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回曲折的游廊造成了园林的幽深,但是,园林的幽深却不是完全封闭的。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为了使毕竟在城市中占地并不宏大的园林具有更深的景深,便运用借景的手法,将远处的风光纳入自己的天地。从拙政园远观北寺塔,那塔就好像是为我所筑一样。水影投入游廊,塔影呼应高天,这真是一条空中视线的走廊啊。
(园林建筑高级工程师 黄玮)
“苏州园林除了它的亭台楼阁,花木、假山和水的处理都是艺术品。最简单了,我举个例子,像地面。地面是很简单的,室内是方砖的地面,室外在苏州就园林化了,叫什么呢,叫花街铺地。我们的能工巧匠利用各种简单的建筑材料,或者废物、瓦片、卵石、碗片等等,他可以拼出巧妙的图案,而且这个图案拼出来以后呢,和园景融合在一起。像拙政园里边有个叫枇杷园,里边的玉壶冰、小玲珑馆,它就是形容这个环境非常清静优雅,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呢,非常高尚。那它采取什么办法呢?地面上就用白的卵石和砖石呢,砌成冰裂纹的图案,到一下雨以后,这个环境冰清玉洁,非常优美。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呢,它白白的墙面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很多的、石刻的书条石,我们说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手法。花园和住宅分隔的时候,不能开漏窗,但是墙面很单调,那怎么办?它用补白的手法,白白的墙面补白,补什么呢?就是当时的园主人收集了很多名家的书法,请了很高明的工匠刻了石碑。就像怡园碑帖,留园碑帖,狮子林碑帖,就形成石刻的形式布置在墙面上。这样呢,就既补了墙面的空白,又增加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所以这些呢又给我们后代呢,留下了不尽的财富。所以说苏州园林地面、墙面都是艺术,那更不要谈其假山、建筑的艺术,那更是吸引人了。”
明清时代的园林主人,大多曾经显赫过、富贵过,自然也失落过。他们归隐之时,也的确作过农夫梦、渔夫梦,但绝不是真的要去种豆南山、寒山独钓,而是要追求另一种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个生活层面集中在园林里,便是优裕、优雅、优闲的园居生活。曲径通幽之游,其实也正是居的一部分。当年的园林主人,那种富贵风雅的生活,经过历史岁月,早已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但是它也毕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记。厅堂楼馆里的陈设,便是其中的一种。这些陈设,曾经是园林主人们最实际的生活用具,因此,也能够最直接地映照出那种园居生活的侧影。
苏州园林中的建筑,很少有艳丽夺目的色彩,所有房屋几乎是清一色的粉墙黛瓦,看似素淡简朴。但是在一些建筑体量高大的厅堂里,由于园林主人经济实力的雄厚,不仅构造堂皇、装修华美,而且室内陈设也十分气派。园林里现有的家具和各种物品,除了一部分是今人仿制的以外,多是经过长期的征集并恢复起来的。其中的一些本就是造园时期的制品。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并已经流传了数百年的故物中,保留着那些当时的精神观念和古老的文化传统。王世襄先生在《锦灰堆》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说:“中国古代家具受到人们的重视决不是偶然的,就其中的精品而论,结构的简练,造型的朴质,线条的利落,雕饰的精美,木质的精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用这段话来形容苏州园林中的陈设,也当恰如其分。家具之精,陈设之美,恰就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一个缩影。一件经年的红木家具,看上去还只是古雅,还只是隽永。但是,只要你稍加触摸,就会感觉到它的光洁和舒适,感到它的份量与格调。其实,不止苏州园林,品赏任何艺术品,都是一种体味的过程。只有通过曲径通幽式的体味,才能理解它的真正价值。真正的艺术价值,一定要经过历史时光的打磨。
(园林学者 罗哲文)
“中国园林就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比如说,白居易、柳宗元、倪云林、文征明、很多很多,他们不仅自己作诗、画画,而且自己还建造园林。比如,李笠翁李渔建造芥子园。这些文学家、艺术家、画家,他们自己都建造园林。所以中国园林的传统啊,是与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密切地结合。苏州园林嘛,我想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园林。”
许多人认识园林,是在一些传统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在那里,园林只是一种陪衬。多少年来,苏州的古典园林,像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的双重气质兼而有之的淑女,文文静静,养在深闺。因为她不事张扬的内向,当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门类争排座次的时候,不知怎地,她竟然缺席了。也许,由于园林艺术的兼容性,使人们实在不好将它归到哪类。几乎是在人们蓦然回首之间,才终于在那一片灯火阑珊处,发现在传统文化的座次中,本应有古典园林这样一个品类。然而,这时的艺术座次早已经就排完了。隐逸,也许对苏州的古典园林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座次。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园林,而真正的园林艺术就是其中的一方小园,它虽然不大,但可以通达传统文化的任何一个领域。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道幽深的长廊,而真正的园林艺术,就是一方长廊里的漏窗。它虽然精小,但可以窥见传统文化百亩方塘的全貌。
在古老的姑苏漫步,人们又是也会产生这样的联想。那就是,如果将构成小巷的民居,比作一首首朴素的民谣,那么,那些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便是一首首高雅的诗词。因为对照所有描写深院幽庭的古代名篇,你都会在苏州园林里找到古人描写的景物。想必当年造园的时候,园林的主人和造园家们,就像炼句一样,精心营造了这样精美的厅堂斋馆,楼榭亭台,而使之成为一首首诗词精品。宋代词人秦观写过这样一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这是宋词的意境,也是园林的意境。在宁静、素雅、悠闲、精致的深院幽庭里,人们最容易拣拾到一片片宋词的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