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吧 关注:3,440贴子:40,852

回复:契丹国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戊辰应历十八年(968年)。宋太祖开宝改元。秋七月,北汉主刘承钧寝疾,召平章事郭无为,执继恩承钧养子。手,付以后事。继恩嗣位,諡承钧为孝和皇帝。
九月,北汉主继恩自嗣位以来才六十余日,为郭无为所弑。弟继元立,亦承钧养子。改元广运。
是月,宋师入北汉境。北汉上表于辽求援;又遣将领军扼团柏谷,为宋将李继勋、何继筠等击破之于铜锅河。北汉寻复入攻,大掠晋、绛二州之境。
是时,承会同之余威,中原多事,藩镇争强,莫不求援於辽国以自存。晋阳之北汉,江南之李唐,使车狎至,馈遗络绎,辽帝以政昏兵弱,不能应之。
帝体气卑弱,恶见妇人。居藩时,述律太后欲为纳妃,帝辞以疾;即位后,嫔御满前,竝不一顾。朝臣有言椒房虚位者,皆拒而不纳。左右近侍、房帷供奉率皆阉人。性好游畋,穷冬盛夏,不废驰骋。万机事繁,蕃汉诸臣共涖之,帝不以屑意。如京东北有山曰黑山,曰赤山,曰大保山,山水秀绝,麋鹿成羣,四时游猎,不离此山。瀛、莫之失,幽州急递以闻,帝曰:「三关本汉地,今以还汉,何失之有?」其神气怠缓,不恤国事如此。逮至末年,残忌猜忍,左右小有过愆,至于亲手刃之。数年之间,重足屏息,人人虞祸。会醉,索食不得,欲斩庖人,掌膳者恐祸及,因捧食以进,挟刃弑帝於黑山下。帝在位凡十九年,諡曰天顺皇帝,庙号穆宗。
论曰:英睿腾风,戎马交驰而不足;耽酣愒日,祸败沦胥而有余。太祖奋自遐陬,虎视中原;太宗伟度英资,关河拱手,一何壮也!一再传之后,世宗以声色覆於前,穆宗以荒淫履其辙。介胄脱诸房帷,衅端生於肘腋,一何怯也!本其骄心纵欲,醉色游畋,败亡之涂,如出一手,岂阴山异气之所韫抱於英灵者,至兹少歇欤?不然,何以若斯其昏昏也!



33楼2012-09-20 20:41
收起回复
    冬十一月,辽边臣贻宋雄州守孙全兴书,请和。全兴以闻于宋太祖,许之。
    乙亥乾亨二年。宋开宝八年。春三月,辽遣使聘宋。
    夏六月,彗出柳,长三四丈,晨见东方,西南指,历舆鬼,距东壁,凡十一舍,八十三日乃灭。
    秋七月朔,日食。
    宋初遣使通辽。
    丙子乾亨三年。宋开宝九年。太宗即位,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冬十月,宋太祖崩,年五十,在位十七年。皇弟晋王即帝位。是为太宗。
    丁丑乾亨四年。宋太平兴国二年。夏四月,宋葬太祖於永昌陵。辽遣鸿胪少卿耶律敞等往宋助葬。宋太宗寻遣起居舍人辛仲甫使辽,右赞善大夫穆波副之。时宋朝将用兵伐北汉,北汉实倚辽为援,仲甫迟留境上,未敢进,宋诏趋行,既至,帝问曰:「闻中朝有党进者,真骁将,如进之比凡几人?仲甫对曰:「名将甚多,如进鹰犬之材,何可胜数!」帝颇欲留之,仲甫曰:「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帝知其秉节不可夺,厚礼遣还。
    冬十一月朔,日食。
    戊寅乾亨五年。宋太平兴国三年。
    己卯乾亨六年。宋太平兴国四年。春二月,宋太宗亲征北汉。
    三月,辽以数万骑援之,战于石岭关之南,为宋郭进败。
    夏四月,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尽广运十三年。
    


    35楼2012-09-20 20:48
    收起回复
      夏五月,辽分三道入宋,为其边将所败。
      冬十二月朔,日食。
      是岁,帝崩,諡孝成皇帝,庙号景宗。
      论曰:景宗爰在弱龄,中遭多难,高秋摇落,理之自然。政非己出,不免牝鸡之伺;祭则寡人,听命椒涂之手。其得虚尊而拥号,幸矣。


      37楼2012-09-20 20:51
      收起回复
        丁酉统和十五年。宋至道三年。春三月,宋太宗崩。
        戊戌统和十六年。宋真宗即位。咸平改元。春二月,彗出营室北。
        夏五月朔,日食。
        冬十月朔,日食。
        己亥统和十七年。宋咸平二年。秋九月朔,日食。
        冬十二月,契丹入攻宋,宋真宗亲征,次于澶州。为知冀州张旻败於城南;次大名府,为知府州折惟昌败于五合川。
        庚子统和十八年。宋咸平三年。春正月,宋真宗次大名府。
        是年,宋定州都部署范廷召自中山来侵,求援於高阳关都部署、彰国节度使康保裔,保裔即领兵赴之。至瀛州西南裴村,而廷召后阵已与契丹师遇,保裔选精锐与廷召。会日暮,廷召潜师以遁。保裔不之觉,迟明,契丹师围之数重,保裔凡战数十合,兵尽矢穷而死。契丹遂自德、棣济河,掠淄、齐而归[七]。
        辛丑统和十九年。宋咸平四年。冬十月,契丹攻宋,为张斌败于长城口,寻又为李继宣败于牟山谷[八]。
        壬寅统和二十年。宋咸平五年。秋七月朔,日食。
        癸卯统和二十一年。宋咸平六年。春三月,契丹攻宋,宋定州行营都部署王超[九]、镇州桑赞、高阳关周莹逆战于望都县。翌日,至县南六里,副部署王继忠率麾下死战。继忠素炫仪服,契丹识之,围数十重,且战且行,旁西山而北,至白城,继忠为契丹擒。
        冬十一月,有星孛於井、鬼。


        40楼2012-09-20 21:01
        回复
          甲寅开泰二年。宋大中祥符七年。
          乙卯开泰三年。宋大中祥符八年。夏六月朔,日食。
          丙辰开泰四年。宋大中祥符九年。
          丁巳开泰五年。宋真宗天禧改元。
          戊午开泰六年。宋天禧二年。夏六月,彗出北斗。
          己未开泰七年。宋天禧三年。春三月朔,日食。
          庚申开泰八年。宋天禧四年。
          辛酉开泰九年。宋天禧五年。秋七月朔,日食。
          壬戌太平元年(1021年)。开泰尽九年,改元太平。宋乾兴元年。春二月,宋真宗崩,子仁宗立。
          癸亥太平二年(1022年)。宋仁宗天圣改元。
          甲子太平三年。宋天圣二年。
          乙丑太平四年。宋天圣三年。
          丙寅太平五年。宋天圣四年。冬十月朔,日食。
          


          43楼2012-09-20 21:07
          回复
            夏四月,有星大如斗,声如雷,自北流於西南,光烛天下,尾长数丈,久之,散为苍白云。
            己巳太平八年。宋天圣七年。春三月,契丹饥,流民之宋境上。宋仁宗曰:「皆吾赤子也,可不赈救之!」诏给以唐、邓州间田,仍令所过州县给食。
            辛未太平十年。宋天圣九年。先是,后未归政前,帝已长立,每事拱手。或府库中需一物,必诘其所用,赐及文武僚庶者,允之,不然不与。
            帝既不预朝政,纵心弋猎,左右狎邪与帝为笑谑者,太后知之,重行杖责,帝亦不免诟问。御服、御马皆太后检校焉。或宫嫔谗帝,太后信之,必庭辱帝。每承顺,略无怨辞。好读唐贞观事要,至太宗、明皇实录则钦伏,故御名连明皇讳上一字;又亲以契丹字译白居易讽谏集,召番臣等读之。尝云:「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远则唐太宗,次则后唐明宗,近则今宋太祖、太宗也。」或诸道贡进珍奇,一无所取,皆让其弟。亲政后方一月,太后暴崩,帝哀毁骨立,哭必呕血。番汉羣臣上言山陵已毕,宜改元。帝曰:「改元吉礼也。居丧行吉礼,乃不孝子也。」羣臣曰:「古之帝王,以日易月,宜法古制。」帝曰:「吾契丹主也,宁违古制,不为不孝之人。」终制三年。
            


            44楼2012-09-20 21:09
            收起回复
              丞相耶律隆运,本汉人,姓韩,名德让,太后有辟阳侯之幸,赐姓耶律,改名隆运。寻拜大丞相,封晋王。景宗崩,太后临朝,隆运私事之。是时,太后年方三十,诸子尚幼,外无亲援,雄杰角立,帝登大宝,皆隆运力也。帝念其功,父事之。隆运薨,帝为制,服其终始,眷遇如此。帝性英辨多谋,神武冠绝。游猎时,曾遇二虎方逸,帝策马驰之,发矢,连殪其二虎。又曾一箭贯三鹿。时幽州试举人,以一箭贯三鹿为赋题,驸马刘三嘏献射二虎颂。至於道释二教,皆洞其旨。律吕音声,特所精彻。承平日久,羣方无事,纵酒作乐,无有虚日。与番汉臣下饮会,皆连昼夕,复尽去巾帻,促席造膝而坐。或自歌舞,或命后妃已下弹琵琶送酒。又喜吟诗,出题诏宰相已下赋诗,诗成进御,一一读之,优者赐金带。又御制曲百余首。幸诸臣私第为会,时谓之「迎驾」,尽懽而罢。刑赏信必,无有僭差。抚柔诸番,咸有恩信。修睦宋朝,人使馈送,躬亲检校。时黄河暴涨,溺会同驿。帝亲择夷坦地,复创一驿。每年信使入境,先取宋朝登科记,验其等甲高低、及第年月。其赐赉物,则密令人体探。
              宋真宗上仙,薛贻廓报哀入境,幽州急递先闻。帝不俟贻廓至阙,集番汉大臣举哀,后妃已下皆为沾涕,因谓宰臣吕德懋曰:「吾与兄皇未结好前,征伐各有胜负,洎约兄弟二十余年,兄皇升遐,况与吾同月生,年大两岁,吾又得几多时也?」因又泣。复曰:「吾闻侄帝即仁宗皇帝。圣年尚幼,必不知兄皇分义,恐为臣下所间,与吾违约矣。」后贻廓至阙,达宋帝圣意,喜谓后曰:「吾观侄帝来意,必不失兄皇之誓。」复谓吕德懋曰:「晋高祖承嗣圣爷爷嗣圣,太宗也。爷爷,翁呼也。之力深矣!少主登位,便背盟约,皆臣下所惑。今侄帝必敦笃悠久矣。」又谓后曰:「汝可先贻书与南朝太后,备述妯娌之媛,人使往来,名传南朝。」
              


              45楼2012-09-20 21:09
              收起回复
                又诏燕京悯忠寺特置真宗御灵,建资福道场,百日而罢。复诏沿边州军不得作乐。后因御宴,有教坊都知格守乐名格子眼,转充色长,因取新谱宣读,帝欲更迁一官,见本名正犯真宗讳,因怒曰:「汝充教坊首领,岂不知我兄皇讳字?」遂以笔抹其宣而止。燕京僧录亦犯真宗讳,勅更名圆融。寻下令国中应内外文武百僚、僧道、军人、百姓等犯真宗讳者,悉令改之。
                诏汉儿公事皆须体问南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举止,其钦重宋朝百余事,皆此类也。末年染消渴病,多忌讳称说死亡之人,虽帝之父母尊号,亦不得言之。病亟,乃驿召东平王萧孝穆、上京留守萧孝先赴阙,始以辅立之事而委之;次以不得失宋朝之信誓而属之。又属子宗真曰:「皇后事我四十年,以其无子,故命汝为嗣,我死,汝子母切毋杀之。」
                六月三日,崩於上京东北三百里大斧河之行帐,年六十一,在位通太后临朝凡四十九年。葬上京西北二百里赤山。諡曰天辅皇帝,庙号圣宗。
                论曰:圣宗挺宽仁之姿,表夙成之质。年方幼冲,母后侵政。事归当璧,元辅专功。澶渊之深入,盖其母后与权臣之谋,非圣宗本意也。眷遇功臣,终始如一;慈孝之性,本自天然,亦守成之令主云。
                


                46楼2012-09-20 21:10
                收起回复
                  甲戌重熙二年。是岁,帝与耶律喜孙谋,率兵逐母法天太后,以黄布车载送庆州,守圣宗冢,遂诛永兴宫都总管高常哥及内侍数十族,命内库都提点王继恩、内侍都知赵安仁等监南北面蕃汉臣僚。


                  48楼2012-09-20 21:15
                  回复
                    先是,帝於重熙二年幽母法天太后於庆州,既改葬齐天后,羣僚劝帝复迎之,且以觊宋朝岁聘之利,皆不从。因命僧建佛事,帝听讲报恩经感悟,即遣使迎法天太后,馆置中京门外,筮日以见,母子如初,加号法天应运仁德章圣皇太后。然出入舍止,常相去十数里;阴为之备。


                    49楼2012-09-20 21:16
                    收起回复
                      “涨幽燕而胡尘。”从幽燕地向外扩张。


                      IP属地:广东50楼2012-09-21 18:26
                      回复
                        是岁,太后始遣始平军节度使耶律元、方州观察使王惟吉,帝遣左千牛 上将军萧 、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刘三嘏,往宋贺乾元节。
                          辛巳重熙九年。宋仁宗庆历改元。
                          壬午重熙十年。宋庆历二年。春三月,帝遣萧英、刘六符往宋求石晋所割瓦桥关十县,其书略曰:「李元昊於北朝为甥舅之亲,设罪合致讨,曷不以一介为报?况营筑长堤,填塞要路,开决塘水,添置边军,既稔猜疑,虑隳信睦。傥思久好,共遣疑怀,以晋阳旧附之区,关南元割之县,见归敝国,共康黎元。」
                          初,涿州进士梁济世尝主文书於帐下,一日得罪归宋,言契丹将有割地之请。又知雄州杜惟序亦先得其事以闻。至是,宋仁宗发书示辅臣,色皆不动。六 符亦疑其书之先漏。
                        


                        51楼2012-09-24 17:56
                        回复
                          夏四月,宋遣知制诰富弼往契丹为回谢使,西上合门使张茂实副之,报书略曰:「元昊急谋狂僭,响议讨除,已尝闻达。复云筑堤埭,开陂泽,盖霖潦愆溢,当致缮防;阅集兵夫,盖边臣常职,彼此何疑?遽兴请地之言,殊匪载书之约。」富弼至契丹,与帝往反难论,力拒其割地之意。富弼又对曰:「两朝人主继好垂四十年,一旦忽求割地,何也?」帝曰:「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意将何为? 臣竞请举兵而南,寡人以为不若遣使取关南故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若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不绝岁币,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北朝 臣争劝用兵者,皆为身谋,非国计也。帝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欺天叛君,而求助於北。末帝昏乱,神人弃之。是时中国小,上下离叛,故北朝全师独克,所获金币充仞诸臣之家,而壮士健马物故大半,此谁任其祸?今中国提封万里,所在精兵以百万计。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帝曰:「不能。」弼曰:「胜负既未可知,设使其不胜,所亡士马 臣当之欤?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臣下所得者,奉使一二人而已, 臣何利焉?」帝大悟,首肯者久之。弼曰:「塞雁门,以备元昊也。塘水始於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地平水聚,势不得不增。城隍皆修旧,民兵亦旧籍,特补其阙耳,非违约也。晋高祖以卢龙一道赂契丹,周世宗复伐取关南,皆异代事。宋兴已九十年,若欲各求异代故地,岂北朝之利也哉?本朝皇帝之命使臣则有辞矣,曰:『朕为宗祖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北朝所欲,不过利其租赋尔。朕不欲因争地而杀两朝赤子,故屈己增币,以代赋入。若北朝必欲得地,是志在败盟,假为此事,朕亦安得独避用兵乎?澶渊之役,天地鬼神实临之。今北朝首发兵端,过不在朕,天地鬼神 岂能欺哉?』」辽帝感悟,遂欲求昏。弼曰:「婚姻易於生隙,人命修短不可知,岂若岁帛之为坚久。本朝长公主出降,齎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帝曰:「卿且归矣,再来当择一事为报,并以誓书来。」弼归复命。


                          52楼2012-09-24 17:57
                          收起回复
                            八月,宋再命富弼同张茂实齎书至契丹。书曰:「来书云章圣皇帝与绍圣皇帝誓书,每岁以绢二十万疋、银十万两以助军旅之费。今以两朝修好三纪于兹,关南县邑本朝传守已久,愧难依从,每年更增绢十万疋、银十万两。恭惟二圣威灵在天,顾兹纂承,各当遵奉,共循大体,无介小嫌。余依景德、统和两朝誓书。」帝不复求婚而意在增币,乃 曰:「南朝遗我书当曰『献』,否则曰『纳』。」弼固争不可。帝曰:「南朝既惧我矣,何惜此一字。我若拥兵而南,得无悔乎?」弼曰:「本朝皇帝爱南北之民,不忍使蹈锋镝,故屈己增币,何名为惧?若不得已而至於称兵,则南北敌国,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人之所忧也。」帝曰:「卿勿固执,古亦有之。」弼曰:「自古惟唐高祖借兵於突厥,故臣事之。当时所遗,或称『献』、『纳』,则不可知。其后颉利为太宗所擒,岂复有此礼哉?」弼声色俱厉,帝知不可夺,曰:「吾当遣人议之。」於是留所许增币誓书,复使耶律仁先、刘六符以誓书诣宋,求为 「献」、「纳」。弼奏曰:「臣以死拒之,可勿许,其无能为也。」宋帝从之。时契丹固惜盟好,特为虚声以动宋朝。宋方困西夏,许予过厚。契丹既岁得金帛五十万,因勒碑纪功,擢刘六符为显官,子孙贵於国中。
                              法天专制不满四年,帝幽而废之。既亲政,后始自恣,拓落高旷,放荡不 。尝与教坊使王税轻等数十人约为兄弟,出入其家,至拜其父母。变服微行,数入酒肆,亵言狎语,尽懽而返。尤重浮屠法,僧有正拜三公、三师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贵戚望族化之,多舍男女为僧尼。如王纲、姚景熙、冯立辈皆道流中人,曾遇帝於微行,后皆任显官。每有除授,凡所亲信不依常格,径与躐升,如刺曷昌等数十人。左右隶役,皆自微贱入亲宫闱,曾无勋力,拔居将相,位至公卿。爵赏滥行,除授无法。枢密使马保忠本汉人,尝从容进谏,言於帝曰:「罚当罪,赏当功,有国之令典也。积薪之言,汲黯叹之;斜封之滥,至唐而极。国家起自朔北,奄有幽、燕 ,量才授官,人始称职。今臣下豢养承平,无勋可陟,宜且序进之。」帝怫然怒曰:「若尔,则是君不得自行其权,岂社稷之福耶?」保忠惶恐。自是欲有迁除,必先厚赐贵臣,以绝其言。


                            53楼2012-09-24 17:58
                            回复
                              癸未重熙十一年。宋庆历三年。夏五月朔,日食。
                                甲申重熙十二年。宋庆历四年。秋七月,契丹遣使往宋,告伐西夏元昊。宋遣余靖充报使,止之。
                                乙酉重熙十三年。宋庆历五年。夏四月朔,日食。
                                是岁,帝以弟郑王宗元加兵马大元帅,封晋国王;乐郡王宗德进封豳王;中山王宗正进封鲁王;豫章王宗熙进封齐王;节度使宗哲进封长沙王。
                                丙戌重熙十四年。 宋庆历六年。春三月朔,日食。
                                夏六月,有流星出营室南,大如杯,其光烛地,隐然有声。
                                丁亥重熙十五年。宋庆历七年。东京留守耶律忽札叛入高丽,命将军萧 诛之。
                                帝常夜宴,与刘四端兄弟、王纲入伶人乐队,命后妃易衣为女道士。后父萧磨只曰:「番汉百官皆在,后妃入戏,恐非所宜。」帝击磨只,败面,曰:「我尚为之,若女何人耶?」帝工画,善丹青,尝以所画鹅、雁送诸宋朝,点缀精妙,宛乎逼真,仁宗作飞白书以答之。盖当是时南北无事,岁受南宋馈遗百四五十年,内府之储珍异,固山积也。


                              54楼2012-09-24 18: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