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荀吧 关注:3,636贴子:24,074

回复:【原创】谋者之心(曹荀程贾,第一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荀彧知他心,晓他意,从不需他多言。两人在阵前巡视,听斥候每刻钟一次的军情禀报,遥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尘土逐渐散去。
“将军,吕布今日虽退,明日必定强攻。”
“文若勿虑,此战之后,吕布定无力再犯兖州!”
程昱送回戏志才后来到阵前,见曹操与荀彧相谈甚欢也就止步一旁了。边让一事让程昱意识到曹操与荀彧之见有种莫名的距离。荀彧自然而然的谦雅,与曹操奔放而不拘小节的气质之差却并非两人之间微妙距离感的原因——曹操在“患失“。荀彧那种不凌人却服人的正气让曹操心怀敬意,以他致于不愿意向荀彧说起一些阴暗之事,比如毫不留情的杀戮。他担心为人近乎完美的荀彧会觉得他残酷不仁,会离开他,而荀彧已经成了他最不愿失去的谋士。可程昱知道荀彧并非迂腐之人,他完全理解曹操之心,知道在乱世中如何斗虎搏狼,虽行仁义光明之道,但必要时用计凌厉果决,杀伐毫不犹豫——在他程昱看来,曹操的担心毫无必要。他和荀彧都清楚,曹操是他们所知的最强之主,才略过人,坚忍不拔而胸襟宽广,成大事者不需要完美。
将军与荀彧能交心,自是最好。程昱站在一旁,忽然发觉不知什么时候起自己开始如此细致地思考这件事,好像自陈宫背叛以来就一直盘桓于脑中,以前自己大概不屑思考这些琐碎微妙之事,只在意天下局势与征战。
也罢,自去年冬日起,便已为将军付出一切,再无所惜了,考虑周全自是应当。
昱,真是好名字。程昱自嘲一笑,见曹操与荀彧相谈甚欢,也就悄悄退走了。

次日寅时三刻,吕布率军杀至,铁甲寒芒,杀意倾泻如破开晨雾的朝阳。荀彧披衣起身时帐外依然安静,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四周隐伏的杀意,将军,已经布置完毕。
荀彧望着晨曦微露处淡然一笑,返回帐中取出古琴,自离开冀州以来,游走于生死存亡之际,与烽火狼烟为伴,竟已许久未再抚琴。
弦动,琴音破空而起,一曲《获麟》,流淌如月。
麟兮麟兮,合仁抱义,出有其时。行步而中规,折旋而中矩,其声也音中钟吕,所游必择详而后处。仁趾兮生草不践,那生虫也而不履。
帐外,吕布的大军已逼近营寨,曹操披甲执剑,伏于营西大堤之中。而堤外只布置步兵两千,执长矛结阵阻击。
吕布并未将步兵放在眼中,纵兵长驱直入,兵锋交接处残躯横飞,大蓬血雨炸开,散落一地。
步兵用血肉之躯阻滞了吕布的兵势,被刺穿胸膛的军人依然在尽最后的力量挣扎着挥动长矛刺伤马腹,让敌骑人仰马翻。曹操静静地站在堤后,看着吕布先锋艰难突出之时,拔出长剑。
青州军中精锐步骑并进,从大堤中一跃而出,直冲向尚困在步兵阵中的吕布。喊杀声直透天际,马蹄声震如惊雷,沉寂的大地亦在颤动。


IP属地:上海39楼2012-11-24 13:23
回复

    诱其深入,挫其锋锐,而后伏兵尽出一举破敌。最简单的战术,只要军士舍生忘死,亦战无不胜。
    距吕布大军百步之时,骑兵箭矢齐发,箭雨如浓云一般遮蔽了初升的朝阳,短暂的阴暗之后,阳光复现的刹那血花飞溅,殷红的血色在朝阳下愈发妖冶动人。青州铁骑疾如雷电,狼牙般刺入吕布军阵最薄弱的侧翼。

    麟之至时当其当,斯出也知为明王。曲过三节,荀彧已听到了震天的喊杀声,依旧低头抚琴。然而琴声忽然止歇,只因有人前来,来者却不是将军。
    戏志才掀起帐门走入,面带歉意道:“文若何不继续?”
    “实不相瞒,见到志才之时,心神便已从乐曲中脱离,不必再弹了。”
    “激战正酣,文若还是无法心无旁骛啊。”戏志才笑道,荀彧亦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不知志才有何要事?”荀彧抬头望着戏志才,看着他枯瘦手指摩挲着茶盏,青灰色的脸上笑意渐去。
    “文若,这金戈铁马之声,我是听不了太久了。”
    荀彧一怔,手指下意识按在弦上,指尖鲜血渗出。
    “阳明脉竭……自入夏起就几乎吃不下什么东西……撑不过明年春天。”戏志才恢复了淡淡的笑容,上前一步将荀彧得手从琴弦上扶起,续道:“将军此战,必可一举破吕布,趁势平兖州。之后,文若以为当如何?”
    “下扬州伐袁术,此时万不可与袁绍为敌。”荀彧反握住戏志才的手道,方觉他手掌突兀的骨头硌得自己手痛,便松开了。
    戏志才点点头,起身背对荀彧,叹道:“没错,主公现在相比袁绍……还是太弱,不知还要多久的征战,才能真正扫清逆贼,平定天下…….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志才是再也看不到这一天了……
    言及此处,戏志才忽然转身道:“北方战火不息,在南方,战乱亦如此,最强者会脱颖而出,兼有扬州与荆州,或再西进益州,与北方隔江相抗,或北进徐州……那时再南征,就太难了……
    “所以将军若想成就大业,必须在南方最强者兼有扬州与荆州之前歼灭早有不臣之心的袁绍,然后一举南征,平定荆襄!我们等不起……对决袁绍,必须出奇制胜!”
    荀彧望向戏志才,难以想象虚弱的戏志才眼中的光芒会凌厉至斯。此时公孙瓒已在大败于鲜于辅之后退守易京,袁绍已据冀州,青州及并州,公孙瓒衰败至此,幽州早晚必入袁绍之手,而曹操,只有兖州而已。可在与袁绍之盟实际破裂之时,面对如此劲敌,戏志才不谈保全,只谈制胜!


    IP属地:上海40楼2012-11-24 13:23
    回复

      “文若,戏某现在也无良策,也只怕看不到制胜之时了……”戏志才眼中的光华终于暗淡下去,仿佛耗尽了全身力量一般席地而坐,静静地望着荀彧。
      营帐外依然是杀声震天,而帐中,荀彧与戏志才相对无言。
      静默良久,戏志才终于起身,缓缓道:“看你们了,文若,你在颍川交游甚广,务必替将军多举荐些贤才。”
      说完戏志才便走向帐门,帐门掀起的刹那阳光洒落在他瘦削的身上,金色的光晕染遍染灰布衣袍。戏志才却忽然停下脚步,转身对荀彧道:“文若,我想听你奏完这一曲。”
      荀彧没有答话,低头继续抚琴。戏志才看到几滴清泪落琴弦,轻声吟唱道:“道之好将行,道之将丧从天命,道之将丧从天命。”

      曹操紧握着长剑傲立于大堤之上,看着自己最引以为傲的军队将吕布打得溃不成军,举剑喝道:“追,直至敌营,杀!”
      曹操收剑入鞘,依然站立在大堤之上。天地间的长风呼啸,秋凉刺骨,可迎着朝阳的曹操只觉全身血液沸腾。酣畅淋漓的胜利意味着他终于走出的兖州之叛的阴影,走出了漫长的低谷。
      直到马蹄下扬起的的尘埃淡出视线,曹操方才缓缓走下大堤,同时向身旁的夏侯惇道:“元让,让留守的将士们准备拔营。今夜吕布必东走,将士回营之后稍作休整,今夜亥时再袭吕布军营,获其粮草辎重,此后先攻定陶,再下其余诸县。”
      曹操说完便向营中走去,他身后长长的阴影在逐渐升起的太阳下,慢慢缩短。他没有回主帐,而是径直去了荀彧营帐。此时戏志才早已离去,只剩荀彧独坐帐中,对琴沉思。
      “想什么呢,文若?”
      荀彧一惊,忙起身向曹操行礼。曹操看见他指尖凝固的鲜血,略有些惊讶,荀彧见状道:“许久未曾弹琴,没想到竟生疏至此,将军见笑。”
      “本想听文若弹奏一曲,但手伤了就别弹了吧。”曹操颇有些遗憾,续道:“文若,今夜曹某将再袭吕布,之后,曹某便要扫平兖州。待重夺兖州之时,必听文若抚琴。


      IP属地:上海41楼2012-11-24 13:23
      回复
        第十三章 武乱

        兴平二年,兖州烽火不绝,长安城中亦是动乱不息。

        “随绣一同离开长安吧,先生。”
        贾诩放下手中酒盏,轻轻叹了口气,对上张绣焦灼的目光,终究没有答话。初入长安时,他让李傕以天子之名,一道诏书便解决了陶谦朱儁的威胁,后又助李傕率军大破马腾,也让李傕对他更为敬佩。三年来,好酒是没断过,只是他时常劝着李傕收敛,反让李傕对他起了猜忌之心。这些张绣都清楚。
        “事已至此,先生您对这长安城还有何可留恋的!李傕郭汜罔顾朝纲,目无君上,争斗不断,连您的话也不听了……您又何苦留在这里……绣与叔叔军力虽不如李傕郭汜,但愿听先生良策,尽全力保先生周全。”
        “李郭相争,皆欲挟天子为己用……诩身负国恩,自当竭忠尽智,当此难时,义不可背君。”贾诩嘴角浮起一丝无奈的笑意,三年前荀攸问他,他也是这番作答。只叹如今时人皆非,他依然认为尚未到非走不可之时,他依然没有完全失去对局势,对自己命运的控制。
        对于那一场几乎毁灭了长安城,夺走无数士民性命的兵祸,心中终究是有愧啊。
        “先生……”张绣一时也无言以对,在西凉军诸将中,张绣可谓忠贞明义,对于李郭争权夺利之举颇为厌恶。贾诩还要为天子尽忠,他又岂能强求贾诩离去。
        “还是称我为文和吧。”贾诩笑道:“张将军放心,诩自有安排。诩请张将军替诩谢过张济将军,还请他多劝劝李傕郭汜二位大人,大局为重。”
        张绣依然用疑惑和忧虑的眼神看着贾诩,看到了三年前他在贾诩帐中见过的那样沉着而自信的神色,彼时他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贾诩。如今他依然相信贾诩,只是,舍不得离开这位他视作师友的长者。
        西凉军进入长安城后的三年于张绣而言颇为抑郁。当年他与叔叔随董卓初入长安时,也曾有过尽诛阉宦奸邪,重振朝纲的宏愿,可却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嗜杀成性,最终败亡。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背水一战再入长安时,唯见满目疮痍,在强势争权的李郭面前,他只能随叔父张济屯军弘农,看着朝中乱作一团却无所作为。每入长安城朝见天子,他必去拜访贾诩。两人把酒相谈,言及世事,张绣道出心中疑惑,而贾诩待他则是知无不言。他知道贾诩典选旧士,对维护朝政倾尽全力,却依然因难以阻止李郭乱政而颇感无奈,便会在畅饮一番之后为贾诩舞枪。他的枪法得自童渊真传,一套百鸟朝凰枪势如飞瀑,灿若星河。只有这时他才能感受到少年时狙杀麹胜乱党的豪情,才能看到贾诩苍白的面容上露出些许淡淡的笑容。
        “文和,保重。”张绣强压下纷乱的心绪,饮尽盏中美酒便要离去。
        “等等,张将军。”张绣闻言猛然转身,以为贾诩会改变主意同他走,贾诩却只是静立在门廊下,留下淡淡一句:“请务必告诉张济将军,如果劝不了李傕郭汜,就持军自保,静观事变,切莫再与他们二人联合。“


        IP属地:上海42楼2012-11-24 13:26
        回复

          无论汉室存续与否,要稳固社稷,平定天下,必除李傕郭汜。
          在踏上马车的时候贾诩忽然开始剧烈地呕吐。他的酒量本不差,可毕竟年近五十,又是故作豪爽,内心实则愤然而酸楚,终于支撑不住,倒在马车上。
          “贾大人,贾大人……仆这就禀报陛下传太医……”内侍见贾诩如此,有些慌张。
          “不必了,喝多了点而已……”贾诩无力地靠在马车上,低声道:“快送我回府。”

          六月,张济应贾诩之邀,率军从弘农赶到长安,劝天子先至弘农,再图东归洛阳。一时间朝野上下,百官皆赞同东归洛阳王都,以兴汉室基业。此时勉强休战的李傕郭汜都有些犹疑,而他们向贾诩询问时,贾诩皆言道:“实不相瞒,据诩所知近来朝野上下对将军所为颇有微词,长此以往必不利于将军。而护驾东归,上应圣意,下顺民心,还都大功,自能名垂青史,博士民之誉,为何不为?将军自有军队在握,纵不在长安,圣上也断不敢逆将军之意,有何可忧?”
          李傕郭汜犹豫再三,还是在张济和贾诩的劝说下同意天子离开长安东行。两人暂时和解,李傕屯兵池阳而郭汜等随天子。离开长安不久不久,原本矛盾重重的诸将便因争权而不和,相互残杀——
          杨奉背叛李傕,与董承联手,进一步削弱了李傕的力量。
          出发月余,郭汜率先反悔,欲率军拦截天子欲将其劫回长安,被杨奉董承发觉后逃走。而后李傕亦悔,联合郭汜起兵追击天子。
          此时原本被贾诩请来劝天子东归的张济却忽然与董承翻脸,竟不听贾诩之言再度与李傕郭汜联兵,双方大战数阵后,杨奉董承大败,天子却在河内太守张杨的帮助下逃出李傕掌控。李傕只俘虏大臣数人,皆欲杀之泄愤。
          刑场之上,贾诩一骑快马飞驰而来。下马后,一袭素衣的贾诩穿过寒光凛冽的刀斧,缓步走向高坐的李傕,看着他怒火燃烧的双眼,忽然跪伏在他面前请求他放了那些大臣,劝他勿结怨太深。李傕看着贾诩憔悴而沧桑的面容,遥望长安叹了口气,挥挥手,终是放了那些官员。
          贾诩起身时看见了那些大臣感激的目光,只是面无表情地上马,离去。
          所有目的都达到了。只要天子离开长安,路途中李傕郭汜便失去了对天子绝对的控制,这便让原本蠢蠢欲动诸将看到夺权之机,转而公开动手。一路上凉州系诸将相互残杀,实力大减,凉州军势力在朝中也已快要走向末日。关东诸军中,自有肱骨之臣在等待天子。只有天子东行,才能给他入主朝中,匡扶朝政之机。
          是时候离去了。
          只可惜了张济……张将军,为何不肯再听诩一言,明哲保身,抽身于这场毁灭众将的灾难之外呢。张将军,张少将军,保重......


          IP属地:上海45楼2012-11-24 13:26
          回复

            “公与,衡最不愿见到的,便是天子落在曹操手上……”沉思中的袁衡忽然道:“衡以为奉天子首要目的,便是断绝诸侯迎奉天子为己用,扩大势力的可能,可惜……
            无论主公志在何处,衡都会尽力替您达成所愿。
            因为,您是我的父亲。

            翌日议事之时,昨日沉默的荀谌却忽然率先进言道:“谌恳请主公迎奉天子,恪守人臣之义而不负世代良辅之名,且谌忧天子若落于其余诸侯之手,于之或有大用。”
            昨日沮授力谏已让袁绍心中不悦,此时荀谌再言,虽然另立一论,也让他脸色阴沉。而袁衡心中也有些犹疑,莫非荀谌真如沮授所言,昨日尚在权衡利弊,还是意识到自己会怀疑他?袁衡正欲附议,郭图却已起身道:“迂腐之言!汉室倾颓,主公能者居之,何悖于道?况且天子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之手时,天下皆知天子之诏不过奸佞私欲,岂能尽从?以此推知,就算天子为他人所获,主公坐拥数万甲士,跨州连郡,又岂会屈从所谓天子之言?其余诸侯亦岂甘心惟命是从?如此,迎天子何用?”
            “公则所言甚是。”袁绍眼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昨日商议之后,他心中早已有了决定。此番郭图之言正何其心意,他便出言道:“此事袁某心意已决,迎天子实非明智之举,不宜为之。”
            随后议事的主题便转到了彻底消灭公孙瓒,占据幽州一事之上。袁衡心中默叹,沮授亦不再言,袁氏,终究错过了迎天子的时机。

            荀谌当然明白迎天子的重要性。汉室尚未倒,仍是天下士民所念,他明白自己的弟弟定会想方设法让曹操迎奉天子。他心知不能让袁绍控制了天子,可也知道袁衡一直暗中监视他,若直接反对,会让袁衡疑心更重,将来行动更为不变。但若是赞同,那么在袁绍尚且摇摆不定之时,他的意见可能会影响袁绍决定,使他做出迎天子之举。
            所以荀谌决定先保持沉默,直到当日议事结束,他确认袁绍已无迎天子之心之后,翌日再提议让袁绍迎天子,并且故意在话语间留下些许漏洞,足够让郭图说出精彩的长篇大论反驳,更坚定了袁绍不迎天子的决断。
            只是,五弟,这样的生活好累。袁衡多疑,他昨日的沉默怕是又会让袁衡猜忌。以后再逢紧要关头,这样伪装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比起在袁绍手下天天和袁衡打交道,袁谭袁尚那儿倒是不错的去处。袁绍这边,有眼线就够了。


            IP属地:上海47楼2012-11-24 13:31
            回复

              寒冬将过,兖州各处皆安定下来。天子将归洛阳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曹营,曹操望着地图,想起荀彧所言下扬州讨袁术的战略,忽然有些犹疑——黄巾乱党,几乎遍布豫州全境。
              “将军,荀司马求见。”侍者的声音后响起时曹操略有些诧异,“亥时已过,文若还未歇下?”
              “彧昔日曾与将军言及当下扬州伐袁术,如今却觉颇为不妥。彧见将军营中烛火未熄,便前来告诉将军,否则彧心中难安。”荀彧走入帐中,行礼道。
              “哦?曹某心中亦有所思,不知文若所想,可与曹某一致?”曹操笑道,眼光已转向悬挂的地图,荀彧见曹操目光所向,会意一笑:圣上将归洛阳,豫州黄巾乱党不除,则皇城不安。
              哈哈,曹某亦有此意,圣驾不安,便是为臣者之过。
              荀彧闻言,敛容向曹操深深一拜。
              “曹某自当尽人臣之责,文若何必多礼。”曹操上前一步扶起荀彧道:“天寒夜深,一同进些热食吧。”
              “多谢将军。”荀彧并未推辞,便与曹操相对而坐,谈起兖州各地新上任的郡县官员。片刻之后侍者便送来了面饼和热汤。
              “兖州今年收成喜人,军粮不愁了。这新麦烙的饼,甚是香甜,曹某是百吃不厌,文若快尝尝”曹操显然是饿了,一番狼吞虎咽两个饼便已下肚,热汤也喝得见了底,曹操抹了抹嘴便看向吃相斯文的荀彧。荀彧显然意识到曹操在等自己,便加快了速度。
              “别噎着,文若。”曹操笑道,不过荀彧就算吃得快了,唇边还是不沾油水,看得曹操发愣。直到荀彧吃完起身道:“还请将军尽早休息,彧告退。
              翌日议事时,将士谋臣皆赞同进军豫州之议。曹操挟平定兖州之势,挥师直进汝南征讨汝颍一带数万黄巾军。此时卧病已久的戏志才却像忽然痊愈一般,每日议事必至,精神十足。曹操见他大病初愈,常劝他休息,戏志才却完全不在意,撑着那具枯瘦的身体夙兴夜寐参谋军机。
              两月间,黄巾军主力尽破,死者降者无数。

              “文若,回家了。”
              颖水之畔,与黄巾军残部最后一场大战的血腥气终于渐渐散去。戏志才蹲下身子将手浸在颖水中轻轻搅动,笑容宛如孩童一般。“文若,儿时在这河中戏过水么?
              “志才,当心水凉。”荀彧淡笑着点头道,“这颖水夏日也是浸凉的。”而后荀彧便收敛了笑容——那天戏志才一番话,他当然记得,于是便上前扶起戏志才,温言道:“兖州平定,黄巾伏诛,志才,静下心来养病,总会好转的。”


              IP属地:上海48楼2012-11-24 13:34
              回复

                戏志才抓住荀彧的手臂摇摇晃晃站起身,却仿佛完全没听见荀彧方才那番话,而是带着戏谑的语调问道:“戏某在想,文若戏水时究竟是何模样?”
                荀彧许久没有答话,只是侧过身避过戏志才笑意盎然的目光,倒令戏志才颇有些沮丧。片刻后他再看向荀彧,却见荀彧望着河对岸初绽新芽的碧柳,眼中一片空旷。戏志才当然明白荀彧在想什么,重回故土,物是人非,家族中一起长大的兄弟叔侄因战乱离散四方,只有这颖河之水静静流淌,一如往昔。
                戏志才推了推荀彧,出神中的荀彧毫无防备,身子一歪,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保持平衡,左脚快没入水中的刹那又被戏志才一把拉住,只听戏志才哈哈大笑道:“可惜现在并非夏日……不然,一定把文若推到水里。”
                站稳后的荀彧松开戏志才的手臂,却是苦涩一笑,转身缓步向岸堤走去,叹道:“志才,小时候,攸侄背着长辈偷偷教四哥和我凫水时,还真把我推下水过……只是,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攸侄和四哥呢。
                戏志才望着夕阳中荀彧身后狭长而落寞的暗影,亦是长叹一声,忽然觉得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在世间奔波游走,父母过世之后生死关头便再无挂念。实在再好不过了。
                戏志才笑了,尽管此时前所未有的疲惫伴随着胸腔腹腔中阵阵绞痛席卷他的全身。“文若,天色不早,回营吧。明日将军还要召集议事……
                竭尽最后的力量只为能在死前再踏上颍川故土,如今心愿已了。只是,将军的大业……终究是连迎来转机的一天都等不到……
                “走吧,文若。”戏志才走上前,轻声道。
                那天夜里,戏志才沉沉睡去,再未醒来。
                很多年之后,荀彧明白才戏志才那天为何如此反常地戏弄他,差点把他推入水中,原来大限将至的时候,人真是会清楚知道的,那时他只是怀疑罢了。

                长安到洛阳本不远,却因凉州军中诸将相斗,一走便是大半年光阴。一路上天子受尽流离战乱之苦,直到张杨相助情况方才略有好转,终是与百官重归洛阳。
                “杨安殿……”董昭在走入张杨匆忙中为天子盖的殿宇之时,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他本是张杨手下,随张杨迎天子之后因功被封为议郎。不过,他现在并不打算再为张杨谋划了,如此不知天高地厚之辈,又岂能“安”?



                IP属地:上海49楼2012-11-24 13:34
                回复

                  而荀彧告诉他,反弱为强的第一步棋就在眼前。
                  曹操当然清楚荀彧所指,却并不急于落子,而是上前扶起荀彧,呼侍者奉茶,两人重回案前,依旧相对而坐。
                  “吾虑杨奉张扬势大,恐入朝不能制之,反为其所制。”曹操直视荀彧,坦言道。
                  “杨奉,张杨,韩暹,董承违戾不和,互为掣肘,可分而击之,不足为惧。杨奉虽兵多,然彧观其与李傕郭汜之战,知其非善战之辈,又与董承交恶而受其所制,实非将军之敌。张杨虽有护驾之功,然其僭越礼制,居功自傲,已失人心,且其素结贼子吕布,护驾不过是权宜之计而非赤诚之心,必不能久。将军平吕布之时其动必异,彼时将军自可一举除之。”
                  “若曹某与杨奉交战之时,袁绍袭兖州又当如何?”曹操看着棋盘上大片气势汹汹的黑子,沉声一问。
                  “将军可先与杨奉修好,而后入朝振肃朝纲,士民必以将军为贤而归附将军,彼时若杨奉为逆,则以将军之力可速破之。袁绍尚有公孙瓒为患于幽州,将军初迎天子,为天子所重,士民所誉,袁绍亦是初夺青州,断不敢在此时偷袭兖州。”
                  荀彧言毕,饮下一口热茶,平静地望着曹操。而曹操依然在摩挲着手中的棋子,目光透过氤氲的雾气,看着荀彧沉静的面容——这对于荀彧而言,实为理所当然之事,别无他途。
                  “诸侯拥兵一方,各州王命断绝。曹某奉迎天子之后,依然难令王命达于四方……”曹操似乎话语未尽,却未继续。
                  荀彧却是淡然一笑,他知道曹操终于道出了最深的顾虑。各州之主虽名义上仍为汉室之臣,各怀鬼胎却已是事实。曹操可以天子之令号令诸侯,必为各路诸侯,尤其是袁绍所忌,而曹操以并非最强的实力,冒着为诸侯以诛权奸之名合击之险——只一个袁绍,已经让曹操倍感压力。
                  “天子之令,可招致忠义之士。抗命者为乱臣,亦无助于将军大业。”荀彧再看了一眼棋局,抬头便对上了曹操的目光。
                  “昔者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今虽王城荒芜,天子蒙尘,然义士思本,百姓感旧。将军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岂能累将军?”
                  “将军将来必与袁绍决战。将军上奉天子,下应民心,得忠臣良将倾力相佐,又何惧于袁绍?”
                  曹操闻言,执棋的手忽然一颤,却依然没有落子,双目依然凝视着荀彧。“吾曾遣曹子廉为使,想觐见天子,却为韩暹率军阻拦。如何能兵不血刃,进入洛阳?”
                  荀彧知道曹操心意已定,笑道:“彧有言,先修好杨奉,杨奉自能令将军入洛阳。彧以为洛阳城中,有人会助将军一臂之力。”
                  “谁?”
                  “董昭,董公仁。昔时天子为李傕郭汜所控,将军遣使拜见天子,便是得董昭之助。将军若疑,可遣密使见董昭。”荀彧从容答道。
                  曹操再次低头看向棋盘,终于将那枚白子稳稳落了下去。淡淡茶香中,曹操的目光依然注视着棋盘,却紧握着荀彧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营帐之外,纵然夏日的炎热未散,树叶终究是开始凋零了,青绿中掩不住一片斑驳的枯黄。

                  董昭字斟句酌地修改了很久,终于动手将那百余字的写给杨奉的信函抄到布帛上。当然,交到杨奉手上的时候,这封信的作者会是曹操。里面除了恭维之词,不过是再提醒一下,多个盟友更有利于巩固他杨奉的地位。
                  抄写完毕,董昭眯着眼看了看布帛,想了想,又加上了“死生契阔,相与共之”这八个字。尽管他清楚曹操将来一定会除掉杨奉,但现在必须要打动杨奉,要他帮忙,于是这在他眼中颇为美好的八个字,便只能暂时贬值了。
                  董昭召来心腹手下,吩咐了几句便去就寝了。“费神一番,总要早点休息”董昭暗想,边走边活动着筋骨,“这两天,曹将军的使者也该来了吧,总不能就这么忘了我这个帮手。


                  IP属地:上海51楼2012-11-24 13:34
                  回复
                    第十五章 迁都

                    不出荀彧与董昭的预计,原本势单力孤的杨奉见到托名曹操的手书后大喜,当下决定让曹操顺利进入洛阳,并表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再踏入洛阳城时曹操有恍若隔世之感。天子归来已近一月,洛阳城中依然清冷萧条,断壁残垣杂草丛生,昔日王都已破败如斯。匆忙盖起的宫殿门外侍立着苍老的宫人,见到曹操,连忙谦恭地将他引上大殿。瘦弱的天子,面有菜色的百官都带着感激的目光看着这个一入洛阳就给皇宫及百官住处送上粮食的将军,只是天子感激的目光中夹杂着些许无奈——自他成为君王的那天起在便董卓,李傕,郭汜,杨奉等人手上挣扎求存,早已明白了,这世上没有人会真正地只是想帮他——这样想来,他还不如街边的乞儿,至少可以得到单纯的怜悯与关爱。
                    虽然眼前的将军比之前的所有人更恭敬而谦卑,甚至调拨他军中的人和马备齐天子依仗,可是,他会他们不一样么?

                    觐见天子之后,曹操便立刻召见董昭。这个三番两次主动帮他的人让他颇有成就感——这些年来不惜己力征伐平乱,数次命悬一线,天下终有智能之士认可他,在关键时刻助他一臂之力。
                    初见董昭之时曹操略有些诧异,他深知董昭之能,曾在钜鹿与魏郡太守任上设计诛杀豪强匪盗,安定民心,便以为他大概也和荀彧程昱一般干练,却没想到眼前这位却是身形矮胖,举止格外谦恭。
                    董昭行礼之后,曹操引董昭并坐,习惯性地直入主题问道:“今吾初朝天子,恐朝中人心未服,计将安出?”
                    “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董昭向曹操一拜,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温厚的笑容,那本来就不大的眼睛一笑便成了一条缝,却忽然话锋一转道:“将军既奉天子,自当诛除奸佞,振肃朝纲,然朝中有人自恃护驾还都之功,必不肯服将军。今留洛阳,事多不便,昭以为,惟有移驾幸许耳。”
                    董昭,亦是知吾心之人啊…….曹操心中一震,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在踏入洛阳城的时候,见洛阳残败,而杨奉韩暹兵力均布在洛阳周围,他便已动了迁都的念头。只是圣驾流离已久,冀一朝安定,且洛阳乃汉室王都,此举恐有违众心。
                    董昭自然明白曹操的疑虑,便正色道:“将军,行非常之事,方有非常之功。且昭以为,百官未必不附迁都之议。”
                    “何以见得?”
                    “人心思定,不假。可洛阳城已残破,清理重建尚需时日,公卿将长居于陋室,居不安则心不定。将军可命人在即刻在许昌修建宫室宅邸,昭自能说服百官。”董昭言毕一笑,并不起眼的双眸中精光一闪,惯常的温厚中却带了言出必行的自信。
                    曹操点头赞同,续道:“杨奉精兵尽在梁,奉恐失挟天子之利,必阻吾迁都,得无为累乎?”
                    “将军勿忧。将军之位,亭侯之爵皆奉所定,足见奉已以将军为援。将军可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并说曰'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寡虑,必不见疑。然将军若行,奉必悔,将军可暗遣兵力,待其发难时一举击其大营,如此,奉可速破。”董昭说到破杨奉之时,手指轻叩案几,抬头迎上曹操的目光。


                    IP属地:上海52楼2012-11-24 13:36
                    回复

                      “卿真吾之心腹。”曹操闻言笑道,再看向董昭时,董昭眸中的光芒却早已全部收敛,只是带着谦恭的笑容跪坐一旁。

                      曹营诸文武均赞同迁都之议,九月,天子车驾东出。如董昭所料,杨奉果然后悔,欲率兵阻拦。曹操依董昭之言突袭其大营,战事初起,曹操已见一支军容严整的部队归降,统领这只军队的正是曾劝杨奉护天子归洛的徐晃。
                      “杨奉已失朝望人心,晃以为不必再战,愿为将军驱使。”徐晃下马走到曹操近前,跪地请降,看向曹操的神色却非恳求,而是敬服。曹操入朝不过月余,便已清肃朝纲,百官各司其职,令贤者归心。
                      常年领兵的曹操望了一眼徐晃所统的军队,便知其乃当世良将,于是下马扶起徐晃道:“曹某志在讨逆平乱,得将军之助,甚幸。”
                      杨奉听闻徐晃率自己的精锐归降,知大势已去,便南逃降了袁术,韩暹亦随杨奉南逃。
                      天子顺利进入许昌,即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因袁绍不满,便转拜曹操司空,行车骑将军,改元建安。在曹操的举荐之下,进封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程昱为东中郎将,济阴太守,都兖州事。自天子为董卓所挟,西走长安以来,至此宗庙制度始立,朝政走上正轨。曹操依枣祗,韩浩等议,始置田官,兴屯田,以解军粮之忧。
                      建安,建大业,安天下。此时的局势,早已欲“平“而不能了,不破不立。

                      尾声

                      初冬寒雨后,天气初晴,曹操与荀彧并马走在许昌城郊。如今许昌城内有荀彧坐镇尚书台,曹操终于有了基业初定之感,却也清楚今后再难与荀彧共同出征,忆起往昔在军帐中听荀彧筹谋划策,不免有些怅然。
                      曹操下马,将一盏清酒倾洒于地,祭奠戏志才。荀彧上前,在戏志才墓前燃了两柱香,闭眼轻叹一声,戏志才终究没有亲眼看到他所言的“出奇制胜”,可这“奇”的第一步——“奇”之根基,却是“正”。
                      若无天子出长安之机,明公将下扬州战袁术,或许苦战数年得据江淮,在群雄中占一席之地,而扶社稷于将倾的宏愿依旧渺茫。平定乱世,铁血与杀戮不可避免,然而光明仁义之道却往往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奉天子而扶汉室,暗夜中的唯一明光,可令士民趋之,天下归心。
                      大道至简。
                      荀彧放眼望去,湛蓝的天宇下数只飞鸟在林木间穿梭,最终回到了枝叶掩映的巢穴中。
                      曹操亦于袅袅青烟中伫立良久,忽然转向荀彧道:“文若,志才已殁,卿在许昌,仲德在兖州,军中无筹划之士,谁可相与为谋?”
                      “荀攸,郭嘉。”
                      “公达之名孤早已知晓,孤当亲自修书请公达前来。不知这郭嘉是何许人?”
                      “郭嘉郭奉孝,亦是彧之旧识,智计卓绝。彧正欲告知明公,彧已修书攸侄与奉孝,请他们前来。”
                      “有劳文若。”曹操看着青衣如昔的荀彧,忽道:“文若,那日兖州帐中,你还欠孤一曲。”
                      荀彧闻言一笑:“不知明公喜欢什么曲子?待回城中,彧便取琴去明公府上。”
                      “高山流水,愿得知音。”

                      贾诩到达南阳城下时已是建安元年的隆冬。贾诩走出马车,伫立于漫天大雪中等待着守卫向张绣通报——张济不听他所言,再结李傕郭汜试图夺回天子,虽大败杨奉董承,天子却被张杨接走。而后张济粮尽,不得已攻打穰城,中箭战死,张绣接手了张济的部曲。
                      片刻之后城门开启,竟是张绣亲自出城迎接。张绣见只有贾诩一人,问道:“文和,你的家眷呢,他们可好?”
                      “谢将军挂念。”贾诩躬身行礼道:“家人尚在段煨将军处,段将军望与将军结援,必会善待诩之妻子。”
                      “文和不必多礼。”张绣连忙扶起贾诩道:“那就好……天寒地冻,文和请速入城。”
                      贾诩看着披麻戴孝的张绣诚挚的目光,心中却有难言的愧意——他终究算计了张济。为了能让张济劝天子离开长安,他欺骗张济说若天子离开长安,行至弘农张济便可以掌控天子,实际上他清楚这根本不可能——天子一离长安,凉州军内部战乱必起,以张济的实力,绝不可能掌控局势。
                      也罢,往事不可追,张绣既以诚相待,诩必竭心尽力,全之于乱世。
                      张绣将斗篷披在贾诩身上,与他并肩入城。飞雪如絮,落满二人的衣袍,亦早已淹没了贾诩来时的车辙


                      IP属地:上海53楼2012-11-24 13:36
                      回复
                        说好的尊来了。。董胖胖好喜欢!我已经不可控地脑补了一只球状的明河在一个苏则身上来回滚动
                        抱歉最近太颠沛,无力像凡人一样吐槽,但赞是必须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57楼2012-11-29 07:32
                        收起回复
                          来给卧龙挽个尊…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58楼2012-11-29 12:29
                          收起回复
                            放了水,也在干货尾巴上留个名•慢慢摆渡••在荀吧瞄了眼开头估计会看得慢


                            来自iPhone客户端60楼2012-12-04 23:0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