住吗?他在钢琴前用力的弹了两三声,铿!铿!铿!就跑掉了!然而如果培养他去当警察捉小偷,那他一定是干得有声有色!这就是后天八字气禀的不同。
                        换个例子,如果这个人是冬至的子夜出生,出生的那一刹那,头顶上刚好是双鱼座,那么组成这个人的个性成份,便是由阴加阴加阴而累积起来的!这小孩喜欢柔静,肯定你怎么鼓励他都刚猛不起来,因为他的性质像是温和的卡布奇诺咖啡。
                        可是他那当警察的爸爸,总是希望他的儿子既勇敢又能打抱不平,天天要他去练举重、踢足球、打橄榄球…。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把人才放错位置!这个小孩如果你叫他去学画画、美术、音乐…,他的作品一定是充满感情、很能撼动人心,你知道吗?
                        因此,一个人百分之八十的个性、命运、长相、际遇…,这一切的「数」,在你出生的第一秒钟,就大致已经成形了!每个人个性的不同,其实是源自于一点气禀成份的不同而已。了解这一点,你就知道中国老祖宗这「八字学」是非常科学的。
                        很多人听到这里满肚子不服气,这么说来教育岂不是没有用了吗?有的老师说:「我就曾教出过好几个博士出来!」话是没错,但是仔细的想想,你曾教过这么多的学生,为什么就只教出这几个博士?其余的那些学生同样都是你教的,为什么他们就当不成博士?可见能不能教出这种效果来,也是因为他们的本质有所差异才造成的。先有了好的本质,又碰到了好老师,这两个成份相加之后,才能出一个博士!
                        也许你也曾在报纸上看过有一位大学教授,他是专门辅导学生的心理学教授,然而他的儿子却是个杀人犯。那位心理学教授很出名,后来这个新闻曝光之后,他就不再出现了。各位想想,他既是一个在学校负责辅导学生的心理学者,怎么会把他的儿子教成杀人犯呢?老实说,不是他不愿教,实在是有些人的禀性很难教,任何人看到都会头痛!因为他的儿子有百分之八十的个性,已被在出生时所摄入的性外杂质给定住了。
                        因此人的本性之所以堕入气数的枷锁,之所以无法返本还原的最大原因,是在出生时的『第一刹那』就已经造成了,后天的浊阴紧紧的抓住了清明的本性,就像一滴墨汁抓住了整杯的清水一样,两个已经混合为一,看起来整杯都是黑的,此时若不能提炼得法,那么这杯水将永远被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3-11-25 08:56
                        回复
                          汁混浊了。
                          了解了这个观念,便可以解开一个众生长久以来的误解,很多人常说:「修行就是修一个心而已,就是修一个赤子心而已,心修得像赤子就是佛了!」但是试问,以前你还是个赤子的时候,内心还很纯真的时候,你真的已经超脱气数的枷锁了吗?你真的和如来佛一样万法尽通、无所不能了吗?
                          再想想此刻世上还有那么多不到三岁的赤子,他们的心地是那么的天真纯良,也还没受什么世事所污染,假设他现在因某种不幸而夭折了,请问他这么纯良的赤子死后是变成西天的佛可以来渡你了呢?还是依然在六道钻来钻去的小鬼等着你请法师作法来超渡他呢?假设你也认为他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及觉悟,所以应该不是佛,那么就等于已经承认,修行若光只是修一个赤子心,一个纯真无瑕的心,这还是当不了佛的,因为你怎么修都赢不过那个赤子的,赤子死了都还不是佛,你只是修成跟他一样的纯真,怎么会是佛呢?先别排斥,想想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所以说,修行若只是修一个纯良的赤子心、一个没有对待空空如也的心,这还不是佛,这还少一个条件!为什么?因为累世以来,夹杂在他本性里的那一股外来浊阴的气数枷锁,根本就还没有排除掉,他的本性受到了后天气数的控制,像是纯净的水被墨汁给扭转了命运,因此属于它生命的骨牌,仍然噼哩啪啦一支接着一支的倒下来!这样的人就算是修到心里空空如也,它的本性仍然是受气数所控制。因此修行不只是修一个解脱的心,或一念不起的心而已,因为心的解脱并不表示性已经解脱;就像一个犯人,左手的解脱并不代表右手也解脱了是一样的!
                          谈到这儿也许你会问,那么要如何去除渗入我本性中的浊阴,以便达到本性的返本还原呢?我们再回到黄金的例子来说明较为明白。如何让一块已经加了各种杂质的纯金,能够返回纯净的本貌呢?这办法到底是有很多很多,还是只有一个呢?它是有一定的原理呢?还是见仁见智呢?也许你会说:「炼金应该有很多办法」!没有错,你可以用八卦形的炉、三角形的炉、圆的炉、扁的炉,你可以用木材去加热、用煤炭去加热、用汽油去加热…,随便你用什么炉,也随便你用什么燃料,但这样的说法算是找到根本原理的人吗?不是的,这只是在末端的方法上打转,而不是找到根本处的原理!
                          从根本处来说,炼金的原理有几个?只有一个!就是不断把它「加热到融点」而已。只要不断地加热,自然能让渗入金里的杂质浮到表面上来,而纯金自然的沉到最下面,这样杂质与纯金自然就分离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3-11-25 09:02
                          回复
                            因此说,炼金的根本办法有几个呢?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地加热」。不论你是哪个国家的人,哪个宗派的人来炼,不论使用什么样的炉来炼,不论你烧的是什么原料,都不能离开这个主轴,一离开这个主轴,就成了外行,成了盲修瞎炼,因此从根本原理来说,「见仁见智」的说法是不智者所说的。
                            修炼我们的本性也是一样,有几个办法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八万四千多个办法,但这么多看似不同的办法,其实都不能离开「把渗入性中的后天杂阴给拿掉」这个主轴。不论你使用哪个办法,但一定要直接与这个目的有关,若是你不能掌握这个要点,虽然你正在使用某个办法,其实已经成了盲修瞎炼了!
                            修炼就是不断地把渗入性中的杂质炼出去,炼到只剩一个先天本我的成份,没有第二种成份,炼到「精纯不二」,炼到「人得一」,只有这原理而已!而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便是后文中的「定静安虑得」所要谈的内容了。
                            「大学」的「人得一」之学,就是使自我本性达到「精纯不二」的功夫,也就是去除后天污染的功夫。大家都会说「修行就是要去除后天的污染」,但是这个污染在哪里?如果你连它是怎么来的,它到底卡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话,那还谈什么去除污染呢!一般的人都认为人类就只有「心」被污染了,但却不知道更重要的关键,是后天那股浊阴卡在你的性中、卡在你的法身中、卡在你的「气」中,这才是使众生堕入气数枷锁的关键因素!
                            了解了这个观念之后,我们就知道修行不再只是修「心」而已了,除了扫心飞相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呢!那就是,我们得要想个办法,把渗入法身中的后天阴质剥除才可以。
                            只不过是要执行这功程之前,得要先把你的妄心平定才行,因此古人才说「万法惟心」!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说,所有自性上的净化功程,要等妄心去除之后才能显现。然而大家却把「万法惟心」的「惟」字,误解为「唯」字,故而造成很多修行的人,都误以为修行只是修一个如如不动的心而已,这实在是很大的一个误会!因为佛不只拥有一个清静的心而已,另外也还拥有一个清净的法身呢!因此只知道净化你的心,还成不了佛的!当你的法身及心都修炼到精纯不二时,才是还复你本来佛性的面貌,这两者都还原了,经典上就称他为「佛」!
                            讲到这里,相信您已经大略了解到「一」的两个定义了,它兼具「万物共同的根本」,以及「精纯不二」双重的意义。炼到精纯不二,也等于是直通万物根本的时候了,万物根本便是一,便是道,只有得道才配称为「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11-25 09:09
                            回复
                              因此「大学」这人得一的学问,便是人得道的学问、是返本还原的学问、是大智大慧的学问、是剥阴取阳的学问、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无的学问,是天人合一的学问、是得到永恒解脱的学问!只有这个学问才是人世间最大的学问了,所以才称为「大学」!
                              试问,假如世上果真有这样的学问,你有没有兴趣呢?若有兴趣,那又该怎么做呢?孔夫子在本文的一开始,便立即道破了这个主轴的所在,现在我们可以进入「大学」的本文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11-25 0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