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璂番外 此恨长留
这一日是七月十四日,是上一世皇额娘的忌日,也是他这一世的寿辰。
永璂跪在那拉皇后灵前,目光晦暗。该说自己果然是执念深重吗?永璂垂首抚上胸心口,明明筋皮白骨之下早已空无一物,却为何还会心痛?
抬头凝望,牌位上的几行文字竟似熊熊烈火,灼得他眼底生疼。
容嬷嬷见他这幅模样,抹了把眼泪,将点好的香递给他,“小主子,您别这样……”顿了顿,哽咽地道,“您和娘娘好好地叙会子话……老奴去门口给您守着,免得那起子不长眼的东西造您的谣,在皇上面前胡吣……”说着便往门边走去。
提起乾隆,永璂眼神一变,一股怨戾凶煞之气由心底涌起,他好恨!
他恨,恨薄情寡意的乾隆,恨面慈心恶的太后,恨忘恩负义的永瑆,恨落井下石的令妃,他恨这世道,恨这皇宫,恨这紫禁城,但他最恨的,是自己。
身为人子,生不能尽孝,死不能致哀!
他救不了皇额娘,就连外祖家也保不住,当年眼睁睁看着那拉氏被坐罪夺爵,讷苏肯表哥从封疆大吏被贬成三等侍卫,他真是恨透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而缔造此种局面的始作俑者,却是他另外三个血缘至亲!
那些年,皇额娘和他在宫中的处境越发艰难,几乎可以说是被乾隆扔在宫中自生自灭。为了他,皇额娘不惜放下自尊,与令妃言和,向那些人示弱,对乾隆服软,甚至与令妃一道为十五种痘祈福。
皇额娘一番努力渐渐有了成效,她与令妃虽不能说和睦融洽,但也算的上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徒具名分,一个深负圣宠,各自相安无事。
那时宫里有些闲话,暗讽他皇额娘见风使舵自贬身价什么的,他初时信以为真,对着皇额娘也没什么好脸色,后来日子久了,才知道,皇额娘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但是等他彻底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乾隆二十九年,他替即将进尚书房的十五开蒙,和十五相处得也算颇为融洽。说来讽刺,他和皇额娘第一次母子同心协力,竟是去纡尊降贵讨好他人。但那时,看着皇额娘在宫中的境遇,他恨不能以身代之,即使要他的命,也不在话下。什么皇后,什么嫡子,什么嫡庶之别,他完全置之度外,只要皇额娘能好好地活着,什么代价他都愿意付。
乾隆三十年,乾隆迷上夏盈盈,要将这名青楼女子带回宫中封妃,是额娘力谏方才作罢,原本在此时之后,令妃还有些敬佩皇额娘泣血直谏,欲拟与皇额娘化干戈为玉帛,保她平静淡泊地渡过下半生,虽然这毫无疑问是胜者的同情施舍,可无论是他还是皇额娘,都别无选择。
但偏偏没想到,事情却被太后一手破坏!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乾隆命福隆安将额娘送回京城,皇额娘花了十日还宫,但仅仅半个多月后的三月十七日戌时,令妃所生皇十六子便离奇薨逝,年方四岁。乾隆与随驾嫔妃回宫之后一查之下,蛛丝马迹竟都直指皇额娘!甚至还有名皇额娘身边宫女自认凶手,信誓旦旦地声称,皇额娘乃是主使者,目的是为小十三报仇!内外交困之下,皇额娘与他俱是无力回天。皇额娘从此被囚佛堂,他也被匆匆赶出宫外建府。
乾隆经历过弘皙之乱,便对他这个所谓的正统者提防得格外严密,他阖府的侍从小厮与其说是奴仆,还不如说是牢头,替乾隆看管这个人犯。
那一年,他接到额娘薨逝的消息,直如晴天霹雳一般,快马加鞭地赶回去,可仍旧没能见上额娘最后一面,只有容嬷嬷和额娘仅剩的两名忠心宫女转告他的遗言,愿吾母子,来生勿在帝王家!
可他亲眼所见,额娘的遗体形容憔悴,形销骨立,分明是被人生生苛待欺辱至死!
容嬷嬷和那两名宫女亦是一般的情状,痩骨嶙峋,几乎与尸体一般无异。他苦苦哀求太后,终于将她们送出了宫外,可怜那两名宫女只得三十来岁,便已满头华发,容嬷嬷年过花甲,看着却似已入耄耋之年。
他原以为皇额娘既已仙去,乾隆也至少能给她一个体面,可谁料乾隆竟真狠得下心,对一个与他夫妻多年,为他生儿育女的女子也这般苛刻!皇额娘身后之事的种种不堪之状,每每都如把尖刀,刺得他心上伤痕累累。
那时他心中有怨,皇阿玛,君臣父子,就算让我去死,我也绝无二话,可你为何如此对待我额娘?但到后来,他彻底见识了乾隆的手段,才知,怨之一字太轻,根本无法负荷他对乾隆的不共戴天之恨!
这一日是七月十四日,是上一世皇额娘的忌日,也是他这一世的寿辰。
永璂跪在那拉皇后灵前,目光晦暗。该说自己果然是执念深重吗?永璂垂首抚上胸心口,明明筋皮白骨之下早已空无一物,却为何还会心痛?
抬头凝望,牌位上的几行文字竟似熊熊烈火,灼得他眼底生疼。
容嬷嬷见他这幅模样,抹了把眼泪,将点好的香递给他,“小主子,您别这样……”顿了顿,哽咽地道,“您和娘娘好好地叙会子话……老奴去门口给您守着,免得那起子不长眼的东西造您的谣,在皇上面前胡吣……”说着便往门边走去。
提起乾隆,永璂眼神一变,一股怨戾凶煞之气由心底涌起,他好恨!
他恨,恨薄情寡意的乾隆,恨面慈心恶的太后,恨忘恩负义的永瑆,恨落井下石的令妃,他恨这世道,恨这皇宫,恨这紫禁城,但他最恨的,是自己。
身为人子,生不能尽孝,死不能致哀!
他救不了皇额娘,就连外祖家也保不住,当年眼睁睁看着那拉氏被坐罪夺爵,讷苏肯表哥从封疆大吏被贬成三等侍卫,他真是恨透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而缔造此种局面的始作俑者,却是他另外三个血缘至亲!
那些年,皇额娘和他在宫中的处境越发艰难,几乎可以说是被乾隆扔在宫中自生自灭。为了他,皇额娘不惜放下自尊,与令妃言和,向那些人示弱,对乾隆服软,甚至与令妃一道为十五种痘祈福。
皇额娘一番努力渐渐有了成效,她与令妃虽不能说和睦融洽,但也算的上井水不犯河水,一个徒具名分,一个深负圣宠,各自相安无事。
那时宫里有些闲话,暗讽他皇额娘见风使舵自贬身价什么的,他初时信以为真,对着皇额娘也没什么好脸色,后来日子久了,才知道,皇额娘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但是等他彻底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乾隆二十九年,他替即将进尚书房的十五开蒙,和十五相处得也算颇为融洽。说来讽刺,他和皇额娘第一次母子同心协力,竟是去纡尊降贵讨好他人。但那时,看着皇额娘在宫中的境遇,他恨不能以身代之,即使要他的命,也不在话下。什么皇后,什么嫡子,什么嫡庶之别,他完全置之度外,只要皇额娘能好好地活着,什么代价他都愿意付。
乾隆三十年,乾隆迷上夏盈盈,要将这名青楼女子带回宫中封妃,是额娘力谏方才作罢,原本在此时之后,令妃还有些敬佩皇额娘泣血直谏,欲拟与皇额娘化干戈为玉帛,保她平静淡泊地渡过下半生,虽然这毫无疑问是胜者的同情施舍,可无论是他还是皇额娘,都别无选择。
但偏偏没想到,事情却被太后一手破坏!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十八日,乾隆命福隆安将额娘送回京城,皇额娘花了十日还宫,但仅仅半个多月后的三月十七日戌时,令妃所生皇十六子便离奇薨逝,年方四岁。乾隆与随驾嫔妃回宫之后一查之下,蛛丝马迹竟都直指皇额娘!甚至还有名皇额娘身边宫女自认凶手,信誓旦旦地声称,皇额娘乃是主使者,目的是为小十三报仇!内外交困之下,皇额娘与他俱是无力回天。皇额娘从此被囚佛堂,他也被匆匆赶出宫外建府。
乾隆经历过弘皙之乱,便对他这个所谓的正统者提防得格外严密,他阖府的侍从小厮与其说是奴仆,还不如说是牢头,替乾隆看管这个人犯。
那一年,他接到额娘薨逝的消息,直如晴天霹雳一般,快马加鞭地赶回去,可仍旧没能见上额娘最后一面,只有容嬷嬷和额娘仅剩的两名忠心宫女转告他的遗言,愿吾母子,来生勿在帝王家!
可他亲眼所见,额娘的遗体形容憔悴,形销骨立,分明是被人生生苛待欺辱至死!
容嬷嬷和那两名宫女亦是一般的情状,痩骨嶙峋,几乎与尸体一般无异。他苦苦哀求太后,终于将她们送出了宫外,可怜那两名宫女只得三十来岁,便已满头华发,容嬷嬷年过花甲,看着却似已入耄耋之年。
他原以为皇额娘既已仙去,乾隆也至少能给她一个体面,可谁料乾隆竟真狠得下心,对一个与他夫妻多年,为他生儿育女的女子也这般苛刻!皇额娘身后之事的种种不堪之状,每每都如把尖刀,刺得他心上伤痕累累。
那时他心中有怨,皇阿玛,君臣父子,就算让我去死,我也绝无二话,可你为何如此对待我额娘?但到后来,他彻底见识了乾隆的手段,才知,怨之一字太轻,根本无法负荷他对乾隆的不共戴天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