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吧 关注:195,090贴子:2,177,241

回复: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专业咨询师义务答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处境带来疼痛,观点带来伤痛,你想继续受伤吗?”
是选择活在伤痛里,还是选择活在爱与信任之中呢?


IP属地:上海618楼2018-11-24 23:06
回复
    焦虑症以广泛性焦虑(慢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神经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所以焦虑症越早诊断,越早治疗,愈后也就越好。


    IP属地:上海620楼2018-11-25 14:24
    回复
      强迫倾向可看作强迫症的前奏,强迫倾向就是指疑似强迫症。
      强迫症的三个区分标准:
      1、痛苦指数。这是指由焦虑引发的不可控制的思维或行为,明知道这样想及这样做不好,却无法控制,从而引起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强迫症的痛苦指数远高于强迫倾向者。
      2、对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深受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折磨而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并且给身边的人也带来诸多困扰。
      3、持续时间。我国的标准是,强迫症作为一种神经症,症状出现并持续3个月以上。
      请参照下面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你有抛之不去的念头让你很焦虑;
      2、你有大量的、重复的、无意义的、跟实际解决问题无关的行为;
      3、你知道这些念头是自己的,而非别人强加于你的;
      4、你一点也不享受这个过程,你很痛苦;
      5、你每天花费在这些无意义行为上的时间,每天超过1个小时,持续超过两周。


      IP属地:上海623楼2018-11-25 17:43
      收起回复
        余光恐惧症属于社交恐惧症中的一种。一个人在注视某人或者某物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在看旁边的人或者物,注意力总是被余光所及的旁边之人或物体所吸引,无法自由地移动自己的目光。在这种恐惧心态下,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余光,也容易产生更多的预期焦虑,即担心余光出现,导致症状的恶化,演变成余光强迫症。
        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体对于自己的视线和目光是不会在意的,大脑对此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也就是大脑压根没有去关心和注意目光,关心目光是如何看人或者物体的。可是当个体由于某些原因,对自己的目光变得很在意,并且在与人交往时,总在关注自己的视线,以至于无法正常与人交往。


        IP属地:上海624楼2018-11-26 11:43
        收起回复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多项研究表明,早年的负性经历是其后产生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的原因之一。


          IP属地:上海627楼2018-11-27 11:35
          收起回复
            12月5-7日,翁老师非常荣幸受邀参加安徽合肥《森田疗法与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操》讲座,本次会议有重量级教授出席,他们是中国森田疗法李江波教授和中国精神分析张海音教授两大会长,欢迎心理咨询师同行与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前往参加培训会议。
            有诚意参加培训学习的朋友私信联系!


            IP属地:上海628楼2018-11-27 12:28
            回复
              相信美好
              就只——聚焦想要的!
              情况就是这个糟糕的情况,那我也得好啊!
              人生太多的消耗
              在于
              理直气壮地抗拒了生命里的好
              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自己创造出来的苦
              相信美好,装下美好,聚焦美好,只聚集如何全力以赴创造美好!


              IP属地:上海631楼2018-11-29 13:12
              收起回复
                对环境刺激的条件反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而继发的行为反应(如回避行为)是焦虑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焦虑是对面临危险的一种反应,相应的自动思维与认知歪曲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
                惊恐障碍患者最常见的认知歪曲是选择性关注身体上的负性感觉(选择性负性关注)和灾难化思维,在躯体症状的参与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惊恐发作。
                而广泛性焦虑患者存在对潜在威胁的敏锐觉知,当面临事件时,灾难化的歪曲认知促发他们的警觉和担心,伴随着生理改变而最终焦虑形成。


                IP属地:上海635楼2018-12-01 23:08
                回复
                  童年时受过伤害的成年人通常都会表现出独特的力量,他们具有深刻的内在智慧、非凡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伤口之下,隐藏着一个深沉的灵魂,他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真实的!


                  IP属地:上海638楼2018-12-03 16:02
                  回复
                    患上焦虑症的【五大症状表现】:
                      1、精神运动性不安:常表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搓手顿足、注意力无法集中、惊慌失措等。
                    2、轻微性焦虑症的表现包括认识障碍:轻微性焦虑症患者有时还存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如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等。
                      3、躯体表现:躯体上的不适表现常为焦虑症的早期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加快,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简单的日常家务工作变得困难不堪、无法胜任等。如此症状反过来又加重患者的担忧和焦虑,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4、病理性焦虑情绪:发作性或持续性地出现莫名其妙的害怕、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患者可能有一种期待性的危险感,感到某种灾难降临,甚至有死亡的感受。许多患者同时还伴有忧郁症状,对目前、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和乐趣。有时情绪激动,失去平衡,经常无故地发怒,与家人争吵,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不满意。
                      5、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IP属地:上海639楼2018-12-04 11:41
                    回复
                      翁老师在20年前就上过武汉中德医院吴和鸣院长讲的森田疗法及曾奇峰老师讲的精神动力学课程。再次重温了两大经典心理咨询方法。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45楼2018-12-09 23:10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46楼2018-12-09 23:11
                        收起回复
                          强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焦虑和痛苦。


                          IP属地:上海650楼2018-12-20 14:26
                          回复
                            视线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IP属地:上海651楼2018-12-20 16:40
                            收起回复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描述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妥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


                              IP属地:上海652楼2018-12-25 0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