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0贴子:40,852

回复:契丹国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戊子重熙十六年。宋庆历八年。
  己丑重熙十七年。宋仁宗皇佑改元。春正月朔,日食。
  二月,彗出虚,晨见东方,指西南,历紫微垣至娄,凡一百二十四日而没。
  庚寅重熙十八年。宋皇佑二年。
  辛卯重熙十九年。宋皇佑三年。
  壬辰重熙二十年。宋皇佑四年。
  癸巳重熙二十一年。宋皇佑五年。冬十月朔,日食。
  甲午重熙二十二年。宋仁宗至和改元。夏四月朔,日食。
  乙未重熙二十三年。宋至和二年。夏,契丹主遣使,以其画像献宋,求易仁宗御容以代相见,笃兄弟之情。
  八月,国主崩,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一,庙号兴宗,諡曰文成皇帝。子洪基立,改元清宁。
  先是,日食正阳,客星出于昴。宋著作佐郎刘羲叟曰:「兴宗其死乎?」至是果验。
  论曰:契丹自阿保机以来,凡五、六世至于兴宗。是时承平日久,而宋朝岁币山增而阜积矣。四时游猎,曰「避暑」、曰「钓鱼」,各各定制,而狼心虺性,茫无堤岸之所。僧 固虚无也,而政事缠之;道固清净也,而贵仕萦之;伶人乐工固优杂也,而帷薄荡情,循同光故辙而覆之。二十余年间,亦幸其无事,不尔殆哉!



55楼2012-09-24 18:01
回复
    契丹国志卷之九
    道宗天福皇帝
      道宗讳洪基,兴宗之子也。兴宗於重熙二十三年八月崩,洪基即位,改重熙二十三年为清宁元年。
      乙未清宁元年(1055年)。重熙二十三年改元清宁。
      丙申清宁二年(1056年)。宋仁宗嘉佑改元。秋七月,彗出紫微垣,历七星,其色白,长丈余。
      八月朔,日食。
      丁酉清宁三年。宋嘉佑二年。是岁,祖母法天皇太后萧氏卒,帝遣怀德节度使萧福延诣宋告哀。宋仁宗发哀於内东门幄殿,百官进名奉慰,辍视朝七日。
      戊戌清宁四年。宋嘉佑三年。秋八月朔,日食。
      己亥清宁五年。宋嘉佑四年。春正月朔,日食。
      夏四月,宋以周恭帝子 为崇义公,给田十顷,令奉周祀。
      庚子清宁六年。宋嘉佑五年。春正月,大星陨东南,有声如雷。
      辛丑清宁七年。宋嘉佑六年。夏六月朔,日食四分。
      壬寅清宁八年。宋嘉佑七年。
    


    56楼2012-09-24 18:03
    回复
      癸卯清宁九年(1063年)。宋嘉佑八年。春三月,宋仁宗崩,在位四十二年,寿五十四。
        契丹遣使祭大行於皇仪殿,遂见宋嗣帝英宗。于东厢。嗣帝痛哭久之。
        先是,萧后既卒,鲁王宗元圣宗之子。怙宠益恣,与其相某谋作乱。及相某以贪暴黜,宗元惧,谋愈急。帝知其谋,阴为之备。秋七月戊午,宗元从帝猎於凉淀,帝让宗元先行,宗元不可,帝乃先行,依山而左,宗元之子楚王洪孝以百余骑直前,射帝伤臂,又伤乘马,马仆。其太师某下马掖帝,使乘己马。殿前都点检萧福美引兵遮帝,与洪孝战,射杀之。帝与宗元战,宗元不胜而遁,南趣幽州,一日行五百里,明日自杀。燕京留守耶律明与宗元通谋,闻其败,领奚兵入城授甲,欲应之。副留守某将汉兵拒焉。会使者以金牌至,遂擒斩耶律明,帝寻亦至,陈王萧孝友等皆坐诛。其先遣来南宋使者数人,悉宗元之党也,过白沟,悉以槛车载至,诛之。独萧福延以兄福美有功,得免。
        甲辰清宁十年(1064年)。宋英宗治平改元。是岁,帝遣林牙左监门大将军耶律防、枢密直学士给事中陈顗诣宋,求真宗、仁宗御容。宋遣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 为回谢使,单州防御使刘永年副之。后帝以御容於庆州崇奉,每夕,宫人理衣衾,朔日、月半上食,食气尽,登台而燎之,曰「烧饭」,惟祀天与祖宗则然。北狄自黄帝以来为诸夏患,未有事中国之君如事天与祖宗者,书曰「至诚感神,矧兹有苗」。其谓是矣!
        先是,重熙中,兴宗以其父圣宗及己画像二轴,诣宋求易真宗、仁宗圣容,曰:「思见而不可得,故来求圣容而见之也。」宋朝许而会兴宗崩,遂寝。至是,遣使再求。宋命修撰胡宿为回谢使,李缓副之,且许以御容,约因贺正旦使置衣箧中交致焉。
      


      57楼2012-09-24 18:05
      回复
        乙巳咸雍元年。宋治平二年。
          丙午咸雍二年 。宋治平三年。春三月,彗见西方。庚申,晨见于室,本大如月,长七尺许。辛巳,昏见于昴,如太白,长丈有五尺。壬午,孛于毕,如月,至五日没。
          秋九月朔,日食。
          是岁(1066年),契丹复改号大辽。
          丁未咸雍三年(1067年)。宋治平四年。春正月,宋英宗崩,年三十八,皇子神宗立。
          戊申咸雍四年。宋神宗熙宁改元。春正月朔,日食。
          己酉咸雍五年。宋熙宁二年。秋七月朔,日食。
          庚戌咸雍六年。宋熙宁三年。
          辛亥咸雍七年。宋熙宁四年。
          壬子咸雍八年。宋熙宁五年。
          癸丑咸雍九年。宋熙宁六年。夏四月朔,日食。
        


        58楼2012-09-24 18:07
        回复
          甲寅咸雍十年(1074年)。宋熙宁七年。春三月,辽遣使萧禧诣宋争河东地界。国书大略言河东路沿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彼国蔚、应、朔三州界内,乞行毁撤,别立界至等事。神宗面谕以「三州地界俟差官与北朝职官就地头检视定夺。雄州外罗城今修已十三年,即非创筑,又非近事。北朝既不欲如此,更不令接续修。白沟馆驿亦俟差官检视,如有创盖楼子、箭楼等,并令拆去,屯戍兵级,并令抽回」。国书亦云:「倘事由夙昔,固难徇从,诚有侵逾,何惮改正」。
            秋九月,辽使萧素再诣宋议疆事。宋遣刘忱、吕大忠与之共议于代州。辽指蔚、应、朔三州分水岭土陇为界,及刘忱与之行视无土陇,乃但云以分水岭为界。凡山皆有分水岭,相持久之,不决。
            乙卯咸雍十一年。宋熙宁八年。春三月,辽复遣萧禧赉国书诣宋,以刘忱等迁延为言。宋命沈括为报使,诣辽面议。括寻於枢密院阅案牍,得契丹顷岁始议地畔书,指古长城为分界今所争乃黄嵬山,相远三十里,其议遂决。
            秋八月朔,日食,阴云不见。
            冬十月,彗出轸。
            丙辰咸雍十二年。宋熙宁九年。
            丁巳咸雍 十三年。宋熙宁十年。
          


          59楼2012-09-24 18:09
          回复
            戊午咸雍十四年。宋神宗元丰改元。夏六月朔,日食。
              东南有大星出匏瓜,声如雷,其光烛地。
              己未咸雍十五年。宋元丰二年。
              庚申咸雍十六年。宋元丰三年。秋七月,彗出太微垣。
              冬十一月朔,日食。
              辛酉咸雍十七年。宋元丰四年。
              壬戌咸雍十八年。宋元丰五年。秋八月朔,日食,阴云不见。
              癸亥咸雍十九年。宋元丰六年。秋九月朔,日食。
              甲子咸雍二十年。宋元丰七年。
              乙丑咸雍二十一年。宋元丰八年。宋神宗崩,年三十八。皇子哲宗立。
              丙寅咸雍二十二年 。宋哲宗元佑改元。
              丁卯咸雍二十三年。宋元佑二年。夏六月,有星如爪,出文昌。
              秋七月朔,日食,阴云不见。
            


            60楼2012-09-24 18:11
            回复
              戊辰咸雍二十四年。宋元佑三年。
                己巳咸雍二十五年。宋元佑四年。春三月,昼有流星出东北。
                庚午咸雍二十六年。宋元佑五年。
                辛未咸雍二十七年。宋元佑六年。夏五月朔,日食。
                壬申咸雍二十八年。宋元佑七年。
                癸酉咸雍二十九年。宋元佑八年。
                甲戌咸雍三十年。宋哲宗绍圣改元。春三月朔,日当食,云雾不辨。
                乙亥寿昌元年。宋绍圣二年。
              


              61楼2012-09-24 18:12
              回复
                己卯寿昌五年。宋元符二年。春三月,帝命萧德崇等齎国书诣宋,见宋哲宗,跪言曰:「北朝皇帝告于南朝皇帝,西夏事早休得,即甚好。」哲宗答曰:「西人累年犯顺,理须讨伐,何烦遣使?」德崇等唯唯而退。其国书略云:「粤惟夏台,实乃藩辅,累承尚主,迭受封王。近岁以来,连表驰奏,称南兵之大举,入西界以深图,恳求救援之师,用济攻伐之难。理当依允,事贵解和。盖辽之於宋,情重祖孙;夏之於辽,义隆甥舅。必欲两全於保合 ,岂宜一失於绥存。而况于彼庆历、元丰中,曾有披闻,皆为止退,宁谓辄违先旨,仍事远征。傥蔽议以无从,虑造端而有自。」宋报国书云:「惟西夏之小邦,乃本朝之藩镇,曲加封植,俾获安全。虽於北尝与婚姻之亲,而在南全居臣子之分。涵容浸久,变诈多端。爰自累岁以来,无复事上之礼,赐以金缯而不已,加之封爵而愈骄,杀掠吏民,围犯城邑。推原罪恶,在所讨除。聊饬边防,稍修武备,据守要害,控扼奔冲。辄於去岁之冬,复驱竭国之 ,来攻近塞,凡涉两旬,自取死伤,数以万计,粮尽力屈, 溃宵归。更为诡诞之辞,往求拯救之力,狡狯之甚,於此可知。采听之间,固应洞晓。必谓深加沮却,乃烦曲为劝和,示以华缄,将之聘币,礼虽形於厚意,事实异於前闻。缅料雅怀,诚非得已。顾於信誓,殊不相关。惟昔兴宗致书仁祖,谕协力荡平之意,深同休外御之情。至欲全除,使无 类,谓有稽於一举,诚无益於两朝。祖宗贻谋,斯为善美;子孙继志,其可弥忘。今者详味缛辞,有所未谕,辄违先旨,谅不在兹。」又回白札子,略云:「夏国犯顺,罪恶如此,北朝所当共怒。兼庆历、皇佑间,兴宗屡尝致书仁庙,至有『孰料凶顽,终合平荡』等语。且言北朝兴宗敦笃劝和,情义兼至,方夏人有罪,则协力讨除;及西征胜捷,则持书相庆。虑彼称臣修贡,则欲当朝勿赐允从。今来两朝欢好,加於前日。乃以夏人穷蹙之故,诡辞干告。既移文计会,又遣使劝和,恐与昔日兴宗皇帝之意稍异。窃料北朝臣僚不曾检会往日书词及所立誓约,子细闻达」。宋诏郭知章报聘。初,萧德崇坚乞於国书内增「休退兵马,还复土疆」等语。往复议论,宋帝不从。德崇留京师凡三十七日,乃归。
                


                63楼2012-09-24 18:16
                回复
                  女真之种,有生、熟之分,居混同江之南者,谓之**真。阿骨打所居乃江之北,谓之生女真,亦臣服于辽。方辽之盛,岁遣使者,称天使,佩银牌自别,每至女真国,遇夕,必欲美姬艳女荐之枕席。女真旧例,率输中下之户作待国使处,未出适女待之,或有盛色而适人者,逼而取之,甚至近贵阀阅高者,亦恣其丑 ,屏息不敢言。其后承平日久,需求无厌,酷喜海东青,海东之飞禽。遣使征求,络绎于道,加以使人纵暴,多方贪婪,女真浸忿之,然苦无战甲。至寿昌二年,国舅萧解里叛于女真,始得甲五百副。女真大喜,赏为阿卢里移赉。自后于海滨王(辽天祚帝)之时,兴师谋叛,才有千骑,用其五百甲,攻破宁江州,累战累胜,器甲益备,而女真始强,不可御矣。
                    论曰:政出房闱,则龙漦改当璧之命;权归悍 ,则衽席痛匹嫡之危。道宗越自储宫,遂登旒扆,虽屋之末更,亦宝历之有在。观夫孽后,可为心寒。卒之骄矜产祸,盘维就戮,亦痛矣。然宽仁怀远之方,卒不料后来乱亡之祸,而二百余年之基业,一阿骨打得以败之。岂其疑似无辜之戮,不肯受寡恩之名,而勒与禄山之祸,帝自贻忧於子孙欤?是可为之长太息矣!
                  


                  65楼2012-09-24 18:22
                  回复
                    契丹国志卷之十
                      天祚皇帝上
                      帝讳延禧,道宗之孙,秦王元吉子也。母曰木拙氏。初封齐王,后为皇太孙。道宗崩,齐王即位,自号天祚皇帝,改元乾统。
                      辛巳乾统元年。宋徽宗建中靖国改元。春正月朔,有流星烛地,自西南入尾,抵距星。是夕,有赤气起东北方,亘西方,中出白气,二气将散,复有黑气在旁。
                      夏四月朔,日食,阴云不见。
                      是岁,女真盈歌死,子阿骨打立。
                      壬午乾统二年。宋徽宗崇宁改元。
                      癸未乾统三年。宋崇宁二年。
                      甲申乾统四年。宋崇宁三年。
                      乙酉乾统五年。宋崇宁四年。夏四月,辽遣签书枢密院萧良诣宋,言朝廷出兵侵夏国。今大辽以帝妹嫁夏国主,请还所侵之地。
                      五月,宋徽宗遣龙图阁直学士林摅报聘,见天祚,跪上国书,仰首曰:「夏人数寇边,朝廷兴师问罪,以北朝屡遣讲和之使,故务含容。今逾年不进誓表,不遣使贺天宁节;又筑虎径岭、马练川两堡,侵寇不已。北朝若不穷诘,恐非所以践劝和之意。」天祚出不意,为愕然。
                      秋八月,天祚以林摅来使而失情,遣使复,宋寻遣礼部侍郎刘正夫来报,酬对敏博,议皆如约。
                      丙戌乾统六年。宋崇宁五年。春正月,彗出西方,其长竟天。
                      三月,辽复遣泛使同平章事萧保先、牛温舒诣宋,为夏请元符讲和以后所侵西界地。徽宗曰:「先帝已画封疆,今不复议。若自崇宁以来侵地,可与之。」
                    


                    66楼2012-09-24 18:24
                    回复
                      丁亥乾统七年。宋徽宗大观改元。冬十一月朔,日食。
                        戊子乾统八年。宋大观二年。
                        己丑乾统九年。宋大观三年。
                        庚寅乾统十年。宋大观四年。秋九月朔,日食。
                        辛卯天庆元年。宋徽宗政和改元。秋九月,宋遣郑允中、童贯使辽。贯至,辽君臣相聚指笑曰:「南朝人才如此。」然天祚方纵肆,贪得中国玉帛珍玩,而贯所赉皆极珍奇,至运两浙髹藤之具、火阁书柜床椅等往献。天祚所以遗贯者,亦称是。贯使归,至卢沟河,有燕人马植者,得罪于燕,见贯,陈灭燕之策。贯擕归宋,改姓李,名良嗣,荐于朝,遂赐姓赵。后天祚数移檄索取,贯讳不与。复燕之议,盖始此。
                        壬辰天庆二年。宋政和二年。春,天祚如混同江钓鱼,界外生女真酋长在千里内者,以故事皆来会。适遇头鱼酒筵,别具宴劳,酒半酣,天祚临轩,使诸酋次第歌舞为乐。次至阿骨打,端立直视,辞以不能,谕之再三,终不从。天祚密谓枢密使萧奉先曰:「阿骨打意气雄豪,顾视不常,当以事诛之,不然,恐贻后患。」奉先曰:「阿骨打诚服本朝,杀之,伤向化之心。设有异志,蕞尔小国,何能为?」阿骨打有弟侄曰吴乞买、粘罕、胡舍辈,天祚岁入秋山,数人必从行,善作鹿鸣,呼鹿使天祚射之,或刺虎,或搏熊,天祚喜,辄加官爵,后至围场司差遣者有之。阿骨打会钓鱼而归,疑天祚知其意,即欲称兵。是年秋,遂并吞诸邻近部族,有赵三、阿鹘产大王者,拒之不从,阿骨打掳其家。二人来诉于咸州详稳司,送北枢密院。时枢密使萧奉先,本戚里庸才,惧其生事,但作常事以闻。天祚指挥就送咸州取勘,欲使自新,阿骨打竟托病不至。
                        癸巳天庆三年。宋政和三年。春三月朔,日食。
                      


                      67楼2012-09-24 18:25
                      回复
                        阿骨打将带五百余骑,径赴咸州详稳司,吏民惊骇。明日,拥骑赴衙引问,与告人赵三、阿鹘产等并跪问於厅下,阿骨打隐讳不伏供,祈送所司取状。一夕,领从骑归去,遣人持状赴详稳司云:「意欲杀我,故不敢留。」自是追呼不复至,第节次申北枢密院,辽国亦无如之何。
                          甲午天庆四年。宋政和四年。秋八月,女真阿骨打始叛,用粘罕、胡舍为谋主,银术割、移列、娄宿、闍母等为将帅,会集女真诸部甲马二千,首犯混同江之东,名宁江州。时天祚射鹿庆州秋山,闻之,不以介意,遣海州刺史高仙寿,统渤海子弟军三千人,应宁江援。
                          秋九月,辽兵遇女真于宁江州东,战数合,渤海大败,或阵没,或就擒,获免者无几。复攻破宁江州,无少长,悉杀之。
                          女真服属大辽二百余年,世袭节度使,兄弟相传,周而复始。至天祚朝,赏刑僭滥,禽色俱荒。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辽人酷爱之,岁岁求之女真,女真至五国,战斗而后得,女真不胜其扰。及天祚嗣位,责贡尤苛。又天使所至,百般需索于部落,稍不奉命,召其长加杖,甚者诛之,诸部怨叛,潜结阿骨打,至是举兵谋叛。
                          先是,州有榷场,女真以北珠、人参、生金、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之类为市,州人低其直,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州既陷,杀之无遗类,获辽兵甲马三千,退保长白山之阿禄祖。阿禄祖者,女真所居之地,以河为名也。
                          是月,天祚出秋山,赴显州冬山射鹿,闻攻陷宁江州,中辍不行。
                          十月,差守司空、殿前都检点萧嗣先奉先弟。充东北路都统,静江军节度使萧挞勃也副之,发契丹、奚兵三千骑,中京路禁军、土豪二千人,别选诸路武勇二千余人,以中京虞侯崔公义充都押官,侍衞控鹤都指挥使、商州刺史邢颖副之,屯出河店,临白江,与宁江女真对垒。时辽国太平日久,闻女真兴师,皆愿从军冀赏,往往将家属团结军营随行。
                          是月,女真潜渡混同江,掩其不备,未阵击之。嗣先军溃,其家属、金帛、牛羊、辎械悉为女真所得。复以兵追杀百余里,管押官崔公义、邢颖等死之,又获去甲马三千。
                        


                        68楼2012-09-24 18:27
                        回复
                          初,女真之叛也,率皆骑兵。旗帜之外,各有字号小木牌,系人马上为号,五十人为一队。前二十人全装重甲,持枪或棍棒;后三十人轻甲操弓矢。每遇敌,必有一二人跃马而出[九],先观阵之虚实,或向其左右前后,结阵而驰击之。百步之外,弓矢齐发,无不中者。胜则整阵而复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人皆自为战,所以胜也。辽国旧例,凡关军国大事,汉人不预。天祚自两战之败,意谓萧奉先不知兵,始欲改用将帅,付以东征之事。天祚遂召宰相张琳、吴庸,付以东征事。张琳等碌碌儒生,非经济才,统御无法,遽奏曰:「前日之败,失于轻举,若用汉军二十万,分路进讨,无不克者。」天祚谓其数多,且差十万,即降宣札付上京、长春、辽西诸路,计人户家业钱,每三百贯自备一军,限二十日各赴期会,时富民有出一百军、二百军者,家赀遂竭。琳等非将帅才,器甲听从自便,人人就易枪刀毡甲充数,弓弩铁甲百无一二。杂以番军,分出四路:北枢密副使耶律斡离朵涞流河路都统,衞尉卿苏寿吉副之;黄龙府尹耶律宁黄龙府路都统,桂州观察使耿钦副之;复州节度使萧湜曷咸州都统,将作监龚谊副之;左祗候郎君详稳萧阿古好草峪都统,商州团练使张维协副之。独涞流河一路遂深入女真。军马初一战,稍却,各保退寨栅。是夕,都统斡离朵误听汉军已遁,即离辽、奚之兵,弃营而奔。明早,汉军尚余三万众,遂推将作少监武朝彦为都统,再与女真合战,遂大败。余三路闻之,各退保本路防城。数月间,遂为女真攻陷,丁壮斩戮无遗,婴孺贯之槊上,盘舞为戏,所过赤地无余。应辽东界内熟户女真,亦为阿骨打吞并,分拣强壮人马充军,遂有铁骑万余。
                            初,萧嗣先出河店之败也,诸蕃汉兵将多不赴都统行营聚合,各逃走归家,或被伤诣行阙而告归者。萧奉先惧弟嗣先获罪,辄奏天祚云:「东征溃兵,惧所至劫掠,若不从权肆赦,将啸聚为腹心患。」天祚从之,降赦应系出河店溃军,并免罪归业,所有遗弃系官器甲,亦不理索。嗣先遂诣阙待罪,但免官而已。自是出征之兵皆谓「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由是各无斗志,累年用兵,每遇女真,望风奔溃。降赦免罪,不能成功者,此也」。
                          


                          69楼2012-09-24 18:29
                          收起回复
                            乙未天庆五年(1115年)。宋政和五年。秋七月朔,日食。
                              八月,天祚下诏亲征女真,率蕃汉兵十余万出长春路,命枢密使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耶律章奴副之,以精兵二万为先锋,余分五部为正兵,诸大臣贵族子弟千余人为硬军,扈从百司为护衞军,北出骆驼口,车骑亘百里,鼓角旌旗,震耀原野。别以汉军步骑三万,命都检点萧胡覩姑为都统,枢密直学士柴谊副之,南出宁江州路。自长春州分路而进,齎数月之粮,期必灭女真。一夕,军中戈戟有光,马皆嘶鸣,咸以为不祥。天祚问天官李圭,圭不能对。宰相张琳前奏曰:「唐庄宗攻梁,矛戟夜有光。郭崇韬曰:『火出兵刃,破贼之兆。』遂灭梁。」天祚喜而信之,遂行。女真师至鸭绿江,人心疑惧。
                              初,天祚亲征,女真甚惧,粘罕、兀室伪请为卑哀求生者,阳以示众,实以求战嫚书上之。天祚大怒,下诏有「女真作过,大军翦除」之语。阿骨打聚诸酋曰:「始与汝辈起兵,盖苦辽国残虐。今吾为若卑哀请降,庶几纾祸,乃欲尽行翦除,为之奈何?不若杀我一族,众共迎降,可以转祸为福。」诸酋皆罗拜曰:「事至此,当誓死一战。」次日,御营退行三十里。或言於天祚曰:「兵已深入,女真在近,军心皆愿一战,何必退也?」天祚亟召诸统兵官,问策安在?人皆观望,无敢言「不愿战」者。再传令进兵。
                              十一月,天祚与女真兵会。时盛寒,雪深尺余,先锋接战,云尘亘天,日色赤暗。天祚亲督诸军进战。少顷,军马左旋三转,已横尸满野,望天祚御旗向西南出,众军随而败溃,始悟矛戟有光为凶兆也。女真亦不急追,徐收所获辎重、马牛而已。天祚一日一夜走五百里,退保长春州。女真乘胜,遂并渤海、辽阳等五十四州。
                            


                            70楼2012-09-24 18:30
                            回复
                              契丹国志卷之十一
                                天祚皇帝中
                                己亥天庆九年。宋徽宗宣和改元,金天辅二年。春,有赤色,大三四团,长二三丈,索索如树。西方有火五团,下行十余丈,不至地而灭。
                                夏,金人攻陷上京路,祖州则太祖之天膳堂,怀州则太宗德光之崇元殿,庆州则望仙、望圣、神仪三殿,并先破乾、显等州如凝神殿、安元圣母殿,木叶山之世祖殿、诸陵并皇妃子弟影堂,焚烧略尽,发掘金银珠玉。所司即以闻,萧奉先皆抑而不奏。后天祚虽知,问及陵寝事,奉先对以初虽侵犯元宫,劫掠诸物,尚惧列圣威灵,不敢毁坏灵柩,已经指挥有司,修葺巡护。奉先迎合诞谩,类皆如此。辽国屡年困于用兵,应有诸州富民子弟,自愿进军马,人献钱三千贯,特补进士出身。诸番部富人进军献马,纳粟出身,官各有差。又因燕王言辽东失业饥民困踣道路,死者十之八九,有旨令中京、燕、云、平三路诸色人收养,候次年等第推恩。官爵之滥,至此而极。
                                四月朔,日有食之。
                                庚子天庆十年。宋宣和二年,金天辅三年。冬十月朔,日食。
                                辛丑保大元年。宋宣和三年,金天辅四年。春,日有眚,忽青黑无光,其中汹汹而动,若鉟金而涌,日旁有青黑色,正如水波周回而旋转,将暮而止。
                              


                              76楼2012-09-24 18: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