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吧 关注:14,073贴子:112,775

回复:杜诗研究书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24年杜甫研究综述
李雁琳

原创 李雁琳 杜甫研究学刊
2025年01月22日 16:25 四川
*

编者按:原文刊载《杜甫研究学刊》2025年第1期。
*
2024年的杜甫研究成果400余种在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方面均有体现。
杜诗文献、杜集注本这类基础性文本的整理工作产出了部分阶段性的成果,杜甫与杜诗两大研究内容均有对经典问题的回顾与反思,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研究话题与趋势。
学界对于杜甫相关问题的切入视角更显多维度、多层次,方法上则不限于诗史互证、史地结合、以杜证杜等传统,而结合当下数字人文、知识图谱等其他新兴技术手段,在现代与传统路径相结合之中推进研究。如今学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不断拓新,对杜甫、杜诗、杜注等问题的阐释,呈现出不同学科与方法交互的态势,研究成果关涉内容丰富, 兼及地理学、语言学、图像学、史学、美学等不同方向。以下将从杜诗文献整理与注家研究、杜甫生平及思想研究、杜诗文本及艺术研究三个层次进行叙述,并及杜诗接受与 影响、域外研究等内容。
*

杜诗文献整理与注家研究
2024年学界对杜集文献做出了进一步的整理研究,本年度杜集注本的整理著作主要有四部
一是孙微点校的全新本《钱注杜诗》,
二是韩成武、周金标、孙微等校《杜工部诗集辑注》,
三是彭燕、胡永杰点校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
四是邱瑰华整理《知本堂读杜诗》。
在探索文献整理体例、对文献进行综合集成以及深入考辨等方面均有所裨益。
《钱注杜诗》新点校本是以清康熙六年(1667)季振宜静思堂初刻本为底本,又参校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藏稿本等版本,除却汇校诸本外,亦参考相关文献改正底本文字讹误,对底本中避讳缺字进行校补。总体而言,孙微新校《钱注杜诗》汇校众本,对钱谦益的笺注进行了梳理和考订,为杜诗学研究乃至钱谦益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献基础,是当下对杜注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杜诗的专业研究者与一般爱好者而言,都可供查阅。
今年的新本《杜工部诗集辑注》仍由韩成武、周金标、孙微、张岚、韩梦泽五位学者点校,中华书局出版,共分上中下三册。新本有别于2009年版,不同于此前横排简体,采用了传统的竖排繁体模式。
彭燕、胡永杰点校完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以下简称《黄氏补注》)。此点校本共四册,是刘跃进主编的“杜诗宋元注本”系列丛书之三。此书的整理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山东博物馆藏明代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元詹光祖月崖书堂重刊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根据他本,对原文讹脱衍倒之处进行校勘。点校者在整理中发现四库本文字与他本的差异,推断此现象应出于馆臣的校勘、臆改,对《黄氏补注》成书刊刻时间进行了考辨。宋注可谓诸家注杜之源头,又影响后世之阐释,该书为南宋杜诗学的重要书系之一
不同于前三本杜集注本,黄山书社今年所出的《知本堂读杜诗》上下两册并非十分著名的杜诗评注本,学界已有的专门研究不多。《知本堂读杜诗》二十四卷是清初杜诗学中的较佳者,今年《知本堂读杜诗》整理本的出版则更有利于学界对其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阅读,亦可进一步地挖掘出其注本的杜诗学、文献学价值。
今年,其他有关杜诗文献整理与注家研究的学术文章亦有数篇涌现,虽不及后世学杜现象以及杜诗本身两种研究的热度之高,其数量在年度杜甫研究文章中仍是不可忽视的。此类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杜甫诗文集、文献的整理、解析与评价,其研究涉及的包括为人所熟知的《九家集注杜诗》《杜诗通》《钱注杜诗》《杜诗详注》《杜诗镜铨》等,关涉宋、明、清几代杜诗评注文献。学者关于上述著名杜诗集注的研究已然细致到了集注版本的修订细节、对杜诗研究注本起源的反思、杜集注者与选杜论杜者的学养和批点风格的探究等诸多方面。其中又以对历代具体注家的注释理念、风格的解读篇目为多,展示出注杜研究旁及几朝文坛的多元状态。
与此同时,同样有学者不断探析其他相对关注较少的杜诗集注文献。此类研究者在点校过程中的体悟,或在文本阅读整理中发现的成果,不仅是对杜诗文献整理与注家研究的丰富,同样是对后来研究方法的细节性提示。例如《清代杜诗学文献补辑六种》一文就是对此前几种杜集书录中未收内容的补充。此篇文章说明对于杜诗学文献的收录与整理仍然有可以挖掘的空间,在书名明显称作读杜、论杜、集杜外仍有多数内容涉杜而未被收录的书目。回顾当代杜诗学文献整理成果,可以发现其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历代学人致力于此,对于后来学者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见,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检览书册,仍是在信息检索手段外应当被使用的方法。
【未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0楼2025-01-27 18:34
回复

    杜甫生平及思想研究
    2024年关于杜甫生平交游研究,仍然是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文史两界杜甫研究热度居高不下,承接此前大量研究,迄今杜甫生平研究已经渐趋成熟完整,今年在专著中又有数本杜甫传记出版或再版。基于以上原因,兼之杜甫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杜甫自身作品的“诗史”特征,杜甫个人的生平常被放置在整个唐代背景中进行考察。此外今年还有一些专著在讨论唐史、唐代文学、蜀道、图像文本等不同主题时不断涉及时代下杜甫个体命运的叙述,这些现象无一不彰显杜甫是唐代研究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表明不同专业领域亦对杜甫有所关注。
    王炳文所著《杜甫的历史图景:盛世》一书,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考证杜甫的前半生,在八世纪家族、社会、政治斗争与地缘格局的大背景下,编织出杜甫当时目睹、身处的盛世历史之经纬。此书更多地考察了安史之乱前杜甫人生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前已有作品对杜甫前半生相对忽视造成的空缺,尝试打通盛唐史与盛唐文学研究之间的藩篱,试图解读与还原更为真实生动的杜甫个人形象。同时又以杜甫个体遭际反映时代变化,勾勒出开元、天宝这一暗流涌动的时代。除却内容本身对杜甫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外,其独特的微观史视角、书写方法等新尝试既为学界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研究路径,又留给后来的学者诸多值得讨论的隐匿细节,尤其是对王朝制度下的文学境况之理解。
    韩成武的《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则围绕着“诗圣”这一经典话题展开对杜甫生平的书写,故此以杜甫的忧患精神作为全书核心。本书是在“诗圣”特定视角下对杜甫人生的整体性观照,刻画其波澜生平细节与复杂思想变迁。于学界而言,本书表现出“诗圣”的话题既有其可供探讨的既往研究,又有值得细化的内涵,而“诗圣”一直是杜甫研究生态圈的重要学术核心话题之一。
    弗洛伦斯·艾思柯的《杜甫传》是英语世界第一部关于杜甫的传记作品。本书以杜甫居住地变迁为观察节点,将杜甫生平划分为童戏、弱冠、壮游、中年四个阶段,绘成杜甫的人生经历,并揣摩其思想变化。今年此书的中文译本出版可以说是杜甫域外研究的回响,可以发现国内杜甫研究对世界其他语言国家的研究不仅有当下的同步关怀,也有历史的追溯。
    朱东润所著《杜甫传》即《杜甫叙论》,原书由于成文时间造就了文本本身特殊的时代烙印,今年新版的推出,使现今读者重览此书时感受到研究者在时代苦难支配下一同震颤的灵魂,也从侧面显示出杜诗之所以可引起时间长河中诸多读者之共鸣的原因。
    此外,冯至《杜甫传》这一经典文本今年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新版本侯海荣的《杜甫这辈子》系列三册则继2023年推出第一册之后,今年将剩余两册出版。以上两套书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杜甫生平的解读成果,为一般读者解说了杜甫的人生经历、情怀品格,也吸引了更多大众阅读与了解杜甫。
    另一方面,在单篇期刊文章或学位论文中,学者则延续当下学术界对地域、人物等多种角度愈发深细的研究取向,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题目显现出更加具体集中的特征。众多学者力图在有限的文本中挖掘、讨论与杜甫交游、行迹相关的更多议题。
    今年与杜甫交游相关的文章常因研究涉及的交游对象不同,而刻画出杜甫性格的不同面相,在书写杜甫形象的同时,继续完成了杜甫生平研究的重要工作即细化杜甫年谱,而交游研究又与其他学科呈现出别具特色的交互性态势。如讨论杜甫与李白、房琯的交往,则通过诗文、奏疏等多类文本表现其任侠尚义品格。考察杜甫与薛据的交游则主要讨论杜甫晚年的遭遇与诗歌创作,表现其艰难困顿、壮志难酬的生存境况,以及由此发生的苦闷书写。解读杜甫与李琎之交谊则展现出血脉地位影响下二人交往的复杂性,侧面刻画出杜甫对自身血统的认可。杜甫交游相关研究还关涉了名胜书写、历史记忆塑造的问题,例如以杜甫与严武为例对巴中南龛名人题刻的文化记忆生成过程进行梳理。
    杜诗系年、杜甫行迹等问题依旧是杜甫生平研究的重点,今年亦有数篇相关文章。如李煜东将杜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醉时歌》《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三首进行准确系年后,丰富了杜甫与郑虔的交游初期细节。孙微一文则通过对《奉寄别马巴州》一诗的作年辨析,指出杜甫实际受职了京兆功曹,此为其官职序列中的重要节点之一。王新芳与孙微对于杜甫困居长安初始时间的重新考证,则挑战了学界旧说,同时引发了对杜甫仕进经历及其性格的再思考。
    在杜甫思想研究方面,2024年学界研究者在对杜甫的思想世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时,仍然承接前人研究余绪,总体话题基本围绕儒家思想、政治理想等传统核心展开,但也有新的思考出现。郑静静借由对杜甫题画马诗写作时间与地点的考察,梳理其中反映的杜甫思想内涵。今年学界对杜甫的形象研究依旧采取与生平不同时期相结合的方法,吴怀东、潘雪婷则从杜甫各阶段的具体参政实践出发,细致考量了杜甫的政治理想与其遭际,以及由此生成的杜诗文学面貌。
    由此可见,在前人有关杜甫生平与思想研究硕果众多的局面下,学界今年仍然延续着不断反思、挖掘细节的研究态势,同时兼及众多历史问题,在制度、经济等各个角度都仍存在讨论的余地。如何将杜甫的个人际遇与唐代的盛衰更好地结合,如何在唐代思想文学生态下更好地理解杜甫之思想嬗变,如何在唐代门阀体系、家庭经济的具体背景下解读杜甫的生活与交游等,此类关联性的话题仍然有待后来学者的落笔。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1楼2025-01-27 18:51
    回复

      杜诗文本及艺术研究
      杜诗研究乃是杜甫研究之重镇。前人在厘清杜诗文本流变、辨析杜诗笔法体式、解读杜诗细节内容、阐释杜诗思想意涵等方面已经有了丰富的积累,但学界仍以杜诗文本为立足点进行考察,回顾2024年杜诗研究同样如此,可以说在杜诗文本、技巧、内涵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为本年度所有杜甫研究之最。
      首先,李乃珍出版了研究杜甫诗歌体裁与声律的专著《杜甫语言律与诗律、诗体》。该书以介绍句子声韵结构、联式结构模式、格律诗的诗体结构模式作为杜甫诗歌研究的基础,此后专论杜甫的七律、拗体七律、拗体七绝之创新,最后讨论杜诗的艺术成就与价值。这是在诗歌史视域中的杜诗声律、诗体分析,囊括了历时性坐标中律诗与绝句的传统与变化,又将杜诗的前后变化、与他者的对比都融于笔端。对于需要了解杜诗格律等知识以及杜诗韵律艺术成就的研究者而言,此书可作为参考材料进行阅读、利用。
      张忠纲、孙微的《杜甫集》则以《杜诗详注》为底本,以编年为序,加以拼音、疑难字解析,附有品评,可帮助普通读者在基础研究之上更好地领会杜甫诗作。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的《杜甫诗歌鉴赏辞典》,共收录杜甫代表作品126篇,另附鉴赏文章,也是向一般杜诗爱好者普及杜诗艺术的出版物。
      另外当代杜诗研究的重要著作《被开拓的诗世界》今年由凤凰出版社再版,同样再版的还有《叶嘉莹说杜甫诗》,此类经典研究著作的反复再版暗示着一般知识群体对杜诗研究的关注与热心。十一月叶嘉莹逝世,但其人、其心、其杜诗研究之成就,仍留余韵于学界。
      历代以来注解杜诗者众多,且经历宋、清两代注杜高峰的因袭、争论,对杜诗用字、用典、真伪、系年、编次等细节的辨疑诸家往往相互引据又各执己见,异文异解的历时累积常令当代学者在进入杜诗研究后,难有定本作为凭依,时有如坠云雾之感。但仍有诸多前辈先进,收集书画卷轴、地志家谱、金石造像等多种材料,采用不同内容彼此结合考察,文史互证、以杜证杜等方法,还原了部分杜诗的真实面貌。即使前人研究已然蔚为大观,在有关杜诗文本本身的创作、改写、传抄等主题,学界在2024年依旧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拓进。
      杜诗学的疑难问题之一即是上文所提及的异文,阮丽萍在《杜诗“北渚凌青荷”异文辨正》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出发,考据还原盛唐时期古大明湖、历下亭、济水以及历下古城附近的水文环境及人文景观,以此考证北渚、济水、清河三水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界对于此句的共识性见解。杜甫因其诗歌的现实性特征明显,研究者可以利用地理、气象、风俗等其他研究角度的互动,辅助对杜诗异文的讨论。其他辨析文章还有戴宏远对杜诗《杜位宅守岁》“阿戎”与“阿咸”的异文辨正。这一辨析讨论则主要从文本生成的角度切入,在分别梳理“阿戎”与“阿咸”的文本生成源流之后,回到时代语境中指明“阿戎”作为杜诗原文之正解,以及在杜诗阐释的历史过程中“阿戎”与“阿咸”如何被赋予了新的典故含义。类似如此的异文辨析为学界展示了2024年研究者在杜诗微观视角下的不同研究方法,无一例外都要回归时代之情境,唯有对当时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内容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与了解,才可更加切近杜诗的真相。此外,研究杜诗异文参校各本的过程中,研究者不难注意到《文苑英华》选本中杜诗与其他杜集中的杜诗相较,存在字序调换、语词改易、诗句变更等问题。沈润冰通过比勘北宋几种杜集异文,系统性地叙述了《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的特殊价值。由于《文苑英华》编修时曾采辑前代类书,且其成书早于杜集祖本二王本,在杜诗结集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有助于寻绎早期杜集文本的原貌。文章通过异文的角度切入,探讨《文苑英华》选录杜诗的底本由来,同时展现了宋前期杜诗文本流变的一角。故此,再次提醒了研究者在辨疑杜诗异文时,《文苑英华》是一不容忽视的重要选本
      除对杜诗异文的辨疑外,今年同样还有数篇对杜诗诗歌生成过程、诗歌内涵进行辨析与讨论的论文出现,既有对杜诗某词、某句、某篇或某组诗歌的具体意义的微观探究,又有以时期、类型为研究分野,探讨杜甫诗歌所反映的现实情景、情感趋向以及人文关怀等相对宏观内容的论文。对特定题材的探索与研究是今年杜诗文本研究中的重要倾向之一,乡村书写、身体书写、寒热书写、老病书写、蓬莱神话、各类名物、盐业生产等都成为2024年杜诗研究中被频频聚焦的关键词。
      学界对杜诗文本生成、诗歌内涵的讨论文章不少。以组诗为例,孙尚勇对前后《出塞》两组诗的文学与政治思考,将前后《出塞》与反思盛唐的政治、士人精神和文学相联系,以唐王朝东北、西北边境战事为背景,表现出杜甫对普通民众在时代中不幸遭际的关怀,以及对盛唐政治的批判。以杜甫草堂诗为例,吴怀东则分析此类诗歌的环境景物描写,揭示草堂诗如何反映杜甫的社会关怀、表现儒家思想观念,指出杜甫思想是唐宋儒学复兴之先声,具有特殊地位。今年的杜诗研究同样提醒之后的研究者,解读杜诗意蕴的切入点可大可小,并且仍然存在不少有待反思与重构的内涵与特征。
      最后,在2024年杜诗相关论文中仍有不少对杜诗语言精炼、诗律技巧、诗歌风格等诗歌艺术角度的研究。众所周知,杜诗尤其律诗与古体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都与杜诗的诗意息息相关对杜甫诗歌技巧与手法的分析,也是对杜甫诗歌意义解读的一个角度。
      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确为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杜诗艺术体现在上文所述的诸多方面,对于杜诗的艺术解读自唐以来就已连绵不绝。历代杜诗学者不断评点杜诗,一方面巩固了杜诗作为诗歌典范的地位,另一方面则便于后来之读者从艺术理论的角度阐释解读杜诗,明晰杜甫笔尖造化之用心。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2楼2025-01-27 19:07
      回复


        其他研究
        除前所陈述的三类主要话题外,2024年杜甫研究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相对丰富的内容讨论成果值得摘列于下
        其一,是杜诗接受与影响研究。
        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学者有关后世诗人对杜甫诗风、笔法的接受与再创造的书写;
        二是研究者对于杜甫具体诗篇、意象亦或诗歌审美取向对后世影响的厘清;
        三是学界关于后世诗话、诗选、论诗者如何认知、理解、品评杜诗的梳理探究。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的历代诗人有苏轼、陈师道、文天祥、王阳明、张含等人,或将某一流派、某一时段诗人群体作为杜诗接受群体进行讨论。
        第二部分相对琐碎,涉及《北征》、杖藜、细柳新蒲、尚骨等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第三部分学者关注的对象更多,诗话有《瓯北诗话》《唐音癸签》《葛原诗话》等,诗选有《御选唐宋诗醇》等,论诗者如姚鼐、沈德潜等。
        此外学界对于“诗史”的探讨热度有所回落,但作为杜甫研究中的经典话题仍然有所关注,
        一方面仍然有延续对杜甫诗歌中“诗史”概念如何体现的探索,主要对杜诗的“诗史”特征进行诗歌技巧与意蕴分析,不过考察客体选择了更为集中的杜甫某类或某时期的诗歌;
        另一方面,学界对杜诗“诗史”的研究已经由此前对“诗史”传统的溯源及形成进行辨析,演变至解构杜诗“诗史”观念对后世诗话乃至史书编纂的影响。
        此类研究同样属于杜诗接受的一个侧面,杜诗乃至杜诗注文的流传都在其中有所体现。以贾兵《杜诗接受的另一面向:论杜诗在官修唐史之生成与注释中的作用》一文为代表,聚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官修史书的编撰者对杜诗的具体利用情况,切入角度打破了以往仅从文学史出发的视域,文史结合的研究手段更为全面地勾勒出杜诗接受史的整体图景。文章提示了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之互证互补的传统仍有其价值,对于当下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或有启发意义。
        *
        其二,杜甫及杜诗的域外研究今年仍然涌现了不少研究论文以及研究专著,这一方面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不仅涉及日本、朝鲜半岛这样的东亚国家,还有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其他区域国家的杜甫及杜诗的解读、书写、翻译等情况。
        研究者考察梳理杜诗传入域外的具体情况、不同时代该区域文坛主要文人对杜诗的接受情况,以及该区域杜诗影响历时性的流变。专著以刘志峰《杜诗传播与高丽文学》一书为代表,该书集中讨论了高丽时期李仁老、李奎报、李齐贤等人的接受情况,是对朝鲜半岛杜甫影响以及杜诗传播的开端书写。其他非杜甫的域外中国诗研究专著中,也会因杜甫诗歌的重要性而被提及。论文成果中也有部分朝鲜半岛杜甫或杜诗研究的出现,日本同样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尤其以江户时代为主要研究时期。这些域外的杜甫研究不仅反映了杜甫诗歌文本的流动,还显现出在不同文化视角、文学观念下杜甫以及杜诗形象的变迁。
        *
        2024年还有两场与杜甫研究相关的重要会议如期召开,分别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第七届全国硕博研究生会议”“杜甫与湖湘文化高端论坛暨第八届杜甫读书会”。
        第七届全国硕博研究生会议相关涉杜甫研究的文章讨论了杜诗阐释、杜诗文本艺术、杜集批点等问题,可以发现学界新生研究力量关注的议题既有对传统的反思,也有对新方向的尝试。
        第八届杜甫读书会涉及到杜集文献、杜诗文体、杜甫生平思想、接受史、地域文化等多个方面,会议论文所涉范围广阔且在方法论与研究内容上都显现出研究者的创新意识。
        此外,还有几部杜甫及杜诗研究综合类著作的出版同样引人瞩目。魏耕原《杜诗综论》一书以杜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旁及杜甫思想以及生平研究,由诗歌思想、结构、体裁、风格、诗旨到词语考释等方面对杜诗进行探讨,既对前人学术研究有所继承,又在部分主题中提出新见,如对杜诗数字的阐释、对杜诗格律艺术的审美等。
        孙微《杜诗的阐释与接受》一书同样如此,虽题名中以杜诗为主要研究对象,但该书实际分为杜诗学研究、杜甫生平及诗歌研究和唐代文学研究三个板块,将杜诗学研究逐步扩大至唐代文学研究。对研究者而言,论文集合式的编纂模式,相较于具体的杜甫或杜诗学知识,或可以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开阔联动的研究视野,以及一脉相承、逐步生发的研究逻辑。
        与此相应,今年还有一些对学界杜诗学新近研究成果评述的文章出现,学界不断总结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经验,在此基础上创新研究方法,引进新的研究手段。由此学者可以从不同视角深度观照杜甫及杜诗等相关领域。杜甫研究正是因为学者相互砥砺、如琢如磨,在不断的反思与总结之中拾级而上。
        【完】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3楼2025-01-27 19:44
        回复
          杜甫诗词的研究书目
          *
          不同类型的杜诗研究书目:
          *
          基本书目
          《杜工部集》:王洙编、王琪校订、裴煜补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本,又有《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集部版本1。
          《新刊校正集注杜诗》 :郭知达编(通称《九家集注杜诗》),《四库全书》本1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林继中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1。
          《杜工部草堂诗笺》:蔡梦弼会笺,《古逸丛书》本,又有《中华再造善本》金元编集部版本1。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托名王十朋等注,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题作《影宋编年杜陵诗史》)1。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阙名编,《四部丛刊》本,又有《中华再造善本》本1。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黄希、黄鹤集注,《中华再造善本》本1。
          《杜律七言注解》:托名虞集,明嘉靖刊本1。
          《杜律赵注》:赵汸著,台湾大通书局1974年影印本(又,《杜律二注》四卷,含《杜律七言批注》一卷,元虞集撰,《杜律五言解》三卷,元赵汸撰,明嘉靖刻本)1。
          《杜臆》:王嗣奭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本,1963年校点本1。
          《李杜诗通》:胡震亨著,清刻本1。
          《钱注杜诗》:钱谦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1。
          《读杜心解》:浦起龙著,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1。
          《杜诗镜铨》:杨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1。
          《杜诗详注》:仇兆鳌著,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1。
          《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至今未出1。
          人物传记
          《两唐书》杜甫传:可了解杜甫在官方史书中的记载1。
          《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87 - 1995年出版1。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周祖譔主编,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1。
          《唐诗大辞典》:周勋初主编,凤凰出版社2003年出版1。
          《杜甫传》:冯至著,《冯至全集》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
          《杜甫叙论》:朱东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1。
          《访古学诗万里行》: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1。
          《杜甫评传》:陈贻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
          《杜甫评传》:莫砺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
          入门、导读类
          《杜甫诗集导读》:刘开扬、刘新生著,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1。
          《杜甫诗歌赏析集》:陶道恕主编,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1。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出版1。
          《杜甫诗学引论》:胡可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
          《杜诗学发微》:许总著,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又有《杜诗学通论》,台湾圣环图书1997年出版1。
          研究论著
          《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萧涤非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1。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注意利用陆文虎编《管锥编谈艺录索引》,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1。
          《缪钺全集》:缪钺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1。
          《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台湾桂冠图书公司2000年出版1。
          《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1。
          《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耀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1。
          *
          另外,还有一部重要的杜诗学史研究论著《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教授组织团队编纂,编者有左汉林、孙微、赵睿才、綦维等国内杜诗研究著名学者。全书共六卷,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对杜诗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
          ===================
          【注1】
          【注2】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4楼2025-02-23 18:29
          回复
            杜甫诗词的研究书目:


            《杜甫夔州诗疏论》1


            《杜工部集》2


            《新刊校正集注杜诗》2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2


            《杜工部草堂诗笺》2


            《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2


            《分门集注杜工部诗》2


            《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2


            《杜律七言注解》2


            《杜律赵注》2


            《杜臆》2


            《李杜诗通》2


            《钱注杜诗》2


            《读杜心解》2


            《杜诗镜铨》2


            《杜诗详注》2


            《杜甫全集校注》2


            《唐书》杜甫传2


            《唐才子传校笺》2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2


            《唐诗大辞典》2


            《杜甫传》2


            《杜甫叙论》2


            《访古学诗万里行》2


            《杜甫评传》2


            《杜甫诗集导读》2


            《杜甫诗歌赏析集》2


            《唐诗鉴赏辞典》2


            《杜甫诗学引论》2


            《杜诗学发微》2


            《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2


            《谈艺录》2


            《缪钺全集》2


            《迦陵文集》2


            《被开拓的诗世界》2


            《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2


            《王杨卢骆当时体——试论初唐七言歌行的群体风格及其嬗递轨迹》2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研究杜甫诗词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杜甫的生平、诗歌创作、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其诗歌的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并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有更全面的认识。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5楼2025-02-23 18:33
            回复
              杜甫诗词的研究书目:
              *
              1、《杜甫夔州诗疏论》1
              2、《杜工部集》2
              3、《新刊校正集注杜诗》2
              4、《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2
              5、《杜工部草堂诗笺》2
              6、《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2
              7、《分门集注杜工部诗》2
              8、《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2
              9、《杜律七言注解》2
              10、《杜律赵注》2
              11、《杜臆》2
              12、《李杜诗通》2
              13、《钱注杜诗》2
              14、《读杜心解》2
              15、《杜诗镜铨》2
              16、《杜诗详注》2
              17、《杜甫全集校注》2
              18、《唐书》杜甫传2
              19、《唐才子传校笺》2
              20、《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2
              21、《唐诗大辞典》2
              22、《杜甫传》2
              23、《杜甫叙论》2
              24、《访古学诗万里行》2
              25、《杜甫评传》2
              26、《杜甫诗集导读》2
              27、《杜甫诗歌赏析集》2
              28、《唐诗鉴赏辞典》2
              29、《杜甫诗学引论》2
              30、《杜诗学发微》2
              31、《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2
              32、《谈艺录》2
              33、《缪钺全集》2
              34、《迦陵文集》2
              35、《被开拓的诗世界》2
              36、《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2
              37、《王杨卢骆当时体——试论初唐七言歌行的群体风格及其嬗递轨迹》2
              *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研究杜甫诗词的重要参考资料,涵盖了杜甫的生平、诗歌创作、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其诗歌的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诗,并对其诗歌的艺术成就有更全面的认识。
              ==========
              【注1】
              【注2】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6楼2025-02-23 18:44
              回复
                杜诗研究书目
                *
                基本书目
                1、《杜工部集》:王洙编、王琪校订、裴煜补遗,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本,又有中国《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集部版本1。
                2、《新刊校正集注杜诗》 :郭知达编(通称《九家集注杜诗》),中国《四库全书》本1。
                3、《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林继中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出版1。
                4、《杜工部草堂诗笺》:蔡梦弼会笺,《古逸丛书》本,又有中国《中华再造善本》中国金元编集部版本1。
                5、《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托名王十朋等注,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题作《影宋编年杜陵诗史》)1。
                6、《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阙名编,中国《四部丛刊》本,又有中国《中华再造善本》本1。
                7、《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黄希、黄鹤集注,中国《中华再造善本》本1。
                8、《杜律七言注解》:托名虞集,明嘉靖刊本1。
                9、《杜律赵注》:赵汸著,中国台湾大通书局1974年影印本(又,《杜律二注》四卷,含《杜律七言批注》一卷,元虞集撰,《杜律五言解》三卷,元赵汸撰,明嘉靖刻本)1。
                10、《杜臆》:王嗣奭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本,1963年校点本1。
                11、《李杜诗通》:胡震亨著,清刻本1。
                12、《钱注杜诗》:钱谦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1。
                13、《读杜心解》:浦起龙著,中国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1。
                14、《杜诗镜铨》:杨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1。
                15、《杜诗详注》:仇兆鳌著,中国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1。
                16、《杜甫全集校注》:萧涤非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至今未出1。
                *
                人物传记
                1、《两唐书》杜甫传:可了解杜甫在官方史书中的记载1。
                2、《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国中华书局1987 - 1995年出版1。
                3、《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周祖譔主编,中国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1。
                4、《唐诗大辞典》:周勋初主编,中国凤凰出版社2003年出版1。
                5、《杜甫传》:冯至著,《冯至全集》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
                6、《杜甫叙论》:朱东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1。
                7、《访古学诗万里行》: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1。
                8、《杜甫评传》:陈贻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
                9、《杜甫评传》:莫砺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1。
                *
                入门、导读类
                1、《杜甫诗集导读》:刘开扬、刘新生著,中国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1。
                2、《杜甫诗歌赏析集》:陶道恕主编,中国巴蜀书社1993年出版1。
                3、《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出版1。
                4、《杜甫诗学引论》:胡可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
                5、《杜诗学发微》:许总著,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又有《杜诗学通论》,中国台湾圣环图书1997年出版1。
                *
                研究论著
                1、《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萧涤非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1。
                2、《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国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注意利用陆文虎编《管锥编谈艺录索引》,中华书局1994年出版)1。
                3、《缪钺全集》:缪钺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1。
                4、《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中国台湾桂冠图书公司2000年出版1。
                5、《被开拓的诗世界》:程千帆等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1。
                6、《唐诗的魅力——诗语的结构主义批评》:高友工、梅祖麟著、李世耀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出版1。
                *
                另外,还有一部重要的杜诗学史研究论著《杜诗学通史》,由张忠纲教授组织团队编纂,编者有左汉林、孙微、赵睿才、綦维等国内杜诗研究著名学者。全书共六卷,分为《唐五代编》《宋代编》《辽金元明编》《清代编》《现当代编》《域外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书对杜诗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
                =========================
                【注1】
                【注2】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37楼2025-02-23 19: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