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荀吧 关注:3,636贴子:24,076

回复:【原创】谋者之心(曹荀程贾,第一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日之后,郭贡兵临城下。不出荀彧所料,郭贡的使者入城送来信函。使者穿过层层布防的城门,威武肃穆的军队,只见玄冠青衣的荀彧正端坐案前,淡笑着望着他。
未及使者开口,荀彧便笑道:“可是郭大人邀彧去军中一叙?彧自会同先生前往。”
使者被一路上曹军严整肃穆的气势所摄,又见荀彧笑容温文尔雅,心中竟有些紧张。原以为荀彧会担心郭贡对其不利,要费不少口舌,谁知荀彧看出他的来意,一口答应下来。
“是……有请荀大人。”
荀彧随使者只身进入郭贡军中,却被告知在偏帐中等候。片刻之后,荀彧被请入郭贡所在的主帐。郭贡手下的将领皆玄甲佩刀,帐中刀兵林立,杀气暗蓄。荀彧心知郭贡必是听了使者的回复,想从气势上震慑自己,毕竟郭贡想劝他投降。
荀彧目不斜视地走到郭贡进前,郑重行礼,“荀彧见过郭大人。”
郭贡见荀彧气度非凡,毫无惧意,举手投足间礼仪周全却又不卑不亢,心中不由一惊。他知道颍川荀氏多才俊,荀彧更有王佐之号。此番荀彧只身前来,本想以刀兵威慑灭其心气,却不想荀彧未曾有半分动容。
“看坐。”郭贡手指下首客座,故作傲慢之色。他自恃大军在握,不愿在气势上输荀彧三分。
“郭大人,刀剑岂是待客之道?”荀彧悠然落座,抬头直视郭贡,神情依旧淡然如水。
郭贡自度口才必不及颍川高士,见荀彧胆识非凡,也不想与荀彧客套,便直言道:“如今兖州皆应张邈之叛,而曹操不在兖州,鄄城已无外援。郭某手中精兵数万,对鄄城志在必得。鄄城一失,曹操便再无落脚之地,如丧家之犬。久闻荀大人善于审时度势,仁厚爱民,若能使鄄城免去血光之灾,亦是生民之福。以荀先生之才,若能再归贤主,何愁志之不展?”
荀彧闻言笑道:“彧正是为鄄城免遭兵祸而来,亦是为郭大人祛灾而来。郭大人所谓志在必得,此言差矣。郭大人不知,东郡太守夏侯惇已率数千精兵入城,且当初曹公令彧守城,城中军械齐备,粮可供城中一年之用。将士上下同心,无不欲死战。彧不忧鄄城失守,只忧郭大人落入奸人圈套。”
“一派胡言!天下谁人不知曹操全力征讨徐州,欲报杀父之仇,鄄城留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罢了,这陈宫先生也说了,他对曹营了如指掌。夏侯惇又带得了多少人来?将军,切莫信了此人,坐失时机!”郭贡座下一将闻言,拔刀而起,怒视荀彧。
“放肆!” 郭贡制止了座下将军。纵然他知道曹操不可能留太多精锐给荀彧,却不知夏侯惇深浅。出征在外,必令后方无忧,郭贡明白这个道理。使者先前的回报也让他颇有些惊疑,哪怕是荀彧故意做给他看的,他也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转向荀彧道:“此话怎讲?”


IP属地:上海22楼2012-11-24 13:09
回复
    第八章 守候

    得信的曹操立刻率军回兖州,只在徐州留下满目焦土,尸骸狼藉。两征徐州已尽伤陶谦元气,可是陈宫张邈之叛几乎毁了他安身立命的兖州基业。徐州,只能再次放弃。
    曹操的大军回到鄄城时,青衣的荀彧站在城门下等待着他。暗沉的云间只有些许阳光透下,直到马蹄间尘烟散尽,曹操方才看清荀彧——依旧是离去的模样,神色淡然,亦未受伤。回军的路上鄄城信报不断,曹操时常忧虑到夜晚难以入眠,直到回到鄄城看到荀彧,曹操觉得过去那几天都像一个不真实的噩梦。
    而荀彧的神情告诉他所有坏消息都是真的,而且他已经明白了整场叛乱的前因后果。那双依旧明净如水的眸子却让曹操有些不敢对视。曹操下马,一步步走到荀彧近前。
    “将军,郭贡的军队已经退走。仲德来信说东阿甚为安定,他也已控制了范县局势,与县令靳允斩杀了逆贼。仲德还遣骑绝仓亭津,断陈宫进军之路。”
    “文若,若不是你,曹某现在已无处可去了啊……”曹操扶着荀彧的手叹道:“文若,曹某……”
    不惜身败以求名者,将军大可不必遂其愿。不识天道人心者,将军亦不必与之计较仿佛知道曹操想要说什么,荀彧罕见地打断了曹操的话,脱开曹操的手拜在他身前道:“彧本受命镇守兖州,却无法阻止叛乱蔓延,请将军治彧之罪……”
    曹操闻言却沉默了,只是扶起荀彧,再度握着他的手缓步走入城中。曹操知道荀彧明白方才自己想要为边让一事道歉,却阻止了自己将这话说出口。曹操没有看向荀彧,只是放眼望着城中各处,一切皆井然有序,并无半分曾面临绝境的痕迹。
    “将军,郭贡虽退,吕布必亲自来取,还请将军早作准备。”
    荀彧的话让曹操回过神来,曹操转向荀彧,眼中又恢复些许了昔日的神光。
    “曹某明白,吕布乘势而来,其锋甚锐,鄄城必严阵以待。仲德过几日也要回来了吧?”
    “恩,两县既定,仲德当归。”荀彧应道,“志才现在何处?”
    “戏志才他……病了,现在营中休养,文若勿忧,曹某已找了最好的大夫。”提及戏志才,曹操的眼中尽是落寞愧悔之色。从徐州回军极为仓促急迫,而戏志才军务繁重,又奔波劳苦,故身染重疾。
    荀彧见曹操情绪低落,也未再多言,便辞别了曹操去军中核对出征前后人员军械损益。戏志才这一病,对于即将到来的激战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IP属地:上海24楼2012-11-24 13:12
    回复


      不出曹操和荀彧之料,吕布得知郭贡退走之后便立刻发兵,数日之内便兵临城下。这一仗打得极为辛苦,吕布军队新得兖州,士气高涨,而曹操的军队星夜兼程赶回,没有充分休整便匆忙应战。凭着坚固的城防好不容易守住了鄄城,曹操想出击兵屯濮阳的吕布,却低估了吕布起兵的战斗力——攻城时未觉,可在两军正面交锋时,曹操才发现自己的青州兵在吕布的骑兵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漫天箭矢纷飞,曹操向濮阳城外的营地纵马狂奔而去,只觉得在徐州势如破竹的胜利都是错觉。
      从高烧的昏迷中醒转的戏志才得知曹操出兵之后惊得从卧榻上猛然跃起,顾不得尚在发烧的身体,穿着单薄的中衣赤足冲出帐去,看到荀彧便大叫道:“荀文若啊荀文若,你怎么不劝住将军,将军此去怕是有性命之忧啊。”
      未等荀彧答话,戏志才又道:“快发兵接应将军啊……唉将军固执起来谁都劝不住,在徐州我也曾劝他别杀那么多人……吕布虽未克鄄城,兵势犹盛,青州兵本已疲敝至极,此时如何能出击吕布!将军真是把吕布当黄巾军了么,并州军骑兵之强,将军……咳咳
      戏志才咳得差点栽倒在地上,幸好荀彧一把扶住了他,“将军刚走仲德便筹划着带兵接应了,现早已发兵……”
      荀彧把戏志才扶到帐中,戏志才坐在上沉默良久,忽然笑道,“文若,你也真沉得住气。”
      “士莫不欲主尽从己之谋……”荀彧淡淡叹了口气,低头停顿些许,道:“将军心怀平乱之志,只是有些操之过急,世间何人无瑕呢。吕布非谋虑周全之人,困不住将军,彧相信此番将军定能……逢凶化吉。”
      戏志才闻言干咳两声,笑道:“若无此信念,我等又为何要追随将军呢。天下已乱,群雄并起,以将军当下之力,要平定乱局还需漫漫征战……”
      言及此处,戏志才的双眼忽然一片空旷黯淡,顷刻间复又光彩斐然,望向荀彧道,“忙去吧,文若,志才无碍。”
      荀彧见戏志才不欲言,也不再追问,只是问道:“依志才之见,吕布当如何应对?”
      “坚守相持,粮尽之后吕布自退,而后徐图之。”戏志才言毕便靠在榻上,目送荀彧离去。
      荀彧不知,戏志才自幼博览群书,也读过医书,自知此番大病,即便能痊愈却也撑不了两三年了。慢慢征途,却再难长随将军左右。
      荀彧踏出帐去,见营中秩序井然,部分将领已经归来,却不见了曹操,心急如焚。可是面对着跟随曹操出生入死未曾有半分犹豫,此刻却几乎要哭出来的将军们,荀彧只能不断向他们重申自己的判断和信念,要他们镇定下来,约束麾下士卒,以防将军迟归,军心不稳。
      “若无此信念,我等又为何要追随将军呢。”劝走了将士们,荀彧想起戏志才的话,抬头望向依旧暗灰的天空,阳光正艰难地刺穿云层,带来些许幽微的暖意。荀彧忽然一笑,收定心神,疾步走到大营门口,就像数日前站在鄄城城下那样等待着曹操归来。
      “文若,将军回来了!”程立的嘶哑的声音传来时,荀彧正好望向马蹄声起的方向。战马上的曹操战袍破碎,狼狈不堪,荀彧见状立刻迎上去,而曹操不等他说话便道:“悔不听文若仲德之言,吕布这厮只能耗,不能硬拼。”
      荀彧没有答话,只是俯身一拜道:“诸位将士已经归来,正在营中等候将军,请将军速入营中。”
      曹操翻身下马,提剑匆匆走过荀彧身旁,血污狼藉的战袍亦沾染了荀彧一尘不染的长衫,曹操见状一愣,荀彧却像未曾察觉一般道:“快走吧,将军。


      IP属地:上海25楼2012-11-24 13:12
      收起回复

        沮授听闻荀谌之言,率先起身附和,其他谋士也赞同荀谌之策。于是袁绍当下决定,依荀谌所言行事。
        离开议事厅时,荀谌与袁衡对视一眼,并未言语便匆匆离去了。袁衡不知,荀谌比袁营所有人都更早知道曹操缺粮的消息。
        那个少年,含章,送来了曹操军粮难以为继的信报。可惜那扮作沽酒者的少年再不能开口说话了,他只是郑重地把信交给荀谌,用明亮的眸子看了他一眼,便挑着大桶消失得没了影。
        荀谌未曾想到那个小时候会打雷时会哭还被他嘲笑的孩子会果决地吞下炭火弄哑自己的喉咙,跪在荀彧身前,请求做他和荀谌的信使。即使被不幸被擒,哑巴也不会泄露一个字。
        袁衡的直觉没有错,他是“内患。”若不是袁绍引狼入室,汉家天下又岂会遭此横祸,而荀家又岂会背井离乡,迁居冀州。寄人篱下,他不得不出仕袁绍。时日长久,他早已看穿了袁绍的私心与野心,可袁绍毕竟庇护着荀家,他的弟弟荀彧要走,他不能走。临走之时,荀彧曾来访,问他是否愿意为间,他看着弟弟黑白分明的眼眸,听着他讲自己早已了然于心的祸国之恨,淡笑着答应了。荀彧也笑了,他告诉荀谌他相信四哥,会让他知己知彼,不会隐瞒曹军状况。
        可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荀彧的眼中有些许愧色,背主之事,君子耻为,何况他要他一直欺骗自己的将军,直至灭亡。
        袁衡还是低估了他,荀谌明白袁衡那番话是在试探他。自接到密信起荀谌便开始思考局势,他知道自己的话在袁绍心中已经没有太大分量了,即使他主张援助曹操,袁绍也未必会听,反会令他生疑。袁绍会听信其他人的意见,比如袁衡,沮授或者郭图,他们都对曹操心怀戒备,不会轻易帮曹操。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自己间者的身份,从袁绍的立场思考整件事,得到了和袁衡同样结果。
        此时,荀谌也只能和荀彧一样,相信曹操能逢凶化吉。不过对荀谌而言,与其说是相信曹操,不如说是相信自己的弟弟荀彧——他一定会劝阻曹操送质子,从而为袁绍控制之举,他也一定能助曹操渡过难关。
        荀谌望向那烧毁了数封密信的烛台,低低地叹了口气。

        初冬暗色的云层笼罩在曹营上方,云层越发浓密,随即飞雪如絮。帐中的荀彧有些出神地望着火炉,叹道:“仲德,鄄城大户的粮食都已经上交了,可是……”
        程立知道曹操在徐州的杀戮早已震慑了城中大户,又是荀彧带兵亲往“说服”,恩威并施之下,必无人不从。可是筹集的粮食还是远远不够……荀彧没有再说下去,程立也没有答话,帐中一片压抑的静默。
        此时帐外急促的脚步声响起,荀彧和程立立即起身,只见曹操只身走入,脸色异常沉郁。荀彧知道曹操这几日一直在与袁绍的使者商谈,可看曹操神情便知,商谈毫无进展。


        IP属地:上海27楼2012-11-24 13:14
        回复

          曹操没有说话,径直从两人中间走过走上主位,闷声坐下。程立知情势不妙,问道:“将军,那袁绍究竟要如何才肯帮我们?”
          曹操沉默片刻方才抬头道:“还是迁居邺城,遣子为质……使者现在便要带走人质,说袁绍看到人质,便会先送一批军粮,保证军队能抵达邺城。”
          “万万不可……”荀彧程立同时道,这话,他们这几天一直在对曹操说。
          曹操闻言愣了许久,方才缓缓走下主位,走到二人身前,却没有看着他们,只是盯着火炉叹道:“文若,仲德,曹某知道你们都尽力了……曹某已答应使者,把丕儿先送过去。没有粮,士卒迟早会走……”
          荀彧程立都想说什么,却被曹操以眼神制止了。“曹某明白……曹某真恨不得这落下的都是麦子啊……”曹操长叹着,却努力笑道:“文若,仲德,曹某与袁绍还算有些交情,只是丕儿年纪尚幼,真舍不得……”
          曹操说完,没有再看向二人,径直走出帐去,只剩荀彧程立静立帐中。荀彧望着曹操的背影,想要开口叫将军,却觉得嗓子像被堵住一般喊不出声——
          将军何尝不知此去必为袁绍所制,如蛟入浅滩,再难施展。可此时他荀彧就算耗尽心力而死,也再无法筹来半石军粮。
          粮,粮,粮……
          深重的无能为力感仿佛将他带回了中平六年的那个秋天,乱局之始,他眼看着长安血流成河。而如今,这种无力感将他束缚在这顶帐篷内,他甚至无法去阻止他的将军跌入深渊。
          程立也在帐中呆立着,看着荀彧有些失神的双眼,脸色铁青。军中谣言四起时,郭贡大军压境时,程立都从未见过荀彧如此疲惫的神色。长久的静寂之后,程立却忽然掀起帐门,连大氅都没批,便径直冲出帐去。
          “仲德……”荀彧惊呼道,当他拿起大氅追出去时,程立已经冲出老远,直奔曹操营帐而去。身后大片雪花溅起,模糊而苍凉的素白。

          大营门口,曹操正准备送曹丕离去,他不敢多想,害怕自己会犹豫,舍不得曹丕走。幼小的曹丕裹在厚厚棉袍里,泪痕未干,却努力挣扎去擦曹操的眼泪,“父亲勿忧,父亲是袁伯伯盟友,袁伯伯会厚待丕儿的,否则天下人必弃之。”
          曹操闻言望着曹丕,哽咽失语,只是再抱了抱曹丕,把他放上了马车。一旁的使者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正要催促马夫驾车离去,忽见一骑飞奔而来。
          及至营门,程立猛然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抱拳一拜,朗声道:“请将军速带丕公子回营。”


          IP属地:上海28楼2012-11-24 13:14
          回复

            曹操一惊,但见程立脸上青筋骤起,银须随风雪飞扬,褐色长袍亦被风鼓满,却立在他身前,紧紧拉住马车的缰绳,岿然不动。
            “仲德,你这是……”
            将军若执意要送走丕公子,便让马车从立身上踏过去。
            仲德……”曹操解下自己的大氅走向程立身前,程立却向营中走去,曹操紧随而上,数步之后程立却忽然俯身道:“昔者田横不过齐一壮士耳,尤耻为高祖臣。而袁绍拥土自重,目无汉室,实为祸天下,以将军之英明神武,而欲北面而事袁绍,窃为将军耻之!”
            曹操闻言,转头望向主帐的处矗立的“曹”字大旗,叹道:“曹某虽落魄,亦不愿蒙此大辱……
            程立见曹操神色黯然,续道:“袁绍据两州而欲争天下,然其智计不足,亦无度量,尤忌将军,将军此去,岂得还哉?兖州虽残,犹有三城,岂可拱手予敌?将军手下尚有甲士万人,有元让文则典韦之勇,加之文若,志才与立等,何以惧袁绍之威而甘为其下,自毁霸王之业?”
            三问既出,程立已霍然起身,双目炯炯直视曹操。曹操虽未答话,神色却变,亦直视程立,似乎再等他的最后一句话。
            “将军勿忧,立自有办法替将军筹粮!”
            曹操的目光陡然间凌厉如电,而程立亦如铁石般站在曹操身前,径直迎上曹操的目光。曹操挥手将大氅披在程立肩上,大步走向马车将曹丕抱下来,紧紧抱在怀中,对使者道:“袁公美意,曹某心领了。”
            说完曹操便抱着曹丕走回营中,不再看使者一眼。程立紧随其后,风雪满肩。

            回到帐中,曹操将曹丕交还侍女,便立即问程立道:“不知仲德有何良策?”
            “请将军予立五百士卒,先回东阿。五日之后,也请将军暂离鄄城,前往东阿。”程立应道。
            “好,就依仲德所言。”曹操心中依旧有些犹疑,但他明白此时他除了相信程立,别无他途。
            领命的程立立刻前往荀彧帐中与他道别。荀彧得知程立要带兵回东阿,心中一惊,猛然抬头看着程立,却一言不发。
            程立见荀彧如此,便知其所虑。程立将冻僵的手靠近火炉,淡然一笑道:“文若,立自小便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登临泰山之巅,双手捧日。”
            荀彧闻言,亦淡笑道:“如此之梦,仲德为何不亲自告诉将军?”


            IP属地:上海29楼2012-11-24 13:14
            回复

              程立原本自顾自地在火炉边屈伸这双手,却忽然转身望着荀彧,笑道:“这梦,由文若转述与将军,不是更好么?”
              说着,程立便起身离去。荀彧送程立至帐外,二人行礼道别,却未再言一字。
              荀彧静静地站在帐外,看着在风雪中飞扬的“曹”字大旗,下意识地握紧了自己不离身的玉佩。他当然明白程立的意思,忽而想起程立告诉他曹操杀边让一事时的神情,便松开了手中的玉佩,快步向主帐走去。
              曹操正坐在帐中翻阅兵书,自战事稍歇以来,他得闲便会重读书卷。使者禀报荀彧求见时,曹操从沉思中惊醒,放下竹简,便见荀彧踏雪而来。
              “彧惊扰将军了。”荀彧俯身行礼,青衣之上细碎的落雪恰如白梅一般。而帐内炉火的暖意让残雪开始融化,愈发晶莹剔透。
              “文若前来有何要事?”曹操见荀彧神色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严肃,心中暗喜,或许荀彧又有良策可助自己度过难关。
              谁知荀彧展颜一笑道:“并无要事,只是仲德临走时对彧说起他儿时一直做的一个梦,彧觉得颇有意思,便特意前来告诉将军。”
              荀彧的笑容让曹操一怔,他平时很少见到荀彧笑得如此明朗,而在此举步维艰之时荀彧却展开笑颜,映着青衿落雪,云间皓月一般清朗皎然。这几日颇觉焦头烂额的曹操也为他这一笑所感染,开怀笑道:“好啊,文若,快说来听听。”
              “仲德说,他小时候常梦到自己登临泰山之巅,双手举日。”
              荀彧说完,依旧带着淡然的笑容看着曹操,饮下半盏热茶。曹操沉默许久,忽然笑道:“确实很有意思,文若,曹某方才在想,不如就让程立改名为程昱吧。”
              荀彧笑而不语,望着曹操,两人便如此相视而笑,举杯共饮。盏中茶尽,曹操见荀彧身上的落雪皆已融化,便道:“文若,天寒,勿着湿衣。


              IP属地:上海30楼2012-11-24 13:14
              回复
                第十章 心狱

                “就这么多了?”程立扫了一眼士兵收上来,确切说是抢来的粮食,面若寒霜。军队刚入城,程立便令士卒分为十组,在日落之前搜遍了东阿了每一座民宅,把能找到的粮食都收集程昱到面前。
                “是……”身边的亲卫小声道。程立并没有发怒,只是平静说道:“路有饿殍,难有余粮。把未腐坏的死尸一并收到此处。”
                “是……”亲卫显然明白了程立的意思,回话的声音略微颤抖。
                “这几日每日遣一百人收集死尸,饿死的人,会越来越多的……”程立转过身,声音低沉而喑哑,“剩下的人加强戒备,不准一个活人出城。”
                亲卫没有看见,程立的下唇已被他自己咬出了血。鄄城生民尚多,若遇拼死反抗会得不偿失,范县县令本是自己说服的,不可能再在范县动手。于是只剩下东阿——自己的故乡,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控制的地方。
                恍然间程立觉得自己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仿佛东阿肆虐的寒风箭雨般贯穿了他的身体。故乡的风,在自己这个毁灭者面前,终是无情啊。
                还是唇齿间的血腥味唤醒了他的意识。程立猛然跪倒在地,对着堆积的粮食,重重地磕了三个头。仿佛那不是粮食,是坟墓。

                待曹操率军抵达东阿时,东阿飞雪已停。道路上的积雪已被仔细程昱差人仔细清扫过,方便曹操的军队入城。荀彧也随曹操抵达东阿,入城之后方觉,东阿城中寂静得如同已被废弃。
                “文若也来了?将军没让你留守鄄城?”荀彧抬头,只见甲胄在身程立手执马鞭,纵马走到近前,神色略有些惊讶。
                荀彧看着程立身上寒光凛冽的盔甲,淡然道:“将军已将鄄城交予元让,戏志才身体虚弱,也留在鄄城。”
                ……“程立应道:“将军问我可愿更名为程昱,多谢文若啊,以后程某就叫程昱了。”程昱笑着下马,却对上了荀彧淡漠的目光。
                “你应该料到昱会以何法筹粮。军中无粮,大户无粮,要再筹粮,只能来自民间的了。”程昱收敛了笑容,兀自叹了口气,直视荀彧,亦淡淡道:“文若不也曾在鄄城逼大户交粮,事已至此,贫富无别。”
                “兖州全境饥荒,饿殍遍野,东阿百姓家中存粮又能供得了几日军粮,饮食中又怎会还有畜肉?东阿可食之物,仲德所收之军粮,只能是……”荀彧的口吻依然平淡,却让程昱神情剧变,僵立在一地残雪中。


                IP属地:上海31楼2012-11-24 13:18
                回复

                  程昱只觉荀彧的目光由淡漠瞬间变成变为冰刃一般的逼视,程昱执鞭的手微微颤抖,看着荀彧冷冽中带着憔悴的面容,沉默片刻,忽而仰头放声大笑。
                  “你说的是,文若,昱这就回去告诉将军和将士们昱把老弱的马杀了……”程昱忽然转头看着荀彧,眼中溢出浑浊的泪水,而后仰天叹道:“昱既已许诺将军筹粮,便必会筹到,否则死不瞑目!昱看这世道衰微,隐居半生,终于等到昱以为可力挽狂澜之人,又怎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以袁绍对将军之忌,将军若去,岂得还哉!又岂得肃清寰宇,扶持社稷!
                  一片空寂之中程昱的嘶哑的笑声更显苍凉而凄厉,数只寒鸦惊起,划破青色的天际。荀彧没有答话,脸色惨白,再未看向程昱,只是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去,低声叹着:“东阿百姓终是断粮了啊……”
                  “文若,看你如此憔悴,这些日子没睡好是么……此事是我程昱一人所为,你又何必这样苦了自己。东阿全境封锁,抢粮及处理尸体的将士皆为昱之心腹,至少现在,消息绝不会走漏……回营中去吧,文若,军中正是用午膳之时,吃饱,好好休息,坚持下去……”
                  程昱的声音全然哽咽,他说这番话时,也没有转身去看荀彧,只是对着眼前空旷的街道,像是在自言自语。记忆之中,程昱已有数十年未曾这样放任自己这样泪如雨下。
                  东阿是自己的故土啊。幼年时他曾经带着同龄的孩子跑过东阿的每一条街道,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店铺,他在这里娶妻生子,几年之前,他还带着乡亲们抗击黄巾入侵。
                  他曾经拯救过这里,现在又亲手摧毁。
                  “纵然如此,军粮依然不够过冬。”
                  荀彧清冷的声音传来之时程昱方觉荀彧的脚步声很快便消失了,蓦然转身,荀彧在十步开外定定地看着他,几许凌乱的发丝散落额间——这对于以前的荀彧,几乎不可想象。
                  “昱意,罢年初新募之士卒,只留精锐。”程昱强压住泪水,朗声道。
                  “而后待开春即可发兵邻县定陶,出其不意,有新城,便有新粮了。”仿佛料到了程昱要说什么,荀彧出言接过程昱的话,转身便离去。可走出两步,便重重跌倒在地。
                  “文若!”程昱惊呼,连忙上前扶起荀彧。荀彧用手撑起身子,嘴角却渗出些许血迹。程昱见状,用战袍替荀彧仔细擦干净血迹,叹道:“原以为将军会让你守在鄄城……文若,保重身体,莫让将军再忧。”
                  荀彧轻咳几声,呼出大片白色雾气模糊了程昱的视线。


                  IP属地:上海32楼2012-11-24 13:18
                  回复

                    “纵不见,亦知,与不见无别。此艰难困苦之时,彧必随将军左右。”荀彧挣扎着站起身,向前走去。
                    “等等,文若,你身体虚弱,上我的马。”程昱不等荀彧答复,一把握住他的手放在缰绳上。荀彧也未推辞,握紧缰绳翻身上马,程昱亦上马,两人一骑,奔回军营。

                    回到军营,程昱便替荀彧传来军医问诊,军医言外感风寒,加之忧思伤肺,需静养。城中医药亦缺,荀彧知无大碍,便请军医施过针,也未开药方便昏昏沉沉地睡下了。静卧榻上,荀彧只觉隐痛从太阳穴慢慢舒展开,便沉入恍惚的梦境。
                    雪后苍茫的原野上,荀彧一直向前走着,想到城外去寻粮。可跑遍每户人家,里面皆空无一人,站在屋内只觉寒意渗骨。荀彧跌跌撞撞地走出来,跑到田里,忽然想起儿时荀攸曾对自己说过田间可以吃的虫子和草,也顾不得冷,用手在雪地里使劲挖掘,挖着挖着却忽然碰到坚硬之物,他刨开雪堆一看,白骨。
                    惊醒的荀彧猛然坐起身,长长地叹了口气, 忽见卧榻旁有个熟悉的身影手捧一碗热汤走来。
                    “含章,你回来了,四哥他现在可好?”见到含章,荀彧喜出望外,一时间竟忘记了含章再也不能说话。
                    含章见荀彧醒来,眸中流光一闪。听闻荀彧的问话他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将汤端至荀彧身侧,单膝跪下,奉上热汤。
                    浓郁的姜汤上热气升腾,香气四溢。荀彧略一犹豫,还是接过汤喝了下去。含章见荀彧热汤入胃,额头些许渗出细密的汗珠,知道他体内风寒将去,不由心中一喜,笑得愈发明朗。
                    含章接过空碗放在书案一角,便站在荀彧身侧替他梳理头发。荀彧本已习惯自己打理,此时却也由着含章替自己挽髻。程昱已离去,帐中再无他人,一时间安静得让他想起在颍川的故乡时,长辈让刚行过冠礼的他在荀家收养的几个孤儿中挑一个做侍者,他一眼便看中了含章。
                    “你叫什么?”
                    “仆……一出生父母便殁于瘟疫,没有名字。先生们叫仆阿五。”
                    年少的含章有些怯怯地看着荀彧,声音依然清亮,眸子黑白分明。
                    “会念书写字?”
                    “嗯。阿五还粗通骑射剑法。”少年肯定地答复道,而后又垂下眼,像是担心荀彧不喜他自夸,不敢直视荀彧。
                    荀彧温和一笑道“长大了便不要再叫阿五了,叫含章吧,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IP属地:上海33楼2012-11-24 13:18
                    回复

                      “谢荀先生赐名!”少年显然很喜欢自己的新名字,终于抬头看着荀彧,腼腆一笑。一旁的荀谌见状也笑道:“五弟好福气啊,谌加冠之时也想将这孩子带在身边,可惜那时他还太小。”
                      后来含章便一直跟随荀彧辗转奔走,直到他知道荀彧在为寻一可靠之人与荀谌联络而发愁。他明白事关机密,一旦荀谌暴露,不仅荀谌必死,就连在冀州的荀家也会受牵连,便请求荀彧让他作信使。可几年下来荀彧早已将含章视若亲弟,一来不想让他犯险,二来含章天性聪颖,学识武功突飞猛进,他想等含章来年冠礼之后,将他举荐于主,让他也能建功立业,不再为侍者。
                      可含章只想报荀家养育之恩,无意自身功名,只是不愿再让荀彧忧。无奈三番两次请求,荀彧皆不允。初春乍暖还寒的夜里,含章再次请求被荀彧拒绝之后,他慢慢退往营帐一角,荀彧本以为他要离开,却见他毫无征兆地忽然将手伸入身侧火炉之中,抓起一块赤红的炭火吞下去。
                      “含章……”荀彧惊呼着冲过去,却已阻止不及。霎时间含章痛得扑在地上,荀彧扶起他,掰开他的嘴,手探进去想取出炭火,含章却拼命挣扎着按住荀彧的手,喉见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别,先生,炭火还烫……”
                      含章自幼习武,力气本比荀彧大些,但此时剧痛让他气力不济,挣扎片刻还是让荀彧把炭火取了出来,只是这时,炽热已变为含章温暖的体温。
                      “含章,含章……”荀彧抱着他,只觉他的身躯因为疼痛而微微颤抖。荀彧将他烫伤的手指浸在水中,又将喂他冰凉的井水,“你这是何苦啊……”
                      “蒙荀家不弃,抚养长大,授以学问,含章不才,无以为报,唯效豫让之义,愿为信使,九死而不泄一字……”声音已全然嘶哑,说话间些许暗红的血水溢出嘴角。
                      荀彧捂住他的嘴,不让他再说话。含章全力一笑,却见荀彧眼中泪水涌出,滴落在青衫上


                      IP属地:上海34楼2012-11-24 13:18
                      回复
                        第十一章 转机

                        含章仔细地替荀彧整理好鬓发,便将一卷布帛呈递给他。从荀谌处离开后,含章按照荀彧先前的吩咐,在北方各州郡走了一个多月方才回来。荀彧教过他,在敌营以及敌人的城池中应当留意些什么,他都一一详细记录。
                        荀彧展开卷轴,只见含章的字迹比原来隽秀不少,却看得他心中一痛。不能说话,便只能写字了吧。
                        含章全然未觉荀彧的思绪,只是安静地侍立一旁。待荀彧览毕,又递上一方信函。
                        “郭嘉回信了?”荀彧一见信函,颇为惊喜。可当他拆封阅览之后,又陷入了沉默。
                        郭嘉是荀彧的同乡,小他七岁,自幼便博览群书,却不喜与颍川众多士族子弟交往,因而寂寂无闻。荀彧还记得第一次见郭嘉时郭嘉也就十三四岁的年纪,半束长发,在已有“王佐之才”之誉的荀彧面前也是一副淡漠神色,出口便是系辞中言。荀彧一见便知这少年自负才华横溢,亦应以淡然一笑,从容应答。荀彧寥寥数语,却已让郭嘉颇为惊异,知荀彧绝非平日所见凡庸之辈,一时兴致大起。 两人从尧舜桀纣聊至时下政局,尽言儒墨道法兵家之意,时而相和,时而各执一词,自午至申未曾休歇。相谈许久,郭嘉自知比起荀彧学识尚浅,便向荀彧问起可否去荀家借书,谁知荀彧竟笑道:“当然可以,想来荀府小住亦可。”
                        “文若怎知嘉想来?哈哈,多谢文若兄!”郭嘉笑道,“那以后嘉便不客气了。”
                        半日言谈,荀彧心中惊讶并不逊郭嘉。郭嘉如此年纪便已见识非凡,足以引为挚友。而郭嘉内心虽傲,少与俗接,但若见自己佩服之人必求倾心相交。见荀彧才华如此,郭嘉也就一展了豪放心性,片刻间便与荀彧称兄道弟。
                        荀彧离开颍川之前,郭嘉便成了荀府的常客。每次来皆是住上几日,研讨学问切磋棋艺,把荀彧家酿的梅子酒喝个够,临走时再搬几卷书。
                        后来郭嘉曾短暂仕袁,也认定袁绍非成大事之人便离开了,在汝颍一代隐居,居处除了荀彧之外少有人知。郭嘉常在外云游,索性将房门钥匙交与荀彧使者,以后使者若至,便可将荀彧的信留下。
                        郭嘉的信内容很简单,只言自己还有些学识未曾领悟,暂不愿出山献丑。荀彧忆及自己离开颍川赴洛阳之前与郭嘉的彻夜长谈,长叹一声道:“休息去吧,含章,我无碍。”

                        兴平元年,冬至,一阳复生之际,白雪犹遍野,初生的阳气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对于曹操而言最难熬的一个冬天,终究是要过去了。
                        兴平,一个昭示着兴盛与平和的年号,却孕育了汉末最诡谲难测的命术。兴平元年注定是一个非凡年份,年初长安城外马腾李傕相攻,战乱不断,李傕在长安的权势受到空前的挑战。而扛过曹操两次攻击的陶谦终于死在了这一年的尽头,王命断绝之际,取代他成为徐州牧却并非他的儿子,而是他一手举荐的豫州刺史,刘备。


                        IP属地:上海35楼2012-11-24 13:21
                        回复

                          曹营之中,曹操和程昱并肩而行,巡视军营。军队冒雪操练,不敢有一日荒废,只待开春出征。曹操已知悉陶谦死讯,对程昱道:“陶谦死了,本是再讨徐州之机,可惜曹某当下,有心无力。倒也便宜那刘备,白白得了徐州。”
                          程昱应道:“刘备归附陶谦不久,却能得陶谦青睐,更在陶谦死后得糜竺陈登之推举入主徐州,实非凡人物。可见陶谦虽死,徐州未易平也。”
                          曹操:“刘备?待曹某复起再征徐州之时,定当会会此人。”而后曹操沉默良久,于他而言,未能手刃陶谦以报父仇,终为一生憾事。半晌,曹操凝望着正在操练的士卒,忽然转身直视程昱道:“仲德,微卿之力,吾已困于袁绍之手,万劫不复。”
                          曹操执程昱之手,看着这位比他年长十多岁的老者眼角微微抽动,看着他银色的美髯在寒风中飘浮。他已知道了程昱为了军队能过冬做出了多大的牺牲。程昱并未应答,神情依旧如往昔一般肃穆,俯身郑重一拜,只是起身之时,眼角微湿。
                          同样是在兴平元年的尽头,新受封折冲校尉的孙策带着父亲孙坚的旧部离开袁术,沿途敛兵,进军历阳。
                          日月恒常,而世事难料。

                          兴平二年春,曹操依计划发兵定陶,不克。吕布闻讯提兵来攻,反被曹操所破。夏,曹操转攻钜野,吕布率军来救,再败而走,屯兵钜野的部将薛兰被曹操斩杀。
                          春夏时节的兖州新粮尚未成熟,饥荒仍然在持续,饥民相食,白骨曝于荒野。然而战争并不会因饥荒而止歇,两败吕布之后,曹操欲趁陶谦新死,刘备立足未稳之机再征徐州,永定心头之患。
                          营帐之中,荀彧像往常一样坐在曹操的身侧,静静地听他兴致高昂讲着三征徐州的计划。荀彧知道,徐州已成了曹操的心结,新仇旧恨,不报不休。
                          “若将军出征之时,吕布再乘虚而入,将军欲如何应对?”荀彧静等两眼放光的曹操言毕,起身问道。
                          “曹某以为,吕布已然败退,尚需时日修整,可待徐州平定之后,乘势灭之。”曹操对于荀彧之问似乎早有预料,然而对于两度败于自己的吕布,曹操已不再忧虑。
                          “将军,吕布败走后,将与陈宫合兵一处,必问计于陈宫。陈宫用计一向凌厉,将军若再征徐州,陈宫必劝吕布倾其兵力再袭兖州。而吕布两败于将军,自度以一己之力非将军之敌,自恃悍勇又欲雪恨,必纳陈宫之策。如此,则兖州之危将复现。”
                          荀彧这番话说得淡然,可陈宫的名字还是让曹操心头一颤。曹操眼中神光顿敛,陈宫为敌于兖州,如芒刺在背。
                          荀彧见曹操心中犹豫,续道:“如今季夏将过,当备秋收以充军粮。将军若少留兵,则民皆卫城而无暇秋收,若多留兵,则徐州难平。据彧所知,陶谦死后,刘备反客为主,虽新牧徐州,然已得袁绍首可,兼有糜竺陈登之助,足见其非庸常之辈,将军切不可掉以轻心。若将军进军徐州,彧料备等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彼时将军若攻之不拔,略之无获,兖州又失秋收之机,则军粮无以为继,必不战自困。加之吕布陈宫若再袭兖州诸城,将军何以归?”


                          IP属地:上海36楼2012-11-24 13:21
                          回复

                            “那文若以为,曹某当如何?”曹操下意识地一问。
                            “欲济天下者必深根固本。昔时高祖据河内关中,进可制胜退足自保,固虽有困败而终成大业。今者河济要地,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且将军兵以义动,临兖州而平黄巾,民心诚服,虽遭奸贼窃夺,岂能不先定之?以彧之见,将军可挟破李封薛兰之势,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则可乘隙收兖州之粮,约食畜谷,先破吕布,定兖州,后结扬州,讨袁术,以临淮泗。”
                            荀彧的语气依然沉稳,曹操却只觉脑海中的混沌仿佛被一束锐利的光照亮了,所有思绪忽然间清晰起来。身逢乱世,自起兵以来,他手中带甲之士万余,征战数年,四周时常虎伺狼顾,却非强不可及之敌,仿佛谁都可以打,却不知打谁最好。如果没有这些谋士们,自以为善战的他曹某就如无头苍蝇一般手提利刃乱战,或许显赫一时,或许哪天打着打着就输了,然后沉沦于血海,再无声息。
                            可我曹操辗转征伐,提兵在此,究竟是为何?
                            扶社稷,定天下!
                            既有志如此,岂能因一时之恨再临绝境!必当效高祖之途,成桓文之业!
                            心如明镜的曹操忽然猛拍书案,将一卷竹简震落在地,大呼道:“好!”
                            “谢将军信任。”
                            座下的荀彧起身拾起竹简,笑容如往昔一般平和温雅,他深知曹操岂能不知稳固根基之理,只是惑于复仇之念,太迫切地想用大破徐州证明自己的力量。曹操因徐州一直未能得手而执着于徐州,执念迷心,以致一时忘了更为根本的兖州。所以说服曹操,并不困难。他荀彧所择之主,绝不会不顾大局,一意孤行。
                            曹操紧攥着荀彧拾起的竹简,见荀彧笑意谦雅,忽然想起他曾对荀彧说他是“吾之子房”,彼时荀彧辞以自谦之词,而今荀彧让他效高祖,令他心中有种莫名的喜悦。天赐张良于高祖,而赐荀彧于他,而眼前清雅伟美的荀文若,比起那状貌如妇人好女的张子房,至少绝不逊色。
                            荀彧此时被热血沸腾的曹操炽热的眼神看得略有些尴尬,低头进言道:“还请将军迅速布置军务,先发制人。”
                            曹操闻言一怔,迅速回过神来,看向荀彧敛容道:“就依文若之言,曹某即刻召集诸将商议。”
                            随后将军与司马,像之前无数次那样,相视一笑


                            IP属地:上海37楼2012-11-24 13:21
                            收起回复
                              第十二章 决战

                              曹操尚未派兵东击陈宫,吕布陈宫已将兵来攻。曹操未料吕布进军如此之快,得讯之时吕布所率的先锋已近在咫尺。陈宫用计确实凌厉,见曹操暂无东进徐州之意,竟劝吕布趁曹操秋收之机突袭。此时白日军中士卒大多外出收麦,营中不过千余人,守无可守。
                              得知消息后众位谋士匆忙赶到曹操营帐,连长时间缠绵病榻的戏志才也赶了过来,却见曹操脸上丝毫无惊慌之情,只是微笑着望向荀彧,戏志才与程昱。三人均为聪明绝顶之辈,见曹操如此胸有成竹,也就气定神闲地就坐了。
                              “诸位,吕布一介武夫尔,不足为惧,且看曹某拒敌。”曹操笑意自得,待看向戏志才时才面露忧色道:“养病要紧,志才,吕布实不足惊动汝。待曹某平定兖州之后,定四处寻访治汝之病。”
                              “有劳将军记挂,志才无碍。”戏志才笑道,荀彧亦是笑意淡然,就连程昱也一改往日肃穆神情,面带喜色。三人心中清楚,曹操既然有如此兴致,他们也不必再仔细询问敌对之策,眼下能用之法,莫过于疑兵之计。他们都皆深知曹操兵略,此时正是他施展之时,又何必多言,扫了将军的兴致呢。
                              这是头一次三人几乎在同一时间不请自来曹操主帐,却几乎都不发一语。曹操见状笑道:“曹某自有布置,三位可愿随曹某去阵前一看究竟。”
                              “咳咳,戏某这身体实在不中用,还请将军许戏某回帐中休息。”戏志才拒绝了曹操的邀请,狭长的眼中却笑意一闪。
                              “恩,志才,好好养病,切莫劳神。”
                              “将军,请容昱先送志才回去,随后就到。”程昱起身向曹操行礼道别,待曹操点头,便将戏志才扶出主帐。
                              帐中只剩曹操荀彧二人,曹操用略带沮丧的眼神看着尚未应答的荀彧,荀彧笑意不减,俯身应道:“彧自当随将军前往。”
                              荀彧抬头之时,目光对上了曹操笑意盎然的双眼,那样真诚而明朗的笑容。
                              曹操与荀彧并肩走到阵前,却见阵前往来的均是妇人。曹操见荀彧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过,笑道:“文若,此计如何?”
                              营寨周围地势环境本就在荀彧头脑中,再放眼望去看见阵前些许闲散士卒,随即明白曹操用意,亦笑道:“将军妙计。”
                              曹操见荀彧首肯却未讲明,便指着吕布来军方向兴致勃勃道:“屯营之西有大堤,其南林木幽深,吕布先锋到此,见这番情形,必以为林中有伏,不敢来攻。”言及此处,曹操却忽然转向荀彧道:“这计谋也就骗骗吕布罢了,骗不了陈宫,若陈宫在,他必知是曹某故作疑兵之计,而令吕布急攻。可惜吕布撇下陈宫,自己跑这么快,哈哈。”
                              曹操笑意深长地看着荀彧,荀彧听闻最后那句话,亦笑道:“是啊,秋粮也不是一日半日收得完的,何必急于一时呢。”


                              IP属地:上海38楼2012-11-24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