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郭贡兵临城下。不出荀彧所料,郭贡的使者入城送来信函。使者穿过层层布防的城门,威武肃穆的军队,只见玄冠青衣的荀彧正端坐案前,淡笑着望着他。
未及使者开口,荀彧便笑道:“可是郭大人邀彧去军中一叙?彧自会同先生前往。”
使者被一路上曹军严整肃穆的气势所摄,又见荀彧笑容温文尔雅,心中竟有些紧张。原以为荀彧会担心郭贡对其不利,要费不少口舌,谁知荀彧看出他的来意,一口答应下来。
“是……有请荀大人。”
荀彧随使者只身进入郭贡军中,却被告知在偏帐中等候。片刻之后,荀彧被请入郭贡所在的主帐。郭贡手下的将领皆玄甲佩刀,帐中刀兵林立,杀气暗蓄。荀彧心知郭贡必是听了使者的回复,想从气势上震慑自己,毕竟郭贡想劝他投降。
荀彧目不斜视地走到郭贡进前,郑重行礼,“荀彧见过郭大人。”
郭贡见荀彧气度非凡,毫无惧意,举手投足间礼仪周全却又不卑不亢,心中不由一惊。他知道颍川荀氏多才俊,荀彧更有王佐之号。此番荀彧只身前来,本想以刀兵威慑灭其心气,却不想荀彧未曾有半分动容。
“看坐。”郭贡手指下首客座,故作傲慢之色。他自恃大军在握,不愿在气势上输荀彧三分。
“郭大人,刀剑岂是待客之道?”荀彧悠然落座,抬头直视郭贡,神情依旧淡然如水。
郭贡自度口才必不及颍川高士,见荀彧胆识非凡,也不想与荀彧客套,便直言道:“如今兖州皆应张邈之叛,而曹操不在兖州,鄄城已无外援。郭某手中精兵数万,对鄄城志在必得。鄄城一失,曹操便再无落脚之地,如丧家之犬。久闻荀大人善于审时度势,仁厚爱民,若能使鄄城免去血光之灾,亦是生民之福。以荀先生之才,若能再归贤主,何愁志之不展?”
荀彧闻言笑道:“彧正是为鄄城免遭兵祸而来,亦是为郭大人祛灾而来。郭大人所谓志在必得,此言差矣。郭大人不知,东郡太守夏侯惇已率数千精兵入城,且当初曹公令彧守城,城中军械齐备,粮可供城中一年之用。将士上下同心,无不欲死战。彧不忧鄄城失守,只忧郭大人落入奸人圈套。”
“一派胡言!天下谁人不知曹操全力征讨徐州,欲报杀父之仇,鄄城留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罢了,这陈宫先生也说了,他对曹营了如指掌。夏侯惇又带得了多少人来?将军,切莫信了此人,坐失时机!”郭贡座下一将闻言,拔刀而起,怒视荀彧。
“放肆!” 郭贡制止了座下将军。纵然他知道曹操不可能留太多精锐给荀彧,却不知夏侯惇深浅。出征在外,必令后方无忧,郭贡明白这个道理。使者先前的回报也让他颇有些惊疑,哪怕是荀彧故意做给他看的,他也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转向荀彧道:“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