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悦吧 关注:166贴子:5,283

龙城飞将比人未还是要强一些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出塞就是人未还


IP属地:上海1楼2013-05-04 23:01回复
    万里长征,平常一点的将领都没这种机会的。不是普通的出征未还,万里征战,可没说轻骑袭远,也没说孤身万里,那是大军万里出征,唐朝的真事,一定要在汉朝找,除了李广利没别人。
    至于李广出塞失利,可惜呀,在唐诗中,你绝对找不到把这种失利说成李广的问题,相反,必然是时兮命兮之类的。
    在唐诗中找到的,必然是唐人对唐朝时事借汉事讽喻,口口声声问这首诗为什么叫出塞,明明就是对唐代的万里长征发了感慨,提出问题:人未还,打不打得赢够呛;提出建议:没良将呀,当年哪个哪个守边,匈奴人都不敢来。这就是出塞这个题目之下针对出塞的时事做下的文章。
    论国力,唐代对西域的控制,唐代本身的繁荣,都是胜过汉代的,但要说唐代的文人与汉代的文人比,那种投笔从戎的精神气,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华丽的装饰而不能真正实践,汉唐都是强盛的朝代,但,这种强,或者汉如朝阳,而唐已过午了吧。
    关于唐诗中的“龙城”,大家别光顾吵架了,建议看看相关的学术论文,比如这篇《唐诗中的“龙城”与“卢龙”》,百度一下,网上很容易找到。
    该文的主要观点如下: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就唐朝诗人而言,无论对李广卫青霍去病,他们都很有好感,有关诗篇都不少。想建功立业的时候,就说卫霍神马神马的,过一会儿悲秋伤怀了、就把李广拉出来说道说道。文人嘛就喜欢借题发挥,他们的观点也是左右漂移的。
    楼(71)上所说的文章考证龙城肯定是很专业.前边我也摘抄过.
    从诗本身说,龙城必在汉地,阴山必是汉胡交界之地,
    阴山很近,万里远征不是汉朝的古战场,是唐朝开拓西域的地点,在汉代找,只有班超万里定远了,当然,李白的出生之地更远.一个盛唐诗人说胡马渡阴山,就算高仙芝大败,胡马也不能踏足中原的,
    仔细想想,他不是在说龙城飞将如何,而是说不教胡马渡阴山比万里远征重要的多,
    不见得远征的将领就不如龙城飞将,
    但远征这个事,就不如不教胡马渡阴山这件事.
    远征是人做的,守边也是人做的,
    就算远征的人更能打,但在诗人看来,守边的人就是远远强过了远征的人.
    塞上曲 年代:唐 作者:戎昱
    胡风略地烧连山, 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 知是将军夜猎还。(跋扈)
    塞下曲 年代:唐 作者:戎昱
    汉将归来虏塞空, 旌旗初下玉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 落日平原秋草中。(横扫)
    从军行七首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乡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乡愁)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兵士苦)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信心)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报捷)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横扫)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地广人稀)


    IP属地:上海3楼2013-05-06 11:05
    回复
      王昌龄为什么感叹边境无良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qbcs
      主簿2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而这段时期正是唐朝开疆拓土的时代,为什么他会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呢?
      开元年间的将星如云,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难道王昌龄一个都看不上么?这些将领应该不比李广差啊。而且开元年间的战事,唐军虽然有败仗,但并不难看,而且国力是蒸蒸日上的,“万里长征人未还”到底是指哪一仗呢,竟然打得如此吃力?
      0
      回复
      1楼
      2009-12-30 23:18
      举报 |

      瑄辉译彩 诗人都是无病呻吟,
      不写什么“万里““人未还“" 飞将“阿
      就显不出气势
      回复
      3楼
      2009-12-31 06:17
      举报 |

      完颜瑛崎
      长史6 郭子仪、李光弼
      这两人你叫人家老王咋看啊,老王死前一年安史之乱才开始
      回复
      4楼
      2009-12-31 14:19
      举报 |

      qbcs
      主簿2 回复:4楼
      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其实在安史之乱之前早就展露头角了,并且屡立战功,要不然不可能在安史之乱中独当一面,力挽狂澜。
      回复
      5楼
      2010-01-08 22:41
      举报 |

      瑜玥 两年前的贴了。我提一个可能性,王昌龄此诗是出塞,与出塞有关的只有一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其实是比较隐晦地把万里长征和龙城飞将比较来表达一种想法,这种想法的线索之一是人未还,听起来不是什么好事,万里长征不如龙城飞将,不如在哪,第一是,将不行,这个解释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性,国策不对头,不该远征也是一种,尤其是万里远征,不管有无良将,能支撑起万里远征的国家和军队必然是国家够富,够强,不怕国内兵不够,能出战之兵将够强,而且后勤也有保障,甚至征战之地至少不敌视己方,但这种情况之下,该不该打,为什么打,要保护什么,获取什么,消灭什么,确立什么???盛唐诗人说胡马渡阴山,他在说笑话么?
      回复
      6楼
      2013-05-06 09:42
      删除 |

      醉卧荒野君莫笑
      长史6 只有王忠嗣才符合他对边关的良将要求
      回复
      7楼
      2013-05-06 10:33
      举报 |
      来自掌上百度

      高曰
      刺史7 他不懂,要求太高不切实际
      回复
      8楼
      2013-05-06 10:45
      举报 |

      不良中年
      御史大夫10 这个,我的感觉,这首诗其实不是在呼唤良将,而是在感叹常年的战争,给国力和民国带来的损伤。当时虽然是盛唐,但是作者已经从这盛世中,看到了隐忧所在。
      打仗,说是什么名将,其实都是假的,真正打的是国力,名将不过是成就了这些而已。而唐朝虽然当时还强盛,但是,玄宗皇帝的穷兵黩武政策,已经能看到隐忧了。常年的征战,已经开始伤及国本了。这个时候,作者是希望有一个李广一样的将领,能常年守关,保边疆无事。而国内能休养生息。
      但是,事实上,唐朝的问题,不是军事上没有这种才能的将领,而最高统帅层的政策,不是防守型和国内休养生息型,那么就算前线有类似于李广这种才能的将领,也不能改变什么。
      回复
      9楼
      2013-05-06 10:52
      举报 |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5-06 11:23
      回复
        第一,消化扩张来的领土的问题,这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从军事的角度看,唐朝也是步步为营地从中原扩张开去,在唐诗中,我常常误以为玉门以西的地方是一样的遥远,地图和史书直接地告诉我,不同地,不同时,不同人,不同事,只是唐王朝对西域的控制在国力不够强时,确实是离得越远,越管不到了.
        第二,军事力量的作用, 反叛平叛,忠与不忠不是因为他是汉人还是汉化的胡人,唐朝的军队不是不够强,而是他没保护了唐朝的繁荣,最终没有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政治强盛支撑,唐朝的军队被瓦解,也就谈不上强大了. 这个好象也就是9楼说的统帅的问题.小人物在动乱中,没有选择权, 没有现成的够强大的力量存在, 就会有大量的沉默的小人物,即便他们占大多数,但不起作用.
        第三,文人的作用. 似乎唐代武人够强,但是从文入武的,没有.一个猜测是,家族力量,这个从南北朝传下来的东东,限制了非军事家族的普通人到达军事的上层,也可能是将相之争时,这类汉族军事家族被挤出中央,而且权力还被拿走交给非汉族将领的一个原因. 而武人跋扈在唐诗中的充分表现,是否也有文人轻视武人的歧视在起作用?


        IP属地:上海5楼2013-05-06 11:52
        回复
          从修辞艺术上讲,“但使龙城飞将在”是一种倒装句法,
          顺着意思读即为“但使飞将在龙城”,谓只要是李广或类似李广的名将坐镇边城、驻守边关。
          飞将是李广的典,龙城是与李广有关又不确指某地的典:边关。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23]卷140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看不懂,龙城来外敌了?真的?


          IP属地:上海6楼2013-05-06 14:44
          回复
            从军行二首 王昌龄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最后这六句,虽然百战十年投笔从戎,结果很不理想,还不如别投军了)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打得苦)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什么叫汉使还,哭什么?)
            从军行 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IP属地:上海7楼2013-05-06 14:49
            回复
              唐诗中的“龙城”与“卢龙”中找了一些与龙城有关的南北朝和唐朝诗句,把南北朝黄龙有关的去掉,其它的,南北朝的还容易看点,唐朝的有一多半没看明白。
              南北朝的:
                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20]《梁诗》卷8何逊《学古诗三首》之三(龙城与玉关相对)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20]《梁诗》卷10吴均《战城南》(龙城与天山相对,龙城无云边关无事不用李将军)
                边秋胡马肥,云中惊寇入。……月晕抱龙城,星流照马邑。[20]《梁诗》卷20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外敌来了,龙城马邑是前线)
                虽弭轮台援,未解龙城围。[20]《梁诗》卷21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外敌当前,前线在轮台和龙城)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20]《陈诗》卷5徐陵《长相思二首》(皋兰,龙城,雁门,都是边关)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20]《隋诗》卷1卢思道《从军行》(马岭是何地,与龙城相对?)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20]《隋诗》卷4杨素《出塞二首》[这个看不出来,完全是华美的对阵]
                龙城擒冒顿,长坂纳呼韩。[21]《文苑英华》卷197薛道衡《出塞二首》(这个龙城,是胡地的。)
              与李广有关的是
              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西望龙城阵云起。
              但这两个,都不是把龙城与李广联系起来。
                雁门霜雪苦,龙城冠盖稀。[23]卷1王绩《在边三首》(雁门很苦,龙城很少见到大官)
                鸣銮出雁塞,叠鼓入龙城。[23]卷3长孙无忌《五言奉和行经破薛举战地应诏》(这个排场大,马带着响铃出了雁塞,)
                潜军度马邑,扬旆掩龙城。[23]卷30窦威《出塞曲》
                霜结龙城吹,水照龟林月。[23]卷35李义府《和边城秋气早》
                涂山烽候惊,弥节度龙城。[23]卷36虞世南《从军行二首》
                茄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23]卷41卢照邻《战城南》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23]卷50杨炯《从军行》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23]卷140王昌龄《从军行二首》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3]卷143王昌龄《出塞二首》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23]卷144常建《塞下》(铁马胡裘是出汉营者的打扮,他们是汉人胡服还是本身就是胡人?他们的目标是去救龙城,龙城是汉方重要的关隘)
                是时天地阴埃遍,瀚海龙城皆习战。[23]卷203屈同仙《燕歌行》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23]卷264顾况《从军行二首》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23]卷298王建《垄头水》
                楼兰径百战,更道戍龙城。[23]卷317武元衡《石州城》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21]卷300温庭筠《伤将军》(榆关和龙城什么关系,外敌要打榆关,在龙城兵败,这时提到的汉将应该就是龙城、榆关这一边的守将,这个守将没得到封侯,他是李广)


              IP属地:上海8楼2013-05-06 14:51
              收起回复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21]卷300温庭筠《伤将军》(榆关和龙城什么关系,外敌要打榆关,在龙城兵败,这时提到的汉将应该就是龙城、榆关这一边的守将,这个守将没得到封侯,他是李广)实指一地


                IP属地:上海9楼2013-05-06 14:54
                收起回复
                  出塞 一朝代:隋作者:薛道衡高秋白露团。
                  上将出长安。
                  尘沙塞下暗。
                  风月陇头寒。
                  转蓬随马足。
                  飞霜落剑端。
                  凝云迷代郡。
                  流水冻桑干。
                  烽微桔槔远。
                  桥峻辘轳难。
                  从军多恶少。
                  召募尽材官。
                  伏堤时卧鼓。
                  疑兵乍解鞍。
                  柳城擒冒顿。
                  长坂纳呼韩。
                  受降今更筑。
                  燕然已重刊。
                  还嗤傅介子。
                  辛苦刺楼兰。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絏马登玄关,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
                  又一首中,叠鼓龙庭,与前边的叠鼓入龙城应不同,前进时,向龙庭之时为什么叠,猜不着,是形容非常多吗?入城时的叠,似乎是缴获了很多,叠起来炫耀,而旗鼓,在漠北之战中,李敢因得旗鼓记功,累功得关内侯
                  不是龙城擒冒顿,是柳城,但无论哪一个,好象史书上没这回事?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5-06 15:42
                  收起回复
                    (李广卫青等同时出战,卫青封侯李广全灭)几年后,匈奴入侵辽西,杀死太守,并打败镇守渔阳的韩安国。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人敬畏李广的威名,几年内没有骚扰辽西地区。
                    渔阳在右北平西邻,辽西是东邻,
                    李广历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右北平等七郡太守
                    凉州刺史部。武都,陇西,天水,安定,北地,凡五郡。
                    并州刺史部。太原,上党,上郡,西河,云中,定襄,雁门 ,凡七郡。
                    幽州刺史部。勃海,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冤,乐浪,泳,代,广阳,凡十郡一国。
                    《汉书·地理志》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右北平郡领十六县:平刚县、无终县、石成县、廷陵县、俊靡县、薋县(都尉治所)、徐无县、字县、土垠县、白狼县、夕阳县、昌城县、骊成县、广成县、聚阳县、平明县。有66689户,320780人。其郡辖地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唐山市、承德市大部,秦皇岛市北部,天津市北部一隅,辽宁省朝阳市西部以及内蒙古赤峰市中南部。
                    今;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卢龙县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
                    历史沿革卢龙,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西晋均属幽州辽西郡。东晋,先属段氏“辽西公国”,继为慕容氏前燕据有,再入苻氏前秦,终入冯氏北燕。北魏属平州辽西郡肥如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改新昌县)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辽、金时,将卢龙县改称平州。元朝时,这里是永平路(先称平滦路)的治所。从明朝起这里又改称为永平府。当时此地地处边关,又是连接山海关和京师的交通要冲,因而这里又成为了一座军事重镇。明末,皇太极因屡攻宁城不克,就是从这一带的隘口突袭得手,从而兵临北京城下的。清朝时,这里仍称永平府。清廷在这里长期驻守重兵,以拱卫京师和保卫皇陵[清东陵]。在明、清两朝,永平府一直是京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因而这里也就有了“京东第一府”之称。辽为平州(辖有滦州)、辽兴军节度使治所,金一度为“南京”、继为兴平节度使治所。元属中书省永平路,明清为永平府首县,属直隶省所辖,
                    看清楚右北平在今天的什么位置。看清楚卢龙县的历史
                    要知道古代的国防是很依赖地形的,甚至到现代,地形也是军事上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使有了飞机导弹,但最终是在落实到地面的,古今军事要地落在同样的地点是非常常见的事。
                    作为典故的常识,要知其出处,李广/龙城这个典故是在南北朝之后逐渐形成的,这个在2楼摘抄的资料中有很多例子。
                    特别指出,作为典故,通常是借古谕今,但也有用到极实的。
                    比如: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21]卷300温庭筠《伤将军》(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外敌要打榆关,在龙城兵败,这时提到的汉将应该就是龙城、榆关这一边的守将,这个守将没得到封侯,他是李广)实指一地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5-07 11:10
                    回复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21]卷300温庭筠《伤将军》(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外敌要打榆关,在龙城兵败,这时提到的汉将应该就是龙城、榆关这一边的守将,这个守将没得到封侯,他是李广)实指一地
                      这首诗写得太实了。
                      很可能真有唐朝某将在榆关一带血战全歼入侵之敌却没有应得的封赏。
                      把李广与唐朝的卢龙城形成一个固定典故的是南北朝到唐朝的诗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卢龙城,也许是高句丽的关系,在唐朝是很重要的,远比对阵匈奴的汉朝那时重要。
                      一方面因为李广曾在这里守卫得到匈奴人不敢进犯的名声(守右北平,镇辽西地区——渔阳辽西等都在内的平安)另一方面却复杂得多,即当时李广,卢龙都够重要够出名,然后,才是这两个意象,而不是其它的组合出现。
                      李广的大名远超卫霍,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
                      比如岳飞以愚忠的形象成就大名,而赵构求和被编成怕二帝回朝,简直就是笑话,
                      而李广的形象:守边,艺高,不得志,但少了冲突性的迫害者(比如卫青,从来没有在哪个诗作中以迫害者的形象出现,但民国蔡东藩的《前汉演义》可就没那么节制了)至少没有过于娱乐性歪曲。


                      IP属地:上海13楼2013-05-07 11:43
                      回复
                        第一,诗歌中的龙城,卢龙,黄龙等等,是在南北朝出现,并且在唐诗中很常见的一个概念。它在军事上的意义,首先是在唐代,不是在汉代。
                        第二,龙城与李广的组合,也是唐代诗歌的典故。而且,这个组合常常是龙城与李将军,还常常加上紧急救援龙城,龙城很苦很冷还很少有大官来,龙城的仗打得惨,还打得厉害(最厉害到双方打光了,就剩下一个好大的名气)
                        这样一个诗歌环境根本就是一个重编码系统


                        IP属地:上海14楼2013-05-07 12:32
                        回复


                          瑜玥
                          鏖战皋兰6 汉代时说李广守右北平,唐代人说在龙城杀退外虏无封的是李广,根本原因是从汉到唐,外敌的方位变了,唐代的卢龙在边防军事上的地位远不是汉代时可比。卢龙城,无论从建制延革还是从诗歌中出现,都是从南北朝开始的。作为与李广连在一起的卢龙或龙城,这样一个文学意象,当然在汉代是不存在的。李广不知道有卢龙城,但地名改了,当年的行政区划也变了,李广守边的事实不会变。
                          回复
                          85楼
                          2013-05-07 13:38
                          删除 |

                          瑜玥
                          鏖战皋兰6 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21]卷300温庭筠《伤将军》(古代“榆关”是范围广泛的军事防区概念,南至海、北至山,东至山海关,西北抵青龙都山,外敌要打榆关,在龙城兵败,这时提到的汉将应该就是龙城、榆关这一边的守将,这个守将没得到封侯,他是李广)实指一地
                          回复
                          86楼
                          2013-05-07 13:39
                          删除 |

                          瑜玥
                          鏖战皋兰6 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明清,以亿计的人,都没有机会知道有中国这个说法,难道会妨碍他们作为中国人的事实么?
                          卢龙的名,汉时没有;右北平,唐时没有,都落实到现在的地点好了:
                          右北平其郡辖地大致相当于今河北省唐山市、承德市大部,秦皇岛市北部,天津市北部一隅,辽宁省朝阳市西部以及内蒙古赤峰市中南部。
                          卢龙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18°46’至1卢龙县19°08’、北纬39°42’至40°08’之间。东距滨海城市秦皇岛80公里,西距新兴城市唐山89公里,周边与抚宁、昌黎、滦县、迁安、青龙五县为邻。


                          IP属地:上海15楼2013-05-07 14:02
                          回复


                            瑜玥
                            鏖战皋兰6 老实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在想喜峰口才是这个要塞所在地。
                            回复
                            88楼
                            2013-05-07 14:21
                            删除 |

                            瑜玥
                            鏖战皋兰6 驾车从秦皇岛市卢龙县到迁西地质公园喜峰口长城景区147。3公里,直走不上高速公路100.8公里
                            回复
                            89楼
                            2013-05-07 14:27
                            删除 |

                            瑜玥
                            鏖战皋兰6 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我的想象里,远景是崇山峻岭中的长城,近景是山海关吧。呵呵。不过,喜峰口古称是卢龙塞
                            回复
                            90楼
                            2013-05-07 14:39
                            删除 |

                            瑜玥
                            鏖战皋兰6 喜峰口和卢龙县都在汉时的右北平的范围中。喜峰口在北,两者在东西向的距离没多少,主要是南北向差不多隔了近百公里。
                            回复
                            91楼
                            2013-05-07 14:41
                            删除 |


                            IP属地:上海17楼2013-05-07 14:42
                            回复
                              另外再次强调,虽然在唐诗中经常把李广和龙城放在一起,并且加上种种比如,寒苦不被重视,军情紧急杀伤惨烈之类的内容,但龙城飞将这样的组合并不是固定词组,但使龙城飞将在这一句,变序为但使飞将在龙城,与不教胡马渡阴山形成严格的对仗,但从意境和平仄看,显然但使龙城飞将在更好。有人理解为龙城飞将是一个词,应该说,确实在唐诗中没有旁证。通常称李广为飞将,李将军,也有称长安飞将。


                              IP属地:上海18楼2013-05-07 15: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