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诞生不就人们就开始想着减少阻力了,而真正认识到下压力的作用则是比较后面的事了,那么汽车的下压力从何而来呢,简单的说从两个地方来,一个是通过气体以不同的速度流经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另一个就是迎面阻力产生的向下的分力。
第一个我要说的部件就是尾翼,它是最早被用来专门制造下压力的空力部件,既然说汽车车体像一个正放的机翼,那我把机翼翻转180°安装在车子上不就可以产生下压力了。没错原理就是这样。好的,我们来看看尾翼在运动车历史上的发展轨迹。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尾翼安哪里?现在的F1赛车既有前翼也有尾翼,很多车只有尾翼,哪里需要下压力你就能把它安在哪里,为什么要安在两端呢,最开始是因为只有后面有地方,然后是后轮往往需要更多的下压力。
高与低:尾翼是装得高点好还低点好?我们先来看两幅图


这两部车都是C组时代的开山鼻祖保时捷956,大家看看两张图里的956有什么不同?很明显上图的尾翼安放位置比较低,而下图的尾翼安放位置比较高。有什么区别呢?不考虑附加作用(后文会专门提到)尾翼的作用通过气流来实现,自然气流的大小与速度和其能产生的下压力息息相关,尾翼位置较低时即靠近车体上表面时,由于车体突出部分如座舱的阻拦在其背后会形成低气压区也就意味着流经尾翼的气流会少其能产生的下压力就小,同时产生的风阻也会小,所以上图那辆车把尾翼调低是为了跑类似萨特赛道这样的高速赛道而设置的;反之,尾翼远离车体上表面,吹过尾翼的气流更多,其产生的下压力就大,产生的风阻也就更多,所以下图的设置是为了跑类似铃鹿那样比较考验弯道速度的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