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煜吧 关注:3,806贴子:70,505

回复:【续历史】开宝九年之后的事——历代官家大臣口中的太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御史中丞贾黯言:「国家任用将帅,当责以御边扞寇之效,细故小过,皆宜略之,则可以得其死力。太祖时,天下未定,用李汉超等一十四人,分捍三边,皆十数年不易。举其州征榷之利皆以兴之,仍听其贸易,免所过征税。军事无小大,皆许便宜。以故汉超等得成功名,而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庆历中,陕西用兵,颇失此术,边臣用公使钱微有过,则为法吏绳以深文,如尹洙、张亢、滕宗谅是也。今西夏叛扰,陛下方当以恩威御诸将,所宜思太祖之得人,而惩近事之失体。如几者苟无大过,愿赦而不问。」上纳其言,故有是命。
李汉超等一十四人,hello!
太祖公然放水包庇纵容,都被作为正面教材使用。


70楼2013-10-17 10:08
收起回复
    2、
    上曰:「诸侯不得祖天子,此固不应典礼,惟在京光教院周高祖、世宗及诸后像,太祖亲事周,礼当有异,月给宜如旧,余勿给。」王珪曰:「今周之陵宫犹有太祖绘像,当时尝有人言不当施绘像于彼者,太祖曰:『谁不知朕事周朝?』又诏庆、懿二陵岁时益加修治。」
    所以,因为赵大坦荡地面对他曾事柴哥的历史,给予柴哥应有的荣享和待遇,宋朝人粉起柴哥来毫无政治压力。


    73楼2013-10-17 11:16
    收起回复
      3、上论及河北财用器械,患契丹之强,自太宗以来不能制。王安石曰:「太祖经略诸僭伪,未暇及契丹,然契丹亦不敢旅拒。自太宗以来遂敢旅拒者,非为我财用少、器械不足故也,止以一事失计故乐。郭进守西山可谓尽力,以憸人谗说,故困迫至于自杀。如郭进者既自杀,即憸巧能凭附左右小人者,必得握兵为用,虽有犯法,必获游说之助以免。如此,则契丹何为不旅拒?自太宗以来,其失计皆以此类,非以器械不足、财用少故也。」上闻此矍然。
      赵小顼的时代,赵二被作为反面典型来和他哥比较,已成常例,越来越有“口无遮拦”之势,话说这时的官家好歹还都是赵二的直系后代,提起太祖就神往,提起太宗就等而下,其实认真说来后世官家哪一个比赵二做的更好?也没有嘛。天下第二也挺好甚的心态真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因怜生爱的气场已经打开了。


      74楼2013-10-17 11:28
      收起回复
        4、王安石言于上曰:前见陛下言郭进事,臣案进传,言进知人疾苦,所至人为立碑纪德政,惟士卒小有违令辄杀。又太祖尽以所收租税付之具牛酒犒士卒。进所杀必皆违令者,至于犒赏士卒,知其疾苦,必已备尽人情。惟其能如此,然后能杀违令者而令无怨。
        无恩者不罚,爱兵如子甚的才能军纪如山。看来王公很欣赏郭进,怪不得上一段为郭进恨恨鸣不平。
        想起赵大说过,朕视进岂减儿女耶,看了这么多,咋觉得描述得象赵大以慈父的胸怀对待诸边将,赵大的光辉照边疆甚的。


        75楼2013-10-17 11:38
        收起回复
          6、上言:「太祖善御兵。」又言斩川班事,安石曰:「五代兵骄,太祖若所见与常人同,则因循姑息,终不能成大业。惟能勇,故能帖服此辈,大有所为。」
          斩川班,难得让赵大奋起天子一怒痛下杀手,此刻断然想起了自己还兼任殿前都点检甚的,禁军敢集体哗变敲着登闻鼓要赏钱,我要你们的脑袋!其实人家只是要你点钱又不是要你的命……怪不得你特别理解郭进,大家都是将军甚的,想法统一。话说赵大这种将军特质的人皇帝也当得很不赖的是不是很少有。
          斩川班我一向以为不是啥光荣事迹,此处引了后面还有,还真都是当光荣事迹宣传的。


          77楼2013-10-17 12:01
          收起回复
            7、安石曰:「太祖时,将帅或令儿男乞增兵,不许,至哭泣出国门。若纵将帅自便,则朝廷无定计。」上曰:「太祖时,将帅亦岂尽过人?但能以道御之而已。」
            我们将看到这君臣两人经常一唱一和地粉太祖。
            王安石是变法干将,反对党经常骂他不敬祖宗甚的,其实看下来他是敬祖不敬宗,太祖只有一个,粉的很不善。
            单纯讲这个事,话说这说的到底是谁?反正各边将最多都只带着三五千兵,以三五千打若干的战绩坚挺于边城,找赵大增兵,赵大就说找我要人没有,如果你干不了就拉倒,我找能干的人替你。清流关以千敌万之后,赵大始终以这样的标准要求他的人。


            78楼2013-10-17 12:09
            收起回复
              8、王安石:「臣料太祖时,人臣必不敢如此,太祖必不容其如此,乃所以济大业也。今陛下于不向之人每务含容,天下之人岂以为陛下含容,但以为陛下不能照察,为奸人所侮耳。老子曰其下畏之侮之。为天下王,至为人所侮,何以济大业,成天下之务?今不向之人岂尽不晓事,好为异见,直缘敢侮而已。」上笑。
              赵小顼好脾气被王老师教训了,话说也让他学赵大手起斧落的行径?太祖不容人跟他不礼貌,这是他所以济大业的原由?听到这话的赵小顼“笑”,话说好脾气直追李六当年甚的。


              79楼2013-10-17 15:31
              收起回复
                9、安石又白上:「兵无不可用之时,在人主知人情伪,驾御如何而已。太祖时兵非多于今,然所以能东征西讨无不服者,知人情伪,善驾御而已。」
                粉丝话当年。


                80楼2013-10-17 15:51
                收起回复
                  10、安石曰:「太祖敢于诛杀,然犹为史珪、丁德裕之徒所欺而滥及无辜,不知陛下于欺罔之人,能有所诛杀否?非特不能有所诛杀,能有所黜责否?非特不能黜责,能有所诘问否?陛下于欺罔尚不忍有所诘问,而望所使人不欺,臣窃以为难。『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天下一人而已。』陛下左右如此人不知有几?为欺罔而麤疏,陛下尚或能察;为欺罔而精密,陛下多已不能察矣!」
                  陈瓘论曰:太祖皇帝临御之初,命史珪博访外事,珪所奏白,案验皆实,由是信之。及珪与郭贵谮梁梦升,太祖察见奸状,即亟迁梦升为右赞善大夫,而史珪之言遂不复见用。今安石以为太祖为史珪之徒所欺,监诛无辜,即不知所欺者何事,所诛者何人,而乃以太祖为滥诛无辜也。又丁德裕在西川,却与张延通不协,归阙,白延通阴事。太祖怒,收延通案问,延通引伏。太祖始欲赦延通,及便殿引问,延通抗对不逊,遂命斩之。夫抗对不逊,人臣之大罪也。延通武人,固不知学,而事君之礼不当悖慢,岂待讲乎经旨而后能知?借使延通为德裕所谮,本无毫发之罪,而太祖以其不逊,怒而斩之,此乃至明至断,而可以为人臣悖德之戒也。今安石乃谓太祖为丁德裕所欺而滥诛无辜,斩一不逊之人而可以谓之滥诛,则是人主威令无可施之地矣。又况诋诬艺祖,欲以济其诛杀之谋乎?
                  这段可以当成是王先生没细翻史被政敌捉住小辫子小题大做攻击一番。
                  也可以,当成是太祖的百步粉把五十步粉痛斥一番。
                  王安石本意是把太祖当标杆,是说他那么猛还有被人骗了滥杀无辜的时候,你不如他太多了,别人肯定玩命骗你。结果被一脑残粉听见直接跳起来了,太祖什么时候被人骗过,什么时候滥杀无辜了,你说你说你说!
                  话说王公没提张琼那事,就算提了这位陈大人肯定也跳起来说张琼他跟太祖对着嚷嚷就该被砍了。话说陈大人脑残程度跟我有的一拼,握下手。


                  81楼2013-10-17 16:07
                  收起回复
                    11、
                    冯京曰:「太祖得蜀人与河东蜡书,曰:『我伐蜀有辞矣』。」安石曰:「太祖偶然有此语,若蜀可伐,恐虽无蜡书,太祖不患无辞,如太祖伐江南,岂有蜡书?但我欲行王政,尔乃擅命一方,便为可伐之罪。如夏国既称臣,未尝入觐,以此伐之,亦便有辞。臣以为不患无辞,患无力制之而已。」
                    王安石,是清醒明白务实型太祖粉,粉的也是太祖的清醒明白和务实,所以不为尊者讳,直接挑明了赵大伐蜀拿蜡书说事是借口,伐江南干脆没借口,咱现在也可以学他,把“倔强不朝”甚的当借口,一点也不需要脸红,需要考虑的只是武力值的问题。


                    83楼2013-10-17 17:10
                    收起回复
                      14、上悦曰:「制法当使人乐趋而竞奋。太祖因诸营战胜有功,乃令各营升俸廪,此人所以乐战也。今虎翼定俸钱五百,人何所劝?」安石曰:「乃者非但兵也,至于士大夫亦各自计资级。资级所当得,不以为恩,若稍稽留,便生怨望。及陛下稍分别才否陟黜,不复尽用资序,士大夫乃粗知有劝。」
                      这两人一来一往,都是赵小顼说太祖当初如何,荆先生顺势劝导你要领会精神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86楼2013-10-18 12:54
                      收起回复
                        王雱尝言曰:「或闻今武库太祖时所为弓尚有弓弦如新者,而近世所造往往不可用。审如此,则又有以见法禁之张弛也。」
                        王公子又感叹了一下赵大时期的武器精良,一百多年“弓弦如新”,确定是真事?赵大那时候真干事干实事的人比较多,后世人浮于世出工出不力的比较多,魏丕也是唯一的。


                        87楼2013-10-18 12:57
                        收起回复
                          16、上曰:「才有事便来乞兵。」安石曰:「太祖时将帅有令儿男乞兵者,乞不得,哭而去,然终无败事。今将帅乞兵,与不与在陛下。」上曰:「太祖用郭进,今恐难得。」安石曰:「郭进有何难得?举事则才自出,如王君万,方其为指使时,孰谓其可使?因事立功,然后知其可使尔。」
                          又提赵大不给人家增兵反而当面一顿咆哮把人家骂得“哭奔”了的事。
                          郭进有何难得?倒也是,在赵大手底下都能被他逼成人才了,要不然你就争气,要不然你就下岗,话说无限潜力都是压出来的。一代不如一代不是人才的问题,是怎样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解释问题,咱觉得荆老师很难得。


                          88楼2013-10-18 13:03
                          收起回复
                            19、上曰:「太祖平诸国,遣将如亲行,不劳而定,子孙蒙福,在所加重也。」王安礼曰:「太祖以不杀得天下,累圣皆不妄杀一人,所以后世安荣。」上曰:「三代得天下虽以杀,盖有出于不得已而杀者,然未若得已而不杀。古所谓『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此不得已而杀。」又曰:「前世为乱者,皆无赖不逞之人。艺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以为兵,连营以居之,什伍相制,节以军法,厚禄其长,使自爱重,付以生杀,寓威于阶级之间,使不得动。无赖不逞之人既聚而为兵,有以制之,无敢为非,因取其力以卫养良民,各安田里,所以太平之业定,而无叛民,自古未有及者。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天下承平百余年,盖因於此。」
                            赵小顼对太祖各项政策的理论已经一套一套的了。
                            太祖以不杀得天下……话说还有谁是这么和平演变的,不仅百姓,包括连前朝皇室都不杀,为啥头一个出现在脑海里的人……是袁世凯!
                            下一段有意思,赵小顼是说赵大作为武林盟主黑帮领袖,带领他的黑道小弟们,让他们由匪转兵走上正道,从此之后就天下太平了吗。怪不得养兵那么少可以横扫天下,也不看看这些人以前是干嘛的,话说都是梁山好汉那一派的有没有!难怪水浒传第一章也先回顾了一下宋太祖一根齐身棒打下天下几百州都姓赵甚的,好汉们也都很看得上赵大这种作风!


                            91楼2013-10-18 13:31
                            收起回复
                              20、成都府言:「新繁县重光寺壁有图写太祖御容,乞修神御殿奉安。」诏令设板屋遮护扃锁。
                              话说这不知道是临时的还是不准盖甚神御殿了,赵大画像已经泛滥了,挂一处就盖一处有九百多间房子的神御殿太也花钱。赵小顼粉赵大粉在实处,他好不容易又攒下了可观的家底,不是用来盖房子的,他是真的想重振赵大时代的武威,振兴中华甚的,这也许就是他对这位皇伯曾祖这么推崇的原因。


                              92楼2013-10-18 13: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