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吧 关注:11,576贴子:67,292

回复:【原创】明孝宗童年之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速更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3-09-10 18:03
收起回复
    这件事情发生在成化十四年,那有人会说了,你讲那么详细干嘛,我将这么详细是因为张敏并不只是一个好人,他应该是一个有心计的坏人,不过他还有自己的一点良心(我下一章会讲)。
    所以,张敏并非成化十一年吞金自杀,人家享受着荣华富贵还来不及了,还要吞金自杀?更何况他贿赂过段英,万贵妃一来为了迎合明宪宗,她可能间接害死纪氏,但是他不会冒着失宠的危险而再把张敏害死;二来,张敏有后台,明宪宗,张敏很早就跟着明宪宗;而且万贵妃身边段英也是他的人,他的两个哥哥都在大明朝富庶之地。所以凭此,万贵妃不会害死张敏,张敏也不会自杀。


    IP属地:江西41楼2013-09-14 18:07
    回复
      好了,对于张敏的身份揭秘和他其人我就分析到此,现在我来讲一讲我们一直忽视已久的主角——太子朱佑樘。
      要来解析一下,朱佑樘为何他登基以后会对成化老臣进行大清洗,我们就先从太子出阁的讲官来看一下。
      成化十四年,当了两年的太子,朱佑樘终于正式出阁了。虽然出阁的时间有些晚,但总比后来的明光宗朱常洛好吧。明宪宗定的讲学地点是文华殿,他又找了一大批讲官:万安、彭华、刘吉、刘珝、刘健、程敏政、谢迁、李东阳、吴宽……其实主要的就是万安刘吉这批讲官,另外的刘健、程敏政官小,不过没关系,有学问就行。明宪宗这一辈子对太子朱佑樘最好的礼物就是找了这么一大批有学之士,这是表面上看的。而从深层来说,也让太子知道了哪些是该委以重用的好官,哪些是该立即清扫出地的无用之人,哪些又是要保留一段时间的小人。这些,无不为日后的弘治中兴做好了准备。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些讲官:
      1. 万安: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2. 彭华:举景泰五年会试第一。
      3.刘吉: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经筵官。
      4. 刘珝: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5.刘健:健少端重,与同邑阎禹锡、白良辅游,得河东薛瑄之传。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6.程敏政:十岁侍父官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悦之,诏读书翰林院,给廪馔。学士李贤、彭时咸爱重之,贤以女妻焉。成化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
      7.谢迁: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
      8.李东阳: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9.吴宽:。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
      ……


      IP属地:江西42楼2013-09-14 18:09
      回复
        就是这么一群高学历的人,来交一个九岁的小孩,可是往往名师不能出高徒,也要有合理的教学,个人的意志才行,在这点上,明宪宗做得很好。
        明宪宗下令,在上课的时候,皇太子是不能坐着的,避免走神。但站着也有可能走神,怎么办呢?明宪宗规定,这一堂课上完,太子必须把上课内容重复一遍教授的内容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而这些儒家经典逐渐灌入太子的脑中,使之为后的中兴盛世打好了基础。而且,除了大风雨雪天气以及酷热与严寒,每天都必须举行讲读。
        可是,光讲这些也没用,以后当上皇帝,要御批,自己字迹的美丑就至关重要的,所以,明宪宗安排了相关的作业:春夏秋三季每天写一百字,冬日每天写五十字。


        IP属地:江西43楼2013-09-14 18:12
        回复
          @大明纯臣朱纯臣


          IP属地:江西44楼2013-09-14 18:13
          回复
            原来在这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3-09-14 18:29
            收起回复
              楼主继续更撒


              IP属地:湖北46楼2013-09-14 19:52
              回复
                楼主看了好多书哦


                47楼2013-09-15 09:57
                回复
                  楼主断更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3-10-12 17:41
                  收起回复
                    在文华殿后殿,太子收到了整整九年的正规教育,他在内宫也受了九年的教育。这九年的教育,就是一个被忽视的绝世好太监——覃吉。
                    覃吉,不知何时入宫,在太子身边之时已经很老了。当时的太子才九岁,覃吉每天都拿着朱熹写的《四书章句》来教育太子。其中,覃吉教育太子以两件事最有名。
                    故事一:有一次,明宪宗要赐庄田给太子(这个庄田就是皇庄),太子看到那么多庄田,一开始很高兴,要接受,可是覃吉却说:“天下皆太子有也”。太子便不接受了。好个“天下皆太子有也“有这么几条原因:
                    第一条:教育了太子不可过贪财物;
                    第二条:间接提醒太子,这些皇庄,是从老百姓手里拿的,为以后朱佑樘的土地改革做好了基础;
                    第三条:这可能是明宪宗在试探太子,覃吉的这句话使明宪宗给太子加分。I


                    IP属地:江西49楼2013-10-12 18:54
                    回复
                      故事二:有一天,太子趁覃吉不在,偷偷的在读佛经,覃吉突然来了,太子大惊失色,说道:“老伴来矣。”马上换上《孝经》诵读(看着看着怎么像李世民与魏征)。覃吉跪下来说:“太子在诵读佛经吗?”太子说:“没有,我在读《孝经》。”覃吉说道:“太好了,佛经都是些虚妄的东西,不可信。”
                      覃吉趁此机会旁敲侧击,既教育了太子,又树立了太子的读书之道,培养其正确的治国观念。
                      这就是覃吉,《明史》评价他:“弘治之世,政治醇美,君德清明,端本正始,吉有力焉。”I


                      IP属地:江西50楼2013-10-12 18:55
                      收起回复
                        第二章完。


                        IP属地:江西53楼2013-10-12 18:58
                        回复
                          等更


                          54楼2013-10-12 22:48
                          回复
                            楼主什么时候更啊


                            55楼2013-10-22 23:05
                            回复


                              56楼2013-10-23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