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6贴子:191,283

回复83:两晋南北朝的后妃制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此看来连《懿安皇后外传》的执笔者都不是纪昀,也是晚清这一拨人的伪托。其实我早就觉得怀疑,外传繁艳殊常,叙事多用全知视角,可不是纪昀的文风,纪昀还一再公开反对“燕昵之词,褺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的写法。外传又不是出自纪昀专辑,而是西湖散人称同治九年于北京琉璃厂所得抄本,因以付刻。外传文笔还跟《汉宫春色》是极为近似的,细节也多类同,内容更是相联,创作似在《汉宫春色》之后。但我没有实据,不好贸然发言。没想到当时就有人揭老底啊,现代读者反倒迷惑了。


86楼2008-02-27 22:05
回复
    不过张宝珠距离年代较近,逸闻掌故较多,作者也有所参考,不是空中造楼,关于她的外传内容应该比张嫣等人的确切不少。浴室调情那段固属YY,明朝中后期选后妃确实几乎都是选美比赛,海选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层层淘汰,为防止外戚势力过强更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精选时需要裸验,看是不是白璧无瑕。记得曾见某个版本说,明宪宗时的皇后候选人吴氏和王氏,体态容貌都差不多,就是因为司礼太监牛玉汇报王氏身上有瘀斑,才让吴氏占先的。还有客氏是跟明熹宗有私,特别妒忌那些年轻妍雅的后妃,疯狂迫害,并经常抱怨熹宗得新忘旧等,这些都本于载籍,班班可考。张宝珠长得丰满圆润,也非作者仅凭一己审美好恶的无根杜撰,她奉命给皇叔朱由检选正妃时,就嫌周氏太瘦削了,如果她自己也是飞燕再世而不是玉环复生,不见得会拿挑剔的眼光看周氏。


    87楼2008-02-27 23:46
    回复
      听说《懿安皇后外传》写张宝珠金莲还不满三寸,《汉宫春色》可没讲张嫣的脚怎样小巧,《庸庵笔记》还说其足“与男子无异”,且两书都没管娶了公主的张敖叫驸马,如果这些传奇出自同一拨人之手,足见他们起码的历史常识还是有的,汉朝和明朝的美女还是懂得区别对待的,而这类错误《三国》、《水浒》都常犯呢。


      88楼2008-02-28 00:10
      回复
        我怎么觉得明代中后期的后妃河北人、北京人特多,选美也多在京畿附近或是北方吧。天启张皇后、崇祯周皇后田贵妃都有赞颂她们美貌的宫词传世。明代的后妃姿貌出众倒是不假,但是全中国范围内的国色恐怕还称不上


        90楼2008-02-28 22:45
        回复
          89楼的朱公主是不是对张宝珠太苛刻了。天启年间客魏势震天下,权倾人主,张宝珠虽是皇后,熹宗又对她不错,但跟客魏比起来,她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而且众所周知,明朝的皇后大都出身于低级官员或平民良家,与两晋南北朝的皇后们相比,既没有强大的外戚力量的支持,又不可能自幼受到政治氛围的熏陶,能做到张宝珠这样,已经堪称对社稷有功的贤后了。
          至于美貌,那时候又没有照相机,好像也没有历代后妃的画像传世,史官或文人们也没法对几百年来的后妃容貌做比较鉴别,事迹突出的自然写的多点,比如张宝珠,默默无闻的自然常被忽略,比如光宗郭后,即使她真是非常漂亮的美女。
          还有我发现现在的网络小说很喜欢给张宝珠和朱由检安排一段叔嫂恋啊,按说两人的年纪很轻,从人性的角度讲也不无可能,但从明代的宫廷氛围礼仪制度以及这两个人的性格来看,又绝无可能。明清以来的公私史乘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显示这一点,不知那些作者们怎么想的。
          不过在某忘了名字的笔记里看到过崇祯时懿安皇后曾从宫外引进过一种用茉莉花和白鹤花花蕊制成的玉簪粉,用来化妆非常迷人,效果极好,崇祯的后妃纷纷仿效,看来张宝珠的寡居生活并不是一团槁木死灰,还是很有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情。不要误会,我指的热情不是单指追求爱情的热情。


          92楼2008-03-01 21:38
          回复
            嫂叔暧昧是自古到今的热门八卦。:p 然崇祯皇帝止于年节以平辈之礼拜见她,懿安皇后隔帘答以两拜,周皇后又对嫂子很敬重,绝不像有私情。

            不过当时流传崇祯皇帝事嫂如母,却有些美化他了,看明宫御厨房的帐本《宝日堂杂钞》,“皇帝膳,每日三十六两,每月一千四十六两,厨料在外,又药房灵露饮用粳米、老米、黍米在外。皇后膳,每日十一两五钱,每月三百三十五两;厨料二十五两八钱。懿安皇后同”,皇嫂的待遇和皇后完全相同,远远不及皇帝,更不要说皇太后了。


            93楼2008-03-02 11:37
            回复
              杨坚和尉迟MM是见色心动的一夜之欢,谈不上宠。他玩离家出走不过是为他做男人的尊严扫了地(“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至于怎么偏偏是尉迟家的女人呢?或许尉迟家姊妹模样儿特艳丽(尉迟繁炽为证)特吸引人的眼球,或许是尉迟MM有心引诱以图改善处境,当然也不排除正巧碰上。


              94楼2008-03-04 08:14
              回复
                吹捧本身还次要,关键是有些文用于吹捧的写作手段教人动怒,每到细节处把目光盯在前朝皇后、妃子的肉体乃至排泄物,是不是很…


                95楼2008-03-04 08:19
                回复
                  排泄物?在哪里?不过既然是yy,yy皮相肉体的居多,少见yy某某人深邃的思想和火花四射的精神


                  96楼2008-03-06 00:00
                  回复
                    《后唐韩淑妃为真仙》那篇,吧里应该有


                    97楼2008-03-06 05:43
                    回复
                      《汉宫春色》每到细节处还不是如此?个人很不喜欢《汉宫春色》,但比较难得的是它尽管把张嫣吹嘘得丽质天姿,自古未有,绝世无伦倒还肯写写她的白璧微瑕:“两颊有微斑十余点,小逾芥子,其色淡黄,非咫尺以内不能见也”,而“得此点缀,转益美艳”,似得《红楼梦》“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之旨。其实脂砚斋虽有此体会,曹雪芹却始终不忍让那些正钗的脸上带几点雀斑,有这疵瑕缺陷的不过是大丫鬟鸳鸯,下笔好像还没《汉宫春色》大胆。不过另一方面曹雪芹设定宝钗之体丰如太真之肥,黛玉之疲弱如飞燕之瘦、西子之病,又无伤美之大雅,反而有衬托美的力量,相比之下《汉宫春色》叫张嫣“端重者逊其淑丽,妍媚者让其庄严,明艳者无其窈窕,虽古庄姜、西子,恐仅各有其一体耳”、“亦庄亦丽,亦澹亦雅。盖王昭君、陈皇后辈,虽及其姝艳,而重厚或不逮也”,我反倒想象不出她会是什么样子了,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难以使人物获得真实感,鲜活起来。一定要讲作者所写张嫣的风姿容貌跟《红楼梦》的哪个角色相类似,那只能是虚无缥缈之极的警幻仙姑。可警幻仙姑能像钗黛一样使读者掩卷难忘、寤寐思服么?


                      98楼2008-03-06 23:26
                      回复
                        哦,既然都捧成真仙了,自然是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吗。不过张嫣的那雀斑确实是出乎意料之外,冰肌玉骨是永恒的美女标准啊


                        99楼2008-03-10 23:49
                        回复
                          既然都捧成真仙了,还用吃喝拉撒吗?写什么排泄物是香的真是多此一举啦


                          100楼2008-03-11 20:31
                          回复
                            高洋当皇帝了,后宫有夫人、嫔、御之称,并没有明确规定。 
                            ----------------------------------------------------
                            高洋不是有段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待遇跟皇后差不多吗?不过高洋又暴虐残忍“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蒙礼敬”,难道段昭仪也经常遭到毒打?史书的记载似乎又自相矛盾了。


                            101楼2008-03-11 21:31
                            回复
                              李后的传和段昭仪的传是紧挨着的,要是这隔着三五行的文字都能自相矛盾那写史书的人成了狗熊掰棒子了,写了后面忘了前面。我觉得并不矛盾,“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蒙礼敬。”,很明确说的是高洋对待李祖娥的态度。“昭仪才色兼美,礼遇殆同正嫡。”,说的是段昭仪所受到的礼数和待遇几乎和皇后一样,并不是高洋对她和对李祖娥一个态度。写李祖娥的那句明显说的是在高洋精神已经失常,变得极度暴虐残忍以后,唯有李祖娥不曾受到他的打骂和伤害。而此时的高洋不止一次的殴打一母同胞的弟弟,谩骂亲生母亲,难道还会对段昭仪有什么优待?


                              102楼2008-03-12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