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735贴子:40,630
  • 11回复贴,共1

现在晋代音系的构拟感觉还比较陈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一时期比较乱,像章组既有读舌面的,还有仍旧读舌头+j的。三等韵有的增生出介音了,有的还没。究竟普通三等接近重纽三等还是重纽四等?


1楼2012-04-09 13:15回复
    不解。中古三等不是在上古读短元音的那一类吗?中古的普通三等字在上古不读短元音?


    3楼2012-04-09 16:10
    回复
      还是不解 比如浮 bu 短元音, 九 ku,短元音,都是后世的普通三等,跟重纽四等没有关系


      5楼2012-04-09 17:34
      回复
        照这么说中古三等只有重纽三等和重纽四等两类了,在中古不构成重纽对立的普通三等韵直接就在这个体系被抹除掉了。恐怕未必这么简单。据魏晋六朝的梵(胡)汉对音,重纽三等对r,rj,普通三等较多地也对rj,而不是接近重纽四等(据施向东某篇论文),那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10楼2012-04-09 18:39
        回复
          摘一点资料,施向东《北朝译经所反映的北方汉语音系》:“俞敏先生从后汉三国时代的梵汉对音中发现,重纽三等字有-r-介音……这一现象在北朝译经中仍有反映。例如,“乾、犍、揵”三字(仙韵重纽三等字),对梵语gran(如Nirgrantha译做“尼乾子、尼乾陀、尼犍子、尼揵子”……纯三等韵的地位相当于重纽三等,① “讫”字(纯三等迄韵字)对krit(< kṛt,如kṛta译作“讫多”),“越”字(纯三等月韵字)对vrit(< vṛt,如itivṛtaka译作“伊谛越多伽”)。这种情况到唐代仍然存在。②


          15楼2012-04-10 11:55
          回复
            晋代到十六国时期可能还有长短元音对立,要不然有些三等韵后来就增生不出介音。


            16楼2012-04-10 11:56
            回复
              梵语的r是闪音?这个我不了解,只听说梵语的r有几种音位变体,既有颤音也有闪音,但大体上是个“弹舌”的颤音吧。就算是闪音也不能完全按照对音来,现代用卷舌对英语的舌叶,不能表明英语的也是卷舌。有时候只是取最近似的音素。十六国时期的来母倒是真有可能是闪音,再过段时间就变成边音l了。


              17楼2012-04-10 12:01
              回复
                两个惊艳的反切,虽然切错了:螫(*hjaak),刘昌宗音呼(*hʌ)洛(*raak)反;剔(*theek),徐邈音诗(*hljə)赤(*khljak)反。


                22楼2012-04-10 12:59
                回复
                  上面赤的拟音改一下,khjak,东晋应该没有复辅音了。


                  23楼2012-04-10 13:00
                  回复
                    诗也改成ljə,这大概是方音现象。


                    24楼2012-04-10 13:01
                    回复
                      哦?是哪位啊?


                      26楼2012-04-19 13:59
                      回复
                        简启贤归纳的《字林》音药、铎不混的,但是郭璞的例子混了17.24%,徐邈的混了13.89%,药铎合部大概就在两晋时。但同时有地区差别,秦晋地区最早混同,然后向中原,再向齐鲁,最后向江东。他有篇《药部和铎部在晋代的分合》专门写这个。


                        33楼2013-01-16 14: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