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吧 关注:6,544贴子:39,755

回复:孟子全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释】  ①岩墙:就要倾塌的墙。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3楼2014-06-03 11:40
回复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4楼2014-06-04 06:08
    回复
        (六)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7楼2014-06-04 06:15
      回复
        (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不认为不如别人是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8楼2014-06-04 06:16
        回复
            (八)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说:“古代的贤君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古代的贤士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乐于行道而忘记了别人的权势,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尽礼,就不能常常见到贤士。相见尚且不可多得,更何况要把他们当臣属呢?”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9楼2014-06-04 06:20
          回复
              (九)孟子谓宋勾践曰①:“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0楼2014-06-05 18:27
            回复
              【注释】  ①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1楼2014-06-05 18:28
              回复
                  (十)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说:“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的,是平凡的人。至于杰出人物,即使没有文王出现,也能奋发有为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2楼2014-06-05 18:30
                回复
                    (十一)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①,如其自视■然②,则过人远矣。”  孟子说:“把韩魏两大家的财富增加给他,如果他还自认为没有什么,那他就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3楼2014-06-05 18:31
                  回复
                    【注释】  ①韩魏之家:指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中的韩魏两家。这两家当时拥有很大的权势和很多的财产。②■(kǎn):“坎”的假借字,视盈若虚的意思。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4楼2014-06-05 18:33
                    回复
                      (十二)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说:“依据(让百姓)安逸的原则去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累也不怨恨;依据(让百姓)生存的原则去杀人,被杀的人虽死不怨杀他的人。”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5楼2014-06-05 18:35
                      回复
                          (十三)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说:“霸主的百姓愉快欢乐,圣王的百姓心旷神怡。(圣王的百姓)被杀而不怨恨谁,得了好处而不报答谁,一天天趋向于善,却不知道谁使他们这样。圣人经过哪里,哪里就受感化;住在哪里,哪里就有神奇的变化,造化之功上与天齐下与地同,难道说只是小小的补益吗?”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6楼2014-06-05 18:39
                        回复
                          (十四)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7楼2014-06-06 13:27
                          回复
                              (十五)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8楼2014-06-06 13:30
                            回复
                              (十六)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9楼2014-06-06 13: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