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杨大勇不受老杨待见才是他被贬为庶人的根本原因,骄奢淫逸是表面问题,老杨下定决心想要废除杨大勇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这个儿子危及到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地位了(皇家果然亲情寡淡啊,为了争权夺利,一个个的什么弑父杀兄砍儿子,真是屡见不鲜,哎……那老杨这一家应该是也够意思了,至少最多就是个关禁闭,父囚子、兄囚弟而已~)。杨二广后来让人陷害杨大勇说他要造反,也是利用了老杨先前就一直存在的疑心。
老杨对大勇的不放心,从先前的一件事上就能看出。那是一年冬至,太子杨勇在东宫大张旗鼓、盛大而隆重地接受了百官朝贺,老杨对此很不满意,觉得杨大勇在明目张胆地拉拢自己的势力。后来杨坚甚至对东宫的守卫也看不顺眼,对这群人大大地起了疑心,于是就下令把东宫的卫兵都撤了。在这点上,杨广就聪明很多了,他的处事应对方法绝对该列入后世“皇太子学习班”的重要课程。在二广当上太子后,他不止对老爹毕恭毕敬,还立刻就下令百官不得对自己称臣,只能对他爹称臣。
其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高祖知之,问朝臣曰:“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对曰:“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高祖曰:“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征召,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于是下诏曰:“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时高祖令选宗卫侍官,以入上台宿卫。高颎奏称,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高祖作色曰:“我有时行动,宿卫须得雄毅。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此极敝法,甚非我意。如我商量,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好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盖疑高颎男尚勇女,形于此言,以防之也。
(杨勇列传)
--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老杨对大勇的不放心,从先前的一件事上就能看出。那是一年冬至,太子杨勇在东宫大张旗鼓、盛大而隆重地接受了百官朝贺,老杨对此很不满意,觉得杨大勇在明目张胆地拉拢自己的势力。后来杨坚甚至对东宫的守卫也看不顺眼,对这群人大大地起了疑心,于是就下令把东宫的卫兵都撤了。在这点上,杨广就聪明很多了,他的处事应对方法绝对该列入后世“皇太子学习班”的重要课程。在二广当上太子后,他不止对老爹毕恭毕敬,还立刻就下令百官不得对自己称臣,只能对他爹称臣。
其后经冬至,百官朝勇,勇张乐受贺。高祖知之,问朝臣曰:“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对曰:“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高祖曰:“改节称贺,正可三数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征召,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殊乖礼制。”于是下诏曰:“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事非典则,宜悉停断。”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时高祖令选宗卫侍官,以入上台宿卫。高颎奏称,若尽取强者,恐东宫宿卫太劣。高祖作色曰:“我有时行动,宿卫须得雄毅。太子毓德东宫,左右何须强武?此极敝法,甚非我意。如我商量,恒于交番之日,分向东宫上下,团伍不别,岂非好事?我熟见前代,公不须仍踵旧风。”盖疑高颎男尚勇女,形于此言,以防之也。
(杨勇列传)
--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