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吧 关注:4,735贴子:40,630

现在晋代音系的构拟感觉还比较陈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一时期比较乱,像章组既有读舌面的,还有仍旧读舌头+j的。三等韵有的增生出介音了,有的还没。究竟普通三等接近重纽三等还是重纽四等?


1楼2012-04-09 13:15回复
    不解。中古三等不是在上古读短元音的那一类吗?中古的普通三等字在上古不读短元音?


    3楼2012-04-09 16:10
    回复
      还是不解 比如浮 bu 短元音, 九 ku,短元音,都是后世的普通三等,跟重纽四等没有关系


      5楼2012-04-09 17:34
      回复
        照这么说中古三等只有重纽三等和重纽四等两类了,在中古不构成重纽对立的普通三等韵直接就在这个体系被抹除掉了。恐怕未必这么简单。据魏晋六朝的梵(胡)汉对音,重纽三等对r,rj,普通三等较多地也对rj,而不是接近重纽四等(据施向东某篇论文),那怎么解释这个问题?


        10楼2012-04-09 18:39
        回复
          中古没有重纽对立的三等韵在上古不是属于带r就不带r, 当然可以按照这个体系去划分. 比如蒸韵唇音,虽然中古没有对立的重纽四等,但是按照上古来源分明是重三类,所以完全可以将其划为重三.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4-09 19:35
          回复
            至于你提到的那个现象,首先就要判断那些字在上古带不带r, 假设这些对rj的三等字在上古大多带r,那也不是新的现象.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4-09 19:36
            回复
              弱弱的问一句,照10楼的说法,这时候二等、重三的r对梵语的r、rj,可以说明这时的r已经是像梵语那样的闪音?那些上古音视频华丽的颤音是来自泰语的猜想还是郑张或潘这麼说的


              13楼2012-04-09 20:44
              回复
                摘一点资料,施向东《北朝译经所反映的北方汉语音系》:“俞敏先生从后汉三国时代的梵汉对音中发现,重纽三等字有-r-介音……这一现象在北朝译经中仍有反映。例如,“乾、犍、揵”三字(仙韵重纽三等字),对梵语gran(如Nirgrantha译做“尼乾子、尼乾陀、尼犍子、尼揵子”……纯三等韵的地位相当于重纽三等,① “讫”字(纯三等迄韵字)对krit(< kṛt,如kṛta译作“讫多”),“越”字(纯三等月韵字)对vrit(< vṛt,如itivṛtaka译作“伊谛越多伽”)。这种情况到唐代仍然存在。②


                15楼2012-04-10 11:55
                回复
                  晋代到十六国时期可能还有长短元音对立,要不然有些三等韵后来就增生不出介音。


                  16楼2012-04-10 11:56
                  回复
                    梵语的r是闪音?这个我不了解,只听说梵语的r有几种音位变体,既有颤音也有闪音,但大体上是个“弹舌”的颤音吧。就算是闪音也不能完全按照对音来,现代用卷舌对英语的舌叶,不能表明英语的也是卷舌。有时候只是取最近似的音素。十六国时期的来母倒是真有可能是闪音,再过段时间就变成边音l了。


                    17楼2012-04-10 12:01
                    回复
                      这两个字都是主元音后低的韵 对译r可能是受主元音影响 因为可能当时后低元音的重纽三等还没有高化 而重纽三等来源于主元音后低的韵部高化的结果是字数很多的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2-04-10 12:05
                      回复
                        事实上重纽三等字大部分都是来自上古钝音韵部 跟一些纯三等韵如微元等关系较密 这个早在重纽的r来源被提出之前就有人指出了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2-04-10 12:07
                        回复
                          按照徐邈的反切 章组字跟端组切还是很少的 绝大部分都是独用 只有船母跟以母切的机会大于自切的 另外书母也跟以母有混


                          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2-04-10 12:16
                          回复
                            两个惊艳的反切,虽然切错了:螫(*hjaak),刘昌宗音呼(*hʌ)洛(*raak)反;剔(*theek),徐邈音诗(*hljə)赤(*khljak)反。


                            22楼2012-04-10 12:59
                            回复
                              上面赤的拟音改一下,khjak,东晋应该没有复辅音了。


                              23楼2012-04-10 13:00
                              回复