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时候粗人说话也能一针见血?
—— 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粗人依据大体形状,说出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而听者心思细密,自觉进行细化,越听越感觉说得正是自己。另一种情况稍微复杂一点。
—— 说说看。
—— 有些古典小说里常有这种情节:一场宫廷阴谋正在秘密进行中,忽然京城街市上开始流传一首童谣,看似粗浅,但句句直击真相。抓一个小孩来问,说是一个陌生的黄衣男子教的,教完就不知去向了。。。。
—— 明白了。有些口口相传的智慧见解,是有一定学识的人传下来的,普通群众未必能理解它的全部意思,只是越吧咂越有味儿,就传开了。但是只有碰见有缘人,才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与它最初的作者产生共鸣。
—— 对。高水平的东西会源源不断以教化的方式渗透下来,通过各种通俗的文艺形式灌输给群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精简,越传越模糊。但只要大方向不歪,有悟性的后人就有礼失求之于野的机会。
—— 这么说,能把博大精深的东西通俗化并传播开,也是积德的事。
——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