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玄【1895年1月20 日(农历)--1968年7月23日】: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在法国留学期间曾获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作研究生。因在细胞学和腔肠动物研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获得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周太玄经吴玉章同志介绍加入了法华教育会学习法文。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中国人民热切关注着和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为此周太玄在这年的正月初一搭乘一艘邮轮奔赴法国。
为了将巴黎和会的可靠消息发回祖国,周太玄征得了吴玉章的同意,在华法教育会倡导者之一李石曾支持下,迅即办起了“巴黎通讯社”。最初是由周太玄和李璜合办,后来又邀请了李吉人等来法合办。<?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在国内新思潮的影响下,1919年底周太玄又开始创办《旅欧周刊》,并受华工工会的委托,筹办《华工周刊》。《华工周刊》于第二年出版并改名为《华工旬刊》。《旅欧周刊》设有国内时事、旅欧新闻、世界新闻、华工状况、思潮、随感等栏目,每逢周末出版,周太玄担任主编。从发刊词到以后各期的论说、随感等,很少有哪一号上没有周太玄的文章。《华工旬刊》由周太玄、李立三、赵世炎一起创办,是主要反映华工问题的刊物。周太玄在北京时原拟作为华工赴法,后又拟充任华工翻译,故到法国后随时都比较注意华工的情况。同时"巴黎通讯社"和《旅欧周刊》均设有华工栏目,采访工作也需要常到华工中去,因此,他能经常为华工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始终与华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留学生不少人愿在他所创办的刊物上投稿,他联系的人很广泛,徐特立、蔡和森、蔡畅、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等都是他在法文学校时的同学。
周太玄一生在担任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领导职务的同时,还勤于著述,孜孜不倦,并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他为我们留下的生物学著作很多,重要的有《Chrysaora生活史之研究》(由法国大学出版处印刷发行)、《动物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30年初版)等共7部。译着共有11部,重要的有、《古动物学》(192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达尔文以后生物学上诸大问题》(1927年北京朴社出版)、《人的研究》(1924年中华书局出版)、《人的科学》(1945年中华书局出版)、《物种》(194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此外,他还撰写了大量的科学论文、科普书籍及教育、文学等方面的评论和大量的政论文章。由于晚年多病常住医院,在此期间常写诗填词,从1964-1968年的5本日记中共有诗1300余首,词420余首.周太玄于1968年7月23日在北京病逝,1978年12月22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他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 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曾写过7部科学著作,翻译过11部著作,此外还留下许多生物学论文和有关教育、妇女、哲学等方面的论述,以及诗论、诗作,被誉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通才。最近被评选为四川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