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吧 关注:7,346贴子:360,118

回复:舌尖上的朱重八——各种和明太祖有关的美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核桃

据说,元朝末年,刘伯温从天目山来到昌化千亩田遇上了朱元璋,两人谈古论今,一拍即合。刘伯温看朱元璋身材魁梧,仪表非凡,胸有大志,就劝他在千亩田再多招兵买马去灭元。朱元璋说:“谈何容易,首先军粮从那里来?”这确实也难住了刘伯温。
  这日,军师刘伯温看到昌化山区到处有外壳圆珠状的果树分布,初秋时节果实竟落了一地,却无人问津。他感到十分奇怪,便拾起来剥吃品尝,结果弄得满口都是苦涩之味,这才知道百姓为何不拾不吃。
  一日,刘伯温闲着无事,走进伙房,见厨师从沸水里煮芹菜,问道:“这是为何?”厨师说:“芹菜略有苦味,放进沸水稍煮片刻捞上来再烧,就无苦味了。”从这事中,刘伯温想到苦叶菜、青蒿之类的野菜采摘后,人们用开水一煮一捞,苦涩之味即可脱除。那么漫山遍野无人问津的落果,能否放到水里去煮,除去苦涩之味呢。
  于是刘伯温亲自上山去拾这些落果,然后脱去果蒲,漂洗干净,放在锅里煮熟后捞起一尝,果然不再涩口。他又在锅里换了清水,再加些盐煮,煮透了后捞出烘干,再剥食品尝,满口生香,竟更加爽口。原先人们不屑一顾的山果竟成了既香又脆的美味佳果。于是他就发动士兵去拾山上的这些落果,加工后立刻让士兵扮做农民,把它们挑运到集市上去卖。他用口感香脆的山果换回的许多银两和铜钱,充作军饷。当地百姓知道这小核桃加工后竟如此香脆,受人欢迎,纷纷上山采摘运往苏、杭集市出售,确实很受欢迎。
  刘伯温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抓住这个机遇,招兵募捐,训练兵马,兵分数路,打下山去。因兵多银粮充足,兵威大振,大有破竹之势。不久,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自己的大明江山。后来,临安这座山即称为大明山,山核桃也被称为大明果。 朱元璋正式登基之后,更题名山核桃为“天下第一林珍”。于是,小小山核桃因其特殊军功及珍稀美味,成了大明宫廷的御品果礼。


IP属地:江苏30楼2013-03-06 17:34
回复
    捞饭汤

    传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未得帝位前,家境贫穷,曾流落晋东南慈林山一带讨饭。一次,他已有好几天水米未碰牙了,饿得头晕眼花,走在一个村落的街上乞讨。适逢午饭刚毕,一个吃小米干饭的人,碗内只剩下半碗米饭,看到叫化子乞讨,就把半碗米饭倒到他的讨饭碗内,刚好另一个吃米淇的人,也只剩下半碗淇饭,看到叫化子可怜,就把自己碗内的“淇”饭也倒到叫化子的碗内。朱元璋用筷子一搅即狼吞虎咽吃起来,感到味道美极了。这是他从未吃过的一餐美食,怎么也忘不了。
      他当了皇帝后,还想吃这种饭,可是南方厨师做不了,就请了一位晋东南人去做。这位晋东南厨师根据皇帝的记忆几经试验,做出了这种“捞饭汤”让朱元璋吃。朱元璋边吃边赞扬,并问:“这叫什么饭”,厨师倒也聪明,随口答道:“捞饭汤”。这样“捞饭汤”这种普通的家常便饭就在晋东南流传下来。


    IP属地:江苏31楼2013-03-06 17:37
    回复
      汤氏碳烤鱼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猛将汤和,在抗元期间,游战至今全椒黄栗树,周岗一带。为养精固元,每日在深山处操练兵马。
      朱元璋得空去看望汤和,和汤和在池塘边垂钓且谈论国事。待到吃饭时,汤和命令族姓随从汤氏取来木碳并烧旺,把钓上来的草鱼放置木碳上方烤之,待到鱼呈金黄色时,放置自制的香料于鱼身,待到其香味四溢时取下。
      此时,朱元璋已经胃口大开,急着要尝鲜。但是汤和的随从赶忙阻止,朱元璋疑惑到:“怎么,难道还不能食用吗?”正在此时,汤和笑着解释到:“我们这次的烤鱼是先烤后煮,和平常的可不同哦。”顿了一下后自信且神秘的一笑说“味道绝对和以往吃的与众不同。”
      于是,汤和取出行军旅锅,放置清水,并将其烧沸腾,放置秘制汤料,待到汤料沸点到时,放先前已经烤好的草鱼入内煮。不多时,香味更胜从前。朱元璋看鱼已好后,急忙下筷品尝,吃下第一口后,不由大叹:“这是我至今吃过最美味的鱼了!鱼肉不仅嫩滑,肉质细腻,入口香辣可口,回味无穷,且汤质香味四溢,百里闻香,汤和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呢?”汤和笑答:“我们长期在山中操练,闲暇之时捕点鱼,但苦于无烧制的器具,就用火来烤。时间一长,食之无味,于是乎,随军伙夫用调料把烤好的鱼用秘制的佐料煮着给我们吃,谁知道,嘿嘿,味道大好,于是呢,这次您来,我便拿出来招待您了,您觉得怎么样?”朱元璋听了后,大叹:“百里飘香碳烤鱼,今生今世难忘怀!”在朱元璋登上帝位时,还时常提起“汤氏碳烤鱼,食之难忘呀!”


      IP属地:江苏32楼2013-03-06 17:40
      回复
        开花馍

        开花馍,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喜欢吃的食品。相传,朱元璋小时家境贫寒,随母亲从安徽逃荒来到山西长子县慈林山地带.他在白眼狼白员外的家当仆役时,常帮厨房马师傅之女马秀英烧火打杂。俩人情投意合,马秀英经常偷偷地取点好吃的给朱元璋。朱元璋最喜欢吃开花馍。后来朱元璋约马秀英一同参加了郭子兴的部队,马秀英成了一名随军炊厨,朱元璋成了一名能征善战的勇士。每当朱元璋打胜仗回来, 马秀英就亲自蒸上开花馍慰劳朱元璋。他统一天下后,大宴群臣,下旨让御膳房做开花馍,厨师都不会,被朱元璋臭骂了一顿。无奈请出娘娘马秀英指教,朱元璋才吃到了他可口的开花馍。朱元璋之子朱模在潞州皇城居住时,也喜欢吃开花馍。不过那个时候的开花馍,可不是今天用精面粉做的,而是用白玉茭面做的,当时潞州民间百姓也称之为“点心”,因为蒸出的开花馍顶部要用红色素点一红点,故为点心。


        IP属地:江苏33楼2013-03-06 17:42
        收起回复
          龙门炖牛肉

          相传,这道菜还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元朝末年,朱元璋的起义军打了败仗,他和兵士失散,独自一人流落到富春江边的龙门。这时天色已晚,饥寒交迫之中,朱元璋看到一户人家亮着烛光,便上前敲门。原来这户人家是孙权后裔,开门后,见来客又饥又饿的样子,马上热心肠地张罗饭菜。但因为晚饭时间已过,家里只剩下了几块碎牛肉和半棵白腌菜,只得掺杂在一起煮了作为朱元璋的下饭菜。朱元璋吃后感觉味道特别好,便牢牢记在心里,直到后来他做了皇帝后,还经常要吃这种用白腌菜炖的牛肉。


          IP属地:江苏34楼2013-03-06 17:43
          回复
            银鱼藕丝

            河水煮河鱼

            萝卜炒小虾

            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期间,夫人大脚马皇后曾带丫环、水手在康郎山后背宽广草坪上开心畅饮。酒后,马皇后小便,却被芦苇叶刺痒了屁股。一怒之下,马皇后命令众人将她身旁的芦苇叶折断扔进锅里煮,投进火里烧,以解心头之气。庆幸的是,河水煮河鱼伴着嫩芦苇叶,味道越发的鲜美奇特。
            朱元璋还爱老表酿制的康山酒,农家做得银鱼藕丝、酒糟鱼、河水煮河鱼、萝卜炒小虾等当地菜。在战事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朱元璋逃进芦苇荡、康郎山洞中,吃的都是老表送的小鱼、小虾、甲鱼、河蟹、咸鱼块等美食。从此以后,朱元璋特别喜欢吃鱼天下皆知。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7楼2013-03-06 17:58
            收起回复
              沱湖螃蟹

              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璋回凤阳祭奠明皇陵,听说沱湖螃蟹味美,在郭兴、郭英、费聚(这三人元末跟随朱元璋征战,郭兴、郭英两兄弟系今五河县大新镇郭府村人,费聚系今五河县大新镇费府寺人)陪同下,专程到沱湖品蟹,食后,连声称:“真乃天下第一美味”,并根据螃蟹特性和形状,顺口说出:
              螃蟹横行—各有各的路径;
              螃蟹作揖—对夹子了。
              久而久之,变成五河流行歇后语。


              IP属地:江苏38楼2013-03-06 18:01
              回复
                鸡丝烩粉皮

                明祖陵乃天下第一陵。明太祖朱元璋为何要把其祖辈们葬在盱眙这个地方?据说,除了因为他在梦中听了仙人指点知道了盱眙是块风水宝地,还与盱眙一道名叫“鸡丝烩粉皮”的土菜有关。
                元朝末年,淮河泛滥,洪水肆虐,瘟疫蔓延。在逃难者中,有一位长相奇特的青年男子,这人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连多天,朱元璋没吃一口饭菜,等他好不容易来到盱眙境内的都梁山时,已经筋疲力尽,再也走不动了,于是一头栽倒在宣化寺前的松树之下……
                这时天色已晚,住在宣化寺里的小乞丐拖着讨饭棍以及讨饭用的破盆走了出来。没走几步,小乞丐发现路边松树下躺着一人,见此人也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料想是同道中人。再用手在此人鼻前试试,感觉还有气,好心的小乞丐赶紧把朱元璋弄进庙里。他知道朱元璋是被饿昏的,要想救他,只有快去讨点饭来给他充饥。安顿好朱元璋以后,小乞丐一路小跑直奔县衙的后院伙房,因为那里有个盛猪食的大缸,县太爷的剩饭剩菜都倒在缸里。
                到了县衙,已是掌灯时分。小乞丐来到后院伙房放置猪食缸的位置,他每次都能在缸里捞到些能吃的东西。这次运气不错,小乞丐先是从泔水里捞出副鸡架子,虽然是骨头多鸡肉少,但总还能剔些剩肉下来的。他还在泔水里摸到一些又软又滑的东西,捞上来一看全是山芋粉做的粉皮子。小乞丐把这些东西装进随身带来的破盆里,而后又一路小跑回了宣化寺。
                进了住的破庙,他见朱元璋仍然昏睡不醒,赶紧取出一只装有半罐酸汤的大瓦罐放在锅炝上,把从猪食缸里捞上来的粉皮子先放进去,又把鸡架子上的剩肉一点一点剔了下来放进瓦罐,尔后架上柴禾烧了起来。不一会,罐里的酸汤沸腾了,一股很好闻的肉香飘满了破庙。
                小乞丐见“饭”已做好,可以招待客人了,于是就用冷水把朱元璋浇醒。醒来后,朱元璋与小乞丐简单交谈了几句。得知了彼此一些情况后,小乞丐说:“大哥,你一定饿坏了,我给你做了点吃的东西,你就乘热吃了吧。”说完,他就把瓦罐里的“杂烩”倒进破盆端到朱元璋面前。几日不知饭滋味的朱元璋一见有一盆香喷喷的食物,于是也不客气,呼呼拉拉就吃了起来。一番狼吞虎咽之后,一盆“杂烩”顷刻间被他风卷残云,吃了个一干二净。朱元璋似乎还意犹未尽,最后他把破盆的内壁也用舌头挨着舔了一遍。放下盆后,他还一个劲地自言自语:好吃,太好吃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他日如能雄霸天下,定当天天享用此人间美味!他最关心的是刚才吃的美味叫什么名字?怎么做的?小乞丐想了半天他还真的想出个好答案,于是他笑嘻嘻地告诉朱元璋:“大哥,你刚才吃的这个菜叫鸡丝烩粉皮,是盱眙这个地方的特色菜哦。”朱元璋信以为真,只见他连连点头,暗记心中。
                第二天清晨,朱元璋就告别了小乞丐。后来他参加农民起义,攻下南京,灭了元朝,成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因为盱眙一个小乞丐曾用“鸡丝烩粉皮”救过自己,加上曾受仙人点拨盱眙乃风水宝地,所以朱元璋对盱眙情有独钟,不但把自己的祖坟迁到盱眙,还准备在盱眙建都。后来因为数山头时少数一个,以致于成了“十个山九个头,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他只好把京都定在了南京。
                做了皇帝以后,朱元璋吃腻了山珍海味,他忽然又想起曾救自己一命的“鸡丝烩粉皮”来,于是下令去盱眙寻找当年的小乞丐。结果小乞丐没找到,倒是找来一位盱眙的大厨师。尽管这位厨师并没做过什么“鸡丝烩粉皮”,但是听了朱元璋的描述,他还是凭着自己独特的悟性,做出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鸡丝烩粉皮”。朱元璋吃后依然赞不绝口,高兴之余,他御笔一挥写下八个大字:盱眙一绝,人间美味。
                从此,这道本来不上台盘的“鸡丝烩粉皮”,就成了家喻户晓的一方名菜。


                IP属地:江苏40楼2013-03-06 18:09
                收起回复
                  红烧金钱饼

                  话说有一年,当小和尚的朱元璋化缘来到濠城,一路跋山涉水,餐风宿露,辛苦自不必说,最难过的是饭食不继,往往是有一餐,无一餐,吃一餐,饿一餐,很难有吃饱肚子的时候,经常是饥肠辘辘。这天,出去化缘,一连跑了好几家,也只混了个半饱,且大都是残汤剩饭。
                  终于,遇到了一位好心人,看小和尚可怜,就把他让到屋里,给他饭吃。朱元璋是饥不择食,便毫不客气地狼吞虎咽起来。吃饭间,他觉得有一盘小饼子,特别好吃。饭后,他向主人道谢,并问起那小饼子是何佳肴。主人告诉他,这菜叫红烧金钱饼,是绿豆制成,因状如金钱而得名。
                  从此,朱元璋便记下了这金钱饼。后来,朱元璋坐了天下,回忆当年在濠城得到的一饭之恩,又忆及金钱饼的美味,便下旨重赏那位好心人,并叫他家专做金钱饼,年年进贡。朱元璋又嫌金钱饼的名子太俗,遂取之谐音改叫“吉祥饼”。还亲自御赐一块金匾,上题四个龙飞风舞的大字:“天下第一”。
                  由此,这吉祥饼的名声便传遍天下,越传越响,遐迩闻名。


                  IP属地:江苏41楼2013-03-06 18:12
                  回复
                    叫花鸡

                    “叫花鸡”原出于浙江,是一些穷苦难民(或叫要饭的)偷来的鸡,用泥巴把鸡包起来,架火烧泥巴,泥烧热了鸡也就熟了,它又名富贵鸡,原是乞丐所创造,故称叫花鸡,相传朱元璋带兵打江山时,有一次朱元璋又打了败仗跑了三天三夜,敌人在后面穷追不舍,朱元璋筋疲力尽,饥饿难忍,就在这时看到前方地上有一堆火,火中间还有一堆泥巴,旁边蹲着一位老叫花,朱元璋好奇地问到:“你在这里干什么?”老叫花一看是朱元璋,就忙说:“我在烤鸡献给大王”,朱元璋一听非常惊奇,老叫花把鸡从火中取出,打开泥巴,香味扑鼻,朱元璋边吃边赞不绝口,从此以后,朱元璋打仗一帆风顺,当了皇帝。后来朱元璋就封此鸡为“富贵鸡”。


                    IP属地:江苏42楼2013-03-06 18:14
                    回复
                      葱油饼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时期,由于国家刚刚发生过洪水,太祖皇帝决定微服出访实际看看百姓的生活,一日走到一个刚刚经历过洪水的村子,随行的侍从决定给朱元璋弄些吃的,在村子东头看见好多穷人在排队,朱元璋很好奇去看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一个饭庄的老板给百姓发饼。据了解因为刚刚洪灾过后基本是没有吃的,好心的老板利用面粉和少许的葱花和盐巴,制成饼来帮助大家。这个好心的老板的手艺不但征服了明太祖朱元璋,他的行善的事迹也被记录下来,太祖皇帝亲笔题字“天下第一饼”。并将此种手艺传入御膳房,因制作简单味道清新,深受后宫佳丽们喜爱,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IP属地:江苏44楼2013-03-06 18:19
                      回复
                        鲍鱼

                        鱼翅

                        海参

                          说起来,最早推动海参成为宫廷菜肴的还得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他颇爱鲍鱼、鱼翅和海参(他的多子多孙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萎”的进补功效),于是,宫中的御厨随其所好,海参正式入宫。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楼2013-03-06 18:25
                        收起回复
                          荞酥

                          据传,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水西土司奢香夫人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她深明大义,上京向明太祖朱元璋告发欲图叛乱的贵州都督马晔,朱元璋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并认作义女。1368年,朱元璋过生日,奢香想用苦荞面做成寿糕给“干爹”祝寿,结果做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做好。她的厨师丁成久和她一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糕点,重八斤多,中间做了一个大“寿”字,围绕着寿字有九条龙在飞舞,意思是“九龙捧寿”。奢香把贡品送到南京后,朱元璋得知是苦荞做的,就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口,觉得好吃,再吃一口,其味无穷,连声称赞:“南方贵物,南方贵物!”从此,荞酥就成为名糕点。


                          IP属地:江苏46楼2013-03-07 12:00
                          回复
                            活鱼锅贴

                            相传,活鱼锅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最爱。据说,朱元璋幼年逃荒时来到淮河边,常帮渔民制作这一美食。他先将玉米捣碎,然后用水和成糊,在锅的四周摊上薄薄一层。把从洪泽湖里网来的小鱼杀好洗净放入锅中,添上一勺湖水,烧煮10多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美食就好了。活鱼锅贴不但做法特殊,吃法也特别。大家一般围坐桌旁,把煎好的锅贴撕下来一边蘸着锅内鱼汤一边吃,味道好极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活鱼锅贴仍念念不忘,常亲点这道美食享用。


                            IP属地:江苏47楼2013-03-07 12:04
                            收起回复
                              龙游发糕

                              传说朱元璋攻占衙州后,将街州路更名为龙游府。朱元璋坐上龙椅后,认定自己从“潜龙勿用”一跃成为“飞龙在天”,是得了龙游这个地名的“口彩”相助,不由得对龙游另眼相看。这年暮春时节,朱元璋与几个亲信再次进龙游游览。朱元璋扬言要踏遍龙游域内,尝遍坊间美食。在太监而聂的指引下,朱元璋跨进了庙前乡晓溪村的一户张姓人家。虽然朱元璋是微服私访,但待得朱元璋跨进张家大门,张诚缮只瞥了他一眼.就断定其人绝非是寻常客商。朱元璋率众人一番风卷残云,桌上瓜果已所剩无几。见状,张诚缮转身奔进厨房,捧上了当地特有的食品----发糕。朱元璋品尝龙游发糕后,对发糕的色、香、味、形大加赞赏,从此龙游发糕就扬名天下。。


                              IP属地:江苏48楼2013-03-07 1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