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偶像刘原先生
喜欢上刘原应该是约在2005年前后吧,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一篇专栏,名曰《和八月一起离去》,乍一看此文,当时立即奉为偶像,那种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搞笑、情色、悲悯与苍凉立即让我惊为天人,而据后来了解,听说只要是刚毕业的学生看到此文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一定的人格分裂。从此发疯般在网上搜索这厮的一切文章来看,包括他的专栏、他的博客,甚至他的扯淡……
本来作为一个直奔三兜的老男人,应该是很难对一个人的文章一爱就是3年多的,只有刘原,只有刘原的文章让我不但一直喜欢了3年,我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内,我还是会继续喜欢刘原,喜欢刘原的文章及那些满嘴跑火车的专栏。
虽说喜欢吃鸡蛋不一定要知道那只生蛋母鸡的样子,但看了刘原的文章,内心里却总是隐忍不住对刘原的好奇:一个能够写出集情色、苍凉、悲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文章的人,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是如我辈一般,面对着生活的百般无奈只能拾起一件不甘自嘲的外套。于是,慢慢地,从刘原的文章也逐渐了解了刘原其人。
可以说,如果对刘原的经历与内心独白没有一种感同深受的切肤之痛,是绝对无法体会刘原文章中那种藏在嬉皮背后的酸楚、掩饰在调笑深处的人文关怀的,看刘原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仿佛窥见了自己那些逝去的岁月的感觉,就好像是刘原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曾经的心酸与愤懑漫不经心地娓娓道来,于是,在扑哧一笑过后,你不由自主地陷入无法自拔,因为,没有人能将你那些欲盖弥彰的故事说得如此动人、如此魏晋……
从大学毕业时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为一名山旮旯里的一名电厂工人,到费尽心思跳槽成为报社的记者,再到成为声名正隆、众多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刘原独特的发展轨迹成就了其今日不可复制的文风,那种充满感性的文字与说段子般的行文方式,仿如在人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底层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的哀怨、世态的炎凉及民生的草根交织在一起,从刘原的个人感悟中,从刘原的笔尖上,悉数跃然于各类媒体上,而在无数读者会心一笑的背后,应该是刘原在每次搁笔以后一声沉重的叹息。
说刘原的文字不可复制,除了那行云流水般的文笔难以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有汇聚在刘原身上几大际遇:拥有刘原的文字功力的,却缺少了刘原年轻时的那种磨难的经历;曾经尝试过刘原那种磨难经历的,却又无法效仿刘原麻利码字的技巧;偶有二者皆具备者,却唯独缺乏了刘原那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红心,而这颗红心,尤其重要。
刘原对自己的称呼自诩为“丧家犬”或“老流氓”,从他的专栏文章中,也确实能体现出“流氓”的本性,单从其对自己的妻子直呼为“幼齿”上,即可窥见其“流氓”的一面。乍一看他的专栏,只觉得一股**之风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黄段子中漫天飞舞,极尽初次阅读的快感。但在每次掩卷过后,又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慢慢涌起,不自觉把自身的感慨与惆怅与刘原的专栏对号入座,愁绪顿生。正如刘原的一位朋友所言:“看刘原的专栏,可谓淫者见淫,痔者见痔,有心者只见苍凉。”
然而“性”尽管是刘原笔下的成名绝招,但细细看刘原文章,却毫无情色感可言,掩藏在各种黄段子背后的韵味,是充满了对逝去的岁月、对未来的生活的伤感与惶恐,还有那种在沉重的生活压迫下的不舍不弃的乐观与幽默,以及对未知岁月的憧憬与向往。刘原的成名专栏名为《丧家犬也有乡愁》,尽管“丧家犬”囊括了其过往十年的生存状态,尽管“乡愁”成了贯穿他专栏的特色思想,但就算如今回到故乡、功成名就、乡愁远去,但热爱生活的韵味不曾退却,悲悯民生的胸怀仍然一如既往。而这年头,拥有胸毛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拥有胸怀的,已经不多了。
可以说,看刘原的专栏,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原有的生活方式,哪怕阅读的快感过后是一种惶恐的沉重,但起码他改变了我原来那种无趣、无智、无性的生存形态,虽然我知道这句话最初是送给王小波的,但我坚定的认为,刘原,已完全达到改变一群人生活意识的境界。
通过刘原,不仅收获了更为有趣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众多他的朋友,知道了龚晓跃、张晓舟、魏寒枫、阿拉丁、陈晓卿、潘老靓、王三表、罗永浩、老六等一干人,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多么热爱生活的人,这是一群多么牛逼的人,这是一群多么有趣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知道,原来无趣的生活也可以通过让自己变得有趣去改变,原来平淡的岁月也可以通过朋友去变得牛逼,心向往之啊。
渴望可以早日缩短与刘原的思想差距,渴望可以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刘原老师的朋友。
喜欢上刘原应该是约在2005年前后吧,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一篇专栏,名曰《和八月一起离去》,乍一看此文,当时立即奉为偶像,那种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搞笑、情色、悲悯与苍凉立即让我惊为天人,而据后来了解,听说只要是刚毕业的学生看到此文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一定的人格分裂。从此发疯般在网上搜索这厮的一切文章来看,包括他的专栏、他的博客,甚至他的扯淡……
本来作为一个直奔三兜的老男人,应该是很难对一个人的文章一爱就是3年多的,只有刘原,只有刘原的文章让我不但一直喜欢了3年,我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内,我还是会继续喜欢刘原,喜欢刘原的文章及那些满嘴跑火车的专栏。
虽说喜欢吃鸡蛋不一定要知道那只生蛋母鸡的样子,但看了刘原的文章,内心里却总是隐忍不住对刘原的好奇:一个能够写出集情色、苍凉、悲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文章的人,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是如我辈一般,面对着生活的百般无奈只能拾起一件不甘自嘲的外套。于是,慢慢地,从刘原的文章也逐渐了解了刘原其人。
可以说,如果对刘原的经历与内心独白没有一种感同深受的切肤之痛,是绝对无法体会刘原文章中那种藏在嬉皮背后的酸楚、掩饰在调笑深处的人文关怀的,看刘原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仿佛窥见了自己那些逝去的岁月的感觉,就好像是刘原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曾经的心酸与愤懑漫不经心地娓娓道来,于是,在扑哧一笑过后,你不由自主地陷入无法自拔,因为,没有人能将你那些欲盖弥彰的故事说得如此动人、如此魏晋……
从大学毕业时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为一名山旮旯里的一名电厂工人,到费尽心思跳槽成为报社的记者,再到成为声名正隆、众多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刘原独特的发展轨迹成就了其今日不可复制的文风,那种充满感性的文字与说段子般的行文方式,仿如在人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底层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的哀怨、世态的炎凉及民生的草根交织在一起,从刘原的个人感悟中,从刘原的笔尖上,悉数跃然于各类媒体上,而在无数读者会心一笑的背后,应该是刘原在每次搁笔以后一声沉重的叹息。
说刘原的文字不可复制,除了那行云流水般的文笔难以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有汇聚在刘原身上几大际遇:拥有刘原的文字功力的,却缺少了刘原年轻时的那种磨难的经历;曾经尝试过刘原那种磨难经历的,却又无法效仿刘原麻利码字的技巧;偶有二者皆具备者,却唯独缺乏了刘原那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红心,而这颗红心,尤其重要。
刘原对自己的称呼自诩为“丧家犬”或“老流氓”,从他的专栏文章中,也确实能体现出“流氓”的本性,单从其对自己的妻子直呼为“幼齿”上,即可窥见其“流氓”的一面。乍一看他的专栏,只觉得一股**之风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黄段子中漫天飞舞,极尽初次阅读的快感。但在每次掩卷过后,又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慢慢涌起,不自觉把自身的感慨与惆怅与刘原的专栏对号入座,愁绪顿生。正如刘原的一位朋友所言:“看刘原的专栏,可谓淫者见淫,痔者见痔,有心者只见苍凉。”
然而“性”尽管是刘原笔下的成名绝招,但细细看刘原文章,却毫无情色感可言,掩藏在各种黄段子背后的韵味,是充满了对逝去的岁月、对未来的生活的伤感与惶恐,还有那种在沉重的生活压迫下的不舍不弃的乐观与幽默,以及对未知岁月的憧憬与向往。刘原的成名专栏名为《丧家犬也有乡愁》,尽管“丧家犬”囊括了其过往十年的生存状态,尽管“乡愁”成了贯穿他专栏的特色思想,但就算如今回到故乡、功成名就、乡愁远去,但热爱生活的韵味不曾退却,悲悯民生的胸怀仍然一如既往。而这年头,拥有胸毛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拥有胸怀的,已经不多了。
可以说,看刘原的专栏,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原有的生活方式,哪怕阅读的快感过后是一种惶恐的沉重,但起码他改变了我原来那种无趣、无智、无性的生存形态,虽然我知道这句话最初是送给王小波的,但我坚定的认为,刘原,已完全达到改变一群人生活意识的境界。
通过刘原,不仅收获了更为有趣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众多他的朋友,知道了龚晓跃、张晓舟、魏寒枫、阿拉丁、陈晓卿、潘老靓、王三表、罗永浩、老六等一干人,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多么热爱生活的人,这是一群多么牛逼的人,这是一群多么有趣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知道,原来无趣的生活也可以通过让自己变得有趣去改变,原来平淡的岁月也可以通过朋友去变得牛逼,心向往之啊。
渴望可以早日缩短与刘原的思想差距,渴望可以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刘原老师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