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原吧 关注:392贴子:2,719
  • 9回复贴,共1

乄我爱刘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偶像刘原先生
喜欢上刘原应该是约在2005年前后吧,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的一篇专栏,名曰《和八月一起离去》,乍一看此文,当时立即奉为偶像,那种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搞笑、情色、悲悯与苍凉立即让我惊为天人,而据后来了解,听说只要是刚毕业的学生看到此文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一定的人格分裂。从此发疯般在网上搜索这厮的一切文章来看,包括他的专栏、他的博客,甚至他的扯淡……
  本来作为一个直奔三兜的老男人,应该是很难对一个人的文章一爱就是3年多的,只有刘原,只有刘原的文章让我不但一直喜欢了3年,我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日子内,我还是会继续喜欢刘原,喜欢刘原的文章及那些满嘴跑火车的专栏。
  虽说喜欢吃鸡蛋不一定要知道那只生蛋母鸡的样子,但看了刘原的文章,内心里却总是隐忍不住对刘原的好奇:一个能够写出集情色、苍凉、悲悯与人文关怀为一体文章的人,到底会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是如我辈一般,面对着生活的百般无奈只能拾起一件不甘自嘲的外套。于是,慢慢地,从刘原的文章也逐渐了解了刘原其人。
  可以说,如果对刘原的经历与内心独白没有一种感同深受的切肤之痛,是绝对无法体会刘原文章中那种藏在嬉皮背后的酸楚、掩饰在调笑深处的人文关怀的,看刘原的文章,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仿佛窥见了自己那些逝去的岁月的感觉,就好像是刘原在不经意中,将自己的曾经的心酸与愤懑漫不经心地娓娓道来,于是,在扑哧一笑过后,你不由自主地陷入无法自拔,因为,没有人能将你那些欲盖弥彰的故事说得如此动人、如此魏晋……
  从大学毕业时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为一名山旮旯里的一名电厂工人,到费尽心思跳槽成为报社的记者,再到成为声名正隆、众多知名媒体的专栏作家,刘原独特的发展轨迹成就了其今日不可复制的文风,那种充满感性的文字与说段子般的行文方式,仿如在人面前徐徐展开了一幅底层的《清明上河图》,市井的哀怨、世态的炎凉及民生的草根交织在一起,从刘原的个人感悟中,从刘原的笔尖上,悉数跃然于各类媒体上,而在无数读者会心一笑的背后,应该是刘原在每次搁笔以后一声沉重的叹息。
  说刘原的文字不可复制,除了那行云流水般的文笔难以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有汇聚在刘原身上几大际遇:拥有刘原的文字功力的,却缺少了刘原年轻时的那种磨难的经历;曾经尝试过刘原那种磨难经历的,却又无法效仿刘原麻利码字的技巧;偶有二者皆具备者,却唯独缺乏了刘原那颗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红心,而这颗红心,尤其重要。
  刘原对自己的称呼自诩为“丧家犬”或“老流氓”,从他的专栏文章中,也确实能体现出“流氓”的本性,单从其对自己的妻子直呼为“幼齿”上,即可窥见其“流氓”的一面。乍一看他的专栏,只觉得一股**之风扑面而来,各式各样的黄段子中漫天飞舞,极尽初次阅读的快感。但在每次掩卷过后,又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慢慢涌起,不自觉把自身的感慨与惆怅与刘原的专栏对号入座,愁绪顿生。正如刘原的一位朋友所言:“看刘原的专栏,可谓淫者见淫,痔者见痔,有心者只见苍凉。”
  然而“性”尽管是刘原笔下的成名绝招,但细细看刘原文章,却毫无情色感可言,掩藏在各种黄段子背后的韵味,是充满了对逝去的岁月、对未来的生活的伤感与惶恐,还有那种在沉重的生活压迫下的不舍不弃的乐观与幽默,以及对未知岁月的憧憬与向往。刘原的成名专栏名为《丧家犬也有乡愁》,尽管“丧家犬”囊括了其过往十年的生存状态,尽管“乡愁”成了贯穿他专栏的特色思想,但就算如今回到故乡、功成名就、乡愁远去,但热爱生活的韵味不曾退却,悲悯民生的胸怀仍然一如既往。而这年头,拥有胸毛的人有很多,但能坚持拥有胸怀的,已经不多了。
  可以说,看刘原的专栏,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原有的生活方式,哪怕阅读的快感过后是一种惶恐的沉重,但起码他改变了我原来那种无趣、无智、无性的生存形态,虽然我知道这句话最初是送给王小波的,但我坚定的认为,刘原,已完全达到改变一群人生活意识的境界。
  通过刘原,不仅收获了更为有趣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了众多他的朋友,知道了龚晓跃、张晓舟、魏寒枫、阿拉丁、陈晓卿、潘老靓、王三表、罗永浩、老六等一干人,毫无疑问,这是一群多么热爱生活的人,这是一群多么牛逼的人,这是一群多么有趣的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知道,原来无趣的生活也可以通过让自己变得有趣去改变,原来平淡的岁月也可以通过朋友去变得牛逼,心向往之啊。
  渴望可以早日缩短与刘原的思想差距,渴望可以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刘原老师的朋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3-17 06:38回复
    兄台说的真真是极好的


    3楼2013-04-15 18:36
    回复
      读者上初识刘原的文章,从此变走火入魔大爱此人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22 12:40
      收起回复
        确实,他的文章很有魔力,只要看他一篇文章,都会或多或少地患上一定的人格分裂。从此发疯般在网上搜索这厮的一切文章来看,包括他的专栏、他的博客,甚至他的扯淡……。被你说中了


        5楼2013-05-23 10:48
        收起回复
          你让我更懂他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6-02 18:28
          回复
            楼主也是性情之人,推荐花一分钟时间看看隔壁的隔壁《总不能照相也带着牛逼吧》,同是喜爱老流氓之人,相信会有共鸣……


            7楼2013-06-03 13:47
            回复
              《想思想者想》
              《想思想者想》,这原本是这篇小文的题目。是我几年前想写的一个文章题目,最早可以追溯到我最开始看叔本华,只是力有不逮,便搁浅至今。
              后来,丁老师在美学课上讲到《看蒙娜丽莎看》,继林老师在新诗课上也讲到了熊秉明以及《看蒙娜丽莎看》,当时就绝了我继续完成这个题目的心。前人写出了《看蒙娜丽莎看》,我再写个残次品的《想思想者想》,哪怕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起码在题目上都带有模仿的痕迹。这感觉,怎么说呢,难以接受,恨不得早生几年。
              大学四年眼看抓都抓不住的溜走了,说来惭愧老师讲的课没记到多少,唯一的安慰是自己看了些喜欢的书——虽然在求职之路上完全没有帮助,好在修正和维系了我的三观。
              看闲书是人生最畅快的事,志同道合之处拍案叫绝,同床异梦之时劳燕分飞。在乎的是那一种闲适舒爽的感觉,而不用担心考试的时候是个填空题还是判断题,甚至是用所谓修辞手法去解剖作者因打哈欠而跳跃的段落。
              当然最兴奋是看到心有灵犀之处,回头一想这么多年终于找到了知音把我想说的都说出来了,要是作者表达还很好,简直恨不得跪拜。不过要命的是,在欣喜之余,我意识到这家伙他妈的已经把我想说的全说了,而且还说得那么早那么好,甚至那么和我心意。这才有了我后来的“想思想者想”,痛亦是幸福。
              没有赶上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文化在今天和那时候是不一样的,是个遗憾。
              遗憾的事儿常有,好比今天,在那么多年前的今天,多遗憾啊我想说。今天我决定只听Beyond,怀念那个在我三岁时就死了的香港歌者。这么多年我不是听着他的歌长大的,甚至那些触动过很多人的歌在有的时候也没有触动我。但是,音乐就是一种精神,而我也正好欣赏你们众多吸引其他人中的这一点。
              三十年是段不长不短的时间。不长在大家都还记得你,你的歌还在大街小巷、还在包间会所、还在网吧餐馆、还在很多背着书包挤公交车的学生的耳机里。不短在听你歌长大的人都差不多当爸了,你的海报和卡带已经不是市面上的常货了、你的兄弟在微博骂战了、你的乐坛早已青黄不接了。
              遗憾如你,幸福如你,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意外的离去。请注意,是意外,这或多或少像个故事,哪怕你摔下去是头先着地的。
              如今我一个人在寝室,早出晚归,昼出夜伏,过着以后要过的日子。有点累,不过更苦了寝室的蚊子。鉴于蚊兄们食物的有限性,我也于心不忍,试着接受了几天他们无与伦比的亲热劲儿。然后,咬了眼皮儿之后就没有然后了,我决定先写封信谴责一下,这样的做法让我不由得想起我党,心中暗喜——我又向党组织靠拢看齐了。懂虫语的同学可以看下,原信如下:各位蚊兄,最近寝室只有一个人,早出晚归,而且厕所还充的干干净净,我知道你们的选择除了垃圾桶里几乎为零的碎食屑就是等着我的归来。食物来源的稀缺导致了你们对我格外亲睐,但是呢,求你们不要一直攻击我的大腿and大腿and大腿了。还有去操场了吧,约会的孩子还多,经验之谈约会的孩子都不会有心思管你的,而我会把你拍死在我的大腿上。
              现在一个人就更想念当时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仿佛还是前几天,我们四个人分别从大江南北来到这个走入社会一个月租金要好几百大小的房子里。彼此分享着许多,而今天我们各自为了生计,回不到来的地方,也不确定要去的方向。不过,现在,至少现在我还不是很讨厌这样的生活。原来每天早上6点的太阳这么清新明丽,哪怕我除了和其他人共享阳光外一无所有。记得科比曾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了一句:“为什么我可以,因为我每天看到洛杉矶早上四点的太阳。” 我期待一切的未知与待定之后的生活。
              当然,我并没有那么乐观,而且我也过得一般,甚至不好。突兀的大楼取代了我曾经无比熟悉的地平线,我在这里找不到归宿感。以前我喜欢跑到棚户区,去找寻心中的老武汉,试图找到一块类似刘原在广州时候的“杨箕村”,后来我失败了。骑着自行车自由穿梭,偶尔穿过一片红砖棚户区,不远处是垃圾堆,偶尔有只慵懒的花猫,砖墙之上晾晒着特肥号裤衩和掉色的内衣,有时候还有往下滴油的武昌鱼和香肠,汉口老酸奶和2块5的热干面,当然一定有一个略肥的武汉大妈……你会跟我一样也以为找到了心中的老武汉与他们坚守的圣地了吗?你也会跟我一样满心朝圣般的想去和老者畅谈武汉的过往吗?遗憾的是,他不耐烦的告诉我他对拆迁款还不够满意。
              航哥走的前几天我们一起通宵、一起喝酒、一起出走。那天去汉阳造,遇到一个思想者的雕像,我想合个影,巧的是雕像前挨着还有一个雕像——大犀牛,更巧的是该犀牛的阴部更是被惟妙惟肖地做了出来。我怎么选角度都避不开,后来合影的想法被迫诈和,我不要脸的说:虽然我有点儿牛逼,但总不能照个相也带着牛逼吧!
              然后的然后,更牛逼的寝室老板来了一张牛逼的靓照。


              8楼2013-06-03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