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煜吧 关注:3,806贴子:70,505

回复:【续历史】开宝九年之后的事——历代官家大臣口中的太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宗朝
1、胡舜陟言:“今日措画中原,宜法艺祖命郭进、李汉超、董遵诲等守边之术,以三京、关陕析为四镇,拱、滑、颍昌隶东京,郑、汝、河阳隶西京,恩、濮、开德隶北京,同、华、陕府隶京兆。择人为节帅,使各以地产之赋,养兵自卫,且援邻镇。”
不使各自养兵自卫,拿太祖制藩镇说事,主张各地养兵自卫,拿边将便宜从事甚的说事,能让太祖安息吗。
到了南宋,各边将继续不朽。


111楼2013-10-23 12:20
收起回复
    2、滕康曰:“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诏,略曰:“朕亲擢袁植,置之谏垣,意其补过拾遗以救阙失。而植供职以来,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见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来未尝戮大臣,国祚长过于两汉者,此也。”
    赵小构也尝戒杀戮,话说这时誓碑甚的已经公开了,大臣更可以直接拿太祖说事,不过“国祚长过于两汉者……”蚊妹来解释一下,有说把王莽那段扣去,再加上刘秀身世有疑,东西汉不连着,所以南北宋存续时间长于两汉,但从赵小构的那个时间点来说,咋也没有长过“两汉”吧。


    112楼2013-10-23 12:25
    收起回复
      3、庚午,奉安滁州端命殿太祖皇帝御容于建康府天宁万寿观。
      痴心父母古来多,争气儿孙谁见了。逃命也要带着太祖画像甚的,太祖嫌丢人不?不过百多年了,太祖御容终于挂金陵了,话说李六看着的那幅他莫非是供在家里?没事对着画像发愁的莫非是李六才对?


      113楼2013-10-23 12:28
      收起回复
        4、戊午,初,帝在明州,诸班直为乱,既诛为首者,遂废其班。及还会稽,乃命御前中军统制辛永宗更选兵三百人直殿,然皆乌合之众。至是赵鼎因奏事言:“陛下初即位,议复祖宗之政,至今未行一二。而祖宗于兵政最为留意,熙宁变旧章,独不敢议。盖自艺祖践阼,与赵普讲明利害,著为令典,万世守之,不可失也,昨明州班直缘诉事纷乱,非其本谋,乃尽废之,是因咽而废食。今诸将各总重兵,不隶三衙,则民政已坏,独卫兵仿佛旧制,亦扫荡不存。是祖宗之法废于陛下之手,臣甚惜之。仁宗时,亲事官谋不轨,直入禁廷,几成大祸,既获而诛,不复穷治,未闻尽弃之也。”帝悟,寻复旧制。
        这说的是禁军班直之制废与不废的问题,虎狼之士忠义,就是护盾,不忠,就是杀器,到底是矛还是盾,得看你能不能笼络住人心,想起赵大的时候也有禁军二十几人深夜作乱,幸好杨信收到信及时赶到才收拾住,月黑风高禁门大开一骑救援急火救驾,话说只截这一段可以搞出一狄仁杰甚的奇案电影来。那件事据说真是北汉自救,不能只许赵大派刺客搞谍战,人家也有几门亲戚的,带头做乱的据说就与刘家沾亲带故,要这么说,赵大对刘继元各种狠心倒有了出处。
        这句话忒感慨:自艺祖践阼,与赵普讲明利害,著为令典,万世守之
        这样的一帝一相,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真是千古难寻。


        114楼2013-10-23 12:36
        收起回复
          5、帝愀然曰:“常赋外科敛及赃吏害民,最宜留意。祖宗虽崇好生之德,而赃吏死徙,未尝末减。自今官吏犯赃,虽未加诛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贷也。”
          赵小构想杀人又犹豫,赃吏甚的杀与不杀理都在你,毕竟赵大反贪还是雷霆手段的……前提是你又贪又没什么本事,如果是贪钱的“能官”,赵大可以睁一眼闭一眼,这太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了……可赵小构犹豫了一下还是仗脊流配了,太祖誓碑既然已经知道了,多少还是有顾虑的,要突破这个心结痛下杀心,赵小构自己跟自己较劲,肯定也是有的。


          115楼2013-10-23 12:42
          收起回复
            6、
            是日,辅臣进次,帝因论此事曰:“太祖功德如此,世袭王爵,宜不为过。”范宗尹曰:“太祖尝云:‘天下初定,朕思得长君以抚之。’而授太宗,则其意专为天下。”
            前头,是接着要从太祖之后里面选一人承袭安定郡王爵位这事说的,于是范大人就顺杆爬了,承袭安定郡王……似乎还不够。话说太祖真的说过“朕思得长君以抚之”这种话,真的亲口并且当众说过?如果不是范大人信口雌黄而是有啥史料证据的话,史家可以不必争了。不过估计范大人随口一说的可能性更大,否则与他基本同时代的李焘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理应挖掘到,范大人这么说,接下来的意思不言而喻,在这个问题上他和赵小祯赵小煦一样哑巴吃黄莲。


            116楼2013-10-23 12:49
            收起回复
              8、戊子,帝谕大臣曰:“昨令广选艺祖之后宗子二三岁者得四五人,资相皆非歧嶷,且令归家,俟其至皇南选之。”先是尚书右仆射范宗尹有造膝之请,帝曰:“艺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闵。朕若不取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自昔人君,惟尧、舜能以天下与贤,惟艺祖不以大位私子,圣明独断,发于至诚。陛下远虑,上合艺祖,实可昭格天命。”
              9、甲戌,内出手诏曰:“朕荷天佑序,承列圣之丕基,思所以垂裕于后,夙夜不敢康。永惟本支之重,强固皇室,亲亲尚贤,厥有古谊。普安郡王瑗,艺祖皇帝七世孙也,自幼鞠于宫闱,嶷然不群,聪哲端正,抗于宗籓,历年滋多,厥德用茂,闻望之懿,中外所称。朕将考礼正名,颁示天下。夫立爱之道,始于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伦而厚风俗者也。稽若前宪,非朕敢私,其以为皇子,仍改赐名玮。”
              现在的赵小玮之后的赵小昚,太祖七世孙,德芳六世孙,在百官的呼声百姓的民意之下,终于登场了,那句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的半仙预言终于成真的,这时候得天下得套用一句歌词:我拥有你,但却不是幸福。
              陛下远虑,上合艺祖甚的,听来……但公平说一句,赵小构对太祖同样神往,也盼望自己虽不中亦不远矣,而事实上他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一般所说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118楼2013-10-23 13:05
              收起回复
                10、
                帝曰:“若精选兵十五万,分为三军,何事不成!祖宗取天下,兵数不过如此。”
                十五万兵取天下,前人说了无数次,就数赵小构这次听来最心酸。俱往矣,数风流人数……金国那边也没有,阿骨打死后,金国也没有定乾坤的人了,铁木真甚的还得再等几年。


                119楼2013-10-23 13:10
                收起回复
                  帝又曰:“敌已北退,须当渐图恢复。若止循故辙为退避之计,何以立国!祖宗德泽在天下二百年,民心不忘,当乘此时,大作规模措置,朕亦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12戊午,秦桧以大金使名未正,乞令人与计议,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如不受封册,不遣泛使,皆当先事言之,帝曰:“朕受祖宗二百年基业,为臣民推戴,已逾十年,岂肯受其封册!兼画疆之后,两国各自守境,每事不相关涉,惟正旦、生辰遣使之外,非时不许往来,朕计已定。”
                  这是两次提到补充祖宗基业二百年,黑他的话,可以说他说一套做一套,不黑他的话(话说有点难),可以说赵小构也不容易。
                  毕竟是正儿八经地皇室,不是啥伪政权,说一点儿也不要脸不要尊严只想苟安完全不想恢复旧地,也不是正常人的正常想法,说到底,还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拉垮了赵小构,人生极悲惨最悲惨的事情一骨脑地发生在他的身上,父母、夫妻、父子,各种人伦惨剧;国事、军事、君臣关系,都是极端困难;亲人死光、颠沛流离,被追杀被逼宫,凡此种种发生在一个青年人身上,要说他的心理还能特别正常也不可思议,由胸怀大志到各种不堪,倒是不难理解。话说赵二当初不过是一败,实力还在国本未伤,他心里的各种阴暗面一夜之间已经迅速滋生,何况赵小构之悲催比他曾曾曾祖更甚百倍。
                  咱对历史人物有点子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泛同情论。


                  121楼2013-10-23 13:26
                  收起回复
                    13、
                    癸巳,翰林学士朱震言:“按大理国本唐南诏,大中、咸通间,入成都,犯邕管,召兵东方,天下骚动。艺祖皇帝鉴唐之祸,乃弃越南诸郡,以大渡河为界,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今国家南市战马,通道远夷,其王和誉遣清平官入献方物。陛下诏还其直,却驯象,赐敕书,即桂林遣之,是亦艺祖之意也。然臣有私忧,不可不为陛下言之。今日干戈未息,战马为急,桂林招买,势不可辍。然而所可虑者,蛮人熟知险易,商贾囊橐为奸,审我之利害,伺我之虚实,安知无大中、咸通之事!愿密谕广西帅臣,凡市马之所,皆用谨信可任之士,勿任轻獧生事之人,务使羁縻而已。异时西北路通,渐减广马,庶几消患未然。”诏札与广西帅臣。
                    赵大玉斧一挥,大渡河以南吾不欲得,大理国应运而生,段氏甚的传奇很多。前两个月去大理,登了登并不高大的城门楼子,望了望比大理城还要恢弘的崇胜寺,苍山上了洱海下了……俺中心思想是国家疆域大了还是有好处的,玉斧一挥甚的倘若不是当时真打不动了,那赵大脑子就是秀逗了。这种秀逗的思想也被后世推崇,大人们是真脑残还是不敢说赵大一个不字?当然事到南宋,也确实不能两线挑事和大理开战,就象当初卢绛建议先把吴越灭了李六不干一样,想想被蒙古猛攻时的金国,居然还向南宋主动进攻想要那边吃了亏这边占点便宜回去甚的,话说政治头脑还不及李六。


                    122楼2013-10-24 10:34
                    收起回复
                      14、张浚见飞,具道上之眷遇,且责其不俟报弃军而庐墓。飞具表待罪,帝慰遣之。将行,帝谓飞曰:“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飞得帝语,意乃安。至是遣敏求来奏事,委曲感恩,云:“非官家保全,何以有今日!”翼日,帝以其语谕辅臣,秦桧不悦。
                      岳帅之事千古伤心,放松些说。以这段而言,赵小构对岳飞爱恨交织,秦相公醋意横生。
                      咱也一直觉得,赵构对岳飞是又爱又惮,由惮生恨,且恨且爱,不象秦桧单纯地恨之入骨。
                      赵小构你不要随便引赵大的话,你一引这话就变味了,赵大说犯吾法者唯有剑尔,那是说罚不罚你只看你犯没犯军法,可赵小构的意思却是我没让你看剑而让你重新领兵,说明我没生你的气,于是就成了罚不罚你只看我生不生气。你犯了军法,我不生气,你就没事,你没犯军法,我生气了,照样杀你。
                      但单以这段来说,赵构这番话透着一股子讨好的意思,而岳帅的回答也很承情,这种表面上的君臣各让一步,都让秦相公非常不爽。
                      如果不是不好意思狗血岳帅的话,着实又是一出朝堂即后宫的戏码。


                      123楼2013-10-24 10:43
                      收起回复
                        16、于是飞以众证,坐尝自言己与太祖以三十岁除节度使,为指斥乘舆,情理切害,及敌侵淮西,前后受亲札十三次,不即策应,为拥兵逗留,当斩;
                        天下冤之。
                        看这两行字居然都能无语凝噎,天日昭昭个……那啥!
                        问题是反正也是莫须有,罗织罪名能不提赵大吗,想当年雷德骧失去了门牙愤愤不平,写诗“讪上”,赵大也觉得让他讪一下也不少块肉,把他贬一级官调换了个地方了事,他何等接地气!现如今比比他就是死罪,他比玉皇大帝还高不可攀了!


                        125楼2013-10-24 10:56
                        收起回复
                          17、
                          乌达亦言:“秉德饮酒宗本家,相者言其貌类赵太祖,秉德偃仰笑受其言。臣妻言秉德妻尝指斥主上,秉德与宗本别,指斥尤甚,且谓运数有归。其逆状甚明。”金主遂遣人杀秉德于行台。秉德,宗翰孙也。宗翰子孙被杀者三十馀人,宗翰后亦绝。
                          完颜家的人长的象赵大,野史里有吴乞买和斡离不,现在粘罕的孙子也中招了,而且还是在正史里的,听说自己长的象赵大,笑得前仰后合甚的,话说这是因为得意还是觉得无稽也不一定,于是就被砍了。照这种说法,赵大那体格相貌都有点少数民族特征?较原始粗犷型?


                          126楼2013-10-24 11:03
                          收起回复
                            18、辛未,左承议郎、新知黎州唐秬入辞。秬言:“臣所治黎州,控制云南极边,在唐为患尤甚。自太祖皇帝即位之初,指舆地图,弃越不毛之地,画大渡河为界,边民不识兵革,垂二百年。昨蒙遣钟世明裕民川蜀,蠲减虚额,人受其赐,更请降招抚谕,庶几蜀民扶老携幼,共闻德音。”
                            太祖弃越也是对的,又说一遍。


                            127楼2013-10-24 11:48
                            收起回复
                              19、癸巳,中书舍人洪遵言:“近奉指挥,自今功臣子孙序迁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永为定法。臣窃计内外将家子孙无虑二千人,若以序迁,不出十年,西清次对之班,皆可坐致。太祖皇帝之世,所与开国创业及南征西伐诸大臣,功如曹彬、潘美、王审琦、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钊之徒,其子若孙不过诸司使,惟彬之子琮、玮以功名自奋,王承衍、石保吉以联姻帝室,皆为节度使,初不闻有递迁侍从之例。今指挥一出,使十年之间,清穆敝闲之地,类皆将种,非所以示天下之美观,望收还前诏。”从之。
                              这些人名看上去甚亲切呀,虽然说的是功臣之后也不能空降升迁,从龙的老兄弟们你们好。


                              128楼2013-10-24 11: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