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78,309贴子:1,517,820

回复:科学报 每日必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99楼2013-10-13 01:46
回复
    楼主是干嘛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3-10-13 08:1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01楼2013-10-13 09:17
      回复
        顶起来


        IP属地:上海102楼2013-10-13 09:18
        收起回复
          浪费人才啊


          来自手机贴吧103楼2013-10-13 10:42
          收起回复
            表示压力山大,看不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13-10-13 12:23
            收起回复
              我来了!


              IP属地:上海105楼2013-10-13 13:37
              回复
                。你们知道为什么切洋葱时会流眼泪吗


                IP属地:上海106楼2013-10-13 13:37
                收起回复
                  答案吗。。
                  所有厨师都知道,烹饪洋葱时会产生大多数人喜欢的浓郁香味。不过,切洋葱丝会刺激眼睛,让人不由自主地流泪。如果你喜欢在菜里放洋葱,可能已深受其害了。
                  在切洋葱丝时,会破坏很多洋葱细胞。其中一些细胞内含酶,当细胞被割裂时,酶就逃逸出来。然后,酶会分解从割裂细胞中逃逸出来的一些其他物质。其中一些物质(氨酸亚砜)形成次磺酸。然后,次磺酸快速进行重组,变为挥发性气体。
                  该气体达到人的眼睛,与保持眼睛湿润的水分发生反应。这再次改变该化学物的形式,其中生成的一种物质叫硫磺酸,会刺激眼睛。眼睛中的神经末梢非常敏感,它们会感受到这种刺激(这就是我们在切洋葱时眼睛刺痛的原因)。然后大脑做出反应,告诉泪腺分泌更多的水分,以稀释刺激性酸来保护眼睛。而我们与之伴随的动作可能是揉眼睛,但如果你手上沾满了洋葱汁,这个动作实际上会加重刺激。
                  奇怪的是,这种挥发性化合物增添了洋葱的美味,并在烹煮洋葱时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切大蒜、细香葱和韭菜等其他蔬菜时也会散发次磺酸,但不会形成刺激性的硫磺酸气体,而只是散发出强烈的气味。
                  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种刺激问题,但效果不尽相同。总的规则是,尽量使头部远离洋葱,这样气体在到达眼睛之前已几乎散尽。如果实在忍不住要流泪,最简单的办法是戴护目镜。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但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你有点小题大做。此外,如果厨房充满了蒸汽,您可能无法看清自己的动作(当你在用刀时,千万不要用这种方法)。
                  在切洋葱前,剥开洋葱并放入冰箱冷藏,由于温度变化会改变洋葱中的化合物,这样可尽量减少挥发的气体。同理,在切洋葱前先煮一下,也可以达到此效果。另一种简单的方法是在水中切洋葱,或者边用自来水冲洗边切洋葱。
                  据说,如果口中含柠檬、面包片或糖块,气体在达到眼睛之前就被这些食品吸收了。用嘴代替鼻子呼吸可能也有所帮助,您会吸进该气体,并在呼气时吹走它。这样大部分气体就根本不能达到眼睛了。


                  IP属地:上海107楼2013-10-13 13:40
                  收起回复
                    你们知道为什么深呼吸可以放松情绪吗?
                    人在紧张的情况下,常常会进入急促的浅呼吸状态,这时肺部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还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换就被排出体外,血液中存留了大量的毒素。而且由于空气吸入、排出的过快,使得胸部隔膜和肋间外肌运动过度,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另外,胸腔的扩张、收缩跟气体的吸入、排出无法达到完全同步,对心脏等器官造成压力,导致胸闷或心悸的情况出现。
                    而所谓的深呼吸就是指放慢呼吸速度,深入地吸气,使空气充分进入肺部和腹部,然后缓缓地将气吐出。当深入地吸气时,肺部变得上窄下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胸腔扩大,为内脏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降低了心脏跳动的压力。同时,胸部隔膜、肋间外肌、肋骨、胃部和心肌都得到了充分运动。另外,深呼吸有利于为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提供足够的氧气,有助于毒素的排出。
                    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但是却无法自由控制自己的内脏活动。我们无法知道自己的内脏正处于什么状态,也无法用意志对它们进行调整。因此在紧张地心跳加速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强硬地命令心脏跳慢一点。
                    实际上,这是随着进化过程产生的一种人体自我保护功能,毕竟内脏的活动决定了生命的存在,而大脑的判断并不总是正确,对于孩子和病人来说更是这样。因此,我们不能放心地把内脏活动交给中枢神经系统管理。必须有另一套单独的、灵敏的,且像电脑程序一样准确的神经系统。
                    这就是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即植物神经系统)。它能够调节人体内脏活动与其他生命活动, 如呼吸、血液循环等,但是它基本上不受人的意识控制。自主神经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个部分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状态,一个放,一个收;一个推,一个拉。不过,对于自主神经系统,我们现在只知道它的工作流程,还并不清楚其工作原理。
                    当人处于压力中,或者其它引起紧张的环境中时,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有分解代谢功能,会促进机体的能量消耗,同时释放压力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使呼吸与心率加快,为身体做好“战与逃”准备,进入高度的警觉或准备状态。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久,就会引起疲劳和内脏系统问题。
                    而这时要缓解紧张,我们就需要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来减少身体的能量消耗。因为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合成代谢功能,可以帮助细胞重新获得能量,降低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恢复体内平衡,让身体放松下来。
                    实际上,每当深呼吸时,副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虽然科学家还不是特别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深呼吸不仅可以通过胸腔扩张和血液循环的方式缓解紧张,同时还通过神经系统达到缓解紧张,身心放松的目的。
                    不过,深呼吸并不是完全有益无害的,深呼吸需要缓慢进行。临床研究显示,如果深呼吸进行地过快的话,会过度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通气过度症”。“通气过度”的症状看起来像是缺氧的症状,比方说气喘吁吁、颤抖、窒息。不过“通气过度”并不是缺氧引起的,恰恰相反,它是由缺二氧化碳引起的。因为当深呼吸进行地过快时,体内的二氧化碳被大量排出,破坏了体内的平衡状态。放慢呼吸速度后,这种症状就会慢慢缓解并消失。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紧张都可以用深呼吸的方法来缓解。比方说,美国《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就表明,当人们遭遇恐慌并产生窒息感的时候,最好浅呼吸。此时深呼吸会出现眩晕、气短和窒息感等症状。其产生原理跟过快的深呼吸是一样的。因为人在恐慌的时候,呼吸过于急促,会在短时间内排出超量的二氧化碳,而且此时很难降低呼吸速度,如果再进行深呼吸的话,就会因排出过量的二氧化碳而产生“换气过度症”。@ccJJ大飞熊


                    IP属地:上海108楼2013-10-13 13:4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109楼2013-10-13 15:10
                      回复
                        更新了!


                        IP属地:上海110楼2013-10-14 17:32
                        回复
                          如何测量疼痛?
                          什么是疼痛?1979年,国际疼痛学会把疼痛的概念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性的。
                          因此,世卫组织(WHO)将疼痛列为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外的第五大体征。相较于前四项体征,疼痛非常特别:现今依然没有客观的生物学仪器检测疼痛,描述疼痛的程度。
                          疼痛测量的窘境,并不是科学不够发达造成的。事实上,疼痛是一种主观化的体验,因此很难有客观的工具衡量疼痛水平。比如,西方世界人均消耗镇痛药数量很高,而东方人对镇痛药的使用则不足他们的1/6。除了经济及医疗因素,东方人的忍耐精神与此大有干系。
                          远古人类对疼痛知之甚少,故也没有关于疼痛测量的可靠史料记载。随着19世纪科学家对疼痛机理的认识加深,人们逐渐认识到疼痛是复杂的,想要测量疼痛,不仅要靠疼痛时身体的生理反应,还得依赖痛者的心理感受,记录其对疼痛的语言描述。
                          一般说来,疼痛会让人们表现出一些行为和举止的改变,因此记录这些变化能反映一定程度的疼痛。在疼痛时,人的表情可能极其惊恐或不断地呻吟,为了减轻疼痛,人可能产生自发的保护性反应,如踮脚走路、抚摸疼痛部位,或者将疼痛部位固定保持一种姿势。
                          但诸如上述的记录并不够客观,人们希望能够量化疼痛。加拿大神经生理学家麦尔扎克(Ronald Melzack)便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971年他和另外一名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种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评价方法,被称为麦-吉痛觉调查表(MPQ)。 MPQ能记录疼痛的性质、特点、强度和伴随状态,还能记录疼痛治疗后病人所经历的各种复合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调查表内项目繁多,光描绘疼痛的形容词就有 78个。MPQ在众多疼痛实验研究中大放光彩。其方法实用可靠且有效。但这种方法也有诸多不便。由于调查项目繁多,表中词类比较抽象,有时病人难以理解准确意涵。何况为了弄清楚疼痛的方方面面,没有病人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上面。
                          简便易行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应运而生。参与测试者无须填写繁杂的调查表,只需看着一把“痛尺”,然后说出0-10之间的一个数字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的主要道具“痛尺”是一把长约10厘米的游动标尺。尺的一面标有10个刻度,从0至10。0分表示没有疼痛,10分则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在测量疼痛时,测试人员向病人说明这把尺的含义,然后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再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
                          如果分数在3分以下,那么恭喜你,疼痛并不严重,不太会影响你的睡眠;但如果你的分数在7分以上就很不幸了,你现在肯定疼痛难忍,极需要医生给你用些镇痛药物。
                          VAS法现今已成为疼痛测量的最常用方法。它让疼痛者说出自己所认为的疼痛程度,并非完全的客观指标评价。目前,VAS法主要被用于外科手术后评价患者手术切口的疼痛程度。如果你曾做过手术,相信对此并不陌生。


                          IP属地:上海111楼2013-10-14 17:34
                          回复
                            为什么吃冰淇淋会导致头痛?
                            有些人吃冰淇淋会头痛,冰淇淋头痛也称为“脑结冰”。这个名字比冰淇淋头痛更受媒体喜欢,原因嘛不言而喻。虽然,这种奇特的头痛早已被观察到,但直到1991年,脑结冰/冰淇淋头痛,才被现代医学正式归类到冷刺激头痛的大类中。
                            对于这种症状产生的原因,普遍的解释是认为口腔上腭(包括软腭和硬腭)的毛细血管遇冷收缩,然后回暖时重新舒张,反复循环,最终这个过程刺激了附近的疼觉感受器,痛觉信号随后通过三叉神经传递,被人感知为某种头痛。但这个解释并无相关实验证据。
                            虽然,冰淇淋头痛并不严重,大多仅需10~60秒就会自动缓解,因此很少有人因此求医,但少数人会经历更长时间的头痛,深受折磨。鉴于它发生得实在是过于常见,因此,也有人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统计学调查。相应的调查数据显示,有些人从不发生这类头痛,无论他们吃多少冰淇淋等冷冻食品。但总的来说,大约有1/3的人,至少体验过一次因摄入冰淇淋为代表的冷冻食品,而诱发的头痛。除此之外,统计学调查还显示:一,偏头痛患者,更易在食用过冷食品时,发作头痛。二,头痛通常发生在过快摄入冷冻食品时。三、冰淇淋摄入越频繁,越容易发作。
                            很少有人因这类头痛就彻底放弃冷饮、冰淇淋。所以,最佳的预防策略是,首先慢一点,不要狼吞虎咽。这条意见虽然被广泛推广,但说实在的,所谓慢一点,那真是因人而异。更靠谱的意见是,先用舌头将这些冰冷的东西暖和一下,在它们接触到你的上腭之前,所以份量一定要少,否则你不太可能避免。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这类头痛持续时间并不长,只不过在头痛时,真是度日如年。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当你发生冰淇淋头痛时,快速拿出手机,开始计时,人们一旦知道头痛大致在什么时侯会结束,就会感觉好过得多。
                            2012年,研究偏头痛的医学家注意到,广泛发生的冰淇淋头痛与偏头痛间似有关联,因此召集了13位健康志愿者,想通过可控的冰淇淋头痛症状,探索偏头痛发生的原因。虽然,偏头痛困扰人类数千年,其中不乏诸多名人,比如曹操。但长时间来,医学对偏头痛的成因一直陷入猜测之中,因为它的发生毫无预兆,研究人员没法在实验室中等待患者发作,其次,广泛的止痛剂的使用,也可能干扰实验结果。这个研究是否真的解开了偏头痛的成因,笔者不太清楚,但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次对冰淇淋头痛的发生进行的实验研究。
                            和此前的理论猜测不一致的是,研究者发现,当志愿者举手报告自己发作了冰淇淋头痛时,他们大脑前动脉中的血流量上升,这是由动脉血管舒张引起的。而当志愿者再次举手报告头痛消失时,前动脉中的血流量下降,这只能由动脉血管的收缩引起。按这个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冰淇淋头痛的发生似乎和上腭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由于大脑供血过多,没有及时清除,引发的颅内压升高所导致。
                            至于为什么冷冻食品会引发前动脉的舒张,研究人员的解释是,这或许是因为温度传感器的原因,当上腭的温度感受器受到过低温度刺激时,身体被迷惑了,它决定向大脑运送更多温暖的血液,防止大脑因低温而停止工作。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更善于控制大脑的供血平衡,能及时的处理多流入的血液。而对冰淇淋头痛者而言,他们或许不能及时处理多流入的血液,此时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同时该信号最终让前动脉收缩,然后头痛消失。当然,这个解释目前尚未成为主流,实验本身也仅仅局限于用超声波观察血液流动的改变,其中关于颅内压的变化,也仅仅是一个可能的解释,并无实验证据支持。


                            IP属地:上海112楼2013-10-14 17:36
                            收起回复
                              顶起来


                              IP属地:上海113楼2013-10-14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